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新昌  张志强 《中国医药》2006,1(8):477-478
目的探讨脑膜瘤复发的相关因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复发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影像等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大多数复发脑膜瘤位于颅底或静脉窦旁,且其复发与手术级别、脑侵袭、肿瘤恶性程度有关。14例患者接受了手术和术后伽玛刀治疗。12例随访,7例恢复良好,2例能自理生活,1例重残,2例恶性脑膜瘤患者分别于术后1、5和2.0年死于再次复发。结论脑膜瘤的位置,病理学特性,生物学行为以及手术切除程度与肿瘤复发有重要关系。再次切除肿瘤及术后放射外科治疗能够改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切除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共32例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窦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 SimpsonⅠ级切除17例,SimpsonⅡ级切除12例,SimpsonⅢ级切除3例,肿瘤位于窦前1/3者的15例,窦前1/3之后者17例,术后1~2周评估神经功能,6例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或原有的功能障碍加重,11例无明显变化,15例有改善,术后29例随访1a~4a,其中3例复发。结论窦旁脑膜瘤为颅内常见的肿瘤,由于肿瘤比邻上矢状窦,单纯追求根治性切除,可能导致或加重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所有病例术后均应定期复查,对于有复发迹象的患者可以考虑采取伽马刀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显微手术切除镰窦旁脑膜瘤回顾分析,总结手术治疗经验,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效果,改进手术方法、技巧及术后辅助治疗措施。方法对显微手术治疗21例镰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全切除肿瘤21例,按脑膜瘤切除Sinpson分级法:Ⅰ级切除者15例(71.43%),Ⅱ级切除者5例(23.81%),Ⅲ级切除者1例(4.76%)。术后随访1~2年,患者生活自理,均未复发。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减少并发症,术后辅助治疗可改善神经功能,减少肿瘤复发,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镰窦旁脑膜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膜瘤术后复发与切除范围、病理、肿瘤部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8年7月~2001年7月有完整医学资料的脑膜瘤病例116例与随访结果.结果 116例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者21例,复发率为18.1%;位于矢状窦旁与蝶骨嵴的脑膜瘤复发率分别为39.1%、33.3%,明显较其他部位复发率高;脑膜瘤Ⅰ级复发率为3.8%,Ⅱ级、Ⅲ级分别为37.5%、75.0%,脑膜瘤Ⅰ级术后复发率明显较Ⅱ级、Ⅲ级要低;77例为SimpsonⅠ级切除,术后复发率为6.5%,明显较Ⅱ级、Ⅲ及Ⅳ级低.结论切除范围、病理、肿瘤部位影响复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膜瘤术后复发与切除范围、病理、肿瘤部位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8年7月~2001年7月有完整医学资料的脑膜瘤病例116例与随访结果。结果 116例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者21例,复发率为18.1%;位于矢状窦旁与蝶骨嵴的脑膜瘤复发率分别为39.1%、33.3%,明显较其他部位复发率高;脑膜瘤Ⅰ级复发率为3.8%,Ⅱ级、Ⅲ级分别为37.5%、75.0%,脑膜瘤Ⅰ级术后复发率明显较Ⅱ级、Ⅲ级要低;77例为SimpsonI 级切除,术后复发率为6.5%,明显较Ⅱ 级、Ⅲ 及Ⅳ级低。结论 切除范围、病理、肿瘤部位影响复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膜瘤术后复发与切除范围、病理、肿瘤部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8年7月~2001年7月有完整医学资料的脑膜瘤病例116例与随访结果.结果 116例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者21例,复发率为18.1%;位于矢状窦旁与蝶骨嵴的脑膜瘤复发率分别为39.1%、33.3%,明显较其他部位复发率高;脑膜瘤Ⅰ级复发率为3.8%,Ⅱ级、Ⅲ级分别为37.5%、75.0%,脑膜瘤Ⅰ级术后复发率明显较Ⅱ级、Ⅲ级要低;77例为SimpsonⅠ级切除,术后复发率为6.5%,明显较Ⅱ级、Ⅲ及Ⅳ级低.结论切除范围、病理、肿瘤部位影响复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颅底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和个体化手术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2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56例颅底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50例,次全切除6例。经病理学证实良性脑膜瘤53例,不典型脑膜瘤3例。其中嗅沟脑膜瘤12例,蝶骨嵴内1,3脑膜瘤16例,蝶骨嵴外1/3脑膜瘤26例,幕上型天幕脑膜瘤2例,幕下型天幕脑膜瘤6例,桥小脑角脑膜瘤4例。次全切除及不典型脑膜瘤者,术后均给予放射治疗。5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颅神经麻痹、脑血管痉挛、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5年,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颅底脑膜瘤的位置、大小、质地和血供影响手术入路、疗效和患者预后。个性化的手术人路和显露、瘤内分块切除技术和恰当的显微镜辅助可避免损伤重要的神经、血管、静脉窦、脑干,提高肿瘤全切除率;次全切除和不典型脑膜瘤术后辅以放疗,可防止肿瘤复发,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陈江还  孙宁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2):161-161,164
目的:探讨颅内巨大脑膜瘤的特点。方法:对本科2004~2009年经手术证实的11例巨大脑膜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不全切除2例。术后3例复发,随访术后效果良好。结论:发现脑膜瘤后应早期行手术切除,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20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中肿瘤全切16例,肿瘤次全切3例,大部切除1例。术前出现视力损害及视野缺损症状14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10例患者视力出现不同程度好转,3例视力无改变,1例视力下降;术后2例出现不全偏瘫,经2个月治疗后基本恢复;3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其中2例经3~4个月治疗后基本恢复,1例恢复不佳;无死亡病例出现,效果满意。术后随访2-4年,肿瘤全切患者均未见复发;次全切及大部切除患者中出院后继续接受抗肿瘤治疗,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13个月、18个月复发,均接受二次手术治疗,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微外科手术治疗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肿瘤全切率,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矢状窦旁脑瘤外科手术治疗经验和体会。方法对本科2007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0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临床资料手术均顺利切除肿瘤,肿瘤切除按Simpson分级:Ⅰ级7例,Ⅱ级11例,Ⅲ级2例,Ⅳ级0例,Ⅴ级0例,全组无死亡,术后随访6个月~5年,复发1例。结论充分的术前影像学评估,精确的手术入路设计,娴熟的显微手术技巧等能明显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全切除率,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汤家才 《中国基层医药》2014,(14):2142-2143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大脑镰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大脑镰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和显微手术技巧。结果8例患者中,全切7例,Simpson Ⅰ级切除5例,Simpson Ⅱ级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4年,肿瘤复发1例。结论显微手术全切肿瘤、术中有效处理大脑镰和矢状窦、妥善保护重要回流静脉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巨大嗅沟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我院神经外科自2000年2月~2005年2月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17例巨大嗅沟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SjmpsonⅠ、Ⅱ级切除)15例,占88.2%;次全切除(SjmpsonⅢ级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4例,平均20个月。11例恢复了正常生活,3例生活能自理。MRI随访12例均无复发。结论 利用硅微外科技术,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对肿瘤进行分块切除治疗巨大嗅沟脑膜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侧脑室内脑膜瘤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侧脑室内脑膜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以提高对其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3月至2007年9月手术治疗的20例侧脑室内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患者均行手术,肿瘤全切除19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恢复良好19例,中度残疾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13例患者随访4个月至6年,有2例患者肿瘤复发,其余患者头痛症状消失,无恶心呕吐,视力好转,失语及偏瘫症状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侧脑室内脑膜瘤术前诊断依赖CT及磁共振成像检查,选择适合的手术入路,采用显微技术可以全切除肿瘤,保护神经功能完整。  相似文献   

14.
侧脑室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侧脑室脑膜瘤的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7年间20例侧脑室脑膜瘤的手术资料。结果 20例均获肿瘤全切,其中6例完整切除,14例分块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术区血肿2例,脑室炎4例,失语2例,对侧肢体轻瘫3例。术后随访半年至5年,未见复发。结论 CT、MRI是诊断侧脑室脑膜瘤最可靠的方法,血管造影可明确肿瘤的供血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可达到肿瘤的全切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窦旁脑膜瘤术后复发临床表现并对影响其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113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窦旁脑膜瘤患者,对其进行手术治疗,之后进行随访,一旦检查出现复发状况立即给予再次治疗。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肿瘤的手术切除程度、病理分型、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等相关资料。结果:经检查发现52例复发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视力下降等症状。窦旁脑膜瘤的复发和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术前有无癫痫发作并没有显著相关性。肿瘤直径>4 cm、WHOⅡ~Ⅲ级、Simpson切除Ⅱ~Ⅲ级患者复发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P<0.05)。结论:影响窦旁脑膜瘤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是手术切除程度、病理级别以及肿瘤大小,而患者年龄、性别及术前是否有癫痫发作等对复发的影响尚未证实。  相似文献   

16.
王淮  朱成 《淮海医药》2014,(5):431-433
目的总结研究矢状窦一大脑镰旁脑膜瘤运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39例矢状窦一大脑镰旁脑膜瘤病患的临床资料。本组39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切除。结果术后依据Simpson标准评价肿瘤切除的程度,本组病患肿瘤达到I级切除的32例,达到Ⅱ级切除的7例,此7例患者确诊病理诊断后,后期予以加行伽玛刀治疗。本组无因手术死亡病例。本组术后共有33例病患获得确切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年,无复发病例出现。结论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有效的控制和减少手术中出血,保护重要血管避免损伤,如上矢状窦、中央沟静脉,避免脑皮层重要功能区的损伤,能够明显提高矢状窦镰一大脑镰旁脑膜瘤的全切除率、降低复发率、减少术后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谢一金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2):3454-3455
目的:探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及其术中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总结归纳18例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病人进行显微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本组Ⅰ级切除14例,Ⅱ级切除4例。行上矢状窦前1/3结扎切除肿瘤2例,后1/3行修补3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显微技术的应用是防止矢状窦镰旁脑膜瘤复发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附3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39例经手术治疗的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病的诊断、手术方法、受累矢状窦的处理及对无法全切除之残瘤的补充治疗。结果 本组39例无1例死亡。随访34例,其中3例分别于手术后1年、1.5年、2年复发,均为无法全切除而术后又未行补充治疗者;其余31例随访9个月~11年,未发现复发。结论 矢状窦旁脑膜瘤应尽可能行肿瘤全切除手术,术后辅以放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央区附近脑膜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中央区脑膜瘤患者行显微手术切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Simpon分级,Ⅰ级切除38例,Ⅱ级切除12例,Ⅲ级切除6例,无手术死亡,获随访52例,恢复良好47例,单瘫3例,轻瘫1例,复发1例。结论中央沟附近是脑膜瘤好发部位之一,保护好中央沟静脉,处理好上矢状窦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全切肿瘤及受损硬膜是预防术后肿瘤复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技术在脑膜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应用神经导航手术操作系统进行显微外科治疗的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针对不同类型的脑膜瘤,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设计个体化的手术入路,术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避免损伤重要结构,进行有效的肿瘤切除。结果 SimpsonⅠ级切除38例(45%);Ⅱ级切除26例(30%);Ⅲ级切除21例(25%);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4%(包括脑内血肿2例,中动脉区梗死1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均行神经系统检查和头颅MRI检查,遗留严重神经功能缺损2例(2%);2年内复发2例(2%),均为天幕脑膜瘤(内侧型),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应用神经导航显微手术切除脑膜瘤定位准确可靠,可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减少术中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