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俐 《中国民间疗法》2009,17(11):54-54
失眠属中医“不寐”的范畴。多因机体内在的气血、脏腑功能失调所致,治疗以内脏的调治为主。  相似文献   

2.
围绝经期失眠归属于中医“不寐”“绝经前后诸症”等范畴,王庆国教授认为围绝经期失眠以枢机不利、气血不和为核心病机,并伴有脏腑功能失调,需综合考虑围绝经期这一特殊阶段的生理特点,紧抓核心病机,善用经方化裁。他认为柴胡桂枝汤可调气血、调营卫、调三焦、调少阳之枢的出入和脾胃之枢的升降,是“和”法的重要体现。擅用柴胡桂枝汤合甘麦大枣汤化裁调和枢机、调畅气血、调平脏腑关系,配合单药或对药燮理阴阳、安神增效,同时重视疏导患者情绪,临床收效颇佳。结合临床医案对围绝经期失眠的诊治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
兴奋与抑制相结合治疗顽固失眠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顽固失眠,其因纷杂,但总括之,终属机体内在之气血、脏腑之功能失调,因此,医家治疗失眠,也多从脏腑入手,视症虚实,分别采用清肝泻火、和胃化痰、滋阴降火、调补心脾、益气宁神等法,使气血和调、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但临床观之,有些顽固失眠患者,往往遍...  相似文献   

4.
很多人都经历过失眠。长期失眠会让人记忆力减退,精力不集中,疲惫,会不同程度的影响人们的学习与生活。现代医学认为:失眠多见于某些神经官能症,一些慢性疾病也可伴有失眠症。中医认为:失眠的发病原因很多,如:气血脏腑功能的失调或痰浊食滞等均可影响心神而导致失眠。失眠的症状表现为人睡困难和睡眠不深易醒等。  相似文献   

5.
严君 《养生月刊》2014,(10):914-915
失眠是一种临床上的常见病症。中医认为,失眠属于“不寐”的范畴,多为脏腑失和、气血失调所致。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可将该病分为5个类型:肝火扰心型、痰热扰心型、心脾两虚型、心胆气虚型和胃气不和型。下面就介绍一下各型失眠的特点及可治疗各型失眠的药枕方。  相似文献   

6.
失眠中医病名为不寐,由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体虚等多种因素引起,致使脏腑机能紊乱,气血失调,阴阳失和,阳不入阴,最终不能正常睡眠。从心血化生不足或心阴耗伤过度导致心神失养所致失眠的角度,以滋阴养心安神为治法,分析中医治疗心胆气虚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中医对失眠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中医对失眠的认识有四种理论,即营卫阴阳论、脏腑论、邪气立论和其他因素引起。脏腑功能紊乱、邪气阻滞、气血阴阳平衡失调、神志不宁是发生失眠的基本病机。治疗方面,应将患者主观的失眠感觉与失眠所致日间不良结果(疲劳、注意力下降、打盹、记忆力差等)及客观检查相结合,辨证、审因论治。  相似文献   

8.
失眠^[1],中医谓之“不寐”,即不能入睡,或睡眠间断、多梦、早醒,甚至通宵不寐。中医学以“天人合一”理论来认识人体“入夜则寐,入昼则寤。”的睡眠与觉醒现象,是人体适应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即昼夜节律)的一种自我调整的生理功能表现。中医灸药结合,通过调整人体阴阳脏腑气血的功能,常能明显改善睡眠状况,治疗独具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9.
健脾养心法治疗失眠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脾养心法治疗失眠证赵鹏英(云南省文山州中医院文山663000)关键词失眠健脾养心法失眠亦称“不寐”或“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指因外感或内伤等致心肝胆脾胃肾等脏腑机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而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临床上,...  相似文献   

10.
很多人都经历过失眠。长期失眠会让人记忆力减退,精力不集中,疲惫,会不同程度的影响人们的学习与生活。现代医学认为:失眠多见于某些神经官能症,一些慢性疾病也可伴有失眠症。中医认为:失眠的发病原因很多,如:气血脏腑功能的失调或痰浊食滞等均可影响心神而导致失眠。  相似文献   

11.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1,14(9):I001-I001
失眠,又称不寐、不得卧、目不瞑等,是现代医学所谓神经衰弱的临床表现之一。中医认为,不寐病在心神,神守则寐,神不守则不寐,总以气血、阴阳功能失调为病变基础,涉及多个脏腑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中医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涉及脏腑、气血、阴阳等方面。阴阳失调、营卫不和、心失所主、肝失疏泄,均可因影响人体气机、血脉、阴阳的正常循行,从而出现寤寐规律失常而致失眠。顽固性失眠的临床治疗以通血脉、调阴阳、行气血为法。应用血府逐瘀汤使气血阴阳正常运行,并通过临证化裁、服药方法的变通而增强疗法。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失眠从痰瘀论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410006)杨旭光主题词失眠/中医药疗法,失眠/中医病机,老年人老年人失眠系心神不安所致,究其原因,除脏腑虚弱外,尚有痰浊、瘀血阻滞。临床上不乏有因痰瘀致失眠者。老年人脏腑虚弱,运化功能低下,代谢紊乱.气血津...  相似文献   

14.
从肝论治高血压病四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血压病的整个发展过程看 ,早期及中期病人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体征 ,并伴随头痛、眩晕、急躁易怒、失眠、肢体麻木抽动等症 ;后期出现靶器官损伤的心、脑、肾脏病变。中医将其分别归属于眩晕、头痛、失眠、中风及胸痹等证进行论治。《血论证》 :“以肝属木 ,木气冲和调达 ,不致遏郁 ,则血脉通畅。”故年轻之人气血冲和 ,血压正常。若受环境、情绪、饮食偏好等因素影响 ,气机不畅 ,气血阴阳失调 ,脏腑功能紊乱而出现血压升高。此时肝肾不足于下 ,风阳上扰于上 ,痰湿蕴结于中 ,上实下虚 ,终致痰瘀互结 ,脏腑经络受损。笔者在临床上常从肝论治…  相似文献   

15.
失眠从肝论治五法杨杰(广东省深圳市保安区中医院深圳518133)关键词失眠治肝法失眠,出自《难经第四十六难》,又名“不得眠”、“不得卧”,通常称为失眠。指经常不易入寐,或寐而易醒,甚至彻底不眠。失眠的病因既多,病机也较复杂,它涉及到精神气血,脏腑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在工作压力日趋增大及人际关系复杂的社会里,多发常见性的失眠在临床治疗上越来越棘手。相对于其它方法治疗失眠,针灸体现出了无副作用、疗效肯定等等的优势。中医角度上针灸治疗失眠的目的在于调畅气血、疏通经络以调整脏腑阴阳,达到机体“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以改善睡眠。笔者在临床用针灸治疗失眠,疗效甚佳,现与同行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17.
失眠是指正常睡眠少于五六个小时,它又称“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暝”。它是指机体内在气血、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经常性入睡时间不足,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失眠的证情轻重不一,轻者入寐困难,有寐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等,严重者通夜不能入寐。临床上常常有多梦相兼,因此有“失眠多梦”之说,也可说成“多梦失眠”。  相似文献   

18.
失眠伴焦虑抑郁状态在中医上归属于“不寐”“郁证”等范畴,“郁证”多由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所致,而“不寐”的主要病因包括情志失常、劳逸失调、饮食不节等,其中情志因素占主导作用。谢道俊教授认为本病的病位主要在心、肝,与脾、肾有关,主要病机为情志失调引起脏腑功能紊乱,气血阴阳失调,阳不入阴。治法当以疏肝解郁、畅达气机、宁心安神、调和阴阳为主。在用药上根据临床经验自创“轻可去实”与“重可去怯”相结合的方法,疗效颇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中医美容自我保健疗法,以调节脏腑功能为核心。祖国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有脏腑功能正常,才能抵御外邪,同时配合按摩及饮食疗法,以达到美容内外结合、表里相关、气血调和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针推结合治疗失眠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宪军 《光明中医》2008,23(11):1694-1694
中医将失眠症称之“不寐”、“失寐”、“不得眠”、“目不眠”、“不得卧”,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而非一个独立的疾病。该病症因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以睡眠时间、深度及消除疲劳作用不足为主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导致失眠的诱因增多。目前西药治疗失眠症只起镇静、安眠作用,近期疗效较好,副作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