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易性癖的病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性癖的病因研究邢新,郭恩覃易性癖(transsexualism)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性别与其生物学性别相矛盾的一种状况。具体地说,就是一个解剖学上正常的男性或女性个体,尽管他(她)们清楚自己的解剖学性别是什么,但却在心理上有一种恒定的信念──自己是异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一例性别烦躁的患者进行了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访谈。咨客为一位21岁的在校大学生,生理性别为男性,从10岁开始喜欢女性打扮,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认为自己应是女性,并偷偷地、不规律地进行激素治疗。随着对激素治疗副作用的担心、目前学业、将来就业以及如何与父母交代等现实问题,患者陷入焦虑的痛苦中。在本次督导中,治疗师基于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给出了有针对性的干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易性癖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40例易性癖患者的临床特点,患者的解剖生理特征(性器官及性征)均为正常男性(18例)和女性(22例),但早年均有异性化行为,随着年龄增长出现持续改变性别解剖生理特征,以期转移性别的强烈愿望,本组中14例服用使体态发生异性化改变的异性激素,1例切割了自己的乳房。35例患者(男16例,女19例)进行了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查表测查,结果显示男,女患者性心理异性化。本组患者的资料分析提示,家庭环境和习  相似文献   

4.
易性癖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40例易性癖患者的临床特点。患者的解剖生理特征(性器官及性征)均为正常男性(18例)和女性(22例),但早年均有异性化行为,随着年龄增长出现持续改变性别解剖生理特征、以期转换性别的强烈愿望。本组中14例服用使体态发生异性化改变的异性激素,1例切割了自己的乳房。35例患者(男16例、女19例)进行了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查表测查,结果显示男、女患者性心理异性化。本组患者的资料分析提示,家庭环境和习惯因素可能对发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易性癖的临床观察朱晓华,陈小平易性癖是一种性心理与性解剖生理相悖的性别自认疾患。最先在1838年为Esqnirol所描述,1953年Benjamin正式命名。由于患者坚信自己的解剖性别是错误的,强烈要求更换性别,常先求治于整形外科,企图通过变性手术改...  相似文献   

6.
易性症患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易性症伴发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国内尚未见报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女性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2例临床病理报告邓倩于国平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是我国最常见的X性连锁隐性遗传肌病,临床几乎均为男性儿童发病,罕见女孩发病。现将我们最近收治的2例经病理确诊的女性DMD患者报告如下。例1女,12岁,...  相似文献   

8.
脊髓空洞症(下简称脊空症)是一种较少见疾病,临床表现复杂。现将我所1987年~1990年收住院的14例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12~45岁,平均32.3岁,其中20~40岁9例。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3年。有轻度外伤史3例,均无阳性家族史。 二、临床表现 首先表现肢体痛,温觉减退7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26岁。于2003年1月开始胡言乱语,声称听到有人邀请其到饭店吃饭,去饭店途中跑进商店将店内货物弄乱,说自己曾经救过一个女孩,当时女孩被5个男人强暴,又说坟墓上的一个红灯笼就是代表那个女孩,烦躁,易发脾气,动辄对父母挥拳,事后不能回忆。既往史、家族史均无特殊。体格及实验室检查均正常。精神检查:定向正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372例连续入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发病年龄在婚姻、性别上的差异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表明,分裂症的发病年龄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已婚者分裂症的发病年龄在性别上也无显著差异,只是倾向于男性发病年龄稍早于女性(1岁左右)。男、女已婚者发病年龄明显晚于未婚者。女性未婚者发病年龄明显早于男性,女性在发病时已婚者明显多于男性。分裂症的阳性家族史对两性发病年龄的影响无显著差异。笔者认为,病前生活事件(失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国人正常人群中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组侧脑室脉络丛钙化的CT检出情况,以了解国内正常人群中男性和女性侧脑室脉络丛出现钙化的时间和比例,为临床判断脉络丛病变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3-01—2014-07在我院门诊进行体检1 400例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均接受GE 64排螺旋CT平扫,扫描层厚5mm,间距5mm。所有对象侧脑室内脉络丛出现钙化的CT平扫资料。结果 1 400例研究对象中,1~10岁组男、女均出现侧脑室脉络丛钙化,但比例极低。男性侧脑室脉络丛钙化在11~20岁和41~50岁组中出现钙化的几率明显增加,钙化率较其上一年龄组分别增加24%和19%。女性的侧脑室脉络丛钙化在21~30岁和51~60岁组出现钙化几率明显增加,钙化率较其上一年龄组分别增加17%和24%。在21~30岁和31~40岁组男性和女性的脉络丛钙化基本保持比例接近,60岁组男性出现脉络丛钙化率较上一组明显增加,而女性同上一组保持基本无变化,结论正常国人侧脑室脉络丛的钙化可出现于任何年龄段,儿童出现钙化少。男性和女性的侧脑室脉络丛的钙化集中出现在2个年龄段,但出现时间各有不同,男性钙化集中出现的年龄早于女性。51岁以上女性脉络丛钙化率保持平稳。随年龄增长,无论男性和女性的侧脑室脉络丛钙化率均会增加,但总体女性脉络丛出现钙化的比例低于男性。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生神经衰弱患病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国内12地区神经症流行学调查相似的方法,对高校1693名大学生进行一次神经衰弱患病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中神经衰弱患病率为5.13%,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从性别及年龄患病率顺位上分析,男性自18岁至24岁,患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女性患病率无一定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3.
精神分裂症近期复发66例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精神分裂症缓解后,经过一段时间出现病情反复,为临床上常见之现象。本文收集了1981年——1983年我院痊愈、显进出院,三月内复发而再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6例,作一临床分析,以期对今后的临床工作有所参考。资料分析1.一般资料①性别:男性40人(605),女性26人(40%)。男性病人略多于女性病人.②年龄: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17岁,平均年龄32岁。本组病人年龄分布为2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性别差异对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分别招募皖中、皖南、皖北及皖西等地农村老年人(≥65岁),编制信息调查表,收集一般人口社会学资料,采用WHOQOL-BREF量表测定生活质量.比较不同性别人群之间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差别.结果 女性老年人生活质量低于男性(54.99±8.30 vs 57.65±8.32),且在生理、心理及环境领域得分均低于男性(均P<0.05).控制混杂因素后,在生活质量总分、生理及环境领域得分性别差异仍显著(P<0.05).教育程度低、独身、BMI小的老年人生活质量越差.结论 相比之下,女性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较差,需对高危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居民的超重和肥胖情况, 为减少各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对2005年石家庄市居民国民体质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并按照年龄阶段、城乡种类和性别等不同分类对其超重和肥胖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从城乡分布来看,男性城镇非体力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为最高,而女性中以农村人口肥胖率为最高;青年农村女性和中年城镇体力劳动人口女性的超重率都超过了其他群体。从年龄分布来看,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从20岁年龄组开始,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在30~34岁达到最高,到30~39岁年龄段有所下降,之后体质量变化无明显规律性;女性超重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始终呈现上升趋势,到50~59岁年龄段又有所下降。各项形态指标都在性别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 结论:石家庄市超重、肥胖人群多发于中老年人;城镇男性和农村女性具有较高的超重率和肥胖率;男性腰臀围比等形态指标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6.
本组自1957年7月至1982年6月共收治经手术证实的双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BSDH)共18例,占同期慢性硬脑膜下血肿181例的9.9%。现报告如下: 资料 性别与年龄 男性16例,女性2例,年龄为20~76岁,40岁以上17例。 外伤史 有明显头部外伤史13例,其中7例有短暂的原发性昏迷,6例无昏迷史。无外伤史者5例。  相似文献   

17.
易性癖(Transsexualism),是一种罕见的性变态。临床上,以对自己解剖正常的性别身份表示不满和否定,顽固地谋求转换成异性性别身份为其特征。最早由Es-quirol报道,继后由Kraft—Ebbing作更详细的描述。Caldwell(1949)正式予以命名。本病国外文献报道不多,国内更少。我们拟将过去8年间,在门诊遇到的4例作一简要报告,供临床工作之参考。  相似文献   

18.
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又称Duchenne型,属于X伴性隐性遗传,男性发病,女性为异常基因携带者而不发病。作者诊治过3例女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1,张某,女,30岁,未婚,患者大约10岁时,在学校上体育课,双腿跑步无力。一年后不能跑步。在当地医院按“风湿症”治疗,不见好转,走路无力,上身摇摆,脚尖触地,不能上楼。几年后双上肢  相似文献   

19.
健康成人大脑认知功能的性别和年龄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采用神经心理检测工具对健康成人的认知功能进行更衣室并比较其性别和年龄差异。方法:对年龄在16-72岁的健康成人(156例,男性64例、女性92例)进行神经心理测验,包括部分WAIS智力测验项目,WMS逻辑记忆和视觉记忆测验,STROOP测验,词汇流畅性,连线测验A、B,汉诺塔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改良版(M-WCST)。结果:男性在WAIS智力测验项目、汉诺塔TOH测验中成绩优于女性;随龄增长,除知识以外的大多数认知功能均下降。结论:健康成人的认知功能存在着性别和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20.
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是一少见的脊髓压迫症,尚未见有儿童的病例报告。作者报告一例6岁女孩,就诊前已有肩胛间发作性剧痛3月,随病程进展而渐逐加重。患儿及其父母均否认病前有创伤史,亦无感染,出血及神经系统疾病史。住院当天持续胸背痛,并于6小时后出现双下肢无力,又经2小时后检查即进行性发展为松弛性截瘫,胸_4以下痛觉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