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OX-2、PGE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分别为假手术组、VD模型组、VD穴位埋线组、VD尼莫地平组。两个治疗组分别运用穴位埋线和尼莫地平灌胃进行治疗,共治疗15天。治疗结束后,进行水迷宫行为学测试,采集血清后断头取脑海马CA1区组织,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1区COX-2以及血清PGE2表达。结果:VD模型组大鼠出现了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海马CA1区COX-2以及血清PGE2含量均明显增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埋线组大鼠水迷宫学习记忆成绩显著提高,海马CA1区COX-2以及血清PGE2含量均明显降低,与VD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可能是通过降低海马CA1区COX-2和血清PGE2蛋白表达,抑制炎症发展,从而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和胰岛素联合应用对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 大鼠海马CA1区微量注射冈田酸(Okadaic acid,OA)建立拟AD模型大鼠.肾腧、大椎穴位埋线、胰岛素侧脑室注射.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其学习记忆能力,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穴位埋线组、联合组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P <0.01),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现象明显改善,ChAT表达增加(P<0.05),联合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穴位埋线和胰岛素联合应用对拟AD大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强于单用穴位埋线,可能和改善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及胆碱能系统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肾醒脑方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行为学及血和海马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制。方法:用双侧颈总动观察脉缺血再灌注制作VD大鼠模型,将造模后的V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和针灸组并加以治疗。观察大鼠跳台检测行为学指标;酶免法检测血清和大脑海马组织AchE含量。结果:补肾醒脑方组大鼠跳台检测反应期比模型组减少(P〈0.05),补肾醒脑方组血清和海马AchE含量比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补肾醒脑方能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记忆和学习能力,对VD血清和海马内AchE含量的改善是补肾醒脑方治疗获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和Bcl-2及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姜黄素抗脑缺血损伤改善VD的作用机制。方法:取SD大鼠,采用不同时间点分别结扎左、右颈总动脉建立VD模型,将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姜黄素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灌胃给予相应药物,1次/d,连续给药4w后,用TUNEL法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Bcl-2及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可见大量凋亡神经元;模型组Bcl-2及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而姜黄素组大鼠凋亡神经元和Bcl-2及Bax蛋白表达有明显改善。结论:姜黄素可通过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影响Bcl-2及Bax蛋白表达来改善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井穴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脑神经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方法:80只Wistar大鼠随机选取12只为假手术组(J组)、余复制模型,根据跳台实验测试判定36只模型成功,随机分为电针井穴组(D组)、模型组(M组)和尼莫地平治疗组(N组),每组12只.术后10d分别给予电针和尼莫地平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行为学实验和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观察,并检测脑组织Ca2+含量.结果:行为学实验显示,M组大鼠学习及记忆成绩下降,D组及N组大鼠的学习及记忆成绩均有明显提高(P<0.05或P<0.01).光镜下病理形态学显示,M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呈缺血性病理改变,D组及N组大鼠病变轻于模型组.M组大鼠脑组织Ca2+含量明显高于J组(P<0.01);D组及N组均低于M组(P <0.05或P<0.01).结论:电针井穴对VD大鼠有明显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降低脑组织Ca2+含量,减轻脑神经元的损伤或丢失,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电针井穴(中冲、涌泉)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4-VO法制备V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组、电针组,每组各8只,通过跳台试验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ERK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低于假手术组(P0.01),电针组与药物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优于模型组(P0.01),但不及假手术组(P0.05),电针组和药物组无差异(P0.05);ERK的表达模型组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电针井穴可能通过增加VD大鼠海马CA1区ERK的表达,保护海马神经元,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7.
电针对拟血管性痴呆小鼠脑组织海马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电针对拟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细胞凋亡及学习记忆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VD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昆明小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尼莫地平组。采用反复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备VD模型。术后当天动物苏醒后开始治疗,电针组以疏密波、频率2/80Hz、强度2mA刺激"百会""大椎""足三里""膈俞"10min;尼莫地平组灌服尼莫地平液30mg/kg。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15d。治疗结束后进行行为学检测,Tunel法检测海马细胞凋亡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学习与记忆成绩较假手术组均显著降低(P<0.01),电针组和尼莫地平组较模型组均显著提高(P<0.01,P<0.05),且电针组对小鼠记忆能力的改善优于尼莫地平组(P<0.01,P<0.05);模型组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多于假手术组(P<0.01),电针组及尼莫地平组均见少量凋亡细胞,明显少于模型组(P<0.01,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显著提高V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组织海马细胞过度凋亡,促进受损神经元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动物实验方法探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并系统、客观地研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喜得镇组和醒脑开窍组,采用国际公认4-血管阻断(4-VO)法制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取穴:内关(双)、人中、三阴交(双)、风池(双)、百会、四神聪。实验前后分别用Stanes三等臂Y型迷宫箱测试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实验结束后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清超氧化酶歧化物(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采用比色法测试海马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用放射免疫法测试海马生长抑素(SS)的含量。结果:①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大鼠学习记忆明显障碍,喜得镇组、醒脑开窍组与模型组比较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P〈0.01)。②模型组术后与对照组比较,血清中SOD活性降低(P〈0.01)、MDA含量升高(P〈0.01),脑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明显降低(P〈0.01),生长抑素(SS)的含量明显下降(P〈0.01)。喜得镇组和醒脑开窍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可提高实验性血管性痴呆大鼠血清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使海马内降低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及生长抑素含量升高,有助于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大鼠作用机理可能与其对SOD活性、MDA含量、胆碱能递质及神经肽的调节有关,为针灸治疗VD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模型大鼠脑海马细胞凋亡的作用与机制。方法:75只SD雄性大鼠经水迷宫筛选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补肾活血方高、低剂量(10.14,5.07 g·kg~(-1)·d~(-1))组,共5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两血管阻断法制备VD大鼠模型。补肾活血方高、低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分别予补肾活血方药及尼莫地平片治疗30 d,各组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并采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测定脑海马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海马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ERK2),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及原平台停留时间均减少(P0.01),脑海马细胞凋亡积分吸光度(IA)显著升高,平均灰度值显著下降(P0.01),脑海马ERK2,CREB(免疫组化)表达的IA明显下降,平均灰度值明显升高(P0.05),蛋白表达量(Western blot)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活血方高、低剂量组能提高大鼠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降低细胞凋亡IA(P0.01),升高平均灰度值(P0.01),提高脑海马组织ERK2,CREB的IA和蛋白表达量(P0.05,P0.01)。结论:补肾活血方药可能通过调控大鼠海马ERK/CREB信号通路,抑制海马细胞凋亡,从而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治疗效应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200-220g雄性大鼠60只,除假手术组10只外,其余均用4-VO法造模后,存活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14只,尼莫通组13只,模型组13只。电针组针刺百会、大椎,尼莫通组以剂量12mg/kg给药,假手术组与模型组未予治疗。用Morris水迷宫评价观察治疗20d后各组大鼠在学习记忆方面的变化.并观察血红素氧化酶基因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HO-1蛋白表达、HO-1mRNA吸光度比值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尼莫通组逃避潜伏期、HO-1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HO-1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尼莫通组比较.电针组逃避潜伏期,HO-1蛋白表达、HO-1 mRNA吸光度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治疗能够改善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减少海马和皮质神经元细胞HO-1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从氧自由基与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电针治疗该病的机制。方法:用Morris水迷宫实验筛选学习记忆良好的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组、电针组,每组15只。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缺血性学习记忆障碍模型。造模成功后第7天进行干预。电针组采用"智三针"通电治疗,每日1次,每次30min,共3周。药物组给予安理申灌胃,剂量为0.03mg/kg,每日1次,共3周。在不同时间点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TUNEL法检测海马区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区Bcl-2、Bax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情况;化学比色法测量血清及海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后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降低(P0.01);治疗14d时,两治疗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21d时,电针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提高的程度优于药物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1),两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两治疗组Bcl-2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1),且电针组Bcl-2蛋白表达较药物组升高明显(P0.01),两治疗组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及海马组织SOD、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两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SOD、GSH-Px活性明显升高(P0.01),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电针组血清中3项指标及海马GSH-Px活性的改善程度较药物组明显(P0.01,P0.05)。结论:电针"智三针"可降低缺血性学习记忆障碍大鼠血清及海马内氧自由基含量,进而抑制细胞凋亡,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黄芪皂甙Ⅳ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Livin、Caspase-9蛋白及神经细胞凋亡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MSCs组、联合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假手术组不予处理。BMSCs组于造模后3 h移植BMSCs。联合组既移植BMSCs,又给予黄芪皂甙Ⅳ治疗。观察缺血72 h后,各组神经功能评分,PKH-26标记的移植BMSCs分布,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海马Livin、Caspase-9蛋白的表达,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PKH-26标记的BMSCs在海马有表达。各组中联合组神经功能恢复最为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联合组和BMSCs组均可上调Livin蛋白表达(P〈0.05),下调Caspase-9蛋白表达(P〈0.05),降低神经元细胞凋亡指数(P〈0.05),以联合组作用更为显著(P〈0.05)。结论黄芪皂甙Ⅳ联合BMSCs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细胞凋亡有协同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黄芪皂甙Ⅳ促进BMSCs上调Livin蛋白表达,下调Caspase-9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姬军风  关建军  吴世卫 《河北中医》2011,33(10):1554-1556
目的探讨针刺益气活血法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脑海马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及治疗组采用改良的Pulsinelklli-4血管阻断法建立VD大鼠模型;治疗组造模后选用百会、膈俞、气海、三阴交、膻中组成益气活血方针刺治疗;未造模大鼠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Morris水迷宫实验各项指标及脑海马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每日逃避潜伏期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0.01),但仍长于对照组(P〈0.01)。3组大鼠在训练第5 d后通过原平台位置的次数,治疗组大鼠多于模型组(P〈0.01),但低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脑海马组织中的SOD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MDA含量明显增高(P〈0.01)。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能明显升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P〈0.01),并且治疗组升高的SOD活性、降低的MDA含量已接近正常组(P﹥0.05)。结论针刺益气活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可能与其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提高脑海马组织中SOD活性及降低MD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持续光照对大鼠空间记忆的损伤以及穴位埋线对这种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48只,经过7d四个象限的Morris水迷宫训练后,第8d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褪黑素组和穴位埋线组,每组12只。采用持续(24h)和长期(42d)光照大鼠造成其空间记忆损伤,同时给予“内关”穴埋线和腹膜注射褪黑素治疗,选用Morris水迷宫和海马电镜为观察指标。结果:模型组Morris水迷宫寻台潜伏期(SPL)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延长(P〈0.05),褪黑素组和穴位埋线组显著缩短(P〈0.05,P〈0.05),与正常组相比无差异(P〉0.05,P〉0.05)。模型组海马神经元电镜示线粒体、突触、轴突及其血管内皮不同程度受损。褪黑素组和穴位埋线组与正常组一样,少见这些损伤。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通过建立血管性痴呆(VD)大鼠模型,观察松果菊苷(ECH)对VD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B(TrkB)表达影响。方法 选择6月龄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ECH组,每组30只。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大鼠VD模型,ECH组给予ECH 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大鼠处死取脑,分离皮层与海马组织,HE染色观察脑组织神经元损伤。RT-PCR测定海马组织BDNF、TrkB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DNF、TrkB、AKT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NMDAR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降低(P<0.05),脑组织皮质及海马组织神经元损伤明显,海马组织BDNF、TrkB mRNA表达及BDNF、TrkB、AKT、NMDAR蛋白表达低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ECH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脑组织皮质及海马组织神经元损伤明显改善,海马组织BDNF、TrkB的mRNA表达及BDNF、TrkB、AKT、NMDAR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松果菊苷可能通过上调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BDNF、TrkB、AKT、NMDAR表达,减轻VD大鼠神经元缺血损伤,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智三针治疗前后血管性痴呆(VaD)大鼠学习记忆、海马CA1区EphA4/ephrinA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智三针改善V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可能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80只,采用改良四血管阻断法建立Va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VaD模型组、电针智三针组、尼莫地平组,并设置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组。尼莫地平组给予尼莫地平溶液灌胃,每日1次,共20天;电针智三针于双侧“神庭”“本神”穴,每次治疗20min,每日1次,共治疗20天。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6、CRP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B)测定脑海马CA1区EphA4/ephrinA3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VaD模型组大鼠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降低(P0.05),海马CA1区EphA4蛋白表达增加(P0.01)、ephrinA3蛋白表达增加(P0.05),血清IL-6含量增加(P0.05)、血清CRP含量显著增加(P0.01)。与VaD模型组比较,电针智三针组大鼠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提高,海马CA1区EphA4蛋白表达降低(P0.01)、ephrinA3蛋白表达降低(P0.05),血清IL-6、CRP含量降低(P0.05)。结论:电针智三针可提高V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电针智三针调控CA1区EphA4/ephrinA3蛋白表达,降低血清IL-6、CRP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D模型组(模型组) 和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组(治疗组),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作VD大鼠模型,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BDNF和bF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各时间点海马CA1区BDNF和bFGF蛋白表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明显改善,各时间点海马CA1区BDNF和bFGF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1),以4周时表达最明显。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能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养血清脑颗粒上调BDNF和bFGF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软脉灵口服液对实验性血管性痴呆(V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选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2VO)制作VaD模型,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的形态学变化,TUNEI.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的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软脉灵高剂量组逃避潜伏期缩短(P〈0.001)、1min穿越原平台所在位置次数增加(P〈0.001);软脉灵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大鼠海马CA1区的凋亡细胞比模型组减少(P〈0.01);与软脉灵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大鼠海马CA1区的凋亡细胞更少(P〈0.01)。结论软脉灵口服液能改善拟VaD尢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减少拟VaD大鼠海马CA1区的凋亡细胞。这些作用呈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神经元形态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纽、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尼莫地平组。补阳还五汤组药量为50g/(kg·d),尼莫地平组药量为20mg/(kg·d),共给药30d。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均给予蒸馏水1mL/100g灌胃。治疗后以Morris水迷宫检测其学习记忆行为能力,以HE染色、Nissl染色检测其神经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中.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尼莫地平组的逃避潜伏期分别为:7.67s±3.42s、8.76S±4.03s、29.56S±13.28S、16.96S±7.06S、20.16s±8.89s;探索次数分别为:16.86/min±5.37/min、14.42/min±4.01/min、4.26/min±0.80/min、8.96/min±1.30/min、8.74/min±2.52/min。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平均探索次数显著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尼莫地平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平均探索次数显著增加(P〈0.05)。光镜观察显示,补阳还五汤组和尼莫地平组均可见海马CA1区神经元脱失现象明显减轻,数目增多,神经元丢失率明显降低。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以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黄蒲通窍胶囊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予以腹腔注射D-半乳糖联合双侧海马注射Aβ25-35建立AD动物模型,期间给予不同剂量黄蒲通窍胶囊干预28天,同时设立假手术组和多奈哌齐阳性对照组。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变化,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Bax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谷胱甘肽(GSH)含量,比色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细胞色素C(Cyt C)、Bcl-2、Caspase-3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海马神经元损伤严重,GSH、Bcl-2含量和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和Cyt C、Bax、Caspase-3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蒲通窍胶囊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海马神经元损伤较轻,GSH、Bcl-2含量和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和Cyt C、Bax、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黄蒲通窍胶囊对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明显改善作用,可减少AD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少氧化应激和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