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梳理《针灸甲乙经》卷三腧穴的相关内容,提出了腧穴古典形态观概念。总结认为,在腧穴的古典形态观视角下,腧穴形态具有区域性、层次性、活动性3个特性;腧穴形态应用于腧穴类编、腧穴定位和指导针刺3个方面。腧穴的古典形态观还与针刺守形、守神理论相互影响;受针刺守神理论影响,腧穴的古典形态观有弱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索古代文献中有关足三阴经即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各腧穴的相关论述,归纳整理出足三阴经高频主治证.方法:应用计算机光盘检索清代以及清代以前中医古籍703部,其中涉及足三阴经腧穴的古籍215部.统计各腧穴主治证出现频次,确定足三阴经各腧穴的5个高频主治症,并整理出足三阴经各经的高频主治症.结论:足三阴经腧穴主治病证既有特性,又有共性.符合中医的肝脾肾理论.足三阴经经脉走行相近,治疗特点相似,经常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3.
<经络腧穴学技能训练>是<经络腧穴学>课程指向临床技能的关键环节,本文从经络腧穴基础技能训练流程、循经划线和腧穴定位训练流程、技能训练考核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发现该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经络、腧穴的印象.但如何建立更完善的一整套连续有序、科学高效的训练、考核机制,仍然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赵京生 《中国针灸》2005,25(5):366-368
目的:阐明腧穴部位与其主治关系的规律性.方法:通过分析腧穴理论中的类穴(特定穴)、经络理论以及针灸歌赋中的配穴经验等,揭示隐含其中的前人对腧穴主治规律性的认识.结论:腧穴主治的特点和规律与腧穴部位相关.对腧穴主治规律的认识,古代针灸文献中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内容,即:经络理论,腧穴理论,配穴经验.经脉是对纵向部位腧穴主治规律性的表达,类穴是对称部位腧穴主治规律性的表达.一般重视前者,后者因理论性较弱和间接性表达而被忽略.  相似文献   

5.
腧穴小议     
目的:理解腧穴的蕴义,提出几点对腧穴的认识,为临床医师准确取穴以及为研究学者科学设计实验提供依据。方法:参阅与腧穴相关历史资料和当代文献,结合中医学理论思想,回顾经典著作。结果:在腧穴的本质概念、腧穴与经络的关系以及现代对腧穴敏化研究方面得出对输穴的三点认识。结论:腧穴的本质概念为"神气之所游行出入,非皮肉筋骨",腧穴是经络形成的基础,并不隶属于经络,其存在"寂静"到"激活"的敏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力敏腧穴在功能性子宫出血(DUB)患者体表分布及其压痛阈,探讨DUB患者力敏腧穴分布情况及客观表征。方法:DUB组和健康组每组各70例,参照力敏腧穴探查方法配合手持测痛仪测量压痛阈值,记录力敏腧穴频次,选取健康组相应腧穴测量压痛阈值,比较两组力敏腧穴发生率及腧穴压痛阈,分析DUB组力敏腧穴在不同经脉与部位上的差异。结果:健康组力敏腧穴发生率为12.86%,DUB组为95.71%,DUB组力敏腧穴归经主要为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及任脉,所属神经节段主要在T2-T4,T8-T12,L2-L5及S2,其中属于生殖系统相关神经节段(T10-S2)的力敏化腧穴占比为74.93%;力敏腧穴区按照平均压痛阈值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风市、委中、承山、天枢、足三里、三阴交、环跳、中脘、阴陵泉、膻中、阴廉、血海,与健康组双侧对应穴区相比,DUB组腧穴压痛阈值的平均阈值显著偏低(P<0.01);DUB患者各所属经脉平均压痛阈值由高到低排序:督脉>足三阳经>任脉>足三阴经。DUB患者位于足三阴经上的力敏腧穴压痛阈值显著低于足三阳经与督脉(P<0.05),位于任脉上的力敏...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新一代绘图工具重新绘制实验大鼠腧穴图谱。方法:在尊重和参照现存大鼠腧穴定位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对大鼠解剖学观察,与人体腧穴标准化定位比对,用Adobe photoshop/illustrator CS6图像处理和绘图系统重新绘制实验大鼠腧穴图谱。结果:从骨骼结构和体表标志入手重新绘制了华兴邦等研究人员在大鼠腧穴图谱中标注的腧穴,包括水沟、百会、天门、耳尖、大椎、肺俞、心俞、膈俞、脊中、脾俞、肾俞、后会、环跳、后海、阳陵泉、后三里、照海、三阴交、跟端、申脉、太冲、趾间、涌泉、关元、膝前、尾尖、神阙、中脘、前三里、外关、内关、曲池、肘节、膻中、承浆,并增加了合谷、指间、后溪、神门、太渊、少海和尺泽7个腧穴的标注。新绘制的腧穴图谱更加清晰地展现了传统图谱中所记载腧穴的解剖学定位。结论:本研究以矢量图为母版的方式重新绘制了实验大鼠腧穴图谱,该图谱更加便于研究者在不改变画质的前提下对图中的素材进行编辑,对实验针灸研究中选穴的规范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络腧穴学是中医院校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与主干课程,本文分析了经络腧穴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问题设计、学生讨论、教师归纳三个阶段提出PBL教学模式在经络腧穴学中的建立,并探讨经络腧穴学PBL教学的具体模式。PBL教学法在经络腧穴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经络腧穴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及提高其临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科学合理的配伍是使针灸具有较高疗效的关键所在,不同的配伍方式将产生不同的效应结果,腧穴之间可能产生协同作用、无作用或拮抗作用,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只有精当的腧穴配伍才能充分发挥腧穴的治疗作用,提高疗效,减少患者痛苦。影响腧穴配伍的因素众多,包括体质差异、刺激方式、刺激强度、刺激时间、补泻方法、腧穴特性等。文章综合近年来有关腧穴配伍方面的研究进展,将影响腧穴配伍的因素概括为刺激量、腧穴特异性及体质差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上因素影响腧穴配伍及其效应差异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列举了20个阳经腧穴在女科针灸中的功效和运用,并概括了其发挥作用的四个方面,强调了在女科针灸中在主取三阴经腧穴的同时亦应重视阳经腧穴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针灸治疗前列腺炎临床文献的研究,探寻临床治疗前列腺炎选穴规律。方法:借鉴文献计量学及数据挖掘的相关方法,对针灸治疗前列腺炎临床研究文献的常用腧穴及经络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共283篇,涉及93个穴位、1312频次,平均每个穴位使用14.11次;选用穴位累积频率50%以上且相对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中极、关元、三阴交、秩边、阴陵泉、气海;应用频次最多的经络为任脉(33.77%)、膀胱经(27.29%)、脾经(14.86%)。结论:针灸治疗前列腺炎所选穴位主要集中在中极、关元、三阴交,经络上任脉、膀胱经、脾经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痛经现代针灸腧穴谱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考察近10余年来期刊文献,探讨现代针灸防治原发性痛经的腧穴谱。方法:在中国知识网医药卫生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分3次检索记录原发性痛经文献量、针灸疗法应用的文章数目及所有361经穴和40经外奇穴的使用频次,并用手检方法查找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文献,对比分析得出针灸防治原发性痛经的常用腧穴、少用腧穴和未采用穴。结果:近15年来,有122篇有关针灸防治原发性痛经的针灸临床医学期刊文献,涉及到的穴位共有72个,文献使用频次在5%以上的常用腧穴,有三阴交、关元、足三里、气海、中极、地机、太冲、次髎、肾俞、血海、水道、肝俞、合谷、脾俞、命门、归来、阴陵泉、太溪、照海、内关、十七椎、子宫、阳陵泉、中脘,共计24穴。文献使用频次在≤5%~>1%的少用腧穴,有天枢、膈俞、至阴等26个腧穴。结论:推荐针灸防治原发性痛经的常用腧穴有关元、次髎、十七椎下、地机、三阴交、太冲等6个。  相似文献   

13.
Guanyuan (CV 4) is located 3 cun below the umbilicus, on the midline of abdomen. It is the Front-Mu Point of the Small Intestine, a crossing point of Three Yin Meridians of Foot and Conception Vessel. It can warm the kidney to invigorate yang, tonify the Yuan-Primordial qi, dredge and regulate Thoroughfare and Conception Vessels,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剌督任二脉为主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督任二脉为主调神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艾司唑仑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治愈率为5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9%,治愈率为18.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督任二脉为主治疗失眠症疗效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5.
冲任不调型皮肤病辨证论治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冲任不调型皮肤病的辨证要点,治疗上把冲任不调证分解为冲任精血不足、冲任不调兼寒、冲任不调兼热、冲任不调兼瘀滞四个次级证候进行辨证论治。附有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多学科结合的研究思路、数据挖掘技术为基础,探讨近年来针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的选穴规律,为临床针灸处方选穴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近10年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hinese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CBM)、万方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WF)、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hongqing VIP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iodical Database,VIP)针灸治疗BPH的所有相关文献,筛选出针灸治疗BPH的临床研究,采用Excel提取数据并导入R软件,对临床针灸治疗BPH的选穴进行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所有步骤均有两名研究员同时进行,交叉核对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共入102篇文献,共计59穴,单穴使用频率前五的依次为关元(66次)、中极(65次)、三阴交(43次)、肾俞(33次)和气海(30次)。聚类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前列腺疾病的穴位分为4类较好。关联规则(支持度5、支持度80%)显示:2穴关联中气海、关元穴组以25.49%的支持度排第一,水道、中极穴组以19.61%支持度排第二,所有两穴关联的置信度均在80%以上;在3穴关联规则中,三阴交-阴陵泉-关元和三阴交-水道-中极以12.75%的支持度排第一、气海-中极-关元11.76%的支持度排第二;4穴关联规则中,关元-三阴交-水道-中极支持度8.82%排第一;5穴关联规则所有支持度均为5.88%。所有关联规则中提升度前三的是次髎-中髎-下髎(17.0)、关元-曲骨-中极-横骨(12.7)、下髎-中髎(11.3)和次髎-下髎-中髎(11.3)。结论 采用针灸治疗BPH时,以三阴交、关元、肾俞、中极、气海、水道和秩边关联使用为最常用穴,但仍需结合临床实际情况以辩经络为主、辨证为辅的原则选取穴位。  相似文献   

17.
Gao XY  Chen Y  Sun CJ 《中国针灸》2011,31(7):653-656
李鼎教授对督脉、任脉、冲脉、带脉、维脉、跷脉等奇经八脉理论及英与正经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纠正了古代医家对督脉"合篡间,绕篡后"、冲脉循行等错误的理解,对督脉循行、任督经气运行的方向等不同认识进一步分析,加以整理,提出营气的运行方向,督脉是从上而下,任脉则是从下而上等,使奇经八脉理论更加完备,对后世奇经八脉的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运用计算机对93种古医籍中用针灸治疗失眠的内容进行统计,统计结果显示,古代治疗本证共涉及穴位65个,总计108穴次.常用穴位为公孙、胆俞、隐白、气海、天府、三阴交、阴陵泉、肺俞、液门、关元、阴交等.常用经络为膀胱经、脾经、任脉、胃经等.  相似文献   

19.
李丹  吴霞  肖四旺 《中医药导报》2021,27(2):151-154,159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分析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选穴规律及特点。方法:以"针灸"和"产后尿潴留"等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PubMed,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362篇,选用腧穴72个,总频数1 624次。使用频数最高的腧穴依次为三阴交、中极和关元;腧穴归经依次为任脉、脾经、胃经、膀胱经,未涉及心经、小肠经;腧穴主要分布在下肢部和腹部;特定穴多使用交会穴和募穴。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中极→三阴交"支持度最高,"足三里、关元、中极→三阴交"置信度最高;聚类分析可分为两大类。结论: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以三阴交、中极、阴陵泉、足三里和关元为核心穴位组合,重视循经取穴及辨证配穴。  相似文献   

20.
The metrorrhagia and metrostaxis is commonly seen in gynecology.The main pathogeny is that the menstrual blood can’t be controlled due to the damage of the Conception and Thoroughfare Vessels;the liver,spleen and kidney are involved.The authors had treated 36 cases of metrorrhagia and metrostaxis caused by qi deficiency from June 2008 to August 2010,and it is reported as follows.CLINICAL DATAAll of the patients were outpatients and in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aged from 20 to 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