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骨膜蛋白(periostin)水平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 60例ACS患者(ACS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3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同时间段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periostin蛋白水平与VEGF、ET-1及hs-CRP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ACS组periostin、VEGF、ET-1及hs-CRP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periostin、VEGF、ET-1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periostin表达与VEGF、hs-CRP呈正相关(P<0.05)。结论 ACS患者periostin、VEGF、ET-1及hs-CRP均存在高表达,联合检测能够有效评估ACS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eriost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ACS患者86例(ACS组)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A1组,44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2组,42例)两组;另取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正常对照(C组).血清periostin、VEGF和ET-1使用ELISA法检测,hs-CRP使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结果 血清periostin、VEGF、ET-1及hs-CRP的表达水平,ACS组明显高于C组(P<0.05或P<0.01),A2组明显高于A1组(P<0.05或P<0.01).Periostin的表达与VEGF和hs-CRP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VEGF的表达与ET-1和hs-CRP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ET-1的表达与hs-CRP呈正相关(P<0.01).结论 ACS患者periostin、VEGF、ET-1和hs-CRP均呈高表达;联合监测这些因子有利于评估ACS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素-1(ET-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COPD组34例,对照组30例。分别测定对照组和COPD急性发作期、缓解期的VECF、ET-1的表达水平。结果血浆VEGF的表达水平在COPD组急性发作期(164.06±14.92)pg.mL-1和缓解期(76.97±12.89)pg.mL^-1高于健康对照组(40.02±5.99)pg.mL^-1(均P〈0.01),且在缓解期低于急性发作期(P〈0.01)。血浆ET-1的表达水平在COPD组急性发作期(99.84±10.34)pg.mL-1和缓解期(54.47±6.03)pg.mL-1高于健康对照组(49.39±5.81)pg.mL^-1(分别为P〈0.01或P〈;0.05),且在缓解期低于急性发作期(P〈0.01)。结论COPD患者血浆VEGF和ET-1的表达水平升高,即使在缓解期也高于正常。血浆VEGF和ET-1可能参与了COPD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后大鼠periostin(Pn)表达与瑞舒伐他汀的作用关系,探讨瑞舒伐他汀在梗死后心肌重构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雌性54只远交群(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瑞舒伐他汀组,每组18只。其中36只(SD)大鼠,结扎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对照组和瑞舒伐他汀(ROS)干预组;另18只为假手术组(Sham),只穿线不结扎。ROS组大鼠以6 mgROS/(kg·d)灌胃,另两组以等量清水灌胃。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胶原容积分数(CVF)、periostin蛋白及TGF-β1和periostin-mRNA表达量。结果与AMⅠ组相比,ROS组心肌CVF、periostin蛋白及TGF-β1和periostin-mRNA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ROS组和AMⅠ组相关指标均显著高于Sham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显著降低受损心肌中periostin表达水平,可能是其改善心肌重塑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患者胃黏膜是否有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1(HIF-1)在门脉高压性胃病(PHG)血流动力学调节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取PHG、PHT无PHG、正常对照患者胃黏膜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ET-1、VEGF和HIF-1在胃黏膜中的表达。同时测定3组患者的门静脉血流量(portal venous flow,PVF)和脾静脉血流量(spleen venous flow,SVF)。结果 PHG积分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无相关性(HC=4.782,P〉0.05)。PHG组PVF和SV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HG组胃黏膜中ET-1、VEGF、HIF-1的阳性面积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ET-1、VEGF、HIF-与PHG积分呈正相关(H分别为10.592、10.614、9.852,P〈0.05)。PHG组患者HIF-1阳性表达和VEGF的阳性表达之呈直线相关(Pearson相关数为0.842,P〈0.01)。结论 ET-1、VEGF和HIF-1与PHG的发生发展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4月-2012年1月本科收治的12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6l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接受丹红注射液治疗。结果(1)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浆ET-1及hsCRP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显著降低ACS患者血浆ET-1及hsCRP水平,并提高ACS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内皮素-1(ET-1)的水平变化及其在HSP发病与肾损害严重程度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及同位素放免法分别检测38例HSP患儿、40例紫癜性肾炎患儿(HSPN)及16例正常儿童血浆VEGF、ET-1水平。结果(1)HSP、HSPN患儿血浆VEGF、ET-1浓度均高于正常儿童(p〈0.01)。(2)HSPN患儿其血浆VEGF、ET-1浓度高于HSP组(P〈0.01)。(3)HSPN患儿其血浆VEGF、ET-1浓度与肾脏病理损害及血管损害呈正相关(P〈0.01)。结论VEGF和ET-1在儿童HSP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血浆VEGF和ET-1浓度动态变化可用于评价HSPN患儿肾组织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8.
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PR)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变化及预测意义。方法入选对象210例测定CPR值,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组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52例、无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5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6例。结果UA组CPR明显高于SA组,P〈0.05 NSTEMI组和AMI组明显高于UA组和SA组,P〈0.01 NSTEMI组与AMI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反应蛋白(CPR)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是独立预测因子,可用于ACS的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9.
张立杰  彭军 《河北医药》2010,32(3):322-323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分泌性中耳炎(OME)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检测63例(76耳)OME患者血浆与中耳积液中ET-1、TNF-α的含量,同时选择28例健康人血浆作对照。结果OME患者血浆中ET-1、TNF-α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黏液性积液组ET-1、TNF-α的含量高于浆液性积液组(P〈0.05),且ET-1含量与TNF-α含量呈正相关(r=0.567,P〈0.05)。结论ET-1、TNF-α可能参与分泌性中耳炎的致病过程,是OME发病过程中重要的致炎因子之一,其含量可能预示病变的转归。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检测46例ACS患者、31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和30例对照组的血清CRP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77例冠心病患者按动脉粥样斑块进行形态学分型分为Ⅰ型、Ⅱ型、Ⅲ型。结果 ACS组的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均P〈0.01);Ⅱ型斑块的CRP水平显著高于Ⅰ型和Ⅲ型(P〈0.01)。结论 血清CRP水平可反映斑块稳定性,可作为检测斑块破裂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血清C反应蛋白(CRP)、脑钠尿肽(BNP)和D-二聚体的检测水平变化及在ACS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64例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6例,同期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并选取30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测定4组研究对象血液CRP、BNP及D-二聚体水平,并对检测结果在各组中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ACS患者CRP、BNP、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SAP组(P〈0.05),其中AMⅠ组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检测三者水平对ACS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超敏C反应蛋白、脑钠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陈刚  徐岩  程自平  陈斌  朱润硕 《安徽医药》2010,14(8):914-91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脑钠肽(BNP)的含量及它们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 I)组患者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SAP)组患者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30例,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研究对象血清hs-CRP的浓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BNP浓度。结果血中hs-CRP、BNP水平ACS组、SA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CS组显著高于SAP组(P〈0.05),AM I组显著高于USAP组(P〈0.05),且hs-CRP和BNP呈正相关。结论ACS患者血中hs-CRP、BNP浓度与冠心病危险程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可以作为判断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ACS患者(3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2例)血清TIMP-1及MMP-9浓度,在辛伐他汀治疗后复查TIMP-1及MMP-9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20例)比较。结果 ACS组血清MMP-9显著高于SAP组及对照组(均P〈0.05),而TIMP-1显著低于SAP组及对照组(均P〈0.05),SAP组MMP-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AP组TIMP-1与对照组之间差异(P〉0.05);辛伐他汀治疗4周后ACS患者血清MMP-9水平下降,TIMP-1水平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5),SAP组MMP-9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SAP组TIMP-1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ACS患者MMP-9升高及TIMP-1下降,可能与ACS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辛伐他汀能降低ACS患者MMP-9及升高TIMP-1,对于ACS的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uPA,uPAR,PAI-1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直肠癌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uPA,uPAR,PAI-1及VEGF蛋白表达情况,同时对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癌和癌周比较uPA,uPAR,PAI-1及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0.01),阳性产物主要分布在癌细胞胞质。侵及浆膜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及浆膜组(P=0.000,0.014,0.016,0.000)。uPA,uPAR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2,0.008)。PAI-1蛋白在低分化组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中分化和高分化组(P〈0.05)。uPA,uPAR及VEGF蛋白阳性率在直肠癌组织不同分化程度间差异无显著性。在直肠癌组织中uPA,uPAR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53,P〈0.001)。在uPA,uPAR蛋白同时阳性的41例病例中,有28例发生淋巴结转移,与阴性组(4/15)相比,转移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直肠癌组织中uPA蛋白表达与VEGF表达显著正相关(r=0.300,P〈0.05)。PAI-1蛋白表达与VEGF表达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r=0.413,P〈0.01)。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并采用向前逐步回归法,仅浸润深度、uPA表达和病理类型对淋巴结转移有影响。结论uPA,uPAR,PAI-1及VEGF蛋白在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增强,uPA,uPAR与直肠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层粘连蛋白(laminin,L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alectin-1,LN蛋白在慢性宫颈炎(20例)、CINⅠ(20例)、CINⅡ-Ⅲ(20例),宫颈鳞癌(40例)中的表达。结果 Galectin-1在宫颈慢性炎症组,CINⅠ组、CINⅡ-Ⅲ组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呈上升趋势(P〈0.05),LN在各组中的表达呈下降趋势(P〈0.05);并且Galectin-1与LN呈负相关(P〈0.05)。结论 Galectin-1表达上调可能是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发生的分子事件;Galectin-1和LN在维族妇女宫颈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应用。方法将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按24 h尿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分为单纯糖尿病组(30例)和糖尿病肾病组(30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三组血清Hs-CRP、CysC、尿素氮(BUN)、肌酐(Cr)和UAER水平。结果糖尿病肾病组血清CysC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0.05);CysC和Hs-CRP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CysC、Hs-CRP联合检测可提高DN的阳性检出率。结论血清CysC和Hs-CRP可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血浆sTM和sICAM-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和可溶性细胞问黏附因子-1(sICAM-1)的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组)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ACS组及对照组血浆sTM及sICAM-1的水平。结果:ACS组sTM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AMI组sTM水平高于UA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CAM-1水平AMI组高于对照组和UAP组(均P〈0.01)。AMI组sTM与sICAM-1呈正相关(r=0.656,P〈0.01)。sTM及sICAM-1与肌钙蛋白Ⅰ(TnI)呈正相关(r分别为0.453和0.34,均P〈0.01)。结论:sTM、sICAM-1水平是反映ACS患者内皮细胞损伤程度和范围的良好标志。炎症反应、内皮损伤在ACS发生过程中起协同作用,炎症反应促进了急性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nm23和树突状细胞(DC)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nm23和DC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VEGF表达依乳腺癌临床分期Ⅰ、Ⅱ、Ⅲ期的顺序而明显上升(P〈0.05),同时与乳腺癌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VEGF阴性表达组5、10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阳性表达组(P〈0.05)。VEGF阴性表达组nm23和DC表达明显高于阳性表达组(P〈0.05)。结论VEGF可作为估计乳腺癌预后,指导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指标。nm23、DC可与VEGF互补,作为判断乳腺癌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参与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肝癌(HCC)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及和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肝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的COX-2、VEGF的表达.抗CD34单克隆抗体显示血管内皮细胞,根据CD34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来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高分化HCC中COX-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中分化和低分化HCC(P〈0.05);转移组COX-2表达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1)。转移组VEGF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1);无包膜HCC中VEGF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有包膜HCC(P〈0.05)。转移组MVD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1)。COX-2和VEGF及VEGF和MVD之间表达的强弱呈正相关(分别r=0.6261,r=0.6097,均P〈0.001)。结论COX-2的过度表达可能与高分化HCC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和血浆C-反应蛋白(CRP)变化的临床意义.以及ACS患者血浆ET-1与血浆CRP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确诊的ACS患者48例,包括MI患者25例(MI组)和UA患者23例(UA组),以及体检健康者20例(对照组)的血浆ET-1和血浆CRP水平。并分析ACS患者血浆ET-1与CRP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S患者血浆ET—1、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组血浆ET—1、CRP水平均高于UA组。且ACS患者血浆ET-1与CRP浓度间呈直线正相关。结论:ACS患者中血浆ET-1和CRP浓度均高于健康人,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它们可能参与了ACS的发病过程,且与ACS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