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cadherin与胃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皮型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是钙粘蛋白(cadherin)家族的一员,是维持上皮细胞极性及细胞间粘附连接的主要分子,并参与信号传导过程,其表达与肿瘤的侵润和转移相关。本文就E—cad的结构、功能及其与胃癌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E-钙粘附素(E-cadherin,E-cad)是一个重要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由其介导的细胞间粘附力下降是肿瘤细胞发生侵袭、转移的前提条件.粘蛋白(MUC)1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能通过抑制E-cad蛋白表达导致细胞间连接的破坏,促进肿瘤浸润转移[2].  相似文献   

3.
王聪慧  陆友金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16):1216-1219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Ⅷ(EGFRⅧ)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一种变异体,它可以不依赖配体的结合而发生组成性的激活,通过一系列的信号转导通路来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并在肿瘤的浸润、转移中也起重要作用。因其只在肿瘤细胞中表达,而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具有肿瘤特异性,而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热点。下面综述近年来EGFRⅧ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E-cad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上皮钙粘附蛋白(E-cad)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65例胃癌,25例胃癌前病变患者及20例胃粘膜正常者标本中的E-cad表达。结果显示,胃癌E-cad异常表达率(53.85%)显著高于胃癌前病变(24.0%),E-cad表达异常与胃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E-cad表达正常胃癌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E-cad表达异常者(P<0.05)。提示E-cad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E-cad表达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及转移潜能与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肿瘤的浸润转移是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问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对胃癌浸润转移机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的若干进展作一综述,重点对钙粘附蛋白(cadherins)、整合蛋白(integrins)及其在细胞外基质中的相应配体(如层粘连蛋白、纤维连结蛋白和Ⅳ型胶原等),以及其降解酶(如Ⅳ型胶原酶)在胃癌生长方式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进行探讨,这些研究将有助于阐明胃癌浸润转移的机制,并有希望转化成对肿瘤转移防治的福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胃癌细胞中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白细胞分化抗原44V6(CD44 V6)、白细胞分化抗原28(CD28)、钙粘连素(E—cad)、癌胚抗原(CEA)等多种粘附分子在胃癌转移的器官选择性中的作用。方法在1996年8月至2005年10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消化科84例门诊及住院胃癌病例中,胃癌无转移病例32例,肝脏、骨髓、淋巴结、肺、肾及腹腔转移胃癌病例共52例,留取手术标本或胃镜钳取组织,进行原代培养细胞单个化,留取细胞滴片作ABC法免疫组化检测5种粘附分子表达情况,记录其阳性表达率。结果ICAM—1在有骨髓、肺转移病例中高表达;而在单纯淋巴结转移病例中表达较低;CD44 V6在淋巴结及肝转移病例中有高表达;CD28在肝、肺、肾转移病例中表达增强;E—cad除在骨髓转移病例中高表达外,余各种脏器转移胃癌E—cad表达均降低;CEA在肝脏、淋巴结、腹腔转移胃癌病例中表达较高。结论粘附分子ICAM-1、CD44 V6、CD28、E—cad、CEA表达的增强或减弱在胃癌转移器官选择性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EGFR在胃肠良恶性病变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慢性浅表性胃炎30例、胃炎伴不典型增生30例、胃癌54例、大肠癌93例、大肠良性病变76例组织标本,SABC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结果 胃肠炎组EGFR无阳性表达,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组阳性率43.33%,胃癌和大肠癌分别为51.85%、52.69%,癌细胞浸润深和有淋巴结转移组EGFR阳性率高.提示EGFR高表达与胃肠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原癌基因(C-erbB-2)和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的表达以及它们在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5例胃癌标本中C-erbB-2和EGFR蛋白的表达,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它们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C-erbB-2和EGFR蛋白的高表达与胃癌的生长方式、浸润深度、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呈正相关;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的大小无明显关系.C-erbB-2与EGFR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C-erbB-2和EGFR蛋白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C-erbB-2和EGFR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两者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蛋白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8例NSCLC组织和20例癌旁组织中EGFR、HER-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者间及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EGFR与HER-2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4%、66.1%,在癌旁组织中均未见表达,两两比较P均<0.05;EGFR蛋白表达与NSCLC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HER-2蛋白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 P均<0.05);EGFR与HER-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EGFR、HER-2蛋白在NSCLC组织中呈高表达,两者可能协同参与肿瘤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胃癌细胞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23例胃癌切除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EGF、EGFR与PCNA.组织学分型,乳头状腺癌3例,管状腺癌6例,低分化腺癌14例.对EGFR阳性胃癌以镜面切片染色法,计算出EGFR阳性癌细胞以及EGFR阴性癌细胞PCNA数.资料以studentt测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EGF阳性胃癌14例(60.9%),EGFR阳性胃癌5例(21.7%),EGF与EGFR同为阳性胃癌3例(13%).EGFR阳性胃癌细胞PCNA阳性率为49.95%±20.30%,EGFR阴性胃癌18例细胞PCNA阳性率为28.48%±18.18%,EGF与EGFR同为阴性7例,PCNA阳性率为18.82%±14.24%,差异性有显著意义(P<0.05).5例EGFR阳性胃癌镜面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EGFR阳性癌细胞与EGFR阴性癌细胞PCNA阳性率分别为49.95%±20.30%与39.68%±17.88%.5例EGFR阳性胃癌和3例EGFR与EGF同为阳性胃癌中,全部为低分化型腺癌,且均有静脉浸润.结论EGFR阳性胃癌细胞PCNA高表达表明,EGFR与EGF配体结合可促进癌细胞异常分裂增殖.EGFR与EGF表达与肿瘤高浸润性低分化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生物靶向药物ZD6474治疗实体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静  张力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3):249-251
目前细胞毒性药物在肿瘤治疗中仍占主导地位,其能有效的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随着医学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的进展,对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区别的深入认识,针对肿瘤发病中的分子事件进行干预的靶向药物为肿瘤治疗开辟了新途径。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指针对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细胞信号传导及其他生物学途径的治疗手段,其作用靶点可以是细胞表面的生长因子受体,抑或是细胞内信号传导通道中重要的酶或蛋白质,广义的分子靶点则包括参与肿瘤细胞分化、凋亡、浸润、迁移、淋巴转移以及全身转移等过程的从DNA至蛋白水平的任何亚细胞分子。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一定的有效性,尤其以针对表皮生长因子(EGF)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靶点的药物,如吉非替尼、Erbitux、Tarceva及Avastin等,已在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胃癌患者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及受体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及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0例胃癌进行研究。结果:EGF和EGFR在早期胃癌中的阳性率均为20%(2/10),在进展期胃癌的阳性率分别为62.5%(25/40)和60%(24/40),进展期胃癌EGF和EGFR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早期胃癌(P<0.05)。有转移组的EGF及EGFR阳性率高于无转移组(P<0.05)。EGF及EGFR的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有关。结论:EGF及EGFR阳性的肿瘤可能具有更强的浸润与转移能力,检测EGF和EGFR有助于判断胃癌预后。  相似文献   

13.
肿瘤的发生、复发、转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近年来人们逐渐发现基因变异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原癌基因的激活即基因变异是导致肿瘤发生的原因之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在细胞周期中起重要作用,与细胞生长、增殖、迁移有关.其编码基因是一种原癌基因,在生理状态下它不表达或只是有限制的表达,处于非激活状态,不具有致癌性.如果编码该受体的基因发生突变,将会导致多余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产生,增强了细胞信号的传导,便容易诱发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过度活化与肿瘤生长和分级(包括增殖、血管发生、浸润和转移)的关键过程有关.目前,以EGFR作为肿瘤靶标的研究比较多.本文就近年来EGFR与肿瘤发生相关性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陆晓峰  陈刚 《山东医药》2012,52(41):39-41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环氧化酶-2(COX-2)、p53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30例胃癌组织中PCNA、COX-2、p53、EGFR的表达,分析上述指标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目的相关性。结果 PCNA、COX-2、P53、EGFR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P均<0.05)。结论 PCNA、COX-2、p53、EGFR是胃癌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生物学标记,可以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大肠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大肠腺瘤则是大肠癌最重要的癌前病变。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癌基因编码的蛋白产物在信号传导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发挥作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c—erbB-2和c—erbB-3同属生长因子受体家族,在结构和功能上均相似,这些受体和生长因子结合后可启动细胞生长周期。  相似文献   

16.
刘岚  徐昌芬 《山东医药》2010,50(10):85-86
目的 观察绒毛膜癌JAR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绒毛膜癌JAR细胞及早孕绒毛滋养层细胞的EGFR蛋白,用RT—PCR法检测EGFRmRNA。结果JAR细胞EGFR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高于早孕绒毛滋养层细胞(P均〈0.01)。结论绒毛膜癌JAR细胞EGFR表达增强,可能导致绒毛膜癌细胞增殖力及侵蚀性增强。  相似文献   

17.
自噬作为一种细胞应对代谢应激的代偿机制,能使肿瘤细胞适应代谢应激,阻止细胞凋亡、促其存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通路在自噬功能调节中发挥一定作用。自噬与表达EGFR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早期可抑制细胞癌变,在成熟的肿瘤细胞中则可维持其存活、抑制凋亡。自噬还参与了EGFR靶向药物耐药性形成,抑制自噬可显著增加EGFR靶向治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恶性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是致死的重要原因,其机制的研究晚近在分子水平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从肿瘤细胞内在的基因调控及其与细胞外基质(ECM)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均有新发现。尤其是Liotta等提出了肿瘤细胞浸润的三步假说,即粘附、降解和移动,不仅从理论上阐述了肿瘤细胞浸润和转移的可能步骤,而且已发现了许多与这些过程有关的细胞粘附分子,各种蛋白降解酶类和细胞移动因子,并已制备相应的抗体和合成一些能阻断肿瘤细胞转移的多肽类和降解酶的抑制剂,为探索防治肿瘤浸润转移提供了线索,并有希望转化成有效防治的福音。本文就胃癌的浸润和转移作  相似文献   

19.
E-钙粘附素-粘连素系统是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的分子基础,其功能失活与源于上皮的癌肿的浸润与转移密切相关。本文综述该系统失活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上皮 钙粘素 (E cad)和α 连环素 (α Cat)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 72例胃癌及其相应正常组织中E cad和α Cat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E cad和α Cat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5 .8%和 3 6.1% ,均明显低于相应正常组织 (P <0 .0 1)。E cad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有关 (P <0 .0 1) ,而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均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随着胃癌的分化程度降低、浸润深度增加、有淋巴结转移以及分期晚者α Cat阳性表达率愈低 (P <0 .0 5 ,P <0 .0 1)。结论 胃癌组织中存在E cad和α Cat基因的失活及蛋白表达下调。α Cat表达水平可能是对胃癌分化程度、浸润转移以及TNM分期等具有预测价值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