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溯  王小冬  连靖娉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3):1632-1633
目的:研究血小板计数及其动态变化对老年危重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急诊193例患者,入院时进行APACHEⅡ评分及入院第1、3、7、10天进行血小板计数检测。根据APACHEⅡ评分值将患者分为3组,Ⅰ组(<15分)、Ⅱ组(15~20分)、Ⅲ组(>20分);分析3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其动态变化和预后;并回顾性将Ⅱ组、Ⅲ组患者分为死亡组62例和存活组63例,比较两组的APACHEⅡ评分和血小板水平。结果:Ⅰ组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Ⅱ组、Ⅲ组(P<0.01),Ⅲ组血小板水平明显低于Ⅱ组(P<0.05);Ⅰ组死亡率明显低于Ⅱ组、Ⅲ组(P<0.01),Ⅲ组死亡率明显高于Ⅱ组(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均较高,治疗7天和10天后,APACHEⅡ评分,存活组下降至10分以下,而死亡组上升至20分以上,死亡组明显增高(P<0.01);入院时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正常生理范围,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在治疗后7天和10天,死亡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再度进行性下降,与存活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均<0.01)。结论:血小板减少及其动态改变能较正确、敏感地反映危重病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其检查快速、简单、易行,在临床上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创伤患者离子钙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ICU的创伤患者94例,在入院时即行离子钙测定及创伤严重度评分(ISS评分),并取入院24 h内最差的生理参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APACHE Ⅱ评分,按ISS分值、APACHE Ⅱ分值及预后分组.结果 离子钙水平随着ISS、APACHE Ⅱ分值的增高而降低(P<0.01).死亡组离子钙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ISS及APACHE 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结论 创伤患者早期离子钙水平检测对临床评估创伤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杰  傅仁勇  刘祝 《江苏医药》2012,38(6):729-730
目的 观察早期间断短时血滤(ISVVH)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 符合ISVVH指征的40例SAP患者,20例行普通治疗(B组),另20例在普通治疗的基础上加用ISWH治疗(A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腹部症状、APACHEⅡ评分以及CT严重指数(CTSI)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CTSI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与B组相比,A组患者的腹痛消失、腹胀缓解时间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第7天的APACHEⅡ评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第10天的CTSI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 SAP早期行ISVVH治疗有利于控制病情,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APACHEⅢ危重疾病评分系统在ICU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应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Ⅲ)评价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1月至2004年11月ICU中80例危重患者的资料用APACHEⅢ进行评分,分别计算存活组和死亡组的APACHEⅢ分值;每30分作为一个计分段,以60分作为界限分,每例患者分别评分并计算各组的病死率。结果死亡组APACHEⅢ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P均<0.01);APACHEⅢ分值与病死率呈正相关,APACHEⅢ>60分患者实际病死率明显增高。结论APACHEⅢ评分能准确客观评价危重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 PCT)在ICU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本院2009年3月~2013年3月70例ICU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根据病情预后分为死亡组22例和存活组48例,使用固相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比较两组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的PCT浓度。结果①两组第1天、第3天PCT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第5、7天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CT水平在死亡组呈上升趋势而在存活组呈下降趋势;②死亡组第5、7天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 P<0.01);③血清PCT和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843,P=0.019<0.05)。结论动态监测降钙素原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急性生理功能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和APACHEⅢ)对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预后评价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45例MODS患者的回顾研究,分析存活组和死亡组MODS的APACHEⅡ和APACHEⅢ、脏器衰竭发生率及数量与MODS危重程度和预后之间关系.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MODS患者的APACHE Ⅱ、APACHEⅢ、年龄及脏器衰竭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对脏器衰竭数和MODS的死亡率预测相关性较差(P>0.05),而APACHEⅢ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APACHEⅢ对MODS的危重程度和预后的评估明显优于APACHE Ⅱ.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免疫功能特点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50例MODS患者(MODS组)中,老年患者26例,非老年患者24例;另选取老年和非老年健康体检者各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入院第1、5天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 CD14+比例,ELISA法检测TNF-0水平,并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 Ⅱ)评分.结果 MODS组与对照组相同年龄段HLA-DR CD14+比例、TNF-α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入院第1天相比,MODS组非老年患者入院第5天HLA-DR CD14+比例、TNF-α水平升高,且APACHE Ⅱ评分降低(P<0.05);而老年患者TNF-α水平降低,APACHEⅡ评分增加(P<0.05),HLA-DR CD14+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与非老年患者相比,MODS组老年患者入院第5天HLA-DR CD14+比例、TNF-α水平降低,APACHEⅡ评分增加(P<0.05).MODS组病情未好转与病情好转老年患者HLA-DR CD14+比例、TNF-α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ODS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障碍,其中老年患者免疫功能更难以恢复,免疫功能与病情严重程度及病情转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评分对急诊监护室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急诊监护室患者118例,入院后所有患者给予MEWS评分与APACHEⅡ评分,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MEWS评分与APACHEⅡ评分的区别;分别比较MEWS评分≤3、4~6,7~9、≥10分数段病死率的区别;研究MEW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患者MEWS评分与APACHEⅡ评分均大于存活组(P<0.01);随着MEWS分值增加,病死率升高(P<0.05);MEWS评分与APACHEⅡ评分具有相关性(r=0.632,P=0.001)。结论 MEWS评分是一种方便快捷的评分体系,能够预测急诊监护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俞香宝  邢昌赢  胡建明  毛慧娟  孙彬  曾鸣 《江苏医药》2007,33(11):1084-1086
目的 探讨ATN-ISI 和APACHEⅡ评分模型对评价血液透析(HD)治疗急性肾衰竭(ARF)预后的作用.方法 行HD的ARF患者172例,采集HD前24 h内最差生理参数作为ATN-ISI和APACHEⅡ模型的评分指标,以出院时患者死亡或存活为预后指标.结果 全组死亡110例,病死率63.95%;≥65岁组病死率(38/46,82.61%)明显高于<65岁组(72/126,57.14%,P<0.01);全组ATN-ISI评分(0.58±0.28)分,死亡组(0.72±0.23)分,显著高于存活组(0.32±0.15,P<0.01);APACHEⅡ评分(26.41±8.81)分,死亡组(30.27±7.67)分,显著高于存活组(19.52±6.18,P<0.01).两种评分明显正相关(r=0.81,P<0.01).结论 ATN-ISI评分简单、生理参数易采集.ATN-ISI与APACHEⅡ评分均能较好反映ARF者HD治疗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内压(IAP)联合APACHEⅡ评分在重症患者中对病情评估的作用。方法采用膀胱压测量法对38例患者进行腹内压测定,并记录患者入院时的APACHEⅡ评分,根据患者病情转归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的腹内压与APACHEⅡ评分数值及二者相关性。结果死亡组21例腹内压均值为(22.57±4.88)mmHg,高于存活组17例(17.88±2.62)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死亡组APACHEⅡ评分为(28.81±3.96)分,高于存活组(23.94±3.1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腹内压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IAP越高的患者其APACHEⅡ评分也越高,联合APACHEⅡ评分与IAP监测更有利于准确评估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性与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患者120例,依据患者入院72 h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度组(75例)与重度组(45例)。采用酶联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外周血清降钙素原(PCT),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变化。依据患者预后将患者分为病死组(19例)与存活组(26例),入院第1、3、5、7天观察两组患者血清PCT变化规律。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PCT与APACHEⅡ评分之间相关性,ROC曲线显示血清PCT水平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判断。结果入院72 h,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PCT水平高于轻中度组[(25.87±7.19)pg/mL比(10.92±4.87)pg/mL,t=3.0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血清PCT入院后升高,第3天病情严重程度达到高峰后,PCT水平逐渐下降,而病死组患者血清PCT呈逐渐升高变化或下降幅度不明显。血清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直线正相关(r=0.872,P<0.05)。ROC曲线显示,入院后第7天血清PCT水平对患者病死率预测价值较大(AUC=0.875)。结论入院72 h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反映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血清降钙素原变化趋势有助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病情预后判断。入院后第7天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于病情预后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与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老年重症感染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 102例ICU老年脓毒症患者,均于入院24 h完成PCT、CRP检测及APACHEⅡ评估,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单纯脓毒症组(45例)、重度脓毒症组(34例)、脓毒性休克组(23例);根据预后结局分为存活组(81例)和死亡组(21例)。比较单纯脓毒症组、重度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与存活组和死亡组PCT、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分析PCT、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与重症感染严重程度、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脓毒性休克组PCT(8.35±2.02)ng/ml、CRP(85.63±15.96)mg/L、APACHEⅡ评分(22.49±3.05)分和重度脓毒症组PCT(5.68±1.14)ng/ml、CRP(52.49±13.04)mg/L、APACHEⅡ评分(19.87±3.67)分均高于单纯脓毒症组的(3.61±0.92)ng/ml、(35.78±8.67)mg/L、(15.02±3.15)分,差异具有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 )与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MODS)对ICU患者预后价值.方法记录104例机械通气超过48 h患者入院时的APACHE Ⅱ、MODS评分及住院时间与转归.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MODS分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MODS评分分值越高病死率越高,APACHE Ⅱ评分无此趋势.用COX调比例风险模型分析2组间APACHE Ⅱ及MOD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预后价值最大的6个器官功能障碍变量依次为神经系统、心血管、血液、肾脏、肝脏及呼吸系统.结论APACHE Ⅱ及MODS评分对ICU患者预后均有价值,若评价住院期间病死率,MODS评分优于APACHE Ⅱ评分.  相似文献   

14.
熊炜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0):303-304
目的使用APACHEⅢ危重疾病评分系统评价90例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病情及预后,以验证其在ICU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鹰潭市人民医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6月ICU中90例危重患者的资料,用APACHEⅢ危重疾病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分别计算存活组和死亡组的各个患者的APACHEⅢ分值,预测病死率,计算各组的病死率。结果 90例患者存活组54例,评分平均为(49.54±18.76)分;死亡组46例,评分平均(92.54±30.12)分。死亡组APACHEⅢ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随着PACHEⅢ分值的增高,患者的实际病死率和预计病死率增高,二者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APACHEⅢ危重疾病评分系统可以准确客观评估危重疾病的病情程度及预测预后,临床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王国粉  杨肖蓉  任婵  苏瑜  王英 《安徽医药》2018,22(2):257-260
目的 观察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脓毒性休克组(脓毒性休克组又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脓毒症组和健康对照组,观察各组患者的RDW水平,同时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动脉血乳酸(Lac)、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等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脓毒性休克组、脓毒症组患者RDW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入院后1、3、5、7、10 d的RDW升高(P<0.05)。入院第1个24 h脓毒性休克组RDW与CRP、PCT、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成正相关性(r=0.836,0.683,0.589,0.727,0.311,P<0.05)。RDW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联合可以提高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死亡预测能力。 结论 RDW水平升高对脓毒症具有预示作用,同时对脓毒性休克患者不良预后具有判断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急诊监护室的应用价值,为抗生素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急诊监护室患者114例,分为脓毒症和非脓毒症组,比较2组入院时CRP、PCT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的区别;比较脓毒症组中的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第7d的CRP和PCT的动态变化。结果脓毒症组患者入院时PCT和CRP均大于非脓毒症患者(P=0.001),APACHEⅡ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脓毒症死亡患者第7d的PCT和CRP与第1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脓毒症存活患者第7d的CRP和PCT较第1d明显下降(P=0.001)。结论 PCT和CRP可以鉴别患者是否合并感染。动态监测CRP和PCT对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C反应蛋白(CRP)、血浆白蛋白(ALB)水平联合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用于判断重症医学科(ICU)肺部感染重症病人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德阳市人民医院ICU发生院内肺部感染重症病人139例,其中114例存活病人为存活组、25例死亡病人为死亡组;病人均于发生肺部感染后24 h行血清CRP、ALB检测及APACHEⅡ评分,比较两组血清CRP、ALB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差异,并分析肺部感染后28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绘制ROC曲线,分析肺部感染后24 h血清CRP、ALB及APACHEⅡ评分单独及联合评估对感染后28 d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原发病、合并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00%比43.86%,P<0.05).死亡组肺部感染后24 h血清CRP水平[(93.41±33.32)mg/L比(54.55±17.64)mg/L]、APACHEⅡ评分[(26.84±7.17)分比(21.26±4.91)分]均高于存活组,ALB水平低于存活组[(27.39±4.81)g/L比(30.56±5.49)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RP、ALB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是ICU肺部感染重症病人28 d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CRP、ALB水平、APACHEⅡ评分单独预测及三者联合预测ICU肺部感染的重症病人感染后28 d内死亡的AUC分别为0.841、0.652、0.736、0.906,三者联合的预测效能更高、敏感度及特异度更加均衡.结论 重症病人肺部院内感染后行CRP、ALB水平检测联合APACHEⅡ评分,有助于早期对病人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的相关因素,为规范诊治,降低病死率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资料齐全重症急性胰腺炎131例,其中存活112例,死亡19例,对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年龄、诱发因素、病情严重程度及相关检查指标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胆源性诱因、Hct、CRP、PLT、BUN、SCr、血糖、血钙水平、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是SA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ct、CRP、BUN、血糖、血钙水平及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是SA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肾功能障碍、Het、CRP、血糖、血钙水平等是SAP患者死亡的早期危险因素,结合48 h APACHEⅡ评分和Ranson评分对判断预后具有较高的作用,对合并上述高危因素的患者给予预见性处理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血浆热休克蛋白70(HSP 70)水平变化趋势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22例重症急性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组,入院后进行格拉斯哥评分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评分,在入院第1、2、3、4天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浆中HSP 70含量,记录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的情况及预后.22例研究组患者根据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11例和死亡组11例.结果 重症急性颅脑外伤患者血浆HSP 70水平第3天表达达到高峰,较第1、4天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存组较死亡组HSP 70水平在入院第2~4天时,增加明显(P<0.01).2组1周的SIRS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MODS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早期HSP 70表达增加对机体有保护作用,可作为早期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判断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对62例入ICU后发生重症肺炎的老年患者于第1、3、5、7天分别进行血清PCT检测,同时根据预后将62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62例患者死亡18例,存活44例。死亡组第5、7天血清PCT水平[(2.05±0.14)、(3.17±0.21)ng/ml]明显高于存活组第5、7天PCT水平[(1.07±0.12)、(0.60±0.0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死亡组PCT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存活组呈下降趋势;死亡组第5、7天A-PACHEⅡ评分[(30.05±4.86)、(33.00±6.05)分]明显高于存活组第5、7天APACHEⅡ评分[(20.50±5.65)、(16.59±4.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PCT水平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意义,PCT水平持续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