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丙泊酚、右美托咪定三种不同镇静药物对轻中度颅脑损伤的镇静效果。方法 62例轻中度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13分的患者纳入本研究,记录一般资料,评分后随机分为3组,A组:右美托咪定组;B组:咪达唑仑组;C组:丙泊酚组。记录3组患者达到目标镇静程度的剂量,保持患者镇静程度为RASS评分-2分2 h,停止输注药物,每5 min呼唤一次患者,记录患者RASS评分到0分的时间,同时进行Prince-Henry镇痛评分,并给予芬太尼镇痛,记录达到目标镇痛程度时芬太尼剂量。每组患者连续进行3次试验,记录3次数据。结果 3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达到目标镇静后恢复到RASS评分-2分的时间,右美托咪定组最短,丙泊酚组较长,咪唑安定组最长。3次试验,右美托咪定组恢复时间没有变化,咪唑安定组逐渐缩短;芬太尼用量均是右美托咪定组最少。结论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用于轻中度颅脑损伤的镇静镇痛,可以减少芬太尼用量,利于术后瞳孔的观察;较丙泊酚、咪唑安定唤醒时间短时,易于唤醒观察意识。其可能是比较理想的轻中度颅脑损伤的镇静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重症医学科(ICU)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与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所致谵妄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0月我科收治的7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组(YRF组)和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组(MF组)各39例,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与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镇静镇痛。比较两组谵妄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组NR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组。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致躁动、谵妄、人机对抗发生率明显低于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组(P0.05)。结论 ICU谵妄是一组常见的重症监护病房临床综合征,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镇静镇痛,谵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镇静镇痛对重症医学科(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ICU收治的81例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予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镇静镇痛,观察组41例予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镇静镇痛,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镇静后躁动-镇静评估量表(RA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静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数字评分法(NRS)、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血清皮质醇(Cor)、呼气末跨肺压(Ptp-ee)水平低于对照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吸气末跨肺压(Ptp-ei)及驱动压(△Ptp)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躁动、谵妄、人机对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镇痛镇静能够显著抑制ICU机械通气患者应激反应,减少对呼吸功能的影响,降低躁动、人机对抗及谵妄发生率,有效缓解患者负面心理状态,促进认知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食管癌根治术全麻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食管癌根治术全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8例,两组均给予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镇痛,对照组予以力月西麻醉,观察组予以右美托咪定麻醉,比较两组镇静效果,认知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镇静效果时间无显著性差异比较(P>0.05);但观察组停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总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非持续性错误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正确应答数、完全分类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力月西比较,右美托咪定用于食管癌根治术全麻中的镇静效果好,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较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在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12—2019-12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150例进行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麻醉。观察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镇静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钻孔时观察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氧分压(PaO2)、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静良好率8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33%(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33%(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在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中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镇静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较少,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在微创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拟行微创抽吸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3)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术,观察组(n=43)行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麻醉术;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同时记录围术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较对照组更佳(P0.05);观察组T3和T4时刻的PaO2高于对照组(P0.05),且T3和T4时刻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在微创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麻醉中有较好的镇静效果、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及较小的呼吸抑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对自发性脑出血开颅术后镇静、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符合标准的56例SICH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镇静、镇痛方式分成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治疗,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联合地佐辛治疗。结果 用药后2、6、12、24 h,观察组镇静Ramsay评分、镇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恶心呕吐AVS评分、平均动脉压、心率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而SpO2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9.86±3.76)d]较对照组[(23.61±5.78)d]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3.57%,1/28)与对照组(10.71%,3/28)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对自发性脑出血开颅术后病人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能够稳定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功能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02—2014-02于我院行外科手术的患者共150例,按入院顺序号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在手术结束前30min,观察组微量泵注入右美托咪定0.4μg/kg。对照组注入等容量的0.9%氯化钠溶液。比较2组静注右美托咪定(或生理盐水)10min后的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异常情况,苏醒时间、清醒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静注右美托咪定10min后的Ramsay镇静评分为(2.7±0.6)分,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分别为(25.5±12.4)min、(30.4±5.6)min,显著好于对照组(t=5.269、4.735、4.381,P0.05)。观察组切口缝合时、术后1h、术后2h的脑氧摄取率及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样差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显著低于对照组(χ~2=9.058,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是功能外科手术麻醉的较佳选择,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美好的前景,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与曲马多预防开颅术后躁动及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开颅术治疗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曲马多,观察组予以右美托咪定与曲马多,术后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躁动评分,记录2组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血压、心率控制较对照组理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h、12h疼痛评分分别为(2.86±0.87)分、(3.04±0.93)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唤醒时间和躁动评分分别为(2.11±1.65)min、(1.59±0.7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76%)显著低于对照组(35.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与曲马多可有效预防开颅术后躁动、寒战,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2014年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术与联合右美托咪定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评价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阻滞维持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合并瑞芬太尼麻醉下脑功能区手术术中唤醒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大脑功能区手术的患者32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nesthetists, 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两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静脉注射芬太尼、依托咪酯、顺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1%丁卡因行喉头及气管内粘膜表面麻醉后气管插管.分别在麻醉诱导前给予1 μg/kg右美托咪定和等量生理盐水在10 min内静脉注入,术中D组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0.2 μg/(kg.h),C组泵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唤醒试验开始时两组停用麻醉维持药物(除右美托咪定和生理盐水外),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10 min(T1)、诱导后即刻(T2)、停药即刻(T3)、唤醒即刻(T4)、加深麻醉5 min后(T5)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记录唤醒时间、唤醒成功率、每分钟呛咳次数和体动次数.结果 两组的唤醒成功率相同,D组唤醒时间比C组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呛咳次数和体动次数明显少于C组(P<0.05),T1、T5时两组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HR、MAP在T3、T4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C组明显高于试验D组.结论 右美托咪定有助于脑功能区手术患者全麻诱导及术中唤醒时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并不延长唤醒时间,能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提高唤醒质量,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酒石酸布托啡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镇痛、镇静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50例,根据镇痛、镇静方法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对照组应用盐酸异丙嗪+盐酸氯丙嗪。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镇痛效果和呕心呕吐程度,采用Ramsay评分评估镇静效果,同时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用药后2、6、12、24 h,观察组镇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6、12、24 h,观察组Ramsay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12、24 h,观察组恶心、呕吐程度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24 h,观察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2、6、12、24 h,观察组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6、12、24 h,观察组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布托啡诺,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作用,并且可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啶在开颅唤醒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脑功能区开颅唤醒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低剂量组(n=20)、中剂量组(n=20)、高剂量组(n=20)。所有病人在诱导前10 min给予1μg/kg右美托咪啶,静脉给予芬太尼2μg/kg、靶控输注丙泊酚待意识消失且Narcotrend分级为D2~E0级时插入喉罩。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在唤醒期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2、0.4、0.6μg/(kg·h)。暴露硬脑膜后停止输注丙泊酚,并使病人在功能定位和手术过程中保持清醒。分析比较三组病人在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唤醒时间、唤醒期不良反应来评价唤醒质量。结果高剂量组在插入喉罩时、切皮时心率低于低、中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剂量组较高剂量组均能在较短时间内唤醒病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应用于脑功能区唤醒麻醉,以0.4μg/(kg·h)剂量唤醒效果最佳,可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无呼吸抑制且不延长苏醒时间,是良好的脑功能区唤醒麻醉镇静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脊柱侧弯矫形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50例择期行脊柱侧弯矫形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各25例。2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除唤醒期间外,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维持在45~50,术毕送麻醉恢复室继续观察,气管导管拔除后开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泵。术前、术后24h、出院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a分别评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记录术后6h、24h、48hRamsay镇静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 2组术前PSQI无明显差异,术后24hPSQI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院前、术后3个月、6个月、1aPSQI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A组术后6h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B组,术后6h 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2组术后24h、48hRamsay镇静评分和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脊柱侧弯矫形术后睡眠质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应用于功能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功能神经外科手术患者2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7例。2组均予以七氟醚吸入全屏静脉麻醉,观察组加用右美托咪啶,对照组加用等剂量生理盐水,比较2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镇静效应显著优于对照组,瑞芬太尼与丙泊酚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Ramesa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OA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清醒拔管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应用于功能神经外科手术麻醉有利于提高麻醉镇静效果,降低麻醉药物用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老年颅脑损伤患者镇静镇痛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07—2014-07在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老年颅脑损伤患者15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A组应用异丙酚,负荷量0.5~2.0mg/kg,并在注射10min后,以1~3mg/(kg·h)维持72h。B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为0.5~1.0μg/kg,在静脉注射10min后,以0.2~0.6μg/(kg·h)维持24h,2组效果不佳时可加用吗啡。对照组根据临时需要应用吗啡。3组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ICU停留时间、病死率及用药前后血常规和β-内啡肽(β-EP)的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B组、对照组的病死率分别为8.00%、6.00%、8.00%,B组ICU停留时间为(5.48±2.45)d,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A组、B组及对照组用药后镇静镇痛的有效率90.00%、92.00%、78.00%,A组用药后3h的β-E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B组(P0.01)。用药后24h对照组的β-EP水平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B组和对照组的β-EP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并且对照组的上升趋势明显大于B组(P0.05)。WBC水平比较发现,A组和B组在用药后3h及24h均低于用药前(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和异丙酚均可有效抑制机体的炎性反应及应激反应,且右美托咪定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较好的镇痛镇静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脑膜瘤切除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分析右美托咪定在脑膜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01—2016-01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诊断治疗的脑膜瘤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术前采取相同的常规麻醉诱导,实验组麻醉诱导前注射右美托咪定,对照组麻醉诱导前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入手术室时、切皮时及拔管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等指标,同时对比2组患者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分析右美托咪定在脑膜瘤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2组患者入手术室时的SBP、DBP及HR无明显差异(P0.05),切皮时和拔管时的SBP、DBP及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麻醉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苏醒期恶心呕吐、呛咳、躁动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分别为17.1%、37.1%、22.9%及0,对照组分别为40.0%、66.7%、46.7%及16.7%,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脑膜瘤切除术患者中麻醉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53例Hunt-Hess分级Ⅰ或Ⅱ级颅内动脉瘤患者行择期手术。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治疗组)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治疗组手术结束前30 min微量泵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μg/kg,持续泵入约20 min;对照组持续泵入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拔管前(T1)、拔管时(T2)和拔管后5 min(T3)、平均动脉压(MAP)、血压(HR)和血氧饱和度(Sp O2),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唤醒、呼吸恢复和拔管时间进行记录对比,记录两组患者拔管后5 min、30 min、60 min、120 min躁动情况、躁动程度、镇痛、镇静状况,采取Riker sedation and agitation score (SAS)镇静、躁动评分,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各时间点Sp O2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在T2、T3两个时间点,治疗组患者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 0. 01)。对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术后躁动程度及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明显抑制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应激反应,降低躁动程度,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右美托咪定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静脉泵注咪达唑仑,记录并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HR、MAP呈下降趋势;试验组在T2、T3、T4的HR及MAP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镇静时间上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血糖值呈下降趋势,而Hs-CRP值呈上升趋势,在T1、T2、T3及T4时刻,试验组GLU值、Hs-CRP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明显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血压、心率,并能有效降低应激指标,且镇静、镇痛效果良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小儿脑室-腹腔分流术中对血流动力学、术毕苏醒期躁动的影响以及脑保护作用。方法74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先天性脑积水患儿,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D组(37例)和对照组N组(37例)。观察组先给予1μg/kg的右美托咪定负荷量静脉泵入后再以0.5μg/(kg·h)速度维持给药,对照组使用同容量的生理盐水。比较2组术中MAP和HR的变化,比较2组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清中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浓度,根据Ramsay评分和FLACC评分评价患儿术后躁动和镇痛情况。结果 D组术中、术后MAP和HR变化均小于对照组N组(P0.05);2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N组NSE和S100β蛋白浓度在术后各时间点均高于D组(P0.05);D组Ramsay评分高于N组而FLACC评分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小儿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的应用,可较好地稳定术中患儿的生命体征,减少苏醒期躁动,提高苏醒质量,且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