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了解保山市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传播媒介分布及种群密度。方法采用诱蚊灯诱捕成蚊方法进行捕蚊。结果调查了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和施甸县旧城乡两个监测点,共捕获蚊虫6属29种65 224只,其中三带喙库蚊58 473只,占89.65%。隆阳区潞江镇监测点捕获蚊虫6属26种13 204只,其中三带喙库蚊11 028只,占83.52%;施甸县旧城乡监测点捕获蚊虫5属16种52 020只,其中三带喙库蚊47 445只,占91.21%,两个监测点主要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29,P﹤0.01)。结论保山市乙脑传播媒介种类较多,尤其是乙脑主要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种群密度高,且分离到了病毒,因此存在着乙脑传播的高风险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云南省重点地区2017年蚊虫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及不同栖息地蚊虫密度,为流行性乙型脑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诱蚊灯法于流行性乙型脑炎高发季节进行成蚊密度监测,监测结果使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2017年共捕获蚊虫2亚科4属5亚属9种16 173只,平均蚊密度为7.02只/(灯·小时)。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获总数的57.03%,其次为中华按蚊,占捕获数的33.50%,各地三带喙库蚊捕获数量的中位数为158只。蚊种香农-威纳指数H=1.40;三带喙库蚊赫尔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6 022.80;5月为三带喙库蚊活动最高峰,8月为次高峰,不同栖息地中三带喙库蚊分布差异明显(P=0.00)。结论 云南省蚊虫仍具有多样性,三带喙库蚊密度在流行季节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存在乙脑暴发流行风险,4月起即应进行乙脑防控应对。  相似文献   

3.
乙脑的传播媒介主要是蚊虫,其次还有其它节枝昆虫类,甚至两栖动物、爬行动物、蝙蝠等都可携带病毒传播。据研究证明目前传播乙脑的有库蚊、伊蚊和按蚊3个属的11种蚊子感染乙脑病毒后可终生带毒并可经卵传递和随蚊虫越冬,故也可称为长期宿主。根据有以下几点:①三带喙库蚊在7月上句出现,指数高,带毒率高。②当三带喙库蚊指数高,带毒率增高时则猪血内的抑抗体出现早。③猪棚内的蚊种90%以上是三带喙库蚊,④给猪进行乙脑病毒疫苗接种后,三带喙库蚊的带毒率和人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云南省新平县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状况及其特征,为云南省乙脑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观察点采集蚊虫进行乙脑病毒分离和鉴定,对观察点正常人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脑炎Ig G抗体。结果共采集到蚊虫5属21种6 628只,其中三带喙库蚊属于当地优势蚊种,占蚊虫捕获总数的71.59%;共分离到2株乙脑病毒;正常人血清乙脑病毒抗体阳性率为74.67%,其中>16岁年龄组的阳性率最高,达到了95%,0~5岁年龄组与其他组人群乙脑病毒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均为携带和传播乙型脑炎病毒的媒介,当地健康人群中存在较高的乙型脑炎病毒隐性感染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乙脑媒介蚊虫现状,为预防、控制乙脑的暴发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根据病例分布情况,选择乙脑高发区的藁城市、无极县、平山县以及低发区的井陉县、栾城县、石家庄市长安区进行成蚊、蚊幼密度调查,同时进行成蚊和蚊幼带毒情况调查。结果共捕获成蚊644只,包括淡色库蚊、骚扰阿蚊、白纹伊蚊、帕氏按蚊4个蚊种。其中淡色库蚊600只,占捕获总数的93.17%;本次调查未发现乙脑的主要媒介-三带喙库蚊。对本次调查捕获的1 473只蚊幼虫全部用RT-PCR法进行乙脑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全部是阴性,均未检测到乙脑病毒;另对6个县区捕获的213只成蚊用RT-PCR法进行乙脑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结果表明,本次调查捕获的蚊虫不能够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菲律宾塔克洛班市海啸后蚊虫种群构成、密度及吸血情况,为灾区开展蚊虫防制工作提供依据和经验。方法采用二氧化碳诱蚊灯诱捕法、人帐诱捕法、勺捕法和容器检查法开展调查,对吸血蚊虫进行PCR血源分析。结果共捕获成蚊1925只,分为3属5种,其中三带喙库蚊占98.76%为当地优势种、常形曼蚊占0.26%、棕头库蚊占0.26%、带足按蚊占0.36%、嗜人按蚊占0.36%。在捕获的成蚊中吸血蚊虫为10只占0.65%,PCR检测1只吸血蚊体内猪血阳性,1只体内猪、人血均阳性。结论当地具备乙脑传播流行的条件,应关注乙脑的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7.
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在乙型脑炎传播媒介筛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景晓  宫学诗  张世水 《中国热带医学》2004,4(4):496-498,509
目的:筛选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主要蚊虫传播媒介。方法: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法。设立蚊虫监测数据集合,筛选传播媒介集合,分析蚊虫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与蚊传疾病乙脑间的关系,及对乙脑的隶属程度。结果:在我国北方地区主导乙脑流行趋势的主要蚊虫传播媒介为三带喙库蚊和淡色库蚊。结论:为预测乙脑情况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海南省传播病毒的吸血蚊虫种类及蚊媒病毒流行情况.方法 检索1980-2016年海南省蚊虫及蚊媒病毒的相关文献,整理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海南省传播病毒的吸血蚊虫有白纹伊蚊、埃及伊蚊、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致倦库蚊、骚扰阿蚊、大劣按蚊、中华按蚊、嵌斑按蚊、微小按蚊、须荫按蚊、须喙按蚊、迷糊按蚊及嗜人按蚊等十余种.在海南省内发现的蚊媒病毒有乙脑病毒、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盖塔病毒、罗斯河病毒、版纳病毒、布尼安病毒科病毒及一些未确定名称的甲病毒属、黄病毒属病毒.结论 海南省的气候有助于蚊虫孳生、繁殖.带毒蚊虫的活动及多种蚊媒病毒的存在会造成蚊媒病毒传染病广泛传播,成为蚊媒传染病潜在的流行因素.各市县卫生部门应加强对蚊虫种类、密度、分布、病原体携带情况的监控,有效控制蚊媒传染病的传播及暴发.  相似文献   

9.
为摸清陆川县乙脑蚊虫传播媒介密度和季节消长情况与乙脑发病季节的关系.我们2007年5~7月在马坡、横山两个乡镇开展了乙脑传播蚊(三带喙库蚊)媒监测,然后将陆川县的三带喙库蚊密度及季节消长和2001年以来陆川县乙脑发病季节进行对比分析,现将蚊媒监测情况和乙脑发病季节情况对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Giles是流行性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的重要媒介,广泛孳生于稻田、水沟等地。也为我国优势蚊种与重点防治的媒介蚊虫之一。对该蚊越冬的调查研究是研究其生态学与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也有利于病毒越冬生态学的探讨。关于三带喙库蚊越冬的研究,日本、苏联、巴基斯坦等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云南勐腊中老边境口岸蚊虫种类分布,以及蚊虫种群密度与疾病的关系。方法现场诱蚊灯诱捕成蚊;吸蚊管人工诱捕成蚊2种方法调查。结果诱蚊灯诱捕成蚊:调查勐腊中老边境口岸2个,海拔在640~840m范围地区,捕获蚊虫7属28种13302只,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8598只,占64.64%,次优势蚊种为刺扰伊蚊、迷糊按蚊、白雪库蚊和中华按蚊;人诱捕成蚊:捕获成蚊5属12种150只,白纹伊蚊116只,占77.33%,为优势蚊种。结论调查结果显示:云南勐腊中老边境口岸海拔在640~840m范围地区,蚊虫种类繁多,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该蚊虫是传播乙型脑炎的主要媒介,中华按蚊、白纹伊蚊属次优势蚊种,是疟疾和登革热的主要媒介之一,以上3种蚊虫种群密度高,分布较广;云南勐腊中老边境口岸近年来不断有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报告,危险因素大量存在,勐腊中老边境口岸海拔在640~840m范围地区可能存在着多种虫媒病毒的自然循环,现场采集的蚊虫标本正在检测之中;本次调查结果可为制定中老边境口岸蚊媒防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和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 三带喙库蚊是我国农村最常见,兼吸人畜血液的重要蚊种之一。在国内外已证实为流行性乙型脑炎重要的传播媒介。在乙脑的防治工作中三带喙库蚊生态习性及防制的研究受到广泛的重视。作者等近年来在黄河平原稻区进行蚊虫调查,发现(?)群组成中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双江县蚊虫调查及乙型脑炎病毒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7月,在双江县农村畜圈捕获成年雌性蚊虫5属14种882只。三带喙库蚊是优势蚊种,构成比高达59.98%。对采获蚊虫用C6/36细胞和乳鼠方法分离病毒,结果从三带喙库蚊和伪杂鳞库蚊中各分离到1株乙型脑炎病毒,表明三带喙库蚊是该县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14.
1983年8月,在云南省孟连县捕获成年雌性蚊虫5属19种3773只。三带喙库蚊、霜背库蚊、棕头库蚊和中华按蚊是农村畜圈的主要蚊种,白纹伊蚊是野外竹林的优势蚊种。从三带喙库蚊和雪背库蚊中各分离出1株乙型脑炎脑毒。分析认为,三带喙库蚊是当地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雪背库蚊亦参予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安康市郊区蚊虫种群组成及季节消长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王治安  刘平 《医学动物防制》2004,20(11):672-673
为了解安康市郊区蚊虫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趋势,对蚊幼虫、成蚊分别采用勺捞法,人工小时法进行调查。结果,蚊幼虫主要由按蚊、库蚊、伊蚊3属构成;成蚊主要由按蚊属的中华按蚊、库蚊属的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伊蚊属的棘刺伊蚊3属4种构成;淡色库蚊为优势种群;密度高峰在8月中旬。结论,在开展灭蚊防病工作中,根据季节消长趋势有重点、有计划的预防与某种蚊虫种群有关的疾病,对提高其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1980—2000年闽西地区蚊类调查情况,调查表明;我市蚊为9属36种,未发现微小按蚊及嗜人按蚊,蚊虫全年均有活动,活动高峰为5—10月。人房蚊种主要为中华按蚊、致倦库蚊及三带喙库蚊,夜间活动高峰为21:00—凌晨3:00。同时也调查了白纹伊蚊季节消长及活动规律,为我市控制及消灭丝虫病、疟疾、乙脑及登革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乙脑属于昆虫媒介传染病,蚊虫扮演了关键的角色。蚊虫感染乙脑病毒呈终生感染,不能产生抗体,病毒也不会被排除,蚊虫可携带病毒过冬,并且病毒可经虫卵传代。所以,蚊虫是乙脑病毒的长期保存宿主。生活中飞在身旁不时袭击我们的蚊虫有许多种,传播乙脑病毒的蚊种,主要是三代喙库蚊、仁川伊蚊、中华按蚊等,病毒在蚊虫体内不能很好地发育和繁殖,只起储存、携带和传播作用,因此,蚊虫是乙脑的传播媒介。蚊虫吸血习性只限于雌蚊,在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都要吸食人和动物的血。而雄蚊只吸植物的汁液即可存活,雌蚊吸血习性和气温有关,在16℃以下基本上…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蚊虫自然感染乙型脑炎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勐海和勐腊县(市)捕获成年雌性蚊虫8属34种34508只。夜晚在农村畜圈及其周围采获蚊虫21种,优势蚊种为棕头库蚊和三带喙库蚊;白天在野外竹林采获蚊虫25种,优势蚊种为圆斑伊蚊和白纹伊蚊。从三带喙库蚊(8株)、霜背库蚊(4株)、伪杂鳞库蚊(3株)、环带库蚊(1株)、棕头库蚊(1株)、中华按蚊(3株)、刺扰伊蚊(2株)、白纹伊蚊(1株)、窄翅伊蚊(1株)和常型曼蚊(1株)中分离到乙型脑炎病毒25株。分析认为,三带喙库蚊是当地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伪杂鳞库蚊和霜背库蚊亦是该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等带毒蚊种亦参与该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1984年7月,在潞西市农村畜圈及野外竹林捕获成年雌性蚊虫4属12种2690只。三带喙库蚊是农村畜圈的优势蚊种.伪白蚊伊蚊是野外竹林的优势种。从三带喙库蚊中分离到1株乙型脑炎病毒,表明该蚊是当地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盈江县蚊虫调查及乙型脑炎病毒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及1989年7~8月,在盈江县捕获成年雌性蚊虫7属32种632O只,霜背库蚊、三带喙库蚊和棕头库蚊是农村畜圈的主要蚊种,伪白纹伊蚊和白纹伊蚊是野外竹林区的优势蚊种。对所获蚊虫用C6/36细胞和小白鼠方法分离病毒,从三带喙库蚊和窄翅伊蚊中各分离到1株乙型脑炎病毒。分析认为三带喙库蚊是当地乙型脑淡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窄翅伊蚊亦可参与该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