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川崎病的诊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以全身血管炎病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次报道.本病主要损害全身大中小动脉,尤其冠状动脉损害,有引起冠状动脉栓塞、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危险.由于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病变,当今川崎病已取代风温热,成为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因此引起人们的重视.据统计,发热10天内未经及时治疗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迭20%~25%,即使经阿司匹林治疗也有约15%患儿发生冠脉病变,因而其危害性应予高度关注.现将川崎病的诊断及治疗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小儿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本病发病急,病情重,初起高热,伴有眼结膜充血、唇皲裂、杨梅舌、手足指肿胀等症状,并有皮疹、淋巴结肿大症状。病程较长,可引起冠状动脉损害,包括动脉扩张、狭窄、动脉瘤等。笔者共收治川崎病确诊病例32例,采用辨证为主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重视川崎病急性期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崎病(Kawasaki‘s disease, KD)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小儿急性弥漫性血管炎综合征. 其临床特点为发热、皮疹、手足红斑和硬性水肿、球结膜充血、口腔粘膜充血和颈淋巴结肿大. 本病虽有自限性, 但急性期如未得到及时、合理治疗, 常可并发严重心脏并发症. 据统计, 约有20%的川崎病患者可伴发冠状动脉损害, 如冠状动脉瘤、动脉扩张或狭窄, 部分患者可发生冠状动脉局部出血, 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目前认为本病是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也是成人冠状动脉疾病的高危因素. 所以急性期的合理治疗对有效地控制川崎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s,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好发于婴幼儿,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可累及心脏,尤其是冠状动脉,可引起冠状动脉损害、冠状动脉瘤。目前本病病因尚未明确,已成为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1]。研究显示,不完全川崎病(in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s,IKD)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存在诊断困难、误诊漏诊、延误治疗等情况[2],若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则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5.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病,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婴幼儿多见。本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是死亡主要原因。近年发病率增长,是我国小儿后天性心脏病主要病因之一。本院2001年1月--2004年6月共收治川崎病患儿18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因1967年首先由日本人川崎富作报道而命名。其主要危害是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的形成,已经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首要病因。  相似文献   

7.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因1967年首先由日本人川崎富作报道而命名。其主要危害是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的形成,已经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首要病因。但目前其  相似文献   

8.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以亚裔发病率最高,本病多见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1],男女比例约为1.5:1,常显散发或小流行,以7~9月份最多.KD主要病理改变是全身中小血管非特异性炎性反应,主要问题是心血管的并发症,包括冠状动脉损害(CAL)、心脏病变和末稍动脉病变等,本病如未经治疗约有15~25%的患儿出现冠状动脉扩张(CAL)或冠状动脉瘤(CAA),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目前,该病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首要原因之一[2].因此,加强对此病的防治极为重要,临床对于KD的治疗尚存在一些争议,故现对国内临床中、西医治疗KD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小儿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其心血管系统受累最为严重,并特异性损害冠状动脉,因此川崎病已成为小儿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生要病因之一。本研究旨在分析川崎病心血管系统损害的各种不同表现,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心血管系统损害的诊断价值。以提高临床对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率,避免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0.
川崎病(Kawasa discase,KD)也被称为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随着对该病的认识,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逐渐成为小儿后天性心脏病主要原因之一。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导致多脏器损害,尤其是可发生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瘤破裂,导致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可能跟青壮年猝死和成人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其基本病理改变为全身血管炎。本病缺乏特异性检测指标。且近年有发病增多趋势,不典型病例也增多,如治疗不及时,冠脉损害的发病率会明显增高。该病与成人缺血性心脏病关系密切,已引起临床重视。1999年1月-2004年12月,本院收治81例川崎病患儿,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次报道。川崎病近年发病人数增多,对伴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者,临床医师已重视,但有关川崎病患儿脑电图的改变报道不多。1997年3月-2004年9月本院共收治川崎病患儿59例,现将其脑电图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川芎嗪治疗川崎病冠状动脉瘤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芎嗪治疗川崎病冠状动脉瘤18例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430061)华能,段有仙,罗兰堂川崎病即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发病原因不明,预后较差。我科自1992年3月~1995年8月...  相似文献   

14.
王林 《浙江中医杂志》2004,39(8):343-343
川崎病又叫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本病中医文献没有记载,很多医家认为当属于温病范畴,可参考卫气营血辨证.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本病的治疗在从痰瘀辨治为主的同时,结合卫气营血分期论治,则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儿童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口唇发红、皲裂,双眼球结膜充血,全身多形性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指趾端硬肿、蜕皮,肛周发红和蜕皮等。本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且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其中以亚洲发病率最高。最新研究表明,日本的发病率为184. 6/10万,韩国为90/10万。中国台湾的发病率为69/10万,北京为40. 9~55/10万,上海为16. 6/10~36. 8/10万。中医和西医对于本病均有不同的见解。中医多认为本病是由于外感温热毒邪,犯于肺卫,蕴于肌腠,侵犯营血所致,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西医认为本病可能与感染有关,治疗多采用丙种球蛋白抗感染、阿司匹林抗凝及对症治疗等方法。川崎病血管损伤以全身中、小动脉为主,好发于冠状动脉,造成冠状动脉扩张、狭窄、栓塞,甚至形成动脉瘤,引起血栓形成、冠状动脉阻塞性扩张等,严重者可出现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甚至导致猝死,严重威胁儿童的生命健康,因此充分认识川崎病血管损伤十分必要。中西医在对川崎病血管损伤的认识上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在治疗上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分别从中医、西医对川崎病血管损伤发病机制及治疗的不同认识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近日,一名带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5个月大男婴在诊所输了5天消炎药不见起色,被送往医院治疗,经进一步检查被确诊为小儿川崎病。经过近半个月的治疗,患儿已康复出院。川崎病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类似,夏初时节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较多,要小心别把小儿川崎病当做感冒,延误治疗。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中小动脉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患者会有急性发热、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口  相似文献   

17.
川崎病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中小动脉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病,为小儿常见的发热出疹性疾病,其特点为发热性皮疹,球结膜及口腔粘膜充血,  相似文献   

18.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病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目前认为它是一种一定易患宿主对多种感染病原触发的一种免疫介导的全身性血管炎,大多数患儿死于后期心肌梗死或猝死。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呈自限性经过,适当治疗可以逐渐康复。由于心血管的病变,既是本病自身症状又是可致死的并发症,故需早发现,及时正确有效治疗。我科于2005年8月收治一名川崎病患儿,现将病例特点及相应的治疗护理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医对川崎病的认识及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崎病 (Kawasaki'sdisease ,KD) ,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mucocutaneouslymphonodesyndrome ,MCLS) ,是儿科一种独特的以血管炎为中心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急性发热、皮肤粘膜病损、淋巴结肿大。此病可累及心血管系统 ,表现为冠状动脉损害 ,如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扩张或狭窄 ;部分患者可发生冠状动脉局部出血、心肌梗死 ,甚至猝死。这种致命性的儿科常见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已引起世界广泛关注 ,目前认为KD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西医治疗KD疗效尚不满意 ,而以中医药治疗为主的案例报道…  相似文献   

20.
川芎嗪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少川崎病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方法。方法:用川芎嗪结合西药治疗川崎病92例,观察临床表现的消失时间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结果:川芎嗪结合西药治疗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10.4%,纯西药组29.5%,有显著差异(P0.05),而临床表现的消退时间无明显差异性。结论:川芎嗪对减少川崎病发生冠状动脉病变有显著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