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Straub Rotarex System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赤峰市医院血管外科行Rotarex血栓清除装置减容联合DCB扩张治疗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同时合并动脉栓塞或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16例老年患者(16条患肢)的临床资料。明确诊断后接受介入手术治疗,先使用Rotarex血栓清除装置行经皮血栓清除减容,减容后造影评估,残余狭窄使用DCB扩张。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对比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变化,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12个月门诊复查彩超评价通畅率,评估临床疗效。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术后11例静息痛患者疼痛症状较术前显著缓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显著下降[(2.0±0.3)和(8.6±1.1),P0.01]。5例间歇性跛行患者中3例患者术后跛行症状消失,2例患者间歇性跛行距离较术前明显延长。术后患肢ABI较术前显著提高[(0.87±0.06)和(0.29±0.10),t=19.89,P0.01]。术中发生1例(占6.25%)并发症,为远端动脉栓塞,再次机械减容后解除栓塞。所有患者均获得6~12个月随访,通畅率100%。结论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栓塞的患者,Rotarex血栓清除装置联合DCB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斑块消蚀术(ELA)治疗膝下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腔内治疗方案提供更多选择。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50例(计50条肢体)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ELA组(n=25)和普通球囊扩张术(POBA)组(n=25),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围术期有无严重手术并发症、靶血管术后随访期间一期通畅率、术后踝臂指数(ABI)改善情况、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保肢(趾)率。 [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围术期均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治疗后ABI和VAS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术后3天、术后6月ELA组ABI高于POB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ELA组VAS评分低于POB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ELA组一期通畅率及保肢(趾)率均高于POBA组(P<0.05)。 [结论]ELA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安全可行的,且初步显示近期疗效优于POBA,为膝下动脉病变腔内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李志强 《山东医药》2010,50(26):91-92
目的观察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术(PTAS)治疗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64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接受了经皮血管腔内PTA和PTAS。结果本组病例治疗均成功,踝肱指数(AB I)由术前的0.35±0.17升高为术后的0.81±0.13,手术前后相比,P〈0.05。64例术后随访6-52个月,闭塞血管通畅率89.07%。结论经皮血管腔内PTA和PTAS治疗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长段闭塞或狭窄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接受介入治疗的老年下肢ASO患者21例,共32条患肢(病变长度≥10 cm)。每条患肢在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后使用普通球囊预扩张,然后选取符合靶病变的DCB或金属裸支架(BMS)植入,其中接受DCB治疗的有12条患肢(DCB组),接受BMS治疗的有20条患肢(BMS组)。观察术后6、12个月患肢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皮温、肤色、患肢疼痛和患者的自我感觉,后两者为患者口述)、骑行距离及卢瑟福血管外科学Rutherford分级,以及12个月后患肢的血运重建率。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 32条患肢均获得技术成功,且随访率为100%。随访期间患者均未进行再次手术治疗,未发生与手术或器械相关的出血、死亡、截肢等不良临床事件。术后6及12个月,2组患肢主要症状改善情况、骑行距离及Rutherford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CB组比较,BMS组术后12个月血运重建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0%(7/20)和58.3%(7/12);P0.05]。结论 DCB在治疗老年下肢ASO长段病变中的近、中期疗效不劣于BMS,前者血运重建率更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股腘动脉ISR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准分子激光斑块消蚀术(ELA)+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POBA)+DCB治疗者为观察组;57例POBA+DCB治疗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即刻最小管腔直径(MLD)、术后3天踝肱指数(ABI)等。术后随访:1、3、6、12月彩超和ABI,12月靶病变血流重建(TLR)、ISR、截肢率、MLD、晚期管腔丢失(LLL)等指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TASCⅡ分级以及合并症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3、6、12月ABI,12月TLR、ISR、截肢率、MLD、LLL等指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ELA+POBA+DCB治疗股腘动脉ISR安全有效,近中期效果优于POBA+DCB。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紫杉醇药涂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金属裸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行紫杉醇药涂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金属裸支架置入术,B组行普通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金属裸支架置入术。术后即刻评估手术效果,并记录患者术后皮温、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踝肱指数(ABI)。术后3、6个月门诊随访,包括术后血管通畅率(彩超检测)、支架在位情况、ABI、跛行距离以后术后并发症[中性粒细胞计数(紫杉醇不良作用评估)、支架内血栓情况、支架再狭窄、患肢截肢率]。结果 两组手术总有效率均为100%。与术前比较,术后即刻两组患肢皮温升高(t分别为12.46、12.50,P均<0.05),ABI升高(t分别为24.3、22.3,P均<0.05),多数患者可再次触及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ABI及跛行距离比较,P均>0.05。术后6个月,与B组比较,A组ABI高(t=3,P<0.05),跛行距离长(t=2.2,P<0.05)。A组术后3个月再狭窄1例、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术后6...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手段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结合股-腘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18例(20条患肢)。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侧下肢末梢泛红试验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平均随访15个月(1-26个月),与术前相比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跛行距离加大(〉1000m)。结论髂动脉腔内介入血管成形术结合股-腘动脉转流术是治疗多节段多平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尤其适合高危重症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介入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介入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2例(26条患肢).结果 18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2例开通失败后行截肢术,2例介入术后再截肢,明显减低了截肢平面.介入术后6周22支病变血管保持通畅(73%),术后3个月及半年的再通率分别为59%和51%.1例高龄患者术后出现心脑血管意外而死亡,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介入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定向斑块旋切治疗下肢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下肢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采用TurboHawk定向斑块旋切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治疗.收集数据,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临床症状、踝臂指数改善情况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介入术式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条患肢)和对照组(46条患肢),各40例。分别采用血管支架植入术及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随访1年的动脉通畅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术后观察组显效26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5%(P0.05)。结论采用球囊成形术结合支架植入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疾病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超声消融配合球囊扩张技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超声消融配合球囊扩张技术治疗糖尿病下肢小动脉闭塞的手术成功率和动脉长期通畅率.方法 对158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寨患者进行下肢动脉CT造影,确定动脉闭塞的部位和范围,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法,首先插入超声消融导管进行动脉内超声消融,然后对仍有狭窄的动脉进行球囊扩张.结果 158例患者149例手术获得成功,9例失败,有效率94%.术后皮温平均增加3℃,间歇性跛行距离延长1 000 m.45例足趾坏死38例愈合,35例静息痛31例缓解.在132例长期随访者中33例发生动脉再闭塞,动脉长期通畅率为75%.结论 超声消融配合球囊扩张技术可以有效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且长期再通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王育强 《山东医药》2008,48(47):18-19
目的探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IA)治疗下肢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IA)治疗下肢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32例(36条肢体)。结果手术均成功,术后踝肱指数(ABI)平均提高0.35,术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SIA术后6个月,治疗动脉的通畅率为86.11%。结论SIA用于治疗下肢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成形术与球囊扩张后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球囊扩张成形术(对照组40例)与球囊扩张后支架植入术(观察组40例)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超声测量踝臂血压指数(AB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并评价总体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0%(P0.05);观察组跛行距离长于对照组,ABI和PWV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扩张后支架植入术可很好地改善ASO患者下肢功能,延长跛行距离,预防再狭窄,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前后为节点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21%vs 3.21%,P=0.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结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能够显著降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中股浅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行药物球囊治疗后效果。方法 28例(28条肢体)股浅动脉支架后再狭窄患者中狭窄19例,闭塞9例。根据临床治疗方式分为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14例(A组)和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14例(B组)。结果28例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60~100 min,术中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显示靶血管形态及通畅性均良好。术后给予常规用药,住院1 w,出院后常规双抗用药;均获得随访3~12个月。术后6个月通畅率A组78.60%(11/14)、B组100.00%(14/14);12个月通畅率A组64.30%(9/14)、B组85.70%(12/14);两组差异显著(P<0.05)。术后无截肢或死亡病例。结论对于股浅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行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较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的近中期通畅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糖尿病足患者的围手术期阶段开展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7年3月—2019年8月在该院手术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糖尿病足患者资料共计110例,抽签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行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中住院时间(17.35±4.72)d显著低于对照组(24.36±4.09)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糖尿病足患者手术治疗围手术期阶段开展针对性护理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率,促进术后康复,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人口老年化,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介入治疗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1])。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球囊成形术、支架植入术、减容技术等,目前对于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应用最广泛的是普通球囊(plain old balloon,POB)成形术和裸金属支架植入术~([2])。随着医疗技术及器械的发展,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成形术、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斑块旋切减容术等新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动脉硬化泛大西洋介入学会(TASC)Ⅱ-D级病变患者腔内治疗的技术特点及疗效。方法选取50例我院收治并进行腔内治疗的老年下肢动脉硬化TASCⅡD级病变患者(64条下肢),对腔内治疗的技术方法、疗效、并发症、术后随访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成功进行腔内治疗58条下肢,技术成功率90.6%(58/64),其中单纯行球囊扩张10条下肢,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48条下肢。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10.0%(5/50),包括穿刺处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心力衰竭1例、造影剂肾病1例、动脉穿孔2例。围手术期无死亡患者,术前与术后7 d踝肱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0±0.11 vs 0.78±0.14,P<0.001)。术后12、24个月分别随访50条和30条下肢,Ⅰ期通畅率分别为84.0%(42/50)和66.7%(20/30),Ⅱ期通畅率分别为88.0‰(44/50)和76.7%(23/30),24个月保肢率为100%(30/30)。结论对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硬化TASCⅡ-D级病变进行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高、保肢率高、并发症少、近期临床效果良好,远期疗效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动脉旁路术是外科治疗下肢股胭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办法,根据选择动脉移植物材料不同,可分为人造血管动脉旁路术与自体大隐静脉动脉旁路术,自体大隐静脉动脉旁路术又因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倒置旁路术与原位旁路术。本文回顾性的比较动脉旁路术中分别采用人造血管与自体大隐静脉作为移植物治疗老年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人造血管与大隐静脉原位旁路术利弊,为临床选择提供良好的根据。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2009年9月应用动脉旁路术治疗老年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47例患者进行回顾总结,根据旁路血管不同分为两组,人造血管组32例,自体大隐静脉组15例,比较两组病例的症状缓解与旁路血管通畅情况。结果:动脉旁路术可以明显改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症状,原位大隐静脉通畅率(93.75%)优于人造血管通畅率(85.71%)。结论:动脉旁路手术是治疗老年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有效手段,选择大隐静脉作为移植物治疗效果优于人造血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与分析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临床效果及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60例于该院诊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0例患者中有41例患者接受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10例患者接受取栓并球囊扩张结合持续性血管腔内给药;9例患者接受球囊扩张并人工血管搭桥治疗。患者在治疗的同时接受整体的优质性护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治疗后的血流情况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的血糖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未出现手术期死亡的病例、未有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有2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3.33%。结论球囊扩张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同时对于该病应该给予患者早期的诊断与治疗,选择针对性的手术方式,同时加以优质高效的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