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研讨会 此会由中华神经科杂志主办,拟定于2002年下半年召开(具体时间、地点待定)。 征文内容: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脑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放射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基因诊断和治疗及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武汉市城乡居民脑血管疾病死亡分布及寿命损失情况,为制定相应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武汉市2013年脑血管疾病死亡登记资料进行分析,通过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R)、标化减寿率(SPYLLR)、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评价武汉市脑血管疾病死亡及寿命损失情况。结果:武汉市居民脑血管疾病总体死亡率为171.90/10万,因脑血管疾病死亡的PYLL,PYLLR,SPYLLR和AYLL分别为34 473人年,5.13‰,1.64‰和11.73人年。减寿率农村(3.12‰)高于城市(2.39‰),男性(3.65‰)高于女性(1.65‰)。减寿率顺位前三位依次为: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后遗症和缺血性脑卒中。结论:武汉市居民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高,主要危及60岁及以上老年人和男性居民,是武汉市城乡居民的重要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腹型肥胖者炎症因子水平与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腹型肥胖者87例为观察组,随访12个月根据是否发生脑血管疾病,将观察组又分为脑血管疾病组和非脑血管疾病组,并选取同期非肥胖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脑血管疾病组、非脑血管疾病组和对照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多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血管造影诊断和介入治疗。方法收集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脑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的资料,分析其对脑血管病变的阳性诊断率、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结果60例患者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26例,出血前和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28例,其他脑血管疾病6例。均实施介入治疗,阳性检出率71.67%(43/60),其中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实质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他脑血管疾病检出率分别为:81.25%(13/16)、80.00%(8/10)、61.54%(8/13)、66.67%(10/15)、66.67%(4/6);总体有效率为96.67%(58/60);轻度并发症发生1例(1.67%),未见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患者。结论脑血管造影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率高,介入治疗效果好、操作并发症及致死率低。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脑灌注成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接收的疑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06例,入选者均接受磁共振血管成像(MRA)、3D-ASL、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MRA、3D-ASL检查结果,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MRA、3D-ASL诊断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结果经病理诊断106例疑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阳性、阴性各78例、28例;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3D-ASL诊断准确率(93.40%)、特异度(92.86%)、敏感度(93.59%)均高于MRA(67.92%、64.29%、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准确率较高,利于提升疾病检出率,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D14基因启动子-260 C/T多态性与脑血管疾病易患性的相关性。方法检索EMBase(1974年3月—2011年2月)、PubMed(1966年1月—2011年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年2月—2011年2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年1月—2010年2月)收录的有关CD14基因启动子-260 C/T多态性与脑血管疾病易患性相关性的研究。以病例组及对照组CD14基因启动子-260 C/T分布的优势比(OR)为效应指标,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随机效应模型或固定效应模型对OR值进行合并分析,同时进行发表偏倚的评估。结果最终纳入符合要求的病例对照研究8篇,其中脑血管疾病组1 670例,对照组1 689例。Meta分析结果:携带TT基因型个体与携带CC基因型的个体相比(TT vs.CC)患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为1.14〔OR=1.14,95%CI(0.76,1.70),P=0.54〕;携带TT基因型个体与携带CT或CC基因型的个体相比(TT vs.CT+CC)患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为1.17〔OR=1.17,95%CI(0.84,1.62),P=0.36〕;携带TT或CT基因型与携带CC基因型的个体相比(TT+CTvs.CC)患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为1.08〔OR=1.08,95%CI(0.77,1.51),P=0.65〕。结论 CD14基因启动子-260C/T多态性与脑血管疾病的易患性间不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小儿神经系统疾病中脑血管疾病一般较为少见。上海医学院神经科统计1954~1958年五年内住院儿童神经系统疾病608例,其中血循环障碍仅9例(占1.5%)。我院统计1953~1962年十年住院神经系统疾病2083例中,血液循环障碍只4例(占0.2%)。但从1963年以来,我们发现从农村来的小儿脑血管意外有所  相似文献   

8.
1 脑血管疾病 由于各种脑部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2 脑血管疾病特点 (1)发病率高:120-180人次/10万. (2)致残率高:75%. (3)死亡率高:100万人次/年,是发达国家死亡数的总和. (4)每年的脑血管病医疗费用超过100亿人民币.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6,(8):967-968
目的:分析妊娠期并发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妊娠期并发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就诊的30065例妊娠期妇女中并发脑血管疾病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患者均符合妊娠及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另随机选取未发生脑血管疾病的46例妊娠期妇女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及生化资料,并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妊娠期并发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并发有脑血管疾病的妊娠期妇女46例,发病率为1.53‰(46/30065)。妊娠期高血压病、感染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白细胞、血浆纤维蛋白原、是否产前检查、是否初产妇、是否贫血、是否病理妊娠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病、感染是妊娠期并发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风险比(OR)分别为4.587、9.027,95%可信区间分别为(1.593,12.078)、(2.874,46.274)。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病、感染是妊娠期并发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易患脑血管疾病的妊娠期高危妇女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可降低妊娠期并发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探讨患者血脂水平变化情况对其所患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血管疾病者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于我院住院非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脂水平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TG、T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水平异常可作为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监测指标,从而为临床治疗工作的展开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张宝华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2):1512-1514
脑血管疾病后抑郁(PSD)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有报道可高达80%[1],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不足、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悲观厌世、幻觉、妄想,甚至产生自杀倾向等,且症状持续2周以上。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成为目前关注的重点。随着近几十年脑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为研究脑血管疾病与抑郁的关系提供了有力的保证。1997年Alexopoulos[2]首先提出了血管性抑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而又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它在各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Scott(1960)报告脑血管疾病的死亡人数佔美国死亡原因的第三位。据日本厚生省1960年发表的死亡统计,因脑血管损害而死亡的居国民死亡的第一位,此因恶性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神经介入溶栓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使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进行DSA下神经介入溶栓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血管再通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血管再通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应用DSA下神经介入溶栓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社会文明的进步,社会对医疗救护工作中的院前急救提出更高的要求。现对我院120急救中心2004年出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临床资料我院120急救中心2004年院前急救病人1260例,其中,创伤450例,脑血管意外135例,中毒及自杀84例,心脏疾病58例,急腹症53例,呼吸道疾病27例,不明原因昏迷25例,死亡61例,其中死因为心脏疾病(包括猝死、电击)33例,创伤16例,呼吸道疾病(包括溺水)11例,脑血管意外8例,中毒与自杀6例,死亡病例占院前急救总数的4.84%。讨论(1)据报道院前急救前5位疾病的排列为:创伤、脑血管意外、心脏疾病、急性腹痛、呼吸道疾病。死因前5位为:…  相似文献   

15.
会议征文     
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研讨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神经科杂志》编委会拟定于2004年7月在西宁市召开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研讨会(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征文内容:凡与脑血管病有关的内容(如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影像学,药物、手术及介入治疗,康复,预防,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脑血管病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后并发感染的几率大,已引起广大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笔者就本院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住院的三种脑血管疾病(脑血栓、脑出血、脑供血不足)2574例进行了院内感染回顾性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脑血管疾病与睡眠障碍的关系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不宁腿综合征(RLS)是一种常见的感觉运动相关睡眠障碍。RLS与脑血管疾病有多种共同的危险因素,并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两者相关,RLS增加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并可能影响脑血管疾病预后。但RLS治疗在脑血管疾病预防和功能康复上的作用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该文对RLS与脑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了解两者的相互关系,为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全脑C T灌注成像(WBCTP)获得的CTP图像及动态血管成像(4D-CTA)图像对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评估价值。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度怀疑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的45例患者行头部WBCTP及DSA检查,观察CTP灌注参数[平均通过时间(MTT)、脑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及4D-CTA图像中脑血管狭窄和闭塞情况,并以DSA为参照,分析CTP与4D-CTA在ICVD疾病中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价值。结果 (1)DSA检查结果显示45例患者确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阳性42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阴性3例,共检查了410支头颈部动脉,发现101支脑供血动脉有狭窄或闭塞;(2)CTP灌注图像示患侧脑组织MTT值显著大于健侧(P0.05),CBF及CBV值均显著小于健侧(P0.05);(3)4D-CTA图像示脑CTP灌注异常患者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检出率显著大于脑CTP灌注正常患者(P0.05);(4)以DSA检查结果为参照,WBCTP检查获得的CTP图像结合4D-CTA图像判断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分别为89.11%(90/101)、97.09%(300/309)、95.12%(390/410)。结论 CTP联合4D-CTA能较准确诊断脑血管狭窄和闭塞的程度,有助于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第三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专题学术会议于1990年3月11~14日在洛阳召开。由于脑血管疾病(CVD)仍为当前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1985年第二届全国CVD学术会议时,曾提出进行全国性CVD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以利防治。从本次会议关于CVD流  相似文献   

20.
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对不同的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MRA方法对9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影像分析.结果:经MRA证实脑梗塞52例,动静脉畸形(AVM)25例,动脉瘤14例,烟雾病5例.结论:在不同脑血管疾病中恰当而灵活地选择应用MRA不同成像技术,可以提高对各种脑血管疾病评价的准确性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