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受传教授为博土生导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科研30余载,学验颇丰,擅治小儿癫痫,遣方独到,疗效持久。笔者曾随师侍诊,得其梗概,今整理如次,以飨同道。1 审证求因,辨痰、风、惊 小儿癫痫病因复杂,临床多不能查明病因,而以“原发性癫痫”概之。其发作多以抽风为主症,轻者局部肉筋惕,重者全身抽掣强直。肝主风,癫痫抽风,属肝风内动,风阳枭张  相似文献   

2.
急惊风为儿科临床常见的急重病证,历来被列为儿科要证之一。《幼科释谜·惊风》说:“小儿之病,最重惟惊。”本病来势急,病情重,如不积极救治,可能危及生命,或形成瘫痪、痴呆、失语、癫痫等后遗症。江育仁教授认为:急惊风在临床上多以高热、昏迷、抽风为主症。病机可归纳为热、痰、风三者的演变与转化,所谓热极生  相似文献   

3.
<正> 傅通敷(fū).涂;敷布.《荀子·成相》:“禹傅土,平天下”.《后汉书·华佗传》:“傅以神膏”.〔例〕《诸病源候论·伤寒登豆疮后灭瘢候》:“所以宜用消毒灭瘢之药以傅之.”《诸病源候论·牙齿痛候》:“此则针灸不瘥,傅药虫死,乃痛止.”倍通背(beì).违反;违背.《礼记·缁衣》:“信以结之,则民不倍”.《墨子·非儒》:“倍本弃事而安怠傲”.〔例〕《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病人有强弱相倍也.”受通授(shòu).授予;给予.《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因能而受官”.《宋书·垣护之传》:“岂是朝廷受任之旨?”〔例〕《诸病源候论·牙齿病诸候》:“虫居其间,又传受余齿,亦皆疼痛.”长通常(cháng).经常.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诗:“茅檐长扫净无苔.”〔例〕《医林改错》:“随胎衣而  相似文献   

4.
清末湖北名医田宗汉,于1894年首创“癲疾有虫”说,为探究癫痫之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田宗汉(1839~1906),字云槎,号瀛峤,亦名少南,湖北汉川城关镇人,清·咸丰贡生。田氏一生著有《伏阴论》、《温热审治》、《痰饮治效方》等医书八种,汇编为  相似文献   

5.
1 风药治疗偏头痛的机制 对于偏头痛的病机,笔者认为,肝失疏泄为发病基础,气机失常为始动因素,络脉失和、气血逆乱为病机关键[1]。因此,风药治疗偏头痛的可能机制如下。 1.1 发散风邪 引药上行 《素问·风论》曰:“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新沐中风则为首风”。此为运用风药的病因依据。李东垣善用风药,并谓:“凡头痛皆以风药治之者,总其大体而言之也。高巅之上,唯风可到,故味之薄者,阴之阳,乃自地升天者也。” 李中梓发挥曰:“在风寒湿者,固为正用,即虚与热者亦假引经。”另外,外感风邪是偏头痛发病的重要诱因之一,故运用…  相似文献   

6.
《灵枢·经脉篇》对十二经病有“是动”、“所生”之分,其含义历代医家争论颇多。有以气、血分者;有以本经、他经分者;有以脏腑分者;有以病因内、外分者。众说纷纭,都只能说明其中某一方面的病候,不足以概括其全部病候。我们认为,根据《内经》原旨,“是动病”为正经自病,“所生病”为五邪所伤。理由如下:考《灵枢·经脉篇》,“是动病”主要症候为十二经循行部位肿、痛、厥证。“所生病”主要症候为十二经循行部位肿痛、该经联系脏腑病证,以及该经络脉之病证。对其病因病机,《素问·脉解篇》、《素问·太阴阳明论》、《素问·厥论》、《素问·举痛论》等有详细解释。概括地说,“是动病”的病因  相似文献   

7.
<正> “风以胜湿”是指用祛风药物(以下简称风药)治疗湿邪致病的方法.早在《内经》即有“湿伤肉,风胜湿”(《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记载.汉代张仲景通过临床实践,在所著《金匮要略》中,作了很多具体的论述,如云:“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篇》).后世医家多宗其说,认为“风药多燥”《医宗必读》),“燥可祛湿”(《本草纲目》引《十剂》),“湿在上,以辛散,以风胜”(《温  相似文献   

8.
仲景之“头风摩散方”,见于《金匮·中风历节病篇》。药由“大附子一枚、盐等分”组成。其法是“为散,沐了,以方寸匕,摩疾上,令药力行。”笔者据《素问·风论》:“新沐中风,则为首风”,“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  相似文献   

9.
<正> 青年痤疮,为青春期后面及上胸背发生的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面疱、粉刺或肺风粉刺。病机分析隋·《诸病源候论·面疱候》:“面疱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疱。”立论本病病机为风热蕴结于面。明·《外科正宗·肺风粉刺酒渣鼻》:“粉刺属肺……总皆由血热郁滞不散所致”。立论本病病机为血热蕴结于面。清·《医宗金鉴·肺风粉刺》:“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立论本病病机为肺经血热蕴结于面。当代临床对此病病机的认识,除风热、血热、肺经血热蕴结于面之外又有所发展,提出了新的看法,结合临床概括有如下几点。1、血淤当代对血淤的研究,使临床各学科不少疾病在辨证论治上有了令人注目的进展。此病的非炎症性丘疹、结节,即为血淤证。炎症性丘疹、结节为血淤化热证。以此立论在治疗上使用活血化淤法。  相似文献   

10.
唇风者,口唇肿裂、干燥皱揭、时瞤或动也。俗称驴嘴风。《灵枢·经脉第十》之“唇胗”,即是此症也。“胗,唇疡也。”(《说文》)“中唇为胗”(《风赋》)可证。稽其病机,窦汉卿《疮疡全书》曰:“唇风皆由六气、七情相感而成。”病轻而浅者得之于暴,其病多实,或用风药以逐  相似文献   

11.
抗痨颗粒剂治疗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的中医理论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医学对肺结核的认识与治疗历史悠久,在《内经》、《难经》、《金匮要略》等医籍中,将其归于“虚损”、“虚劳”一类病证之中。至宋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开始以“痨瘵”定名,现通称“肺痨”。历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多认为是痨虫袭肺,阴虚火动,痰血为病。其病因主要是感染痨虫与正气虚弱(阴虚)两方面。对本病的治疗,《医学正传·劳  相似文献   

12.
温补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宇 《河北中医》1998,20(3):161-161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殊疗法,多使用解热镇痛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副作用严重,且病情容易复发.中医理论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古代医籍对其病因病机早有论述,《素问·痹论篇》云:“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风寒湿三气条至,合而为痹也.”《济生方·痹篇》曰;“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痹也.”《类证治裁·痹证》:“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之内袭,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结合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缓慢、容易反复、可侵犯全身各个器官等特点,笔者认为其主要病因病机是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风、寒、湿之邪外袭所致,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之本为肾阳不足,其病之标为风、寒、湿邪.因此,治疗上应使用温经通络,补肾壮阳之法.如《金匮·中风历节  相似文献   

13.
《内经》针灸治疗痹症的论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痹症包括现代医学所称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周围疾病、神经痛等病,是针灸临床最常见的病症。《内经》中介绍了许多宝贵的针灸治疗痹症的经验,特试予探讨。按病因分类的痹证《素问·痹论》篇从风、寒、湿三种病因分类,可分为行痹、痛痹和着痹,其治法如下。1.行痹:风性善行而数变,为痹则疼痛游走不定,治宜祛风通痹。(1)报刺:《灵枢·官针》载:“报刺者,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者,直内无拔针,以左手随病所按  相似文献   

14.
疼痛是一个自觉症状,多种病证均可出现。其病因病机早在《内经》中就有了较详尽的专题讨论,兹不复赘。本文试就疼痛辨证治疗十二法,略陈于后,以就正于同道。一、祛风止痛法风为阳邪,是临床上多见的致病因素,故《素问·风论》云:“故风者,百病之长也”。风邪为病,有内风、外风之分。  相似文献   

15.
泽泻饮治疗眩晕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平东 《陕西中医》2005,26(2):175-176
“泽泻饮”是我国最早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记载的十三方之一。《素问·病解论》说“有病身热解堕 ,汗出如浴 ,恶风少气 ,此为何症 ?歧伯曰 :病名曰酒风。帝曰 :治之奈何 ?歧伯曰 :以泽泻、术各十分 ,麋衔五分 ,合以三指撮为后饭。”“酒风”,即《素问·风论》所说的漏风病。主要症状是全身发热 ,身体倦怠无力 ,大汗如浴 ,恶风 ,少气……”。“泽泻淡渗 ,能利水道 ,清湿热。白术苦温 ,能燥湿止汗。麋衔又名薇衔、鹿衔 ,为治风湿病药。本方对湿热内蕴 ,汗出恶风 ,筋缓身重体倦 ,有一定的疗效……”。“泽泻饮”原文治疗酒风 ,笔者应用于…  相似文献   

16.
“劳风”,古病名,原出《素问·评热病论篇》。就其病因病机、病变部位及治疗方法而言,古今医家认识颇不一致,兹略陈管见,就正同道。“劳风”之病因病机在讨论“劳风”病因病机之前,有必要首先弄清“劳风”之“劳”的含义。古代医家多认为“劳”即肾劳,亦即虚劳。如唐·王冰云:“劳,谓肾劳也。”清·张志聪亦谓:“劳汗当风,而伤其肾也。”二版教材《内经释义》亦从张氏之说;五版教材《内经讲义》仅云“因劳而虚“.未明言“劳”之含义及成  相似文献   

17.
杨利 《浙江中医杂志》2001,36(12):510-511
《素问·奇病论》:“病生在肾 ,名为肾风”,指出肾风证之病位在肾 ;其病象则见于《素问·风论》中所云 :“肾风之状 ,多汗恶风 ,面然浮肿 ,脊痛不能正立 ,其色 ,隐曲不利 ,诊在肌上 ,其色黑”。在《素问·评热病论》则指出本证以虚为主 ,“虚不当刺”。本证在肾 ,而以风名之 ,何也 ?因风主动泄 ,其体寒 ,其用温 ,其化燥 (何舒《灵素阶梯》)。即风邪有内统寒温、燥毒之性 ,随着人体内阴阳偏盛偏衰而发作成病 ,有穿透之能 ,引邪聚毒 ,伤于肾之膜原 ,故曰肾风 (彭子益《圆运动中医学》)。今将任继学老中医临床上治疗肾风之经验介绍如下。1…  相似文献   

18.
基于络病证治体系,继承发展中医血脉理论,吴以岭院士系统构建中医脉络学说,提出其核心理论为营卫理论,即“营在脉中,卫在脉外”(《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营卫不通,血凝不流”(《伤寒论·辨脉法》),“血脉相传,壅塞不通”(《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损其心者,调其营卫”。基于中医脉络作为血液运行的通道与西医学血管具有一致性,以脉络学说营卫理论为指导,建立以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为代表的脉络-血管系统病辨证诊断标准,以指导血管病变防治。基于此,笔者以脉络学说营卫理论为指导,基于脉络-血管系统相关研究,探讨冠心病慢性冠脉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不通”精辟概括该病的病理机制,故以“络以通为用”为其治疗原则,构建通络代表方“通心络”组方,并从动物实验研究、药理研究及临床循证研究等多方面总结通心络研究进展,形成慢性冠脉综合征从病因、病机、辨证到治疗的综合体系,以期为慢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狂证临床以喧扰不宁,躁妄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景岳全书·癫狂痴呆》说:“凡狂病多因于火,此或以谋为失志,或以思虑郁结,屈无所伸,怒无所泄,以致肝胆气逆”。《临证指南医案·癫痫》说“狂由大惊大怒,病在肝胆胃经,三阳并而上升,故火  相似文献   

20.
问题解答     
问:《内经》风的含义是什么?其“内风”与后世的“内风”有何不同? 答:《内经》风的含义是十分广泛的,包括人类生长的条件、病因、病证和病名。 (一)人类生长的条件:《内经》谓之“实风”,语出《灵枢·九宫八风》:“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实风”即自然界的和风或正常的气候,它是人类生长繁衍不可缺少的条件。(二)病因:《灵枢·九宫八风》说:“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所谓“虚风”,即自然界不正常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