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的变化及其与其他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关系,同时观察抗CCP抗体在不同中医证候的表达特点。方法收集101例RA住院患者资料,观察其抗CCP抗体的变化,并分析其与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红细胞沉降率(ESR)、抗溶血性链球菌"O"(ASO)、类风湿因子(R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免疫球蛋白(Ig)的关系。结果抗CCP抗体在湿热痹阻证、痰瘀互结证、风寒阻络证、肝肾亏虚证四个中医证候中,在湿热痹阻证中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抗CCP抗体与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hs-CRP呈正相关(P0.05),与酸性糖蛋白呈正相关(P0.01)、与RF、ASO呈负相关。结论 RA患者血清抗CCP抗体升高显著,且与炎症指标呈正相关,在中医证型中的湿热痹阻证中的阳性率升高明显,可作为疾病活动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和佐剂性关节炎(AA)湿热证大鼠模型,观察新风胶囊(XFC)联合黄芩清热除痹胶囊(HQC)改善类风湿关节炎(RA)湿热痹阻证患者感受(SPP)的作用。方法纳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RA湿热痹阻证患者208例,填写SPP评分量表,运用关联规则分析XFC联合HQC对SPP、免疫炎症指标的影响。复制AA湿热证大鼠模型,观察XFC+HQC对AA大鼠体质量(W)、足跖肿胀度(E)、关节炎指数(AI)及炎症指标的影响。结果 (1)与正常组相比,RA湿热痹阻证患者湿热痹阻证候积分、脾虚湿盛证候积分、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补体C4均显著上升(P 0.05)。经XFC联合HQC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A湿热痹阻证患者DAS28评分与RF呈正相关(P 0.05),湿热痹阻证候积分与IgA、IgG、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AB)、脾虚湿盛证候积分呈正相关(P 0.05),SAS评分与ESR、RF、C3呈正相关(P 0.05)。(3)关联规则分析显示,XFC+HQC与湿热痹阻证候积分、SAS、DAS28评分、ESR、CRP、IgG改善的支持度均大于70%、置信度均大于80%、提升度均大于1。(4)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NC组相比,AA湿热证模型大鼠W、白细胞介素10(IL-10)显著下降(P 0.05),E、AI、CRP、RF、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显著升高(P 0.05);经XFC联合HQC治疗后,指标显著改善。结论 XFC联合HQC可以降低RA湿热痹阻证患者免疫炎症指标及AA湿热证大鼠关节肿胀及炎症指标,从而改善RA患者SPP,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清热祛湿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湿热痹阻型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予双氯芬酸钠肠溶胶囊抗炎镇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清热祛湿汤,两组均治疗3周,观察两组的关节症状、体征、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炎性指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患者(75.0%)。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运用清热祛湿汤治疗湿热痹阻型RA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评价祛痹灵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RA患者随机分2组各35例,每组中气滞血瘀型各18例,寒湿痹阻型各17例。治疗组服用祛痹灵胶囊,对照组服用消炎痛。服用4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数据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症状体征(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指数及晨僵)的积分,以及实验室指标(血沉、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治疗前后对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中医分型对照2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祛痹灵治疗RA活动期患者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氧化能力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发病机制及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RA患者91例作为病例组,根据RA疾病活动性评分(DAS 28)将病例组分为低活动组和中高活动组,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并记录相关临床及实验室指标。检测血清总抗氧化状态(TA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分析其与RA各项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应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A组中高活动组TAS、SOD水平显著低于低活动组及健康对照组,低活动组TAS、SOD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血清TAS、SOD水平与类风湿因子(RF)、压痛关节数(TJC)、肿胀关节数(SJ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DAS 28呈负相关(P0.05)。结论氧化应激参与RA的致病过程,血清抗氧化标志物SOD和TAS水平与疾病活动性相关可用于RA辅助诊断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中抗天然Ⅱ型胶原抗体(抗NatⅡ抗体)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89例门诊确诊为RA的患者,38例非类风湿关节炎的结缔组织病变者和45例健康体检者,测定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抗NatⅡ抗体水平、类风湿因子(RF)及C反应蛋白(CRP),研究抗NatⅡ抗体与RF、CRP的关系。结果RA患者组的抗NatⅡ抗体阳性率较非RA结缔组织病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RA患者组和非RA结缔组织病组的RF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非RA结缔组织病组的RF阳性率与RA患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NatⅡ抗体阳性的特异性高于RF阳性,而敏感性低于RF阳性;RA患者组血清中的CRP高于正常对照组,RA患者组中抗NatⅡ抗体阳性患者的CRP水平高于抗NatⅡ抗体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NatⅡ抗体可以作为RA诊断中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病因、病性及辨证分型。方法观察170例RA患者症状体征、舌脉象。结果 RA患者常见手指关节痛、舌淡苔白、脉细沉弦,辨证分型分邪实、本虚。结论 (1)病因:内因气血、脾肾、肝肾亏虚;外因风寒湿热痰瘀等杂合;(2)证型:气血亏虚、肝肾亏虚、脾肾阳虚、寒湿痹阻、湿热痹阻、痰瘀痹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和骨代谢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RA)并发骨质疏松症(OP)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西安市第五医院收治的85例RA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时期在我院进行体检年龄匹配的健康老年人6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OP发病率、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Ⅰ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和骨钙素N端中分子(N-MID)、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对比RA合并OP及单纯RA患者的TPⅠNP、β-CTx和N-MID、AOPP、SOD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A组患者的OP发病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RA组患者的TPⅠNP、N-MID、SOD显著降低,β-CTx、AOPP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RA组对比,RA合并OP组患者的SOD水平显著降低,β-CTx和AOPP相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OPP与SOD呈显著负相关(r=-0.503,P<0.01),与β-CTx及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0.314,P=0.01;r=0.52,P<0.01)。结论 RA患者OP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人,氧化应激反应与骨量减少存在显著相关性。检测氧化应激和骨代谢水平的变化对诊断和治疗RA合并OP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102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证候分布规律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2009年1月—2010年7月在安徽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102例AS患者归档病历,对其中医证型构成比及对相关实验室指标、中药频次统计分析。结果:1.证型分析发现湿热痹阻证(81例)最常见,其次是肝肾亏虚证(21例),分别占79.41%、20.59%。2.这两种证型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发现湿热痹阻证的白细胞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免疫球蛋白A(IgA)、血沉(ESR)高于肝肾亏虚证(P<0.05或P<0.01)。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S患者免疫球蛋白A、血沉与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补体C3与抗"O"(ASO)呈正相关,C反应蛋白(CRP)与ASO呈正相关,ESR与血小板(PLT)呈正相关。4.AS患者两证型中药使用频数统计发现:湿热痹阻证前10位中药分别为蒲公英、蛇舌草、薏苡仁、茯苓、白术、陈皮、猪苓、车前草、桃仁、红花;肝肾亏虚证前10位中药分别为桑寄生、杜仲、狗脊、薏苡仁、白术、陈皮、茯苓、猪苓、丹参、桃仁。结论:AS患者中医证型实证以湿热痹阻型为主,虚证以肝肾亏虚型为主;实验室指标免疫球蛋白与白细胞计数,补体C3、CRP与ASO,ESR与PLT等指标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中医以辨证论治为主,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作用于机体,阻止类风湿关节炎病变发展,在防治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但目前中医在类风湿关节炎证候学的研究上尚存在较多分歧,证候分类种类繁多,难以统一,就其现状加以综述。资料来源:本资料通过查阅清华同方数据库经计算机检索方法收集(其中小部分经新疆医科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料手工检索),查阅来自1991-10/2005-07期间相关资料及专著。检索词“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上述主题词的文献,然后筛除单纯中医证型研究及单纯西医临床研究文献,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资料提炼:收集到178篇原始文献,有47篇与关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相关。再次排除10篇单纯中医证型研究及19篇单纯西医临床试验研究,共有18篇文献符合标准,进入综述。资料综合:①近年中医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及分期:其代表性的学说继承《内经》旨意,以虚实立论,强调肝肾气血亏虚在发病中的决定作用,制定了祛风胜湿,温经散寒,清热通痹,益气养血,调和营卫等治疗大法。其病机主要为正虚邪犯。分期主要为活动期、缓解期,再具体分析。②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结合论证:研究表明,类风湿关节炎寒湿阻络证人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显著升高。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明显降低,而湿热阻络证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显著升高,人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显著降低,对应中医辨证分型中,肝肾两虚证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的水平高于(寒湿阻络证、湿热阻络证、气阴两虚证患者。又有研究发现,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初诊时,辨证分型为:湿热阻络型、寒热错杂型、寒湿阻络型、痰瘀阻络型、肝肾阴虚(兼挟外感)型,其中湿热阻络型、寒热错杂型最为常见。③现代医学发现:一系列自身抗体如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体、抗Sa抗体、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抗体等可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出现,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成为中医证型病证结合研究的新着眼点。结论: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已成为当前中医界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对中医证候进行规范化、定量化、标准化研究,建立统一的证候诊断标准已成为中医学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应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指标相结合方法,分析本病病因病机、证候演变的规律,揭示类风湿关节炎的证候本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剂量脉冲给药甲氨蝶呤(MTX)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组织来源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刺(Vaspin)水平的影响,阐明Vaspin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生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RA患者MTX治疗前后血清Vaspin水平及炎症因子,并分析了血清Vaspin水平与炎症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RA组血清Vaspin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65±0.16)μg/L vs.0.67±0.06μg/L,P<0.01].RA组患者血清Vaspin水平与TNF-α、IL-6、VEGF及CRP呈正相关(r=0.25~0.68,P<0.01或P<0.05).TNF-α是影响空腹血清Vaspin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RA组经小剂量脉冲给药MTX治疗后TNF-α、IL-6、VEGF及CRP均显著降低(JP<0.01或P<0.05),血清Vaspin水平也显著降低[(1.65±0.16)μg/L vs.(1.28±0.08)μg/L,P<0.01],且Vaspin水平的降低与TNF-α改变呈明显正相关.结论:小剂量脉冲给药MTX能有效抑制致炎性细胞因子产生,同时降低血清Vaspin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关联规则和统计学方法分析痛风性关节炎(GA)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与所用中药及外用药的关联。方法 整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GA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色法测定272例GA患者血清SOD,采用SPSS 17.0对患者血清SOD,免疫、炎症等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通过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Aprior模块分析中药及外用药与SOD的关系。结果 272例GA患者血清SOD值与正常参考值(129~216 U/m L)相比较,下降的有160例(占59%),正常的有107例(占39%),上升的有5例(占2%)。相关性分析示:SOD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α1-酸性糖蛋白(α1-AGP)、免疫球蛋白M(Ig M)、补体C3、补体C4、尿酸(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正相关(P0.05或P0.01),而与其他所选实验室指标无相关性(P0.05)。设定最小置信度为70%,最小支持度为20%。薏苡仁关联于SOD指标上升(置信度82.82%,支持度58.33%),薏苡仁和车前草组合关联于SOD指标上升(置信度54.09%,支持度86.33%)。SOD指标上升关联于薏苡仁(置信度33.07%,支持度89.60%)。外用药芙蓉膏和消瘀接骨散与SOD关联度较高。其中芙蓉膏关联于SOD指标上升(置信度78.23%,支持度30.24%),消瘀接骨散关联于SOD指标上升(置信度86.02%,支持度27.84%)。结论 GA患者血清SOD显著下降,其表达失调可能参与了GA的发病。健脾利湿类中药薏苡仁与SOD关联度较高,外用药以芙蓉膏和消瘀接骨散与SOD关联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关节液中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和评估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37例RA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的抗CCP抗体和13例对照组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的抗CCP抗体,并测定类风湿因子(RF),记录RA患者的一些临床参数。对检测结果及临床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关节液中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度为72.9%,特异度为92.3%。RA组和对照关节炎组患者的关节液中抗CCP抗体的差异有显著性。RA组血清与关节液中抗CCP抗体的浓度高度相关(P<0.001),且关节液中抗CCP抗体与关节液中RF浓度有较高相关性(P<0.01)。RA组关节液中抗CCP抗体与病程相关,病程越长,抗CCP抗体滴度越高;而与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疾病活动评分(DAS28)、血清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Steinbrocker放射线分级不相关。结论:关节液中抗CCP抗体对RA的诊断有高度特异性和较好敏感性,对其他关节炎有显著性差异,独立于一些临床参数,同时又与血清中抗CCP抗体及关节液中的RF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1q水平在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60例RA患者(RA活动组110例,RA缓解组50例)和30例健康体检人群(健康对照组)的外周静脉血,测定其血清补体C1q水平,同时检测与RA疾病活动度相关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及环瓜氨酸肽(CCP)的表达,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RA活动组C1q、ESR、CRP水平高于RA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A缓解组与健康对照组C1q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R、CRP与C1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活动组RF阳性率高于RA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P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组,但与RA缓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1q与R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CC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1q、ESR、CRP、RF与28-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分数(DAS28)呈显著相关(P0.05),CCP与DAS28无显著相关。结论补体C1q与RA活动度呈显著相关,可作为评价RA活动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不同证型与各种炎性指标以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间的相关关系。方法:确诊的RA患者113例,先按中医分型标准辨证分型,再分别检测ERS、hs-CRP、RF、以及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比值,研究其中医证型的分布及与各种炎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13例患者中风寒湿痹型29例,风湿热痹型52例,痰瘀互结型17例,肝肾亏虚型15例。风湿热痹型和风寒湿痹型患者的病程较痰瘀互结型和肝肾亏虚型为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风湿热痹型和风寒湿痹型患者的关节疼痛指数、压痛指数和肿胀指数均较痰瘀互结型和肝肾亏虚型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风湿热痹型肿胀指数较风寒湿痹型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风湿热痹型和风寒湿痹型患者的ESR、hs-CRP和RF均较痰瘀互结型和肝肾亏虚型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风湿热痹型hs-CRP较风寒湿痹型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风湿热痹型患者外周血CD4+/CD8+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1),肝肾亏虚型患者外周血CD4+/CD8+显著低于其他证型(P<0.01)。结论:风湿热痹型RA的炎症程度最高,风寒湿痹型的炎症程度次之,而痰瘀痹阻型和肝肾亏虚型的炎症程度相对较低,hs-CRP和CD4+/CD8+比值可能可以作为RA湿热证候分类的微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基质金属蛋白酶3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平  付爽  王俊祥 《临床荟萃》2006,21(19):1389-1390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在血清和关节积液中的表达,探讨其在RA病情活动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活动期RA患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清和关节积液MMP-3的水平,综合治疗6个月后再次检测血清MMP-3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相比较。结果活动期RA患者血清中MMP-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7.4±25.8)μg/Lvs(31.7±15.8)μg/L(P<0.01)];关节积液MMP-3水平与血清水平呈正相关(r=0.653,P<0.01);治疗缓解后血清MMP-3水平显著下降[(61.7±23.7)μg/Lvs(38.9±19.1)μg/L(P<0.01)]。结论MMP-3水平与RA的风湿活动及关节滑膜炎相关。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中医以辨证论治为主,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作用于机体,阻止类风湿关节炎病变发展,在防治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但目前中医在类风湿关节炎证候学的研究上尚存在较多分歧,证候分类种类繁多,难以统一,就其现状加以综述。 资料来源:本资料通过查阅清华同方数据库经计算机检索方法收集(其中小部分经新疆医科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料手工检索),查阅来自1991—10/2005—07期间相关资料及专著。检索词“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上述主题词的文献,然后筛除单纯中医证型研究及单纯西医临床研究文献,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资料提炼:收集到178篇原始文献,有47篇与关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相关。再次排除10篇单纯中医证型研究及19篇单纯西医临床试验研究,共有18篇文献符合标准,进入综述。 资料综合:①近年中医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及分期:其代表性的学说继承《内经》旨意,以虚实立论,强调肝肾气血亏虚在发病中的决定作用,制定了祛风胜湿,温经散寒,清热通痹,益气养血,调和营卫等治疗大法。其病机主要为正虚邪犯。分期主要为活动期、缓解期,再具体分析。②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结合论证:研究表明,类风湿关节炎寒湿阻络证人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显著升高。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明显降低,而湿热阻络证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显著升高,人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显著降低,对应中医辨证分型中,肝肾两虚证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的水平高于(寒湿阻络证、湿热阻络证、气阴两虚证患者。又有研究发现,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初诊时,辨证分型为:湿热阻络型、寒热错杂型、寒湿阻络型、痰瘀阻络型、肝肾阴虚(兼挟外感)型,其中湿热阻络型、寒热错杂型最为常见。③现代医学发现:一系列自身抗体如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体、抗Sa抗体、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抗体等可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出现,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成为中医证型病证结合研究的新着眼点。 结论: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已成为当前中医界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对中医证候进行规范化、定量化、标准化研究,建立统一的证候诊断标准已成为中医学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应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指标相结合方法,分析本病病因病机、证候演变的规律,揭示类风湿关节炎的证候本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中抗天然Ⅱ型胶原抗体(抗Nat Ⅱ抗体)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89例门诊确诊为RA的患者,38例非类风湿关节炎的结缔组织病变者和45例健康体检者,测定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抗Nat Ⅱ抗体水平、类风湿因子(RF)及C反应蛋白(CRP),研究抗Nat Ⅱ抗体与RF、CRP的关系.结果 RA患者组的抗NatⅡ抗体阳性率较非RA结缔组织病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RA患者组和非RA结缔组织病组的RF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非RA结缔组织病组的RF阳性率与RA患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Nat Ⅱ抗体阳性的特异性高于RF阳性,而敏感性低于RF阳性;RA患者组血清中的CRP高于正常对照组,RA患者组中抗Nat Ⅱ抗体阳性患者的CRP水平高于抗Nat Ⅱ抗体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Nat Ⅱ抗体可以作为RA诊断中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浆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与氧自由基代谢水平的关系。方法检测118例RA患者和56名健康对照者血浆PON-1活性、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循环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晚期蛋白质氧化产物(AOPP)水平,分析PON-1活性与氧自由基代谢水平的关系。结果RA患者血浆PON-1、SOD、GSH-Px活性分别为(122.2±24.1)kU/L、(78.2±21.3)kU/L、(156.4±32.2)U/L,低于对照组(P<0.01)。ox-LDL、AOPP、MDA水平分别为(832.0±256.2)μg/L、(342.3±118.1)μmol/L、(16.2±6.4)μmol/L,高于对照组(P<0.01)。RA患者血浆PON-1活性与GSH-Px、SOD呈正相关(r=0.781,P<0.01;r=0.702,P<0.01),与ox-LDL、MDA、AOPP呈负相关(r=-0.721,P<0.01;r=-0.789,P<0.01;r=-0.679,P<0.01)。结论RA患者血浆PON-1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CCL5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内的产生来源,以及CCL5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4-06/10遂宁市人民医院及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8例,以同期收治的骨关节炎患者21例为对照。所有患者取空腹外周血,有膝关节积液的1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6例骨关节炎患者同时抽取关节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及滑液中CCL5水平,并对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和滑液炎性细胞体外产生CCL5进行检测。用直线相关回归分析法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CCL5水平与关节肿胀指数、血沉、C反应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49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①CCL5水平:血清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明显高于骨关节炎患者[(911±388),(499±289)ng/L,P<0.05];滑液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也明显高于骨关节炎患者[(1390±187),(662±154)ng/L,P<0.01];而且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液中CCL5水平明显高于血清中(P<0.01)。②相关性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CCL5水平与关节肿胀指数、血沉、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3229,0.4001,0.3735,P<0.05)。③白细胞体外产生CCL5水平: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液明显高于外周血和骨关节炎患者滑液(P<0.05);但两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体外产生CCL5无差异(P>0.05)。结论:①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CCL5水平增高,且与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性病变(关节肿胀指数、血沉、C反应蛋白)有显著相关性,表明CCL5在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②患者滑液炎性细胞是CCL5产生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