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3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短肌腱移位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骨膜移位治疗方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手术操作用时、康复用时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100.0%,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2.0%,(P<0.05);观察组的手术操作用时、康复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膜移位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具有显著优势,治疗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提倡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手术治疗在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8例在我院就诊的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该组以骨膜移位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49例,该组患者以短肌腱移位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式在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骨膜移位方式治疗后的优良率、手术操作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骨膜移位方式对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上蔡协和医院采取短肌腱移位法治疗的56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作为短肌腱移位组,同时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上蔡协和医院采取骨膜移位法治疗的76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作为骨膜移位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骨膜移位组手术治疗优良率为94.7%,高于短肌腱移位组的83.9%(P<0.05);骨膜移位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短肌腱移位组(P<0.05)。结论对踝关节并发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采取骨膜移位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骨折早日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使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则使用骨膜移位法进行治疗。研究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手术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手术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采用骨膜移位法可使临床治疗有效率得到提高,缩短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濮阳市中医院收治的64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短肌腱移位法,研究组接受骨膜移位法。统计对比两组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长、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骨膜移位法手术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长与骨折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的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的62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肢胫腓联合分离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31例,对照组使用骨膜移位手术治疗,观察组使用短肌腱移位手术治疗,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治疗效果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平均是(59.4±7.5)h,对照组的手术平均时间是(81.3±7.9)h,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愈合时间平均是(61.5±2.8)d,对照组平均是(87.1±3.7)d,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有19例优秀,11例一般,1例差,对照组有8例优秀,19例一般,4例差,两组优良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伴下肢胫腓联合分离使用骨膜移位手术治疗的效果比较好,临床中可以对其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踝关节损伤中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诊治观察,针对80例患者均实施综合诊断,诊断后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给予常规组40例患者实施非手术治疗,给予治疗组40例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两组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患者治疗后的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治疗优良率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疗效较为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踝关节功能,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60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固定治疗,同时还应对患者进行韧带修复治疗.对照组采用非固定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治疗中采取内固定治疗同时进行韧带修复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该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121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的诊治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体会.方法 对所选121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患者行手术切开复位金属螺钉固定治疗.以患者术后随访的症状、功能检查、X线片征象及踝关节Kofoed评分评定121例患者的疗效.结果 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分析组优87例,良22例,可8例,差4例;优 良率90.1%.结论 对于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的治疗,早期诊断,通过手术复位螺钉固定方式早期恢复下胫腓联合的分离,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Hu YL  Yuan WQ  Wang LF  Liu HF  Jin D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10):2360-2362
目的 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比较及评价聚-DL-乳酸(PDLLA)可吸收螺钉和钛合金金属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中下胫腓联合损伤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5年4月~2008年6月58例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分离或可疑下胫腓联合损伤分离的闭合性踝关节骨折病例纳入本项研究,术前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根据术前X线测量和术中牵拉实验最终确诊47例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应用PDLLA可吸收螺钉治疗22例,金属螺钉治疗25例,金属螺钉在术后10~12周取出.在术后6个月,对手术侧踝关节的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踝关节活动度、X线正位片TFCS和TFO宽度和异物反应发生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均获得满意疗效,两组间踝关节功能评分,踝关节活动度和X线片测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DLLA可吸收螺钉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分离效果可靠有效,并且免除二次手术取钉,有广泛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将前瞻性选取2020年12月-2023年1月在毕节市中医医院治疗的84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为受试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关节复位后保守治疗,研究组应用手术内固定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骨折愈合效果、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与踝关节功能Ogilvie-Harris踝关节评分,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Ogilvie-Harris踝关节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gilvie-Harris踝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  相似文献   

12.
谢斌  贺永祥 《吉林医学》2014,(2):320-321
目的:对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非固定组患者20例,在术中没有进行内固定治疗;固定组患者20例,在手术中进行固定内外踝、修复三角韧带损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固定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骨不连发生率、二次手术发生率、术后疗效评分显著优越于非固定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针对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在术中进行内外踝、修复三角韧带损伤治疗,可显著提高骨折预后优良率、降低骨不连发生比例、减少二次手术带来的痛苦、提高术后疗效,安全性高,无严重不良反应,促使患者更快更好地愈合,尽早恢复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胫腓联合螺钉治疗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2年4月麻阳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伤情和患者意愿分组。对照组接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法治疗,观察组接受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治疗后随访1年,以改EBaird—Jackson法评价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踝关节功能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发现,治疗后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法在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治疗中疗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可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效果,并牢固固定,使患者恢复良好的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踝关节急性损伤疾病患者采用中药外敷联合运动康复疗法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获得临床确诊的踝关节急性损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外敷联合运动康复疗法实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的改善幅度、不良反应发生例数、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临床治疗总时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在治疗前后,治疗组患者疼痛程度VAS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有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9例(P<0.05);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临床治疗总时间较对照组发生明显缩短(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踝关节急性损伤疾病患者采用中药外敷联合运动康复疗法实施治疗,可以有效减轻疼痛,在短时间内恢复踝关节功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同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的手术治疗临床资料. 结果 28例患者接受随访可见骨折愈合良好,89.3%患者关节活动良好,78.6%无疼痛发生,可正常行走.结论 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手术治疗时,应注意实施内固定同时维持胫腓联合的稳定性以及腓骨正常的长度,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部分腓骨短肌腱移位术治疗无骨折的陈旧性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近期疗效.方法部分腓骨短肌腱移位术修复2例无骨折的陈旧性下胫腓联合分离,用X线和Kofoed评分观察疗效6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2例患者均恢复正常行走和上下楼梯,其中1例仅在行走开始时偶感疼痛;踝关节功能和活动度均良好.术后3 d、8 周和6月的X线片均无下胫腓联合再分离的迹象.踝关节Kofoed评分从术前到术后6月分别提高了14分和24分.结论部分腓骨短肌腱移位术治疗无骨折的陈旧性下胫腓联合分离可获得满意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应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两种方式对患有复杂性阑尾炎疾病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选择患有复杂性阑尾炎疾病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腹腔镜手术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复杂性阑尾炎疾病手术治疗效果、阑尾炎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后肛门排气功能恢复时间、手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手术后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手术操作期间的出血量情况、在阑尾炎治疗的围手术期阶段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结果 治疗组患者复杂性阑尾炎疾病手术治疗效果(总有效率91.3%)明显优于对照组(7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阑尾炎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后肛门排气功能恢复时间、手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手术后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操作期间的出血量(36.03±9.85)mL明显低于对照组(108.16±42.60)m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阑尾炎治疗的围手术期阶段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1例)明显少于对照组(7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腹腔镜手术方式对患有复杂性阑尾炎疾病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8.
部分腓骨短肌腱移位术治疗陈旧性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部分腓骨短肌腱移位术治疗无骨折的陈旧性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近期疗效.方法部分腓骨短肌腱移位术修复2例无骨折的陈旧性下胫腓联合分离,用X线和Kofoed评分观察疗效6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2例患者均恢复正常行走和上下楼梯,其中1例仅在行走开始时偶感疼痛;踝关节功能和活动度均良好.术后3 d、8 周和6月的X线片均无下胫腓联合再分离的迹象.踝关节Kofoed评分从术前到术后6月分别提高了14分和24分.结论部分腓骨短肌腱移位术治疗无骨折的陈旧性下胫腓联合分离可获得满意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下胫腓螺钉固定在Lauge-Hansen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Lauge-Hansen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2组均采用内固定方法对后踝、外踝、内踝解剖位置进行整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下胫腓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下胫腓间隙及下胫腓重叠距离、术后1年踝关节功能评分的差异。结果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3.65±2.44)周,对照组为(13.92±2.04)周,2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2组下胫腓间隙及下胫腓重叠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研究组和对照组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为78.26%、71.7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uge-Hansen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过程中修复后踝、外踝、内踝后是否进行下胫腓固定对骨愈合与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踝关节骨折是最常见的需手术治疗的下肢损伤,其中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发生率可达16%[1].下胫腓联合的完整性对于踝关节的稳定性至关重要.生物力学研究显示,1 mm的移位即可造成胫距关节面的压力增加47%[2].下胫腓联合的解剖复位能够明显改善预后[3].但早期通过开放复位术后显示下胫腓复位不良约为16%[4],有研究通过CT评估显示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率高达52%[5].因此,踝关节骨折下胫腓损伤的手术治疗对骨科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对踝关节骨折术后胫腓骨复位不良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