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观察腹部闭合性损伤小肠破裂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5例腹部闭合性损伤小肠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B超、腹腔穿刺、CT与X线诊断,对比分析各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与手术疗效。结果腹腔穿刺诊断的阳性率为60%,B超诊断的阳性率为64.00%,CT与X线诊断的阳性率为8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与X线检查能够有效的提高诊断准确率,并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外伤性小肠破裂的临床特点,及早诊断、及时手术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2000年1月~2007年2月间收治的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经体检,X线透视、B超检查及临床观察后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无并发症。结论腹部外伤后,当B超检查未提示肝、脾破裂征、腹腔积血和X线透视膈下未见明显游离气体,腹腔穿刺又未抽得有诊断意义的液体,患者腹痛症状又不能好转或逐渐加重时,应考虑有小肠破裂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外伤性小肠破裂的临床特点,早诊断、早手术治疗的意义。方法:收治外伤性小肠破裂患者26例,回顾临床资料。总结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经验。结果:除其中1例因合并胃后壁损伤术中未及时发现,术后因血压持续性下降而二次开腹行修补术,余25例患者经体检,X线透视、B超检查及临床观察后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小肠破裂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仔细的全身检查及反复腹部检查、腹部X线照片检查、腹腔穿刺,动态观察病情,以免误诊。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并及时手术同时抗休克、胃肠减压、早期使用抗生素等全身治疗均为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感染性腹型荨麻疹胃肠穿孔早期误诊原因,总结早期诊断经验.方法 收集分析本院5例感染性腹型荨麻疹,胃肠穿孔早期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误诊原因主观上把胃肠穿孔早期腹部症状归类于腹型荨麻疹的胃肠道表现,客观上腹部X线平片对诊断穿孔早期(6小时内)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结合腹部超声检查协助诊断.结论 儿童感染性腹型荨麻疹胃肠穿孔,早期诊断根据详细的病史采集及严格反复的体检,并掌握疾病的鉴别诊断,辅助检查应联合腹部X线平片及B超检查,必要时应重复检查,改变腹痛为腹型荨麻疹胃肠道症状的惯性思维.  相似文献   

5.
李波 《中外医疗》2009,28(19):168-168
目的探讨腹腔内游离气体的B超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3例胃肠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B超对腹腔内游离气体进而对于胃肠道穿孔的诊断价值并与X线检查结果做一此较。结果73例患者经B超诊断,70例患者清晰地显示肝前间隙.脾前间隙及胃前方游离气体多重反射,另3例患者B超声像图未见游离气体,仅见腹腔少量积液。经手术证实了胃穿孔43例,十二指肠穿孔27例,外伤性肠破裂3例;x线检出膈下游离气体61例,其余患者再行肝胆胰B超检查而探及腹腔游离气体征像,再次腹透而被证实6例。结论通过B超诊断腹腔内游离气体的存在,为胃肠道穿孔的治疗提供了特异性的诊断依据,应作为最主要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汪鸿波 《吉林医学》2011,(10):1891-1892
目的:探讨外伤性小肠破裂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外伤性小肠破裂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策略。结果:腹腔穿刺阳性率92%,腹部立位X检查阳性率76%,CT检查阳性率85%。其中56例行单纯性肠修补术,11例行肠切除术。术后发生并发症15例(22.4%),死亡3例(4.5%)。结论:外伤性小肠破裂诊断以腹部症状、体征为主要依据,结合腹穿、X线及CT检查是最常用且简单有效的提高本病诊断率的方法。对于外伤性小肠破裂患者应及时合理救治,减少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伤性腹腔出血的诊疗。方法对36例外伤性腹腔出血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结果根据受伤的部位、腹部压痛、腰部叩击痛、腹腔内抽出不凝集血液、X线摄片、B超、螺旋CT、腹腔镜检查,做出腹腔出血诊断,其诊断准确率100%,4例非手术治疗,32例行剖腹探查手术,35例治愈,死亡1例。结论外伤性腹腔出血常伴有其他部位损伤,病情严重,早诊断、早治疗是治愈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腹部闭合性损伤65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闭合性腹部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对65例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人均做了相应的辅助检查,腹腔穿刺是确诊的主要检查手段,部分病人选择性地做了腹部B超、CT和X线检查。其中50例进行了手术治疗,分别施行脏器修补或全部、部分切除。治愈62例,死亡3例。结论早期全面检查,联合腹腔穿刺、B超、X线及CT可提高早期诊断率。早期抗休克治疗,及早手术,合理联合应用抗生素,预防多脏器功能衰竭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75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讨论了腹腔脏器伤的诊断要点是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受伤详情;密切观察生命征象的变化和腹部阳性体征的出现,对诊断有困难时可作腹腔穿刺。X线检查、B超可作为辅助诊断。一经诊断腹腔脏器损伤时应尽快手术,术中应“先止血,后修补”,注意多个脏器伤可能,并重视腹腔引流。对复合伤者应与有关科室共同抢救,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魏健体 《中外医疗》2014,(26):98-99
目的回顾性分析76例腹部闭合性损伤小肠破裂的临床资料,并探讨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小肠破裂的方法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76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B超、诊断性腹膜穿刺、腹部X线检查(透视和/或腹部立、卧位平片)以及CT检查,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手术剖腹探查64例,腹腔镜探查12例,均发现有不同程度的小肠破裂,视损伤程度均给与相应的手术处理方式;部分患者同时合并腹部其他脏器的损伤和/或腹部外其他器官的损伤,均同时或相继予以相应的处理。结果该组76例患者,诊断性腹腔穿刺(一次或二次及以上)阳性率68.6%(52/76),B超的阳性率57.5%(44/76),X线及CT检查的阳性率84.2%(64/76),与腹腔穿刺、B超对比,X线及CT检查阳性率较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4例治愈,并发切口脂肪液化3例,切口感染4例,肠粘连8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2例。结论腹部闭合性损伤小肠破裂患者病情多较复杂且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及时、快速和正确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可明显提高治愈率,X线及CT检查阳性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