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对产后子宫复原及产后恶露的影响。方法:将320例产妇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产后24h~48h鼓励产妇下床活动,坚持母乳喂养。治疗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比两组产妇的子宫复原情况、子宫大小、恶露量、恶露的性质以及持续时间。结果:产后5天,治疗组子宫复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性恶露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可以明显促进产后子宫复原,减少产后出血量,缩短恶露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产妇在产后进行穴位中药贴敷对产后子宫复旧与减少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自然分娩或刮宫产术后尤妊娠期及分娩期并发症的产妇2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符140例,每组各有自然分娩70例及剖宫产术后产妇各70例。观察组在进行常规产后护理外,在产后3小时至6天内均进行每天1次的产后穴位中药贴敷;对照组产妇产后只进行常规产后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子宫复旧情况及恶露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子宫底高度、恶露持续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八位中药帖敷能有效加强子宫复旧,减少产后出血量,是一项操作方便,预防产后出血的中医“治末病”方法,值得临床推广歧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化瘀止痛方穴位贴敷防治产后宫缩痛的临床效果,从而降低产妇产后宫缩痛,改善应激水平,提升产妇舒适度。方法:选择三明市沙县区总医院2023年1月至2023年3月进行分娩的100例产妇,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产妇行常规产后镇痛方法,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组织上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方法,应用中药化瘀止痛方进行针对性治疗,比较两组产妇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疼痛评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以及前列腺素E2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产妇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产妇血清前列素E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产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化瘀止痛方穴位贴敷,对于防治产后宫缩痛,可以有效降低产妇的疼痛评分,改善产妇肿瘤坏死因子的分泌情况,减少产妇的炎症反应,降低前列腺素E2的分泌水平,对于综合镇痛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局部中药熏洗泡足疗法促进产妇产后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疗法对促进产妇产后康复的作用。方法将2009年1月~2009年10月分娩产妇600人,按产妇自愿方式分为:A组300例,B组、C组各150例,A组为中药局部熏洗泡足组,B组为热水泡足组,C组为无干涉组。结果从3组产后恢复情况看,A组3~4日恶露量减少,子宫缩复佳、A、B组相比C组产妇心理状态均不错,晚间睡眠好。结论中药局部熏洗泡足对产妇产后恢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对促进产后子宫复原、缩短排出恶露时间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产科护理原则实施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对比子宫复原情况(以产后5 d为观察的时间段),比较两组恶露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子宫复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露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可显著促进产后子宫复原,有利于缩短排出恶露的时间,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中药足浴对产妇产后康复及泌乳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12例剖宫产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产妇产后给予常规护理及乳房按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中药足浴,比较两组产妇产后肠鸣音恢复、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产后24h阴道出血量、泌乳始动时间、产后3d、5d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产后24h阴道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产妇性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产后3d、5d全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治疗前泌乳量及配方奶粉补乳量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产妇治疗后泌乳量显著高于治疗前,配方奶粉补乳量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产妇治疗后泌乳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配方奶粉补乳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中药足浴能够加速产后产妇的康复,促进产后乳汁的分泌,且安全有效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护理对产后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妇产科接收的150例产妇,平均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75例,对患者实施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75例,在对患者进行常规产后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药穴位贴敷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2组患者产后当天和产后1天的子宫缩复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从产后第2天开始至产后第4天,观察组患者的子宫缩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产后第1天,2组患者的恶露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从产后第2天至产后第4天,观察组患者的恶露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产后4天的血性恶露比例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浆性恶露比例和白色恶露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血性恶露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产后4天的子宫长径、前后径和横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对剖宫产后的产妇进行护理时,在对产妇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药穴位贴敷护理能够获得更好的护理效果,能够促进产妇子宫的快速恢复,有效减少产妇产后的恶露量,恶露持续时间明显缩短,能够有效防止产妇产后复旧不良的情况,显著改善产妇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对产后子宫复旧不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产后子宫复旧不良患者204例,其中对照组102例,采用常规的静脉滴注缩宫素;观察组10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热敷.并将治疗后两组的子宫高度、恶露持续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子宫高度、恶露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对产后子宫复旧不良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林学静  徐伟军 《新中医》2021,53(7):145-147
目的:观察情志护理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对胃镜检查患者心理状况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胃镜检查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情志护理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67%,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1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SAS评分及SDS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志护理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干预胃镜检查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及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沈红  甘瑾 《山西中医》2021,(3):61-62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配合足部按摩对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产妇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90例。对照组予温水足浴配合足部按摩,观察组予中药足浴配合足部按摩。比较两组产后24 h阴道出血量、初次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产后第3天宫底高度、恶露量、泌乳量及干预前后不良情绪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24 h阴道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初次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第3天宫底高度低于对照组,恶露量少于对照组(P﹤0.05),泌乳量多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足浴结合足部按摩可加快产妇产后康复,促进乳汁分泌,减轻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1.
祁丹锋  汪欢欢  李琼  朱冰 《新中医》2017,49(3):131-132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宫缩素对产后子宫复旧及宫缩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在本院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宫缩素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实施中药穴位贴敷。观察2组产妇的宫底高度、恶露量及宫缩痛程度。结果:治疗24 h、48 h和120 h后,实验组的宫底高度和恶露量均低/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宫缩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宫缩素可促进产后子宫复旧及缓解宫缩痛,效果优于宫缩素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加穴位按摩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1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2组均给予系统糖尿病健康宣教,同时予降糖、活血化瘀类药物及营养神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加穴位按摩等中医特色护理,10d为1个疗程。结果: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英国糖尿病足部神经筛查评分、踝肱指数(ABI)、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等干预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加穴位按摩护理方法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控制病情,提高患者遵医行为,调畅情志,提高满意度,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足部神经传导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对产科剖宫产术后排便、排气时间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82例本院妇产科自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1)、实验组(n=41),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分析两组临床指标、腹胀发生率、泌乳功能、产妇舒适度。结果:临床指标、腹胀发生率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泌乳功能对比显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产妇舒适度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对产科剖宫产产妇中,既可改善临床指标、降低腹胀发生率,又可提高泌乳功能及产妇舒适度,促使产妇术后尽快恢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静脉补液治疗肝胃不和型妊娠恶阻患者疗效及对焦虑自评量表(SAS)、 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泉州市中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80 例肝胃不和 型妊娠恶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 40 例患者接受静脉补液治疗为对照组,40 例患者接受中药贴敷联合静脉补液 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复发情况,两组患者进食量、妊娠恶心呕吐专用量表(PUQE)、SAS、SDS 评分、 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和尿酮体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5.00 %,高于对照组的 80.00 %,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 5.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2.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 2 d 后,观察组患者进食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尿酮体、 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尿酮体、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PUQE、SAS、SD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PUQE、SAS、 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静脉补液治疗可有效减轻肝胃 不和型妊娠恶阻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中药熏洗联合穴位贴敷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疼痛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90例2019年9月—2021年7月于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KO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5例)及对照组(45例)。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缓释胶囊,研究组加用中药熏洗联合穴位贴敷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熏洗联合穴位贴敷在KOA治疗中可获得确切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感,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毛旭东  王迎军 《新中医》2019,51(7):246-250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应用补虚祛瘀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对其子宫复旧及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34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常规予以缩宫素静脉滴注,观察组则采取补虚祛瘀方合穴位贴敷联合治疗,所有产妇均治疗5天。比较2组产后1~5天的宫底下降高度和阴道恶露量,治疗前后检测2组血红蛋白(Hb)水平、红细胞计数(RBC),产后1~5天测定2组血清泌乳素(PRL)水平,治疗结束后统计2组泌乳量,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产后1天时宫底均有升高,随后逐渐下降;且观察组产后2、3、4、5天时宫底下降高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同期(P 0.05)。2组产后1、2天时阴道恶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观察组产后3、4、5天时阴道恶露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 0.05)。治疗后,2组Hb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但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 0.05)。治疗后,2组RBC较治疗前均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产后1、2、3天时血清PRL水平逐渐升高,而产后4、5天时开始逐渐降低;观察组产后1、2、3、4、5天时血清PR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P 0.05)。观察组治疗结束后泌乳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3.0%,观察组为1.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联合使用补虚祛瘀方合穴位贴敷治疗能有效促进产妇产后子宫复旧,改善泌乳功能,有助于产后恢复,且产妇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泡足治疗高血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高血压Ⅱ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盐酸贝那普利片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泡足治疗.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眩晕障碍量表(DHI-S)以及中医证候积分评估临床疗效,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结果:总有效率干...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如意金黄散贴敷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痔术后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环状混合痔术后水肿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治疗组给予如意金黄散贴敷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给予中药熏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如意金黄散贴敷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痔术后水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郑媛 《新中医》2020,52(20):141-143
目的:观察中药贴敷疗法在麻醉用药后静脉炎预防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麻醉用药的患者84 例,根据预防静脉炎时用药的不同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组和中医组,每组均42 例。常规组接受西药常规治疗,中医组接受中药贴敷治疗,比对2 组的静脉炎发生率、发生程度、疼痛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中医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中医组静脉炎发生程度不良率低于常规组,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疼痛程度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疼痛发生率为7.14%,常规组为30.95%,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护理满意评分比较,中医组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贴敷疗法在预防麻醉用药后静脉炎预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并且能减轻静脉炎发生的程度,缓解了疼痛程度,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张丽英 《新中医》2014,46(8):213-215
目的:观察产后穴位按摩在产妇产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产科收治的8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产后穴位按摩,比较2组的产后泌乳及身体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泌乳始动时间、母乳量满足需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乳房扁平凹陷率低于对照组,泌乳量多的产妇比例高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产后30 min泌乳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72 h的泌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第4天的宫底高度低于对照组,恶露量少于对照组,饮食情况和睡眠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是一种无创、无副作用的中医产后康复保健护理方法,能够促进产妇产后泌乳和子宫恢复,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