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80年代中期始 ,全反式维甲酸 (简称ATRA)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得了显著效果 ,开创了诱导分化治疗肿瘤的新途径。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ATRA常规剂量为 6 0~ 80mg/日 ,但从其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 ,常出现维甲酸综合征及维甲酸耐药性。现部分学者认为维甲酸综合征的发生可能与高白细胞血症有关。本文采用小剂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 2例 ,取得了与常规剂量相同的临床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例 1,女性 ,5 0岁 ,以月经过多伴皮肤紫癜 1月为主诉入院 ,其外周血及骨髓像均符合急性早幼粒白血病诊断 …  相似文献   

2.
急性嗜酸-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_(4Eo)。亚型白血病)较少见,而M_(4Eo)亚型白血病转化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者更少。本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24岁,头晕,乏力1个月,于1990年1月30日入院。体检:轻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不大,肝脾未及。实验室检查,Hb62g/L,WBC7.8×10~9/L,分类:中性分叶核74%,嗜酸1%,单核2%,淋巴23%。血小板76×10~9/L。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比例为49∶1,原粒+早幼粒52%,原单+幼单23%,幼稚嗜酸粒7.0%,成熟嗜酸粒4.5%。嗜酸粒细胞中可见嗜酸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2岁,因齿龈肿痛、出血伴低热2周,于1989年1月31日入院。血红蛋白120g/L,血小板21×10~9/L,白细胞10.5×10~9/L,分类:原粒0.21,原+幼单0.61。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早幼粒0.27原+幼单0.52,嗜酸粒0.08,未见尼曼-匹克细胞,诊断为急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予HOAP、HP方案治疗后,3月25日骨髓完全缓解,但全片(2.5 cm×3cm)见尼曼-匹克细胞8个,并接受巩固强化治疗,2疗程后,于1989年6月4日出院。1989年8月18日再次入院强化治疗时,除白细胞偏低(1.6×10~9/L)外,血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29岁。因头晕乏力4年,发热1周,于1991年2月17日入院。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骨穿检查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给予马利兰,异靛甲口服,症状好转。入院前1周出现发烧,皮肤有出血点而入院。查体 体温37.7℃,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均可见大片瘀斑,浅表淋巴结不大,咽略赤,肝大肋下2.0cm,脾大助下2.0cm。实验室检查:Hb87g/L,WBC3.8×10~9/L,Pt90×10~9/L,中幼粒15%。骨髓像呈恶性增生,粒红比例明显增高为57:1。粒系恶性增生(86.5%),其中原始粒0.165,早幼粒0.205,中幼粒0.10,晚幼粒0.05,杆状核0.035,分叶0.015;恶性细胞体积较大,胞浆丰富呈深兰色,含有较多空泡,核仁清楚1~4个。双嗜细胞明显增多,红巨二系增生受抑,血小板生成障碍,提示慢粒加速期。治疗经过 按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给予DA方案化疗。第1~3天,DNR50mg/d,第1~7天AraC200mg/d。复查骨髓像示增生恢复正常,粒系(66%),原 早幼粒0.065。病人无发热及出血倾向。间歇期1周后,出现神经浸润症状,右下肢疼痛跛行,坐骨神经拉  相似文献   

5.
李某,男,55岁,住院号:125525。患者69年元月起乏力,多汗,纳差,左上腹胀满。脾大肋下1cm。Hb108×10~9/L,WBC150×10~9/L,见早幼粒4.5%,中幼粒8.5%,晚幼粒4%,有核红1%。Bpc450×10~9/L。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红=12.6/1,粒系91%(其中中幼粒36%)。Ph′染色体阴性。69年3月11日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给马利兰每天4~6mg治疗48天,WBC降至9.2×10~9/L,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维甲酸、三氧化二砷与化学治疗(化疗)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将68例初诊住院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化疗加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诱导治疗,即:采用诱导治疗方案,全反式维甲酸每日25mg/m2,分3次口服,连续给药4~6周;三氧化二砷10mg,静脉滴注,1次/日,连续治疗2~4周,至骨髓形态学完全缓解。待诱导分化开始3~5日后予去甲氧柔红霉素[商品名善维达,通用名盐酸伊达比星,用法:(8~12)mg/m2/天,化疗第1天,第3天,第5天+阿糖胞苷(75mg/m2,1次/12h)]方案化疗。对照组采用IA方案,即: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剂量用法同前。两组疗程为28日,疗程结束后进行血常规和骨髓象检测,如果未达到完全缓解(CR),则进行下一疗程继续用药直至完全缓解。结果:PR再次用药达到完全缓解所需时间比较,治疗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血常规恢复时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甲酸三氧化二砷与化疗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短期疗效显著,达到完全缓解的时间缩短,血小板计数恢复快。  相似文献   

7.
维甲酸和砷剂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进行诱导分化和凋亡治疗的成功,成为分子靶向性治疗的典范。本文对急性早幼粒细白血病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全反式维甲酸 (ATRA)诱导缓解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APL )疗效显著。但在治疗早中期 ,约 33%~ 80 %病例可发生高白细胞症。我院自 1990年 5月~ 1998年 10月用ATRA治疗 APL 2 0例 ,高白细胞症发生率为 90 %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0例中 ,男 15例 ,女 5例 ,年龄 8~ 6 4岁 ,平均 32± 19岁。均符合 FAB分类标准的 M3型。治疗前骨髓早幼粒细胞占 6 0 %~ 94% ,外周血白细胞 (0 .4~ 30 )× 10 9/ L ,中位数 2 .5× 10 9/ L。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用 ATRA诱导分化 ,40~80 mg/ d,直至骨髓完全缓解。2 …  相似文献   

9.
顾立达  孙佩艳 《新疆医学》1996,26(3):171-17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下简称慢粒)在小儿中较少见,最终常死于急粒变,而有关小儿慢粒急淋变的报告甚少。我科曾收治2例,其中1例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现报告如下。例1男,13岁,汉族。因面色苍白、乏力10个月,加重伴发热20天,于1988年3月6日入院。起病时曾住我院二附院。当时血象:血红蛋白65g/L;白细胞294×109/L,原粒0.01,早幼粒0.05,中幼粒0.17,晚幼粒0.20,杆状核0.21,分叶核0.28;血小板375×10~9/L。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红=64:1,原粒0.025,早幼粒0.06,中、晚幼粒各0.20.杆状核0.185,分叶核0.17,嗜酸中幼粒0.025,嗜酸晚幼粒0.07,嗜碱粒细胞0.025。确诊为  相似文献   

10.
周玲  潘怀富 《微创医学》2002,21(5):654-655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采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完全缓解率可达85%以上,复发APL再缓解率低.为此,我们自1998年采用三氧化二砷治疗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白血病13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M_4EO为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一种亚型。根据1985年FAB协作组对ANLL分型修订标准,我们共诊断7例M_4EO,现报告如下。一、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Hb57~88g/L;RBC2.8~3.3×10~(?)/L;P(?)6~51×10~9/L;WBC4.7~260×10~9/L;原始细胞7~78%;2例可见嗜碱细胞。 (二)骨髓象:原始+早幼粒细胞(NEC)21.2~41.6%,原始+幼稚单核细胞(NEG)23.4~49.6%,嗜酸细胞(NEC)6~21.4%,嗜酸细胞以中晚幼阶  相似文献   

12.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血象骨髓象观察第一临床学院血液科杨岩,李舜华,易永林第一临床学院药剂科王宏,陈琳我院从1988年以来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31例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发现部分病例有一过性血细胞减少,骨髓受抑制,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13.
例1,男,53岁.确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年.近因腹痛、呕血、黑便1周入院.2年前确诊后曾用马利兰维持治疗,病情稳定.入院前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频烦呕吐,稀水样便,全身皮肤无痛性疱疹,部分溃烂,有淡黄色渗出物,有黑便1周急诊入院.查体:体温36℃,全身皮肤散在黄豆、绿豆大小疱疹,破溃疱疹,部分有淡黄色渗出物,部分结痂,胸骨下段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脾不大.实验室检查:HB68/L,PC80×10~9/L,WBC24×10~9/L.嗜硷性粒细胞:早幼粒细胞0.18,中幼粒0.09,晚幼粒0.03,分叶核0.20;嗜中性粒细胞:原始粒细胞为0.01,早幼粒细胞0.02,中幼粒0.11,晚幼粒0.01,杆状核0.01,分叶核0.28,淋巴细胞0.06.皮肤疱疹渗出液涂  相似文献   

14.
周胜玉  蔡晓燕 《医学综述》2008,14(4):547-550
正常情况下,早幼粒白血病基因与维甲酸受体α基因均存在于正常的细胞中,其表达产物对细胞的生长发育均具有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在绝大多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发病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引起17号染色体与15号染色体之间产生移位,从而导致早幼粒白血病基因与维甲酸受体α基因融合形成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它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等临床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5.
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简称APL或M3),完全缓解率达80%~90%,毒副作用一般较轻微,但高白细胞症时偶可伴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现将我们遇到的2例报告如下。[例1]男,30岁。因发热、下肢剧痛、粒细胞减少而于1994年2月入院。T37.2℃,P84次/min,R20次/min,Bpl6/10kPa。左前臂外侧少许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正常,肝脾肋下未触及。WBC1.72×109/L,RBC4.48×1012/L,BPC38×109/L。骨髓象示增生明显活跃,异常早幼粒细胞43%。诊断为APL…  相似文献   

16.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慢粒急变)并骨髓坏死少见,我院遇1例,报道如下。患者女,31岁。因患慢粒47个月伴高热、骨盆和两侧髋部骨痛难忍1周于1989年5月30日入院。体检:T39.6℃,贫血貌,胸骨有压痛,心肺听诊正常。腹软,肝肋下1cm,脾肋下6cm。骨盆及髋部无压痛,两下肢见散在大小不等圆形肿块(直径1~2cm),边缘清楚,质中,轻度压痛。实验室检查:血Hb68g/L,WBC 35×10~9/L。原粒2%,早幼粒8%,中幼粒9%,晚幼粒34%,杆状核17%,分叶核20%,淋巴8%,中幼红2%,血小板49×10~9/L。胸片示两肺广泛片状或点状浸润。骨盆和两侧髋关节摄片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通过纤维细胞集落的培养,观察了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骨髓纤维细胞集落,结果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较正常者明显低下4.3±4.9/2×~510细胞(n=9);完全缓解后,则上升为12.4±5.7/2×10~5(n=5)正常水平。体外试验结果显示维甲酸对 CFU-F 具有抑制作用。加入维甲酸之后,CFU-F 则降为3.11±3.5/2×10~5细胞,P<0.05。维甲酸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先出现高峰,然后进入低谷,后者可能与白血病细胞浸润有关外,还可能与骨髓纤维细胞被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30岁.因反复鼻衄,月经过多3年,症状加重10天于1989年1月30日入院.患者17岁月经初潮,经量过多,常有皮肤瘀斑与鼻衄,在某院住院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PL升至110×10~9/L出院.出院后停服强的松,月经一直过多,经期8~12天.偶有皮肤瘀斑及齿龈出血.体检:贫血貌,全身皮肤可见散在性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听诊正常,肝脾未及.血Hb04g/L,WBC10×10~9/L,P82%,L14%,M4%,Plt8×10~9/L,BT2',CT2',PT正常.IgG8.84g/L,IgA3.63g/L,IgM1.05g/L,C_31.09g/L.骨髓增生活跃,粒:幼红=1.15:1;粒系增  相似文献   

19.
羟基脲导致多发性顽固性皮肤溃疡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鹏程  刘焕勋  卓家才  汪明春 《广东医学》2003,24(11):1223-1223
患者 ,男 ,35岁 ,因腹胀、消瘦、乏力 2个月 ,咳嗽 1个月 ,发热 1 0d于 1 996年 7月 9日入院。体查 :皮肤无出血点 ,浅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 ,心肺未见异常。脾肋下A线 1 0cm ,B线 1 4cm ,C线 0cm ;WBC 2 1 7× 1 0 9/L ,Hb 77g/L ,Plt 81×1 0 9/L ;白细胞分类 :原粒 0 0 0 ,早幼粒0 0 3;骨髓增生极度活跃 ,原粒细胞0 0 2 5 ,早幼粒细胞 0 0 2 5 ,中性中幼粒细胞 0 36 ,晚幼粒细胞 0 2 8,杆状核中性粒细胞 0 0 6 ,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0 0 35 ,骨髓活检 :符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改变。诊断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慢性期 )…  相似文献   

20.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慢粒)急变为红白血病少见。作者近5年见到5例。例1 男,38岁。慢粒病史2年多,因发热,乏力1月入院。肝肋下2cm,脾肋下3cm。血象:Hb4.0,WBC25×10~9/L,原粒8%,有幼红。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粒红比0.9:1,原粒14%,幼红52%,原始红+早幼红4%,有巨幼样变,PAS染色强阳性。倒2 男,32岁。慢粒病史10年,因发热、乏力2周入院,肝肋下1cm,脾肋下19cm。血象:Hb4.5,WBC 19.5×10~9/L,原粒3%,有幼红。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0.8:1,原粒20%,幼红54%有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