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与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频超声对糖尿病患者98例及正常对照组61例进行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及球后动脉参数的测定。结果糖尿病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眼底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较正常对照组也降低(P0.05);搏动指数、阻力指数高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与球后动脉Vs、Vd均呈线性相关(r值分别为0.63和0.71,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与球后动脉Vs、Vd较正常组织显著降低,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与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说明Ⅱ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发生功能性改变时其微血管的器质性病变也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43例冠心病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长期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应用无创伤性高分辨率超声技术,利用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来评价血管内皮功能,与基础治疗组对比.结果 长期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的患者,肱动脉直径和血流量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增加.结论 复方丹参滴九可改善损伤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选取4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与20例正常人,采用高频超声研究受检者的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变化率来评价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原发性高血压组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变化率显著减小(P<0.01)。结论:应用高频超声能够准确、简便、有效地评价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和非静脉注射吸食海洛因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改变,探讨海洛因对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超声检查34例静脉注射海洛因患者、30例非静脉注射海洛因患者和30例正常人对照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EDD)及非内皮依赖性(EID)舒张功能,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肱动脉内径基础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注射海洛因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EID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非静脉注射海洛因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EID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静脉注射和非静脉注射海洛因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受损。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检查为吸食海洛因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损伤提供依据,还可以作为监测和评估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颈动脉超声与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及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高频探头对142例高血压患者和142例健康人的颈动脉进行超声检查,并对其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行超声检测。结果 高血压患者中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无异常患者共16例,其中有13例(占81.3%)已经出现了血管内皮功能的异常。结论 高血压患者中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异常明显早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3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5例和对照组19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调节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实施支持性心理干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情况.采用肱动脉超声检查动脉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肱动脉管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和扩张性增加,血流阻力和肱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反应性充血状态下,观察组肱动脉管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增加,血流阻力降低;而对照组血流速度、血流量、血流阻力、肱动脉管径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有助于冠心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李瑶宣  李吕力 《医学综述》2009,15(4):585-587
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最早期改变,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多普勒超声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扩张性可用来研究和评价血管内皮功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检测出内皮功能受损,对于早期发现心脑血管疾病、评估药物治疗效果、判断疾病的预后、预防心脑等重要器官产生终末期不可逆转的损害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超声技术对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评估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方法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冠心病组 5 0例和非冠心病组 5 8例 ,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后 2 4h内进行肱动脉超声检查 ,比较反应性充血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和血流变化 ,并对冠心病危险因素作比较。结果 冠心病组较非冠心病组肱动脉血流介导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显著减低 (分别为 5 .3 9%± 4.47%和 18.5 5 %± 7.3 1% ,P <0 .0 1) ,含服硝酸甘油后两组血管内径变化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冠心病危险因素个数、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水平及吸烟人数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肱动脉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受损与冠心病密切相关。高分辨率超声技术可用于非侵入性评价冠状动脉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9.
张艳  徐萍  邱勤  谢晓红 《现代实用医学》2015,27(3):288-289,294,417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评价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方法 选择42例腹透患者,应用高频超声检测基础状态下血管内径、反应性充血后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并与47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 腹膜透析患者反映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服药后诱发血管扩张内径变化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存在一定的损伤,高频超声可对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肱动脉剪应力对血管内皮功能及结构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超声多普勒探讨在体肱动脉剪应力对肱动脉内皮的功能与血管结构的影响。方法分别对正常人及糖尿病患者各40例,采用高频超声测算肱动脉最大壁面剪应力(τp)及平均壁面剪应力(τm),测量肱动脉内中膜(IMT),同时测定血管反应性充血扩张度(FMD%),分析τm与IMT、内皮功能受损的相关关系。结果内皮功能受损、肱动脉IMT增厚的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肱动脉τp与及τm均显著减小(P<0.01)。τp、τm与IMT呈明显的负相关(r值分别为-0.76与-0.58,P均<0.001),τp、τm与FMD%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73与0.64,P值均<0.001)。结论本研究提示了τm减低对于肱动脉血管内皮结构及内皮功能改变的慢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法评价不同海拔人群血管内皮功能。方法采用便携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0~12.0MHz,对1500~3800m以上不同海拔高度1130名部队官兵与职工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前后动脉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血管阻力指数(RI)、心率及血流介导血管内皮舒张功能(EDD)等指标。结果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肱动脉检测的指标均有改变,在高海拔加压后血管内径变窄(P〈0.01);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减少;EDD值降低。与低海拔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海拔地区对血管内皮的影响是存在的,尤其在高海拔低氧环境下肱动脉各项指标的改变较大,与高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较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无创检测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平滑肌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6例冠心病患者和38例正常人的肱动脉舒张功能: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血管舒张(FMD)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血管舒张(NID),同时检测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浓度(NO),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冠心病组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和非内皮依赖性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2)冠心病组FMD与NO呈正相关(r=0.54,P〈0.01);与肱动脉基础内径和ET呈负相关(r=-0.21,P〈0.05,r=-0.47,P〈0.01).而NID与肱动脉基础内径呈负相关(r=-0.41,P〈0.01),与FMD呈正相关(r=0.43,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和平滑肌功能均受损,肱动脉舒张功能的测定对冠心病的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者肱动脉进行检测,观察反应性充血后和服用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并测定血脂水平。结果 加压释放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和P〈0.05)。血管内皮功能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成负相关关系(均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成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既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又有血管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超声是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评估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受损情况. 方法通过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冠心病组患者28例,非冠心病组26例,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后24h内进行肱动脉超声检查,比较反应性充血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和血流变化,并对冠心病易患因素做比较. 结果冠心病组较非冠心病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反应(FMD)显著减低(4.17%±2.98%)vs(10.26%±8.41%),P=0.03,但两组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内径无明显差异.两组的冠心病易患因子数(P=0.01)和吸烟(P=0.004)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可非侵入性评价周围血管内皮功能,冠心病患者通常存在肱动脉FMD受损.此技术可作为一种无创性冠状动脉内皮功能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心肌梗死急性期降脂治疗对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作用。方法 采用超声法检测 2 0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 2 0例健康成年人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 2 0例AMI患者在常规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阿司匹林等 )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钙 10mg d ,8周后复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和血脂全套。结果 AMI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2 .5 3± 1.18) %较对照组 (8.6 9± 3.31) %明显降低 (P<0 .0 0 1) ,AMI组的肱动脉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 (17.2 1± 5 .36 ) %也较对照组 (2 5 .18± 9.34) %明显降低 (P <0 .0 1)。AMI患者服用 10mg d阿托伐他汀钙治疗 8周后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6 .32±2 .86 ) %较治疗前 (2 .5 3± 1.18) %有显著改善 (P <0 .0 1)。肱动脉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17.0 4 %± 5 .2 7%vs 17.2 1%± 5 .36 % ,P >0 .0 5 )。治疗后TC、LDL C和TG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AMI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减退 ,短期口服阿托伐他汀钙 (10mg d)降脂治疗对受损的血管内皮功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多普勒超声评价糖尿病(Diabetes,DM)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 测30例DM患者和30例正常人肱动脉充气加压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前后血管直径的变化。结果 DM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应用多普勒超声可以早期,准确,有效地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评估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受损情况.方法通过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冠心病组患者28例,非冠心病组26例,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后24h内进行肱动脉超声检查,比较反应性充血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和血流变化,并对冠心病易患因素做比较.结果冠心病组较非冠心病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反应(FMD)显著减低(4.17%±2.98%)vs(10.26%±8.41%),P=0.03,但两组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内径无明显差异.两组的冠心病易患因子数(P=0.01)和吸烟(P=0.004)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可非侵入性评价周围血管内皮功能,冠心病患者通常存在肱动脉FMD受损.此技术可作为一种无创性冠状动脉内皮功能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吸烟人群肱动脉EDD与股动脉IMT相关性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吸烟人群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与股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利用高频超声检测35例健康吸烟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股动脉内膜厚度,并与35例健康不吸烟组做对照。结果健康吸烟者肱动脉EDD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健康吸烟者股动脉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与肱动脉EDD呈负相关。结论吸烟可导致内皮功能障碍,高频超声能够早期发现吸烟者内皮功能障碍,健康吸烟者无心血管疾病症状时已有股动脉内膜厚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潘迪光  张伟  伍于斌 《华夏医学》2004,17(3):318-319
目的 :研究洛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检测 32例冠心病合并 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洛伐他汀治疗前后血糖、血脂 ,用高分辨血管外彩色多普勒测定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血脂和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均有显著性改善 (P<0 .0 1 )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改善的程度与患者血 TC和 L DL降低的程度呈负相关关系 (P<0 .0 5 )。结论 :洛伐他汀保护内皮功能 ,对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辛伐他汀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对Ⅱ型糖尿病 (DM )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6 0例Ⅱ型DM患者 ,根据血脂情况分成血脂异常组 (32例 )和血脂正常组 (2 8例 ) ,予辛伐他汀 2 0mg ,每晚 1次 ,连续 8周 ,测定治疗前后血脂及用高分辨血管外彩色多普勒测定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 :血脂异常组治疗前后比较血脂和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均有显著性改善 (P <0 .0 1或 0 .0 5 ) ;血脂正常组治疗前后比较血脂无显著性变化(P >0 .0 5 )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改善 (P <0 .0 5 )。血脂异常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低密度胆固醇、总胆固醇呈显著负相关 (r=- 0 .5 73,- 0 .2 93,P <0 .0 1或 0 .0 5 ) ;血脂正常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血脂各项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 ;两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改善程度与血脂基础值和血脂下降值均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辛伐他汀通过调脂和调脂外作用 ,显著改善Ⅱ型D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可延缓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