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雪  傅晓芸  梁婉桂  卢锦华  李轩 《光明中医》2016,(22):3303-3305
目的以健脾祛湿治痰为法,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中老年人痰浊型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痰浊型眩晕诊断标准的中老年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组(治疗组)65例和西药治疗组(对照组)65例,治疗组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后随访半年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8%,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随访半年复发率为9.75%,与对照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随症加减治疗中老年痰浊型眩晕,疗效好、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针灸疗法联合中药汤剂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风痰上扰型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灸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5 d。比较观察2组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各指标参数值、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5 d后,观察组患者的TCD各项指标参数值均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10. 35±0. 98)低于对照组(20. 52±1. 75)(P 0. 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95. 00%(38/40)优于对照组的67. 50%(27/40)(P 0. 05)。结论:针灸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减轻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结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痰浊中阻型的效果。方法:7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两组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观察组加用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结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痰浊中阻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林森 《亚太传统医药》2012,8(5):101-102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内阻型眩晕效果。方法:将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的52例眩晕患者视为试验组且于同期选取给予常规治疗的50例痰浊内阻型眩晕患者视为对照组,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随访活动进行观察,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内阻型眩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杨洋 《中医临床研究》2011,3(5):69-69,71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内蕴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痰浊内蕴型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内蕴型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中阻型PC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痰浊中阻型PCI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2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2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能有效改善痰浊中阻型PCI性眩晕症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加减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痰浊上蒙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1周为1个疗程,连服2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眩晕缓解时间及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可较快缓解症状,并显著降低其中医证候积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型)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型)患者,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前列地尔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优于对照组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型)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痰浊中阻型内耳眩晕的疗效。方法:治疗组80例,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对照组80例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25%;对照组72.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痰浊中阻型内耳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型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痰浊型眩晕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予盐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组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眩晕单项症状以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95.45%)较对照组(79.5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眩晕单项症状、生活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眩晕单项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眩晕程度评分、发作频率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型眩晕可有效提高疗效,缓解眩晕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风痰上扰型)疗效。方法:62例脑动脉供血不足所致晕眩(风痰上扰型)患者,依照其入院单双次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行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83.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在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风痰上扰型)上具有良好的临床表现,可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蔺菲  赵宏廷 《光明中医》2014,29(1):61-62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病的疗效。方法将65例痰浊中阻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口服治疗,日1剂,水煎分2次服。观察1个月内两组的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对痰湿中阻型眩晕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风痰上扰型眩晕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培他啶、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和尼莫地平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进行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基底动脉、左侧椎动脉和右侧椎动脉的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内蕴型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132例痰浊内蕴型眩晕患者,根据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6例实施西药治疗,观察组6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将2组的总有效率、症状改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复发率、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48%)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3.21±0.27)d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治疗后复发率3.03%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2%低于对照组7.58%,但2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同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眩晕发作频率以及DHI评分同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治疗后观察组眩晕发作频率以及DH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内蕴型眩晕,不仅能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治疗后复发率,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1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怀玉 《光明中医》2010,25(10):1842-1842
目的主要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对116例痰浊中阻型眩晕患者进行治疗后随访观察。结果 116例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5.7%。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具有疗效好,不易复发,无副作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循环缺血痰浊上扰清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后循环缺血痰浊上扰清窍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和针灸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经颅多普勒(TCD)血流流速及搏动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73.3%(P0.05);治疗后,两组的椎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和其搏动指数(PI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循环缺血痰浊上扰清窍型眩晕疗效优于单纯西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的效果。方法: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1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实验组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血液流变学指标、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血液流变学指标、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疗效显著,可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配合艾灸治疗痰浊型紧张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临床确诊为痰浊型紧张性头痛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氟桂利嗪、谷维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配合艾灸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配合艾灸治疗痰浊型紧张性头痛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牵正散在痰浊型眩晕症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接诊的42例痰浊型眩晕症患者(观察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再加半夏白术天麻汤合牵正散治疗。回顾性分析同期在本院接诊40例眩晕症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两组眩晕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痊愈时间、显效时间、有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眩晕症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半夏白术天麻汤合牵正散的疗效确切,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针刺风池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76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服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合针刺治疗,对照组36例使用天麻素注射液及服用倍他司汀片治疗。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结果 2组有效率分别为98%和69%,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并配合针刺治疗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