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MRCP结合MRI诊断小胰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及MRI在小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肿瘤最大径≤3.0 cm的小胰腺癌患者的MRI及MRCP表现.结果 21例小胰腺癌中,脂肪抑制T1WI呈低信号18例,等信号3例;T2WI呈略高信号15例,等信号6例.增强扫描,动脉期所有病灶均表现为不强化或强化不明显低信号;MRCP显示胆总管扩张13例,胰管扩张21例.结论 MRCP结合MRI扫描对小胰腺癌的检出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胰腺癌的MRI征象,探讨MRI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的MRI与临床资料。18例采用Siemens 3.0 T MRI检查,31例采用Philips 1.5 T MRI检查,行T1WI、T2WI、脂肪抑制T2WI、DWI、MRCP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49例中胰头癌35例,胰体癌11例,胰尾癌3例。肿瘤病灶呈团块状或结节样,T1WI呈低信号46例(93.88%)、等信号3例(6.12%);T2WI呈高信号39例(79.59%)、等信号10例(20.41%);脂肪抑制T2WI呈高信号45例(91.84%)、等信号4例(8.16%);DWI均呈明显高信号。MRCP示双管征29例、三管征2例、四管征4例,肝内胆管软藤征31例、枯枝征4例,胰管扩张48例。动态增强扫描呈延迟不均匀强化47例(95.92%)、较均匀强化2例(4.08%)。结论:胰腺癌MRI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高场MRI可为胰腺癌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复杂性肛瘘的MRI表现,以提高对复杂性肛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例临床初诊为复杂性肛瘘患者行矢状位T2WI、横轴位T1WI、T2WI抑脂、冠状位T2WI抑脂、DWI序列,3例行增强扫描,分析MRI表现,明确各型瘘管的走行、分支及内外口,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MRI检查发现内口25个,诊断准确率89.3%(25/28),18例内口T2WI抑脂表现高信号、T1WI与肌肉信号相似,15个DWI呈高信号;瘘管及分支27支,瘘管分支T2WI抑脂序列表现高信号21支,6例瘘管壁纤维组织T1WI、T2WI均呈低信号;脓肿、肛周间隙蜂窝组织炎5例,与手术结果一致,呈条索状、团块状,T1WI均呈低信号,T2WI及DWI均呈高信号;3例增强扫描内口呈环形强化。结论:MRI可准确显示复杂性肛瘘的类型、瘘管走行、分支、内口位置、瘘管与周围肌肉关系以及有无脓肿形成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Ⅰ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I型AIP患者的MRI资料,包括T_1加权成像、T_2加权成像、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扫描。观察病变累及部位、范围、信号及动态强化方式。结果 18例中胰腺弥漫性肿大呈"腊肠状"14例,局限性肿大4例。胰腺病变区T_2WI均呈稍高信号,T_1WI呈稍低信号,T_1WI抑脂序列呈低信号。病变区周围环绕增厚的包膜样结构15例,T_2WI均为低信号,T_1WI呈略低信号9例、等信号6例。MRCP示胆总管胰头段呈"鸟嘴样"11例。18例增强扫描病变区动脉期均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及延时期呈均匀强化。包膜样结构动脉期均无强化,平衡期及延时期强化。18例激素治疗后复查MRI示胰腺外形、信号异常明显好转,胆管狭窄、扩张程度明显减轻。结论Ⅰ型AIP的MRI表现以胰腺弥漫性肿大呈"腊肠状",病变周围环绕增厚的包膜样结构,病变区T_2WI呈稍高信号,T_1WI呈稍低信号,增强呈渐进性延迟强化为特征。其特征对临床诊断及疗效判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抑脂技术和动态增强MRI在胰岛素瘤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抑脂技术和动态增强MRI在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岛素瘤患者术前行MR检查,扫描序列包括:横断面SE T1WI,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加脂肪抑制技术的T1WI和T2WI(即T1WI FS和T2WI FS),快速多层面扰相梯度回波(FMPSPGR)序列作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在常规T1WI和T2WI序列仅检出4例肿瘤,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和T2WI稍高信号。在T1WI FS上7例呈均匀低信号,显示清晰;在T2WI FS上6例病灶呈不同程度的高信号。快速动态增强扫描(FMPSPGR)检出11例肿瘤,在动脉期7例肿瘤明显强化呈高信号,4例轻度强化呈稍高信号,1例无明显强化呈等信号,胰腺实质期和门脉期6例仍呈高信号,6例呈等信号。与手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动态增强MRI对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1.7%(11/12)。结论 动态增强MRI是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敏感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浆细胞性乳腺炎(PCM)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观察18例经病理证实的 PCM 患者双侧乳腺 MRI 图像,包括 T1加权像(T1 WI)、T2加权像(T2 WI)压脂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图像上病灶的形态、边缘、范围和增强表现。结果PCM 依照 MRI 表现可分为炎症型、脓肿型、混合型;其中炎症型4例,病变范围广泛3例,病变局限在乳头及乳晕1例,T1 WI 均呈等低信号,压脂 T2 WI 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单纯斑片状强化2例,斑片及树枝状强化2例;脓肿型9例,病变范围广泛6例,病变局限于1个象限3例,单发3例,多发6例,T1 WI 呈等低信号,压脂 T2 WI 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蜂窝状强化4例,环形及片状强化5例;混合型5例,炎症伴脓肿及窦道形成,T1 WI 均呈等低信号,压脂 T2 WI 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蜂窝状强化3例,1例散在多发环形强化,1例不均匀斑片状及环形强化。对每一个增强的病例选取感兴趣区并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所有曲线均为流入式,其中平台型17例,上升型1例。本组中有5例于扩张的导管内见高蛋白物质沉积,T1 WI 呈明显高信号,压脂T2 WI 呈低信号。结论PCM 脓肿型最为常见,其次为混合型,且其 MRI 表现均可见明显环形及蜂窝状强化的脓腔,具有特征性。掌握其信号特点及特征性强化方式对明确诊断及分型有显著帮助。  相似文献   

7.
MRCP结合MRI在胆管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讨论MRCP和MRI在胆管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胆管癌患者的MRI和MRCP表现,所有患者均行MR平扫及MRCP检查,其中4人做了MR动态增强扫描。18例中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余4例均经临床影像学资料全面综合分析确诊。结果:肝门部胆管癌9例,肝外胆管中段癌3例,肝外胆管下段癌6例。MRCP表现为胆管狭窄端呈不规则偏心性狭窄10例,向心性狭窄2例,阻塞或充盈缺损6例。MRI表现为扩张胆管末端不规则狭窄、软组织结节影或“双管征”,T1WI呈低、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动态增强呈轻、中度强化。结论:MRCP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显示胰胆管腔形态的影像学方法,结合MR平扫加增强扫描,在胆管癌定位和定性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3.0 T MRI不同脉冲序列对胰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MRI检查不同脉冲序列对胰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7例临床怀疑胰腺病变的病人应用3.0 T MR设备进行检查,扫描序列包括双回波T1WI(同相位与反相位成像)、脂肪抑制T1WI(T1WI+FS)、脂肪抑制T2WI (T2WI+FS)、磁共振胆胰管水成像(MRCP)、快速多层面扰相梯度回波(FSPGR)动态增强扫描。由2名放射科医师分析不同脉冲序列的MRI所见。结果 正常胰腺15例,急性胰腺炎27例,慢性胰腺炎30例,胰腺癌15例。T1WI+FS显示胰腺形态与信号最佳,正常胰腺呈稍高信号。在双回波T1WI上,胰腺与周围组织对比度降低。胰腺病变在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50例,T2WI+FS显示胰周渗出性病变34例。MRCP显示胰管扩张35例,胆管扩张20例,双管征9例。快速扰相梯度回波(FSPGR)动态增强显示胰腺癌13例,肿块在动脉期表现为相对低信号,延迟期轻度强化,周围血管受侵2例。结论 合理应用MR扫描序列有助于提高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LP)的MRI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2例临床证实的AIP患者资料,12例均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及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分析总结AIP的MRI表现特点.结果:12例AIP中7例表现为弥漫性胰腺体积增大,1例表现为胰腺体尾部肿大,MRI平扫胰腺信号欠均匀,T1 WI呈高低混杂信号,T2 WI信号普遍增高,另4例以胰头肿大为主,MRI示胰头区类似软组织信号肿块影,与周围胰腺组织信号一致;病灶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逐渐强化;MRCP示胆总管胰腺段变细,伴肝内外胆管不同程度扩张,胰腺管弥漫性狭窄.结论:AIP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对AIP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焦枝  李光  刘波   《放射学实践》2012,27(2):195-197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MRI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2例临床证实的AIP患者资料,12例均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及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分析总结AIP的MRI表现特点。结果:12例AIP中7例表现为弥漫性胰腺体积增大,1例表现为胰腺体尾部肿大,MRI平扫胰腺信号欠均匀,T1WI呈高低混杂信号,T2WI信号普遍增高,另4例以胰头肿大为主,MRI示胰头区类似软组织信号肿块影,与周围胰腺组织信号一致;病灶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逐渐强化;MRCP示胆总管胰腺段变细,伴肝内外胆管不同程度扩张,胰腺管弥漫性狭窄。结论:AIP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对AIP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胰头癌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对胰头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及其它方法证实的胰头痛变的MRI表现。扫描序列包括SE序列T1WI、FSE序列T2WI、T1WI FS、T2WI FS、25例行MRCP,12例行增强扫描。结果:26例MRI诊断为胰头癌,23例诊断正确。2例为胰头炎性病变误诊为胰头癌。23例胰头癌T1WI、T2WI肿瘤信号呈多样性,T1WI FS肿瘤组织低于正常胰腺组织,MRCP呈“双管征”,胆总管下端呈截断征象。结论:应用MRI多序列成像结合MRCP、能够对胰头癌进行准确定位,并有较高的定性价值。  相似文献   

12.
磁共振动态增强和脂肪抑制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目的 了解磁共振动态增强和脂肪抑制技术在胰腺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进行了磁共振检查,采用在磁共振序列分别为:SET1WI、FSET2WI、脂肪抑制技术SET1WI和动态增强FMPSPGR等。结果 18例胰腺癌肿瘤病灶,在SET1WI上呈低信号者10例,等信号者6例,高信号者2例;FSET2WI上高信号者8例,等信号者6例,低信号者4例;脂肪抑制技术SET1WI上  相似文献   

13.
联合运用MRI多种成像技术在胰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研究联合运用MRI多种成像技术在胰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和胰腺炎性肿块患者共47例,采用的MRI技术分别为FLASH T1WI、TSE T2WI、T1WI+FS、T2WI+FS、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和MRCP,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T1WI、T2WI、T1WI+Fs、T2WI+FS、Gd—DTPA动态增强扫描以及MRCP对26例胰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53.8%、50.0%、73.1%、76.9%、88.5%、84.6%,对21例胰腺炎性肿块的检出率分别为52.4%、57.1%、71.4%、71.4%、81.0%、85.7%。结论 T1WI+FS、T2WI+FS、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和MRCP成像技术对胰腺肿块的定位、定性准确率较高,联合运用MRI多种成像技术是鉴别诊断胰腺肿块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MRI多种成像技术在胰腺癌和胰腺炎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和胰腺炎性肿块病例共47例,采用的MRI技术分别为FLASHT1WI、TSET2WI、T1WI FS、T2WI FS、Gd DT PA动态增强扫描和MRCP,分析其MRI表现。结果T1WI、T2WI、T1WI FS、T2WI FS、Gd DTPA动态增强扫描以及MRCP对26例胰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53.9%、50.0%、73.1%、76.9%、88.5%、84.6%,对21例胰腺炎性肿块的检出率分别为52.4%、57.1%、71.4%、71.4%、81.0%、85.7%。结论T1WI FS、T2WI FS、Gd DTPA动态增强扫描和MRCP成像技术对胰腺癌和胰腺炎性肿块的定位、定性准确率较高,是鉴别诊断胰腺癌和胰腺炎性肿块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胆管癌的MRI与MRCP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杜芳  李澄  陈建  袁红梅  何玲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10):1048-105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 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7例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胆管癌病例行常规MR I平扫,病变部薄层扫描,及三期轴位动态增强扫描,并用2种不同方法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①HT2-FSE不屏气二维多平面薄层采集;②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技术(SSFSE)单平面厚层采集。结果几种成像方法对病变局部的显示率分别为T1W I 52%(14/27)、T2W I 70%(19/27)、局部薄层扫描85%(23/27)、增强扫描100%(27/27);定位诊断率:HT2-FSE二维多平面薄层采集为100%(27/27),SSFSE单平面厚层采集为89%(24/27)。结论胆道薄层扫描及动态增强扫描对恶性胆道肿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有较大的帮助,MRCP可无创显示胆道形态,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胰胆管合流异常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诊断胰胆管合流异常(APBDU)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分析11例患者的MRCP、轴面T2WI及T1WI。测量共通管长度和胆总管宽度,观察APBDU的形式,以及胆管内有无结石和肿瘤等相关疾病。将观察结果与B超及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和/或外科手术所见对照。结果 10例胆总管囊肿型APBDU包括胆管囊状扩张7例,梭形扩张3例;1例非囊肿型APBDU表现为胆总管轻度扩张。胆总管最大直径范围是12~90mm,平均34mm。APBDU的合流形式包括A型7例,B型4例,在MRCP图像测量的共通管长度范围是18~30mm,平均23mm。轴面T2WI显示胆总管或胰管突然蝌蚪或逗点样增粗5例。APBDU相关疾病包括胆囊/胆管结石6例,胆管肿瘤1例,胰腺炎5例。对7例切除的病变胆管和胆囊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有慢性炎症改变。结论 MRCP检查有助于发现和诊断APBDU,轴面T2WI和B超检查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本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3.0T MR LAVA序列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上腹部病变检出率的优势.方法 对42例临床怀疑肝脏占位患者行MR检查,15例无肝脏病变患者作对照.常规MR T_1WI和T_2WI扫描,包括T1WI 2D和3D FSPGR序列,增强采用LAVA屏气动态多期扫描.分别对2D和3D及LAVA序列图像对病灶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并测量肝、脾的信噪比等情况.结果 LAVA序列对42例肝脏病变患者做多期增强扫描后发现68个病灶,其显示率达100%,对病灶定性诊断准确率达95.6%(65/68).3D T_1WI FSPGR序列增强扫描对病灶显示率为91.2%(62/68),对病灶定性准确率为76.5%(52/68).2D T_1WI FSPGR序列病灶显示率为89.7%(61/68),对病灶定性准确率为70.6%(48/68).15例正常肝、脾组织,使用不同序列测量所得信噪比为:平扫LAVA肝29.68±2.31,脾36.21±3.67,2D肝46.21±5.32,脾58.75±4.68,3D肝19.79±2.23,脾23.36±2.14.增强LAVA肝41.75±5.13,脾57.96±6.13,2D肝56.33±5.63,脾63.21±5.32,3D肝29.05±4.68,脾46.37±5.17.结论 LAVA序列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病灶的显示及肝血管显示方面较常规2D和3D序列优越.  相似文献   

18.
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楠  李坤成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5(12):1024-1026
目的:探讨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对比分析13例脊髓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术前的MRI表现及其术后病理标本。结果:13例脊髓海绵状血管瘤中,11例位于胸段,2例位于下颈段脊髓内,均为单发,病灶处脊髓增粗9例,萎缩2例,正常2例。病灶呈爆米花状或桑椹状,瘤巢较小,一般不超过脊髓横径。T1WI、T2WI均为混杂信号,且T2WI病灶周围呈低信号环10例,占76.92%;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2例,T1WI、T2WI均为高信号1例;增强扫描后,7例病灶中心有中等强化。MRI信号改变与瘤巢反复出血不同时期出血成分沉积及血栓形成、胶质增生密切相关。结论:MRI能反映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理变化,对术前确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