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周型脊索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其生物学形为与预后。方法 收集2例外周型脊索瘤,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 外周型脊索瘤具有脊索瘤的一切特征,组织学上肿瘤被纤维组织分隔成分叶状,小叶内为粘液性问质,可见液滴状细胞,组化及免疫组化Aleih蓝、粘液卡红及PAS均阳性,S-100阳性,Vinmintin( )。结论 外周型脊索瘤极为罕见,此瘤为低度恶性,组织学形态上应与转移的粘液腺癌,粘液样软骨肉瘤及软骨瘤鉴别,此瘤侵袭性强易复发。  相似文献   

2.
李扬  宋国新  潘敏鸿  王震  张智弘 《江苏医药》2015,(1):101-102,125
目的分析脊索样脑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观察6例脊索样脑膜瘤患者肿瘤组织HE染色病理表现及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标记物的表达,并结合文献分析临床病理特征。结果HE染色镜下见黏液样嗜碱性基质中分布小梁状或条索状排列的肿瘤细胞,细胞质淡染或嗜酸,部分细胞呈液滴状类似脊索瘤样细胞,可见典型脑膜瘤结构。免疫组化结果示,上皮膜抗原和波形蛋白均阳性表达,而广谱细胞角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阴性表达。结论结合临床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诊断脊索样脑膜瘤。  相似文献   

3.
王莹  吴文娟  钟志伟  刘俊茹  石娜  杨建柱 《河北医药》2009,31(10):1193-1194
目的探讨软骨粘液样纤维瘤与软骨肉瘤的诊断。方法分析13例软骨粘液样纤维瘤和2例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影像、病理资料,病理切片为HE染色,其中3例做免疫组化检验。结果软骨粘液样纤维瘤X线显示“咬饼样”骨质缺损,镜下可见边界清或融合的小叶状结构;软骨肉瘤X线显示溶骨性破坏,病灶内有细小钙化,镜下肿瘤细胞异型,确乏典型小叶状结构。结论X线发现病灶内出现细小钙化且病理组织学确乏典型小叶状结构时,高度支持软骨肉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肱骨变异类型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肱骨变异类型软骨肉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进行分析。结果左肱骨肿物的组织学镜下示瘤组织侵犯骨膜及骨髓腔,其中骨周肿块以粘液样软骨肉瘤为主,骨髓腔内可见分化好的软骨岛,血管外皮瘤样区和尤文氏瘤样区,组织学图像倾向于间叶性软骨肉瘤。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Vimentin、CD99、S-100阳性。结论肱骨变异类型软骨肉瘤较罕见,组织学形态表现多样,诊断较为困难。应认真观察HE染色切片,加以免疫组化标记辅助检查。其确诊有待临床、影像、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四结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软组织间叶性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软组织发生的间叶性软骨肉瘤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由两种成分组成,一种为圆形或短梭形未分化样小细胞成分,围绕血管排列呈血管外皮瘤样,另一种为高分化的软骨小岛成分,局部见钙化。免疫组化结果未分化小细胞呈现CD99、NSE阳性,软骨灶呈S-100蛋白阳性。结论软组织间叶性软骨肉瘤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诊断主要依靠光镜下见到未分化小细胞及分化较成熟的软骨两种病灶同时存在,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它起源于成软骨的结缔组织。这种肿瘤从组织学来看有些细胞酷似恶性,容易误诊为软骨肉瘤、粘液软骨瘤、粘液瘤、软骨瘤。软骨粘液样纤维瘤虽属良性肿瘤范畴,但有较高的复发率,因此提高对这种肿瘤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治疗彻底减少复发,颇为重要。兹将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观察1例卵巢原发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并复习文献。结果组织学上肿瘤由排列呈巢状和条索状的上皮样细胞组成,胞浆丰富,常见胞浆内腔隙,部分腔隙内有红细胞,间质为粘液样。免疫表型:CD34,FⅧ阳性。结论 EHE是一种少见的生物学行为介于血管瘤和血管肉瘤之间的血管肿瘤,有一定的病理形态特征,发生在卵巢者罕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 应用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观察1例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镜检肿瘤细胞排列呈片状、束状、编织状或旋涡状排列,肿瘤细胞呈梭形、卵圆形,胞质丰富,可见小核仁.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提示,肿瘤细胞特异性地表达CD21、CD23、CD35.结论 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是一种少见的随性或低度恶性肿瘤,需借助免疫组化检查的方法与其他组织学形态类似的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胸腺神经内分泌癌(TN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报道3例胸腺神经内分泌癌并结合文献从临床病理、免疫表型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 巨检肿瘤呈结节状,切面灰红灰白相间.镜检2例肿瘤组织呈岛状、小梁状及器官样排列.1例燕麦细胞样弥漫分布,可见出血坏死.免疫组化:NSE、Syn、CgA、EMA、PCK呈阳性表达.结论 胸腺神经内分泌癌具有复杂多样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有助于与纵隔其他原发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通过光镜和免疫组化对1例左前臂上皮样肉瘤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肿瘤由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构成,呈结节状排列,浸润性生长;免疫组化示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波形蛋白(vimentin,Vim),和S-100蛋白(S-100)阳性。结论:上皮样肉瘤是一种较罕见恶性肿瘤,形态学复杂多样,免疫组化有利于明确诊断。本瘤部分病例虽然生存期长,但预后并不好,目前上皮样肉瘤治疗首选广泛切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AT/R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AT/RT患者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染色特征。结果男2例,女2例,年龄3~15岁,平均年龄6.7岁;影像学检查肿瘤均位于幕上,其中1例位于脑室内。组织学上,肿瘤由横纹肌样细胞及肿瘤间叶组织和(或)原始神经外胚层成分构成,未见类似上皮样组织分化。免疫组化染色示波形蛋白、上皮细胞膜抗原、S-10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突触素阳性,且所有病例均显示INI1蛋白表达缺失。结论 AT/RT是好发于儿童的罕见的高度恶性胚胎性肿瘤,其形态及免疫组化表型多样,需与多种肿瘤相鉴别。免疫组化检测INI1表达失活为诊断该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心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原发性心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表型及其鉴别诊断。方法报道1例原发性心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并结合文献对该类肿瘤的临床病理表现及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讨论。结果本类肿瘤多见于左心房,大体呈结节状,以炎性纤维组织细胞为主,分深浅两层分布,免疫组化肿瘤细胞波形蛋白,CD68,AACT阳性表达;结合蛋白、S-100蛋白、LCA、肌红蛋白、细胞角蛋白、肌动蛋白阴性表达,CD34阳性。结论原发性心脏MFH非常罕见,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肿瘤诊断,早期发现和肿瘤全切除,对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组织病理学为小圆细胞的各种鼻颅底恶性肿瘤的特征和诊断中免疫组化指标的选择策略。方法回顾性复习既往10年组织病理学特点为小圆细胞的鼻颅底恶性肿瘤122例,比较组织学特征和免疫组化结果。结果122例患者组织学上是分化差的小圆细胞,全部经免疫组化检测明确诊断,多数患者都在检测5~6个标记物后作出诊断,个别甚至检测20多个标记物才确诊。其中恶性淋巴瘤43例,嗅神经母细胞瘤15例,原始神经外胚叶恶性肿瘤10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7例,浆细胞瘤4例,间叶性软骨肉瘤3例,尤文氏(Ewing)肉瘤2例,恶性黑色素瘤2例,肝细胞癌颅底转移2例。结论本组患者病理组织学特征可确定病变为小圆细胞恶性肿瘤,但难以单凭此作出具体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组织学特征作出可能的诊断考虑,并据此选择合适的免疫组化指标进行检测,可有效地减少诊断延误,使患者得到及时和准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胡爱侠 《医药世界》2010,(10):1189-1190,1192
目的探讨原发性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生物学行为。方法采用光镜、免疫组化对5例宫颈小细胞癌进行观察、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宫颈小细胞癌中单纯小细胞癌3例,合并腺癌或鳞癌2例。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阴道不规则出血伴宫颈肿物。组织学显示肿瘤细胞小而圆,胞质少,核染色质深染,核仁不明显,分裂相活跃。免疫组化:5例肿瘤细胞CK和Syn+,3例CgA+,3例HPV+,4例NSE+。随访3例死亡。结论宫颈小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特征。其发生可能与HPV感染有关,CK、CgA和Syn是较为特殊的免疫标记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原发性肺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并结合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能力。方法分析安医大附属巢湖医院呼吸内科2014年7月23日收治的1例病人,长期误诊近10年,以肺不张为首发表现的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原发性肺淋巴瘤普通病理检查不能鉴别肿瘤的来源,最终经免疫组化确诊为肺淋巴瘤。结论肺原发性淋巴瘤为少见病,临床缺乏特异性,最终确诊须结合肺活检或手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大汗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整理复习4例乳腺大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组织学观察、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本组4例均为女性,发病年龄45~58岁,平均51.5岁。临床上表现为乳腺无痛性肿块,质地坚硬。组织学特征为:癌组织呈复杂的腺样结构或不规则的实性团巢状结构,癌细胞胞质丰富,均质状或颗粒状,嗜伊红,核大,核仁显著,部分核呈空泡状。特殊染色和免疫表型:4例均为dPAS、GCDFP-15、AR(+),ER、PR、CerbB-2、CK5/6、EGFR(-)。结论乳腺大汗腺癌罕见,但预后较好,诊断必须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前列腺间质肉瘤(PSS)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PSS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表达.结果 3例均行前列腺姑息性肿瘤切除术,光镜下前列腺间质肉瘤主要由排列成束状、编织状的长梭形细胞构成,细胞异型性明显.免疫组化肿瘤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CD34及PR呈阳性表达.随访1~5年,2例于术后2年内死于肿瘤广泛转移,另1例术后5 年出现肝脏等处转移.结论 PSS是临床少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差.CD34 阳性是诊断该肿瘤的重要依据之一.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是最可靠的治疗方案,化疗、放疗及抗激素类药物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