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白细胞流变学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白细胞流变学异常苏克江综述刘上云审校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发病机理中,血液成分及血液流变学改变一直是近年来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一部分.而针对白细胞(WBC)和白细胞流变学(Leukocyterheology,LR)异常的研究,则是...  相似文献   

2.
噻氯匹啶预防缺血性卒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噻氯匹啶预防缺血性卒中研究进展李义召,李大年抗血小板聚集剂已广泛应用于预防缺血性卒中(ICVD),目前应用最广的首推阿斯匹林(ASA)。ASA对ICVD的预防疗效不稳,一些研究表明,ASA对ICVD有肯定的预防作用,但另一些研究则持否定态度,其原因为...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本文对36例ICVD患者血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并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CVD患者血清MDA含量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显著升高;MDA含量与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提ICVD患者体内脂过氧化与血液流变关系十分密切,自由基反应可能是影响血液流变学的重要因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ACE基因缺失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ICVD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8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组患者和82例对照组人群分别检测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DI等位基因频率之比脑血管病组为0.590.41,对照组为0.420.58(P<0.05);DD基因型在ICVD组更多见(31/88例),对照组15/82例(P<0.05);DD基因型对各种类型ICVD的相对危险性为2.43,进一步分析表明,其危险性增高主要是由腔隙性梗塞和脑栓塞所致。结论ACE基因缺失多态性与ICVD的发生显著相关,ACE基因的缺失多态性对腔隙性梗塞和脑栓塞均可能是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本文对36例ICVD患者血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并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CVD患者血清MDA含量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显著升高,MDA含量与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提示ICVD患者体内脂质过氧化与血液流变学关系十分密切,自由基反应可能是影响血液流变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ICAM—1,VCAM—1,CD62p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性粒细胞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血管粘附分子(VCAM-1)和血小板P选择素(CD62p)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21例缺血患者发病48小时内ICAM-1、VCAM-1、CD62p的改变。结果 (1)各种急性脑缺血患者ICAM-1均较对照组升高,P〈0.01);脑血全形成和腔隙性脑梗死CD62p升高,P〈0.05;脑血栓形成VCAM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中国汉族缺血性脑血管病(IVCD)患者ApoE基因主等位基因分布状况、随机选择IVCD患者93例,平均年龄63.9岁;并选择同龄非ICVD受检者100例进退这构象多态性(SSCP)技术检测ApoE基因型。主要结果如下:(1)ICVD患者组ApoEε3/3频率明显低于同龄对照组,(2)中年组ICVD患者中ε3/3为56.78%,明显低且之73.07%,ε4/2频率(31.37%)较同龄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106例正常汉族人及5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病人的apoB基因xbaⅠ酶切位点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及其与血脂的关系。结果表明ICVD组xbaⅠ酶切位点上X+的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ICVD组中具X+X-基因型者的血浆HDL-C较X-X-基因型者明显降低(P<0.05),而LP(a)和TC明显增高(P<0.05~0.005)。提示apoB基因多态分析结合血浆脂蛋白测定更能有效地检测ICVD易患人群。  相似文献   

9.
东菱精纯克栓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102例临床疗效观察高旋,程永杰我科自1993年5月~1995年8月应用由日本东菱药品工业株式会社提供的东菱精纯克栓酶(DF-521)静脉注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10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缩短了病程...  相似文献   

10.
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致急性肾功能衰竭34例临床分析赵仁亮孙建平王春霞赵振霄1991年1月~1996年12月,我们共收治因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右)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而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34例,现报道如下。资...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患者C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浆蛋白C(PC)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发生中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2例,脑梗死(CI)58例」和36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浆PC及假血友病因子(VWF)活性水平。结果 TIA组血浆 对照组降低,CI急秘一期组血浆PC降低明显,恢复期组有所回升但均低于对照组水平;血浆PC水平与血浆VWF活性水平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建立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对出血性(HCVD,n=10),缺血性(ICVD,n=31)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以及健康对照者(n=10)的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前体(ProAdM153-185)含量进行了研究发现,HCVD组血浆ProAdM153-185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ICVD组(分别P<0.05及<0.01),ICVD组与对照组之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在ICVD组中,大灶皮层梗塞患者血浆ProAdM153-185含量又显著高于皮层下梗塞患者(P<0.01),发病后第3d的患者血浆ProAdM153-185含量显著高于第1d及第2d的患者(分别P<0.05,0.01)。提示ProAdM153-185在脑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具有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胶固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1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ICD)患者,14例出血性脑血管病(HCD)患者和20例健康正常人的血清IgE型循环免疫复合物(CID)水平。结果显示ICD组和HCD组IgE-CI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分别为P<0.001和P<0.05)。ICD组与HCD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2)。提示脑血管病的发生与IgE-CIC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现况张颍冬综述蔡转审校已有足够资料证实高水平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动脉粥样硬化(AS)性心脏病(CHD)发病密切相关,但对其与脑血管病(CVD)的关系尚未取得一致意见。本...  相似文献   

15.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白细胞粘附功能与变形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检测了8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白细胞粘附功能(LAF)和白细胞变形能力(LD)的变化,以探讨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ICD)病人白细胞粘附率(LAR)和白细胞滤过指数(I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且随着病情加重,梗塞面积扩大和预后不良,LAR和IF增高逐渐明显。揭示LAF和LD参与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蛋白C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浆蛋白C(PC)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发生中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2 例,脑梗死(CI)58例]和36 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浆PC及假血友病因子(vWF)活性水平。结果 TIA组血浆PC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 0.05),CI急性期组血浆PC降低明显,恢复期组有所回升,但均低于对照组水平(均P< 0.05);血浆PC水平与血浆vWF活性水平成负相关。与梗死灶最大直径呈负相关。结论 ICVD早期即存在高凝状态,血浆PC参与了其发生过程,并可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7.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增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55例急性期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的血浆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表明血浆ET-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合并高血压病和心功能不全患者ET-1增高更显著。ET-1含量的变化与病情相一致,与不同的梗塞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超声双功扫描技术,对3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病例颈动脉穿刺前后进行探查。结果显示反复穿刺未导致颈动脉管壁增厚及管腔狭窄,未见形成附壁血栓。具有粥样硬化斑块者,穿刺后亦未见斑块脱落。  相似文献   

19.
关于脑血管病防治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占各种疾病的前三位,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发病率更有上升及发病年龄年轻化趋势。本期脑血管病专辑不仅内容丰富,且突出了理论联系临床实践,如在研究脑血管病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机制的同时,重视干预治疗。本文对脑血管病,尤其是ICVD的防治研究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一、对于溶栓治疗的时间窗、药物选择、剂量及给药途径研究需加大力度自从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建立后,缺血中心坏死区及半暗带的概念已获得共识。治疗时间窗的提出为溶栓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治疗时间窗究竟多长——几小时?几天?从…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卒中患者红细胞变形性与血小板粘附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80例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分别测定红细胞变形指数(DI)以及血小板粘附率。结果示:ACVD各组患者DI显著降低(P<0.001),而血小板粘附率显著升高(P<0.001);脑出血组患者随年龄增加血小板粘附率也相应增高(r=0.725,P<0.01);性别与各组之DI及血小板粘附率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