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输尿管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西门子双排螺旋CT机,对36例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患者进行轴位扫描,将原始资料导入到工作站,并应用多种三维重建技术进行重建。结果:36例三维重建图像均能清楚显示输尿管梗阻的部位、形态、周围情况以及病变上方输尿管、肾盂扩张程度,并均作出正确的影像学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全面直观地跟踪显示尿路全程,对诊断与鉴别诊断输尿管梗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并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输尿管梗阻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接收的130例疑似输尿管梗阻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30例疑似输尿管梗阻性病变患者进行X线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获取CT扫描原始图像后,采用螺旋CT自带的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实现三维立体重建,作出诊断。以手术诊断结果作为参照,计算X线、多层螺旋CT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并计算X线、多层螺旋CT对不同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多层螺旋CT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4.23%、96.15%、94.61%,均高于X线(P0.05);多层螺旋CT的诊断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而X线诊断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仅为中等;多层螺旋CT对不同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X线(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可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予以准确检出,还可对不同类型的输尿管梗阻性病变予以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曲面重建(CPR)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输尿管梗阻患者行腹、盆部MSCT容积扫描,获层厚层距10 mm原始横断面图像,采用1.5 mm的层厚层间距重建轴面图像,输尿管成像方法为选取冠状及矢状曲面重建。结果:40例曲面重建像均清楚地显示尿路全程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结论:CPR技术可全面、直观地跟踪显示全尿路,在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输尿管梗阻的多层螺旋CT应用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对输尿管梗阻进行病因分析,提高定位和定性诊断准确率。方法:对28例输尿管梗阻性病变患者行MSCT平扫、增强及延迟扫描,并应用多种后处理技术重建。结果:所有病例均良好显示输尿管扩张的整体形态、梗阻部位的局部形态特征及周围组织结构的情况,对梗阻的病因均有明确的定性。结论: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轴位和重建图像相结合,是检查输尿管梗阻病变的重要方法,对病因定性、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比IVP、B超、MRI、CT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37例临床怀疑泌尿系统疾病行多层螺旋CT腹盆联合多期扫描,经图像工作站后处理以多种重建方式显示病变。结果:37例中除8例未发现病变外,肾输尿管结石6例,肾输尿管先天畸形5例,肾实质及肾盂占位13例,输尿管壁增厚狭窄5例,均以不同成像方式直观、准确地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临床诊断或怀疑主动脉夹层者进行CT平扫及血管造影,利用多种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进行重建并分析。结果本组22例均确诊为主动脉夹层。DeKakey分型:Ⅰ型8例,Ⅱ型9例,Ⅲ型5例;破裂口定位:16例源图像上有显示破口,6例多平面重建(MPR)上有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破口。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检出率及诊断率高,并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应用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临床有泌尿系症状70例患者行CT平扫、肾脏增强扫描及双期扫描,排泄期尿路造影,将原始图象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多种泌尿系重建图像.结果:肾脏、输尿管、膀胱全部显示为50例,仅肾脏显示为5例,双侧肾脏和一侧输尿管及膀胱显示为15例.泌尿系结石病变为32例,泌尿系肿瘤性病变为28例,泌尿系先天性病变为5例,肾结核3例,肾梗死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泌尿系统疾病具有很高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种重建技术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35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行全尿路容积扫描,所得原始数据经薄层重建后传入副台进行多种重建技术处理、分析。结果:重建图像清楚显示输尿管结石的大小、形态、位置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结论:与泌尿系结石传统检查方法相比,16层螺旋CT重建技术全面直观地显示全尿路,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64层容积CT尿路造影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容积CT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50例输尿管梗阻性病变患者,均行64层容积CT尿路造影(VCTU)检查。对所获容积数据进行三维重组处理,输尿管重组方法有: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和曲面重组。结果50例病变中,输尿管结石28例,输尿管癌8例,输尿管并膀胱癌2例,肾输尿管结核5例,双肾及输尿管畸形2例,腔静脉后输尿管1例,先天性巨输尿管畸形1例,输尿管炎性狭窄3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临床资料证实。VCTU能清楚显示其位置、大小、形态及输尿管梗阻扩张情况。结论VCTU重组图像清晰,对泌尿系肿瘤、结石或其他尿路梗阻性疾病有着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在泌尿系统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40例临床有泌尿道症状患者,行泌尿系常规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及排泄期尿路造影,原始数据传送至高级后处理工作站,使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及容积重建(VR)等方法,获得完整排泄期尿路影像。结果 18例输尿管结石,3例肾盏结石;5例肾癌,2例肾盂癌;3例膀胱癌侵犯输尿管下段;1例子宫内膜癌术后输尿管粘连及肿胀致输尿管梗阻;1例结肠癌淋巴结转移包绕并侵犯输尿管下段致中上段梗阻积水;外压性输尿管狭窄3例;2例肾盏憩室;2例先天性肾发育异常。其中27例经手术证实,13例经临床证实。结论 16层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范围广、层厚薄和图像质量高等优点,能多平面、多方位三维立体显示整个泌尿系统的病变,为临床明确病因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和三维重建技术在克罗恩病(CD)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内镜或病理证实的CD患者的多层螺旋CT和三维重建征象,评价多层螺旋CT和三维重建技术在CD患者临床诊治中的价值。结果 46例CD患者中活动期42例,缓解期4例。在42例活动期患者中结肠型6例,回结肠型18例,小肠型18例。所有活动性患者中多层螺旋CT和三维重建显示均有肠壁增厚、增强后明显强化,强化方式主要为环形分层强化,病变呈节段性33例,肠系膜脂肪间隙密度增高、模糊32例,肠系膜血管增粗、增多、扭曲28例,肠系膜周围淋巴结肿大30例,腹腔脓肿2例,腰大肌脓肿1例,不全性肠梗阻6例,未发现肠瘘。4例临床缓解期患者的中仅1例发现有不全性肠梗阻,4例患者均无其他异常。结论多层螺旋CT和三维重建技术在CD的定位、分型、分期、并发症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层CT在原发性输尿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同顾性分析32例2007年7月~2009年4月于我院手术治疗,经病理证实诊断为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64层CT表现。结果32例输尿管癌中位于输尿管上段5例,中段9例,下段16例,其中2例为多发,病变长度1.3~22.0cm,平均5.9cm。输尿管肿瘤的部位、范围、形念、周围情况以及肿瘤上方肾盂输尿管的扩张程度均得以清晰显示。结论64层CT成像对于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更加准确,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有力帮助,可作为目前临床检查原发性输尿管癌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临床疑有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血管三维重建,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T血管造影技术及应用价值。结果:MSCT动脉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病变10例,8例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例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例为下肢动脉急性栓塞。其中4例行DSA检查,结果与MSCTA相符。MS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病变12例。4例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6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MSCTV未见异常。其中6例行DSA检查,4例结果与MSCTV相符。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在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6例输尿管医源性损伤的病例,进行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同时进行三维输尿管重建,将诊断结果与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6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病例进行MSCTU检查,均显影清晰,对比剂自受损的输尿管下段溢至宫颈阴道内,其中右侧输尿管2例,左侧输尿管4例;4例单处损伤,2例为多处损伤。损伤部位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均吻合,诊断符合率达到100%。结论 16排螺旋CT扫描速度快,图像后处理功能强大,图像分辨率高且质量好,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受损输尿管的部位及对比剂的流向,对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定位、定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急性肠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例经临床、手术证实的急性肠缺血患者的多排螺旋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均显示"缆绳征"、"肠腔积气积液"、"肠壁增厚",5例显示"腹主动脉壁钙化斑",1例显示"漩涡征",4例显示腹部积液,1例显示肠壁内积气。结论对于急性肠缺血,多排螺旋CT检查是无创、快速、准确的检查方法,并且一定情况下可查出缺血原因。  相似文献   

16.
64排螺旋CT尿路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尿路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泌尿系统病变的52例患者行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及尿路三维重建。结果:52例中输尿管瘘1例,输尿管结石12例,输尿管癌5例,双肾盂2例,肾盂癌5例,膀胱癌2例,其他3例,正常22例。CT图像不仅能清晰地显示输尿管走行、腔内改变、梗阻部位及原因,还可以同时显示管壁及腔外情况。结论:64排螺旋CT可多方位动态观察肾盂、输尿管及膀胱的正常解剖形态及各种病理改变,并从三维立体图像上获得更丰富的诊断信息,是全面立体动态诊断泌尿系统病变较好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16层螺旋CT尿路造影对输尿管下段小结石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螺旋CT及CT尿路造影(CTU)对输尿管下段小结石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临床表现急性腰腹痛可疑输尿管下段结石,常规B超、KUB及IVU未显示结石的患者,行螺旋CT容积扫描,后处理获得CTU及三维重建图像。结果平扫确诊27例,增强确诊34例,阴性4例,均行CTU及三维重建后处理,清晰显示输尿管全程,同时显示结石大小、形态、位置和输尿管梗阻扩张程度及范围。结论螺旋CT是确诊输尿管结石,尤其是小结石最有效方法,而CTU及三维重建技术对观察输尿管继发性改变、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动态静脉尿路造影(DIVU)后螺旋CT泌尿系成像(SCTU)对输尿管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35例患者DIVU示单侧尿路显影不良及输尿管梗阻原因不明,行螺旋CT平扫、多平面重建和容积重建三维重建成像。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35例患者DIVU后行SCTU,诊断输尿管结石18例,炎性狭窄4例,外压性狭窄4例,肿瘤3例,先天性狭窄3例,腔静脉后输尿管1例,双侧肾盂及输尿管重复畸形1例,不能确诊1例。结论:DIVU后SCTU是一种无创、可靠、有效检查方法,可明显提高输尿管梗阻性病变诊断准确性,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1年4月35例行CTA检查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所有患者原始数据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建、容积再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方法进行主动脉成像。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副主任医师进行诊断。结果 35例均可明确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内膜片及破裂口部位。Ⅰ型12例,Ⅱ型3例,Ⅲ型20例;累及左锁骨下动脉5例,左颈总动脉2例,无名动脉2例,腹腔干3例,肠系膜上动脉4例,左肾动脉3例,右肾动脉2例,右髂总动脉受累6例,左髂总动脉受累8例,其中双侧髂总动脉均受累4例;合并动脉瘤3例;壁内血肿4例;所有患者均显示了单一或多发破口。结论 CTA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快速、准确地诊断主动脉夹层,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