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目的探讨蒂部减张皮瓣处理方法对远端蒂皮瓣成活及外观的影响。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2月,采用蒂部减张皮瓣的方法利用远端蒂皮瓣移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17~58岁,平均31.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4例,机器绞伤9例,外科感染3例,肿瘤切除后1例。缺损部位:胫骨下段7例,踝关节12例,足部5例,手掌2例,手背1例。伤后至入院时间1~19 h,平均10 h。创面范围5.2 cm×3.8 cm~14.0 cm×5.8 cm。远端蒂皮瓣切取范围5.5 cm×4.5 cm~14.5 cm×6.5 cm。供区直接缝合6例,游离植皮21例。结果术后蒂部减张皮瓣均顺利成活。3例术后7 d远端蒂皮瓣发生部分坏死,经换药后1例行游离植皮,2例切除坏死皮缘后直接缝合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植皮均成活。术后26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7.5个月。皮瓣质地、外观均良好。结论应用蒂部减张皮瓣可促进远端蒂皮瓣成活,并改善修复后外观。  相似文献   

2.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在手外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总结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外伤创面手术时机及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4年6月,应用胸腹部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22例,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9~42岁。撕脱伤12例,碾压伤2例,热压伤5例,电烧伤3例;急诊手术13例,3~7d手术9例。手术依创面情况选择胸部或下腹部皮瓣,修薄皮下脂肪保留2~4mm。对于多指损伤,将皮瓣设计成2~3叶,形成多个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手部缺损区分别置于皮瓣内。结果术后1例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余21例皮瓣完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2年,受区皮肤平整、色泽好、质地软,断蒂后不须修整,外形美观,功能恢复满意。术后3~6个月有触觉及痛温觉恢复。结论应用胸腹部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疗程短,术后手外形及功能恢复佳等优点,是较理想的一种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改良腹部薄皮瓣修复手背及第2~5指背侧热压伤创面的效果. 方法 2008年2月-2012年10月,笔者单位收治手背及第2~5指背侧热压伤患者14例.将第2、3指和第4、5指分别并指后,设计改良腹部薄皮瓣(面积12 cm×11 cm~15 cm×13 cm)予以修复,医用海绵覆盖供瓣区.术后行VSD治疗,第2天开始持续灌洗引流.术后3周行皮瓣断蒂及分指术,供瓣区采用局部皮瓣封闭或植皮覆盖. 结果 12例皮瓣顺利成活;2例皮瓣断蒂术后远端1/5出现静脉淤血,经处理后消退,皮瓣成活.VSD引流通畅未发生堵管,其中3例患者生物半透性粘贴薄膜出现部分破损漏气,给予再次封闭;2例患者术后当天负压吸引区出现轻度疼痛,药物镇痛后未再发生.断蒂后供瓣区创面均无感染,2例植皮覆盖,其余患者采用供区周围局部皮瓣封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36.9 d.术后随访1~6个月,患者手指外形及功能恢复较好,皮瓣色泽正常、质软.大多数患者供瓣区遗留条索状瘢痕,患者对手部外观及功能表示满意. 结论 改良腹部薄皮瓣修复手背及第2~5指背侧热压伤创面,手术次数少,患者住院时间较短,术区感染率较低,供瓣区外观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V-U形皮瓣修复指尖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2月,收治47例(55指)指尖软组织缺损患者。男25例,女22例;年龄18~35岁,平均26岁。致伤原因:切割伤21例,撕脱伤26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6 h,平均2.6 h。损伤指别:拇指18指,示指10指,中指10指,环指9指,小指8指。41指远端指间关节处皮肤撕脱致末节指骨完全或部分外露;14指远端指节缺损,第2指节指骨部分或全部外露。创面范围为1.1 cm×1.0 cm~1.9 cm×1.7 cm。伤后至一期手术时间2~7 h,平均5 h。一期手术采用带蒂皮瓣修复残端;于一期术后3周行二期手术,将带蒂皮瓣制备成1个U形、2个V形皮瓣,形成末节指节被盖皮瓣修复创面。结果 5指二期术后2 d内出现皮瓣瘀紫和水疱,对症处理后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一期术后供区均Ⅰ期愈合。二期术后42例(50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9个月。皮瓣外形平整、质地柔软、弹性好,颜色与受区皮肤相似。伤指有触觉及痛温觉,皮瓣两点辨别觉为5~8 mm。末次随访时,手指功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修订的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标准:获优46指,良4指。结论应用V-U形皮瓣修复指尖软组织缺损,手指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是理想的修复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不依赖低位穿支的单一腓动脉主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中小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 及临床效果. 方法 2004年7月-2007年2月,收治14例足踝部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忠者.男9例,女5例:年龄19~53岁.跟腱断裂术后皮肤坏死4例,交通伤后软组织缺损3例,重物压砸伤、慢性感染溃疡及跟骨骨折术后皮肤坏死各2例,黑色素瘤切除术后1例.软组织缺损范围4 cm×2 cm~9 cm×5 cm;位于踝周12例,跟底负重区2例.均合并深部肌腱或骨组织外露.急诊入院3例,其余患者于伤后12 d~13个月入院.术中切取以腓动脉主穿支为单一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范围为13 cm × 5 cm~36 cm × 6 cm.供区均直接缝合. 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及供区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23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色泽良好,两点辨别觉7~12 mm.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可正常穿鞋行走. 结论 不依赖低位穿支的单一腓动脉主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便,创面修复平整美观,肢体功能恢复满意,适合未涉及前足的踝周、跟底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修复,尤其适合低位缺乏满意穿支者.  相似文献   

6.
带蒂皮瓣移位修复手指创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990年~ 2 0 0 1年 10月我院采用带蒂皮瓣移位修复手部创面 10 8例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0 8例 ,男 83例 ,女 2 5例 ,年龄 16~ 5 8岁。切割伤 4 9例 ,机械辗轧伤 38例 ,爆炸伤 11例 ,锯刨伤 6例 ,其他伤 4例。右手 6 8指 ,左手 4 0指。其中拇指 2 8例 ,食指 39例 ,中指 2 0例 ,环指 16例 ,小指 5例。指背、指腹缺损 39例 ,指端缺损 35例 ,指侧方缺损 2 8例 ,脱套伤 6例。合并指骨骨折 4 6例 ,骨、肌腱外露 37例。新鲜创面一期修复 6 9例 ,感染创面二期修复 39例。皮肤缺损最大 3.5 cm× 2 .5 cm,最小 2 .0 cm× 1.0 cm…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封闭负压引流(vaccLl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腹部皮瓣供瓣区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1月期间行腹部皮瓣修复手或上肢创面的患者14例,创面大小为15cm×10cm-9cm×5cm。创面清创后行腹部随意皮瓣转移,皮瓣长宽比例在2:1以内,面积15cm×12cm-9cm×7cm。供瓣区及皮瓣蒂部裸露区应用医用海绵覆盖,医用半透性粘贴薄膜封闭整个术区。连接负压吸引装置,腹带固定患肢。术后第2天,在医用海绵的远端,刺入静脉输液针,每天500ml生理盐水持续进行灌洗。皮瓣移植14-18天后行皮瓣断蒂术,术后10-12天切口拆线。结果:所有病例皮瓣全部成活,切口甲级愈合13例,乙级愈合1例。9例患者供瓣区通过局部皮瓣转移后,直接缝合,未予植皮。4例患者行局部部分拉拢缝合,缩小创面后,移植皮片覆盖。植皮面积8cm×5cm-5cm×3cm。无VSD装置更换病例。3例患者术后3天出现负压引流区轻度疼痛。其余患者无不适反应。所有病例静脉输液针穿刺孔未发生可见漏气现象,未影响负压引流的正常进行。结论:改良VSD技术延长了VSD装置的使用时间,明显减少了VSD的并发症;改良VSD技术减少了腹部供瓣区的植皮率,降低了术区感染率,简化了腹部皮瓣手术过程。  相似文献   

8.
腹部带蒂皮瓣断蒂同时进行腹壁整形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资料: 12例患者,男 2例、女 10例,其中热轧伤 5例、电烧伤 7例。单纯伤及手掌 6例、手掌手背均受伤 3例、前臂 3例。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创面,皮瓣面积 5~10cm×10~20cm.皮瓣成活断蒂时,均将皮瓣自受区全部切下,应用鼓式取皮机制成中厚皮片回植于创面,并行腹部另一侧皮肤切除缝合,达到腹部整形的目的。例 1 女, 27岁。工作中右手卷入压纸机中致热轧伤,伤及右手掌及手背。伤后 6d清创时,见手部伸、屈肌腱暴露,部分活力欠佳。应用右腹壁浅动脉供血的腹部带蒂皮瓣覆盖右手背创面,手掌侧贴于腹部供区创面,皮瓣远端与手背皮缘缝合,腹壁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采用逆行隐神经皮瓣交腿移位修复难治足踝部创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5年9月-2010年11月,采用逆行隐神经皮瓣交腿移位修复9例难治足踝部创面。男8例,女1例;年龄17~47岁,平均34.5岁。交通事故伤5例,重物压砸伤3例;伤后至入院时间为2 h~6个月。脉管炎1例,病程18个月。缺损部位:踝部4例,足跟部3例,前足2例。缺损范围为6 cm×5 cm~17 cm×11 cm。术中皮瓣切取范围为8 cm×6 cm~16 cm×10 cm,术后3~5周行皮瓣断蒂。供区游离植皮修复。结果 1例感染创面术后4 d发生局限感染,经换药处理后愈合,皮瓣成活;其余交腿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4个月,平均16个月。皮瓣质地优良,无溃疡发生。术后22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为8~10 mm,均恢复保护性感觉。足踝均能负重行走,踝关节活动范围:背伸8~20°,跖屈10~35°。供区术后足背内侧感觉支配区麻木感范围随时间延长缩小。结论逆行隐神经皮瓣切取简便,厚薄适度,不损伤知名血管,术后可恢复皮瓣感觉,有效防止皮瓣再破溃,是修复足踝部创面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膝上外侧动脉穿支髂胫束皮瓣修复腘窝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8月,收治9例腘窝软组织缺损患者。男5例,女4例;年龄24~53岁,平均35.2岁。交通事故伤5例,热压伤2例,绞伤2例。新鲜创面3例,陈旧创面6例;伤后距皮瓣修复术8~24 d。软组织缺损范围5 cm×3 cm~15 cm×8 cm。采用大小为7 cm×4 cm~20 cm×8 cm的膝上外侧动脉穿支髂胫束皮瓣移位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3例皮瓣远端坏死,对症处理后成活;其余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2年3个月,平均1年7个月。腘窝外形良好,膝关节屈曲120~140°,伸直—5~0°。结论膝上外侧动脉穿支髂胫束皮瓣位置隐蔽,无需显露膝上外侧血管蒂,皮肤较薄,血供可靠,可切取面积较大,适用于腘窝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带蒂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带蒂股前外侧皮瓣在手部皮肤大面积缺损修复中的适应证。方法2002年4月~2005年8月应用带蒂股前外侧皮瓣移位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或用于修复腹部皮瓣或髂腹股沟皮瓣移位至手部后遗留的供区创面5例,均为男性,年龄16~44岁,损伤部位:左手1例,右手4例,其中机器绞伤2例、烧伤3例、外伤为伤后6 h急诊手术;烧伤为伤后4~7 d行切痂、皮瓣移位修复术。手部皮肤缺损范围为12~19 cm×18~22 cm,切取带蒂股前外侧皮瓣为7~12 cm×16~24 cm;切取腹部皮瓣或髂腹沟皮瓣:13~20 cm×19~23 cm。修复手部的皮瓣术后3周断蒂。结果术后所有皮瓣均全部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创面Ⅰ期愈合。均获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血运好,其中3例分别在术后4~7个月行分指去脂术。手部皮瓣均恢复保护性感觉,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结论带蒂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及腹部皮瓣或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创面遗留的供区创面具有供皮量大,不吻合血管,手术风险小,皮瓣成活率高等优点,为修复手部创面提供一种较好的皮瓣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带蒂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手部及前臂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13例手部及前臂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23~64岁,平均41岁。致伤原因:机器绞轧伤2例,钢绳轧伤4例,交通事故伤3例,重物压伤2例,高压电击伤1例,蛇咬伤1例。新鲜创面10例,感染坏死创面3例。创面均伴骨及肌腱外露,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7 cm×3 cm~22 cm×6 cm。8例采用带蒂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5例采用带蒂旋髂浅动脉复合组织瓣修复。术中切取皮瓣蒂部携带2~4 cm宽皮条及3~5 cm宽软组织筋膜蒂;皮瓣切取范围为12 cm×4 cm~27 cm×8 cm。结果术后1周1例皮瓣部分撕脱出血,4周后断蒂;其余皮瓣均于术后3周断蒂;皮瓣均成活。供区切口Ⅰ期愈合。11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0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好;其中3例皮瓣外形较臃肿,于术后3~6个月行皮瓣修薄术后外形满意。术后6个月皮瓣均恢复保护性感觉。术后6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获优9例,良1例,差1例。结论改良蒂部的带蒂旋髂浅动脉皮瓣可修复手部及前臂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且手术操作简便,供区损伤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道利用腹部带蒂皮瓣瓦合足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严重脱套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2月~2010年6月.收治手部严重脱套伤患者9例。彻底清创后2—5指末节或中节中部平面以远指骨截除,创面先采用腹部带蒂皮瓣包埋手部创面,3~4周后行腹部皮瓣断蒂,并用腹部皮瓣覆盖手(指)背侧创面,游离足背皮瓣修复手(指)掌侧创面,足背供区行游离植皮术。皮瓣成活后3个月、6个月分别行手指分指术。结果术后9例手掌、手背皮瓣均顺利成活,伤口均一期愈合,足部供区植皮区及腹部供区伤口一期愈合。随访以最后一次分指术后开始计算,时间为6~48个月.平均15个月。手掌、手背皮瓣无臃肿。2—5指掌指关节活动为0°-80°,指间关节僵直于伸直位,2—5指可完成与拇指的对指、对捏等功能。手(指)背皮瓣感觉恢复为S1-S2,手(指)掌皮瓣感觉恢复为S2~S3+。足背供区及腹部无明显瘢痕挛缩,行走无明显影响。结论利用腹部带蒂皮瓣瓦合足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严重脱套伤,可以修复手部创面,重建手部分功能,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吻合血管改良第1趾蹼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8年2月-2011年2月,收治拇指指腹缺损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0~57岁,平均32.9岁。机器绞伤7例,电刨伤3例,压砸伤2例。新鲜创面10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2~6 h;陈旧性创面2例,均为拇指再植术后指腹坏死,于伤后13 d及15 d入院。创面范围3.0 cm×2.0 cm~3.6 cm×2.8 cm,采用吻合血管改良第1趾蹼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切取的改良皮瓣保留了趾蹼原有功能结构,皮瓣切取范围3.4 cm×2.3 cm~4.4 cm×3.0 cm;供区游离植皮或用穿支血管蒂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结果术后供、受区皮瓣和植皮均完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0个月。修复后拇指外形美观,伸屈、对掌功能正常,感觉恢复至S34例,S3+6例,S42例。结论吻合血管改良第1趾蹼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指指腹缺损,外形、功能恢复好,供区损伤小,是较好的修复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带蒂肱桡肌肌瓣修复前臂近端热压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2月至2008年12月,我们对5例前臂近端热压伤创面的患者,应用带蒂肱桡肌肌瓣进行修复,肌瓣面积为6 cm×4 cm~9 cm×5 cm,供瓣区直接缝合或移植皮片修复.结果 本组移位肌瓣全部成活.4例患者获得3个月~3年的随访,受区外形与功能均满意,供区外形及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带蒂肱桡肌肌瓣在覆盖创面的同时,还可对部分患者伴有的伸肌缺损进行修复,是修复前臂近端热压伤创面的一种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肋间血管带蒂皮瓣覆盖上肢电烧伤深度创面的临床应用效果和操作要点.方法 2003年~2005年应用以第7~10肋问穿支血管供养的腹部皮瓣,修复肘部、前臂、腕部、手掌部深度烧伤创面6例,皮瓣面积(16cm×12cm)~(9cm×7cm).18天~21天断蒂.结果 5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切取超过脐旁线,致远端边缘2cm×3.5cm面积坏死.术后外观满意.结论 肋间血管外侧皮穿支带蒂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便,适用于上肢手部、前臂、肘部的修复,与其他带蒂腹部皮瓣相比,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腹部带蒂皮瓣设计改进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传统腹部带蒂皮瓣切取后 ,皮瓣供区创面的闭合方法。 方法 按设计切取下腹带蒂皮瓣(供移位皮瓣 )后 ,以皮瓣蒂左右为起点分别以弧线向两侧延长切口至髂前上棘 ,通过分离形成可向移位皮瓣供区创面移动的对侧和同侧腹壁皮瓣 (供覆盖腹壁创面皮瓣 ) ,通过此皮瓣向相对应方向推移 ,闭合供移位皮瓣创面。 1998年 9月~2 0 0 3年 9月临床应用 12例 ,男 5例 ,女 7例。急诊手术 4例 ,择期手术 8例。病程 2 8~ 6 2 d。皮肤缺损为 7cm× 11cm~12 cm× 13cm。 结果 经皮瓣设计改进 12例 ,均一期闭合移位皮瓣供区创面 ,12例皮瓣全部成活。 1例覆盖腹壁创面皮瓣 (皮瓣对侧 )尖端坏死 ,范围 1.5 cm× 2 .0 cm,经换药后痊愈 ,其余供覆盖创面皮瓣均 期愈合。 结论 应用改进设计的腹部带蒂皮瓣 ,可免除较大皮瓣创面的植皮手术 ,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四肢筋膜蒂皮瓣手术方法进行改良及总结,进一步提高疗效。方法1999年2月~2005年12月,应用筋膜蒂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58例。男39例,女19例;年龄10~68岁,平均30岁。21例小腿中下段胫前皮肤缺损,12例足跟部皮肤缺损,16例踝关节皮肤缺损,3例膝关节周围皮肤缺损,1例骶尾部巨大褥疮,5例手腕背部皮肤缺损。创面范围5cm×3cm~18cm×12cm。根据创面不同采取四肢不同部位筋膜蒂皮瓣修复创面,其中4例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筋膜蒂皮瓣,1例前臂外侧皮神经、头静脉筋膜蒂皮瓣,3例顺行带隐神经、大隐静脉的筋膜蒂皮瓣,1例左大腿股后皮神经筋膜蒂皮瓣,32例带腓肠神经、小隐静脉逆行筋膜蒂皮瓣,17例带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蒂皮瓣。皮瓣范围6cm×4cm~18cm×13cm。供区创面39例直接缝合,19例取大腿或下腹部全厚皮片6cm×3cm~13cm×6cm植皮修复。结果术后16例皮瓣肿胀、淤血,经远端小切口切开放血3~5d,其中12例皮瓣成活,创面期愈合;4例远端皮缘部分坏死,经再次手术清创植皮后成活。余患者皮瓣均成活,创面期愈合。供区创面期愈合,植皮成活。58例患者均获随访1~20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色泽正常,质地柔软,外形和功能满意。结论四肢筋膜蒂皮瓣是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治疗方法,通过手术方法的改良,可使皮瓣成活率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健侧逆行胫后动脉或腓动脉穿支皮瓣桥式交叉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2007年8月-2010年2月,收治15例下肢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4例,女1例;年龄25~48岁,平均33.9岁。交通事故伤8例,机器伤4例,重物砸伤3例。1例踝部植皮后遗留22 cm×8 cm大小的瘢痕(伤后35个月);余14例软组织缺损位于踝部1例,小腿中下1/3处12例,小腿中上1/3处1例;创面范围8 cm×6 cm~26 cm×15 cm;受伤至入院时间为4~28 d,平均14.8 d。采用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9例)或腓动脉穿支皮瓣(6例)桥式交叉修复,皮瓣切取范围为10 cm×8 cm~28 cm×17 cm。供区创面两端直接缝合,中部残留创面取游离皮片植皮修复。术后5~6周行皮瓣断蒂。结果术后2例腓动脉穿支皮瓣分别出现远端轻度淤血及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均成活;其余皮瓣断蒂后均顺利成活,受区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Ⅰ期愈合,植皮均成活。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35个月,平均19.5个月。皮瓣质地、色泽与受区相近,外形较满意。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分为81~92分,平均87.3分。结论健侧逆行胫后动脉或腓动脉穿支皮瓣桥式交叉可较好修复对侧小腿或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术中无需吻合血管,血管危象发生率低,手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胸背动脉穿支带蒂皮瓣修复前臂残端创面临床应用结果. 方法 2001年9月至2006年5月,应用胸背动脉穿支带蒂皮瓣修复5例同侧前臂残端软组织缺损.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20~44岁(平均37岁).右侧3例,左侧2例.皮瓣切取范围:30 cm×9 cm~40 cm×9 cm,平均34 cm×9 cm. 结果 1例术后发生小的受区切口表浅感染,经换药逐渐愈合,改良的穿支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过顺利,随访1.5~5.0年,平均2.8年.受区外形满意,没有发现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结论该皮瓣以胸背动脉穿支为血供,具有血供丰富,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以及皮瓣较薄等优点,带蒂移植适宜修复同侧前臂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