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脑钠肽(BNP)水平与左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择AMI患者(60例)和对照组(22例)在入院后(24 h内)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BNP浓度,入院后第7~10天内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BNP水平与AMI患者心功能,心肌梗死范围及左室重构指标LVESV、LVEDV和LVEF的关系.结果:AMI患者心功能越差,心肌梗死范围越大,BNP浓度越高(P<0.01);血清BNP水平与LVESV、LVEDV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急性心梗后BNP水平升高与左室重构相关.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塞后的左心室重构是心梗病变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其中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在左心室重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且与心功能关系密切.本文仅就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脑钠肽(BNP)水平与梗死后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室梗死区和非梗死区的心肌结构和形态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引起左室扩张伴心室构型变化,这一过程称为左室重构(leftventricularremodeling)。AMI后左室重构不仅是一个相当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明显增加了AMI的并发症出现率和病死率,因此,限制或减少AMI后左室重构已成为当前心血管领域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综述AMI后左室重构的对策方面近年的进展。1 AMI后左室重构的发生机制1.1 梗死伸展 梗死伸展(infarctexpansion)是AMI早期引起左室重构的主要原因。在心肌不可逆的坏死与胶原沉着,瘢痕组织形成之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脑钠肽(BNP)水平与左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择AMI患者(60例)和对照组(22例)在入院后(24 h内)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BNP浓度,入院后第7~10天内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BNP水平与AMI患者心功能,心肌梗死范围及左室重构指标LVESV、LVEDV和LVEF的关系。结果:AMI患者心功能越差,心肌梗死范围越大,BNP浓度越高(P〈0.01);血清BNP水平与LVESV、LVEDV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急性心梗后BNP水平升高与左室重构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药物保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发病5~10日成功行PCI者45例(治疗组),同期常规药物治疗48例(对照组)。观察两组随访6个月期间心血管事件(MACE)、心功能情况、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与药物保守治疗组相比,延迟PCI组患者在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原性死亡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心功能改善,LVEF提高(P<0.05)。结论:AMI后延迟PCI能降低心血管事件,明显改善左室重构和心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结构和功能的疗效。方法:观察应用比索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6例2周、1年左室腔径及左室射血分数(IVEF)的变化。结果:口服比索洛尔治疗心肌梗死后1年,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径(LVDd)较心肌梗死后2周均明显降低,IVEF明显提高。结论:比索洛尔能明显减轻心肌梗死后心肌肥厚和左室构型的改变,改善心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评价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左室重构逆转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术前30例作为对照组,术后30例作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左室重构及心功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在左室心功能及重构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改善明显,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实时三维超声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重构的定量评价中,效果显著;针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使用PCI术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将实时三维超声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左室重构逆转对心功能影响的评价中,具有准确性高、简单方便的优势,因此,可于临床实践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转染与未转染phVEGF165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移植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家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随机分为3组:①BM-MNC+ph-VEGF165组(n=7):梗死心肌边缘注射转染了phVEGF165的自体骨髓细胞;②BM-MNC组(n=7):梗死心肌边缘注射未转染phVEGF165的自体骨髓细胞;③AMI对照组(n=7):梗死心肌边缘注射等量无血清培养基;④假手术组(n=5):只穿线,不结扎。AMI后第3天抽取股骨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培养。并于AMI后14d进行细胞移植。细胞移植后28d,采用超声心动图,并结合心脏重量指数及血流动力学等参数评价转染与未转染ph-VEGF165的骨髓细胞移植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AMI组左室舒张末期压明显升高(P<0.05),而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壁厚度/左室内径、射血分数以及左室收缩压、压力变化率最大值均显著降低(P<0.05),然而,与AMI对照组相比,细胞移植组左室舒张末期压显著降低,而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壁厚度/左室内径、射血分数以及左室收缩压、压力变化率最大值明显升高。同时我们发现,与未转染phVEGF165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相比,转染了phVEGF165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改善更为显著。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能明显改善心功能,并防止AMI后左室重构发生。转染phVEGF165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对心功能、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AMI伴心力衰竭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2组,每组43例。观察组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静脉注射rhBNP治疗,对照组静脉泵入硝普钠或硝酸甘油。观察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及患者心室重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05%,高于对照组的65.12%(x~2=5.235,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左室内径缩短率(LVFS)、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升高(P均<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时间(IVRT)、左室后壁厚度(LVPWT)、间隔厚度(IVST)、左室质量指数(LVMI)等左心室重构指标显著降低(P均<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以上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rhBNP治疗AMI伴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心功能状况,抑制心室重构,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延迟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EF值变化来评价延迟PCI对左室重构的影响,为延迟PCI的疗效提供理论依据和客观指标.方法:AMI后行延迟PCI的患者34人为治疗组,未行PCI和溶栓的患者38人为对照组,分别在AMI后2周和恢复期做超声心动图测EF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在恢复期EF值有显著升高.结论:AMI后由于左室重构导致EF值降低,延迟PCI能阻止和改善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与β受体阻滞剂干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左心室重构的治疗方法。方法 综合分析并评价近年来有关AMI后左心室重构的有关文献。结果 AMI后由于血流动力学作用和神经内分泌作用而发生左心室重构 ,后者又影响心脏功能 ;β -阻滞剂对AMI后左室重构有预防作用。结论 AMI患者应尽早应用 β-阻滞剂 ,卡维地洛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用对左室重构预防和治疗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进而引起左心室重构(LVRM),左室重构使左心功能严重受损,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存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AMI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能够明显逆转LVRM,改善左心室功能。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能够克服二维超声的缺点,在一个心动周期内评价左心室整体和局部的心功能以及室壁的同步性,对评估AMI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不同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左室重构和近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1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及OGTT试验结果将糖代谢状态分为4组:即正常血糖组60例,暂时性血糖增高组23例,糖调节异常组45例,糖尿病组30例.结果心肌梗死PCI术后1周,4组心功能及左室重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CI术4周后,正常血糖组,心功能恢复良好,左室重柄不明显,暂时性血糖增高组,左室重构比血糖正常组严重,心功能比血糖正常组差(P<0.05或P<0.01),糖调节异常组和糖尿病组左室重构比正常组更严重,心功能更差(P<0.01).结论 糖代谢紊乱直接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左室重构和近期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比较直接与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AMI患者115例,其中行直接PCI治疗40例,行延迟PCI治疗37例,未行任何冠脉再灌注治疗(包括静脉溶栓或PCI术)38例(对照组)。观察所有患者急性心梗后1周、6个月随访时的心脏超声资料及半年内因心衰住院事件,比较分析三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半年内的心衰再住院率。结果:AMI后行PCI治疗组LVEDVI、LVESVI及LVEF明显好于未行任何冠脉再灌注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并且行直接PCI治疗组LVEDVI、LVESVI及LVEF好于行延迟PCI治疗组患者;PCI治疗组心衰再住院率1.3%明显低于对照组1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直接与延迟PCI都可以改善急性心梗患者左室重构及心功能,尤以行直接PCI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与梗死后左室重构(LVR)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测定21例AMI患者血清BNP水平并同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期、收缩末期内径(LVDd、LVDs)、左室舒张末期、收缩末期容积(LVEDV、LVE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21例AMI患者血清BNP水平显著升高,在LVR升高更为显著(P<0.01)且BNP水平与LVDd、LVEDV、LVESV显著呈正相关(r=0.44,0.48,0.62;P<0.05,0.05,0.01)与LVEF呈负相关(r=-0.64,P<0.01)。结论BNP可作为AMI早期诊断和发现LVR及心功能减低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段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65例以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入院并接受 PCI 治疗的患者,按照症状出现到行 PCI 的时间进行分组:早期组、晚期组、择期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抗缺血基础药物治疗,并于住院期间(平均住院日约7d)及心肌梗死后6个月内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判断心室重构情况及左室功能,比较分析其结果.结果①住院期间早期组的心功能 LVEF 明显好于其他两组(P <0.05);随访6个月3组间心功能无明显差异.②无论住院期间还是随访6个月,3组之间 LVEDD 差异不明显.③早期组随访半年比住院期间的 LVEDD 有明显缩小(P <0.05).④亚组分析:43例前壁梗患者早期组住院期间的心功能仍高于晚期组和择期组,且早期组的 LVEDD 仍明显缩小;择期组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的 LVEDD 值均大于晚期组.8例室壁瘤形成中有7例(87.5%)发生在前壁心肌梗死,1例发生在下壁心肌梗死.结论早期 PCI 可明显改善 STEMI 患者住院期间心功能情况,并可显著改善左室重构.对于前壁心肌梗死,晚期 PCI 较择期 PCI 更明显改善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肌灌注显像定量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评价价值。方法对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99mTc-M IB I静息心肌显像,结合靶心定量技术进行梗死面积定量分析及左室重构判定,与同期临床检测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彩超测定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左室重构时平均梗死面积>10%,LVEF、LVED与梗死面积显著相关;前壁和复合壁对左室重构和心功能影响较大。结论心肌灌注显像定量分析可无创、客观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血清Ⅲ型前胶原末端肽(PⅢP)浓度的变化与左室重构的关系。方法共43例AMI患者入选,所有入选患者均于入院时及AMI发病的第1、4、7天及第1、3、6月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清PⅢP浓度的变化。根据AMI6月后彩色多普勒心动超声的结果,按是否存在左室重构将其分为重构组与非重构组,并分析两组PⅢP浓度的变化与左室重构的关系。结果AMI后左室重构患者血清PⅢP浓度持续高于非重构者,血清PⅢP浓度的峰值与6月时LVEF、E/A之间呈负相关(r=-0.323,P<0.05;r=-0.359,P<0.05);与LVED之间呈正相关(r=0.421,P<0.01)。梗死相关动脉(IRA)再灌注患者血清PⅢP峰值浓度明显低于未获灌注者(99.4±24.7vs124.6±27.5μg/L,P<0.05)。结论AMI后血清PⅢP浓度的变化是反映左室重构有用的指标,IRA再灌注可以明显减少梗死后的胶原形成,防止心肌纤维化的形成,改善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acutc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使相关血管(IRA)再通,实现缺血心肌早期再灌注,是对抗 AMI 后左室重构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ling LVRM)、防止心衰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但是也观察到早期 IRA 再通并不能完全防止心衰和左室重构,只减弱其程序.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AMI后由于心室重构(Ventricular remodeling)导致心室扩张、心力衰竭,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早期判断AMI后心室功能并早期干预治疗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超声心动图可对收缩期和舒张期的左室参数和心功能进行评价,但AMI患者不宜早期活动,且超声检查对检测人员专业技术要求较高,因而早期检测AMI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并判断其预后受到一定限制。本研究旨在利用外源气体再呼吸技术,通过对AMI患者恢复期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Mixed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vO2)的测定,探讨SvO2与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