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经》奠定了络病学的理论与方法论基础,同样,也奠定了脉络血管疾病的理论与方法论基础,其内容包括:脉络血管疾病的病名、病因、病机、发病、临床表现、传变及其诊断、治疗等各个方面。本文试从《素问·举痛论》中探析脉络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其对于临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奠定了络病学的理论与方法论基础,同样,也奠定了脉络血管疾病的理论与方法论基础,其内容包括:脉络血管疾病的病名、病因、病机、发病、临床表现、传变及其诊断、治疗等各个方面。本文试从《素问·举痛论》中探析脉络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其对于临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存芬  黄刚  祁燕 《中医教育》2010,29(2):83-84
<正>《金匮要略》是论治内伤杂病的专书。内伤杂病涉及脏腑经络,病症繁复、病机复杂多变、方药治疗不易掌握,对本科生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  相似文献   

4.
正《素问·至真要大论》载:"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认为心与皮肤疾病关系密切,从而奠定了从心论治皮肤病的理论基础。金元时期,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认为"诸痛痒疮,皆属心火",进一步强调痛痒、疮疡类皮肤疾病皆责之于心火。至清代,高士宗在《素问直解·卷八》中直接提出"诸痛痒疮,皆属于火"。由此清  相似文献   

5.
学习认识《素问·至真要大论》(简称《真要》)的方法,列出"病机十九条"作为掌握病机之典型示范,探索掌握病机的方法,不仅在《真要》本身,更重要的还在于《真要》所引用的《大要》,具有总结性质的44字经文之内。试探讨如兹,以期抛砖引玉,敬启同道赐正。  相似文献   

6.
刘完素燥气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涩枯涸,乾劲皴揭,皆属于燥”是刘完素对《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的补充和发展。《内经辑要》推崇为“研究病机的典范”,秦伯未先生称其“用力最专”,诚非虚语。最近,我们在复习古代医学文献中发现,刘完素论燥除在《素问玄机原病式》  相似文献   

7.
《素问·调经论》:“阴虚生内热奈何?歧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素问·至真要大论》论其治则曰:“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等等,为“甘温除热”治疗理论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但是,倘若涉及“甘温除热”具体治法的首创者,人们一般认为是北金医学大家李  相似文献   

8.
十九条病机原文,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后世叫做“病机十九条”。历代医家对“病机十九条”是相当重视的,各有不同程度的研究和发挥。如金元时期的刘完素,他曾依据“病机十九条”参考了王冰的注释,撰写《素问玄机原病式》,书中尤其对火热病机作  相似文献   

9.
汗法居八法之首,是临床辩证论治的重要法则之一。《内经》提到汗法的条文甚多。从汗法的病因、病位、病机、适应症等不同方面。十分详尽地论述了汗法的运用。如《素问·玉机真脏论》:“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素问·至真要大论》:“客者除之。”《素问·热论》:“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素问·生气通  相似文献   

10.
地黄饮子见于《黄帝素问宣明论方》。该方原为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的喑痱证而设,但其病机为《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所述:“骨者,髓之府”,属于肝风内动、肾精不足之病症,均可采用“滋水涵木”“阴阳互补”之法治疗,从肾论治,可取得良好疗效,随附验案以证。  相似文献   

11.
“三厥”理论为《素问·生气通天论》及《素问·调经论》所论煎厥、薄厥、大厥三种厥证的病因、病机、治疗及预后的理论,对后世眩晕、中风及现代脑血管意外等疾病的治疗和预防都具有指导意义。一、三厥的成因与病机 1.煎厥的成因与病机:有关煎厥的成因,《素问·生气通天论》有“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  相似文献   

12.
孟庆云 《中医杂志》2011,52(12):1075-1076
《素问·至真要大论》被历代医家称为"经中之经",而其中的"病机十九条"又被视为"经之至要"。自唐代王冰以后,不乏阐微抒蕴者。金代刘完素悉心研读,著《素问玄机原病式》以"撮其枢要,自成一家"。此后,中医理论的病机学说广行于用。  相似文献   

13.
"诸风掉弦,皆属于肝"出自于《素问·至真要大论》,被列在病机十九条之首,主要阐释了风邪致病的特点、症状以及如何论治,后世医家对此条文多有发挥,为从肝论治"脑病"奠定了理论基础。笔者认为眩晕为内动之肝风与外感风邪合而为病,即"诸风掉弦"中的"风"有两层含义。本文将从眩晕入手,试图探究从肝论治眩晕的中医机理。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经典著作对中医学的理论和诊疗发展影响颇远,而载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病机十九条更是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理法的核心要旨。文章以病机十九条火邪为因的5句原文为纲,从火邪为病的病因、病位、病理、辨证以及方药等多方面进行文句分析、病机阐述和法方探究,将研习《黄帝内经》的心得感悟与同道相参。  相似文献   

15.
<正>首届全国名老中医王辉武教授对《黄帝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在历代诸家认识的基础上有新的认识,认为是"病由心生之"的总括,强调《内经》"五脏六腑,心为之主"的论断,简述如下。1对"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认识"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历代医家对其观点主要有三:其一,认为原文有误。金代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将此经文改为"诸痛痒疮,皆属心火";高士宗在《素问直解》认为本条与"诸热瞀瘛,皆属于火",其"心"、"火"二字互易,将其改为"诸热瞀瘛,皆属于心。诸痛痒疮,皆属于  相似文献   

16.
湿疹是皮肤病科常见的难治病之一,其病因复杂,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本文重在以《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之一"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为切入点,从"心"论述湿疹的病机及其治则。  相似文献   

17.
王萌  张毅  李娟  李金田 《新中医》2016,48(11):203-204
《伤寒杂病论》中六经辨证无不透露着八纲辨证,笔者认为,其辨证论治的理论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宗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病机十九条。作者通过探讨病机十九条中"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在《伤寒杂病论》中的应用,认为此病机在《伤寒杂病论》中体现在肾阳虚衰,寒邪内侵,其脉沉微;少阴阳气不足,筋脉失养,发为拘急;肾阳不足,气化失司,水气盘踞,经脉被扰,发为振颤;肾阳不足,寒湿内聚发为骨关节病等。  相似文献   

18.
张晓羽 《新中医》2011,(12):160-161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症,《内经》早有论述,《素问》称之为“头眩”、“掉眩”,《灵枢经》谓之“眩晕”、“目眩”。关于其病因病机之风、火、痰、虚,自古以来论述纷纭,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眩晕与肝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9.
正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大都基于《黄帝内经》学术思想,临床开展使用的许多治疗大法,大都离不开《内经》的宗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出的"病机十九条",区区176字,言简而意赅,历代医家不断阐释发展,对临床起到了指导作用。如金元之刘河间对此探微阐发,著就《素问玄机原病式》,即以病机十九条为纲,将病证分"五运本病"与"六气为病",进一步论述了每种病证的机制及其治疗原则,并从其中发现病机属于"火热"者几过大半,结合临床感  相似文献   

20.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出的病机十九条,一直是中医病机方面的理论指导,历来为医家所重视,其余诸病机均好解释,唯独此"诸痉项强皆属于湿"存在较大争议,笔者从训诂学的角度以及《伤寒论》中有关条文方剂,并结合近代的一些相关病案,来推测其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