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小蓟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述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Cirsium Setosum(Willd.)MB.的干燥地上部分,目前也有以菊科植物刻叶刺儿菜Cephalanoplos segetum(Bge.)Kitam.的干燥地上部分作为小蓟入药.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生用或炒炭用.刺儿菜在不同地区别名不同:小蓟,刺刺菜(江苏),野红花(四川),大小蓟(河北),小刺盖(贵州),青青菜(山东).  相似文献   

2.
<正>中药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Cirsium setosum(Willd.)MB.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生用或炒炭用。刺儿菜在不同地区别名不同:小蓟、刺刺菜(江苏)、野红花(四川)、大小蓟(河北)、小刺盖(贵州)、青青菜(山东)等。小蓟具有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的功  相似文献   

3.
中药小蓟叶的显微鉴别研究金延明李胜华陈辉*楼之岑(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100083)根据调查结果,内蒙古等地尚以灰白蓟Cirsiumincanum(S.G.Gmel.)Fisch.和藏蓟Cirsiumlanatum(Roxb.exWild.)Spreng.的地上部分作小蓟使用。本文通过显微研究,提供了该2种植物的鉴别依据,报道如下。灰白蓟C.incanum的植物标本采自内蒙古临河和伊克昭盟,商品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藏蓟C.lanatum的植物标本采自内蒙古临河,商品来自内蒙古临河。灰白蓟叶与....  相似文献   

4.
小蓟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述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Cirsium Setosum(Willd.)MB.的干燥地上部分。目前也有以菊科植物刻叶刺儿菜Cephalanoplos segetum(Bge.)Kitam.的干燥地上部分作为小蓟入药。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生用或炒炭用。刺儿菜在不同地区别名不同:小蓟,刺刺菜(江苏),野红花(四川),大小蓟(河北),小刺盖(贵州),青青菜(山东)。全国大部分地区用地上全草,也有一些地区用根。小蓟具有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的功能。可用于治疗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等。为历代中医临床的常用药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药大蓟和小蓟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药大蓟和小蓟植物资源调查金延明,李胜华,楼之岑(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100083)大蓟与小蓟为止血和消疮痈药。中国药典(1990年版) ̄[1]规定大蓟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iahoicumFrish.exDC.的地上部分或根,小蓟为刺儿菜Cirsiumsetosum(Willd.)MB.的地上部分。近几年笔者对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重要县市进行了植物调查、采集和收集商品药材的工作,调查鉴定结果见表1,植物分种检索表见表2。表2原植物分种检索表1.植株不含白色乳汁;管状....  相似文献   

6.
小蓟及小蓟炭止血作用机理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雷雷  陈毓  张丽  丁安伟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2):1304-1305
中药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Cirsium serosum(Willd.)MB.的干燥地上部分2000版《中国药典》收载,目前也有以菊科植物刻叶刺儿菜Cephalanplos segetum(Bge).Kitam.的干燥地上部分作为小蓟入药。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生用或炒炭用。刺儿菜在不同地区别名不同:小蓟,刺刺菜(江苏),野红花(四川),大小蓟(河北),小刺盖(贵州),青青菜(山东)。全国大部分地区用地上全草,也有一些地区用根。目前小蓟临床上主要有生品和小蓟炭两种饮片。传统意义认为生品以凉血消肿力胜,常用于热淋,痈肿疮毒及热邪偏胜的出血症;炒炭后凉性减弱,收敛止血作用增强,用于吐血、呕血、咯血、嗽血等出血较急者。  相似文献   

7.
大蓟为菊科植物蓟 Cirsium japonicum DC.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 ,小蓟为同科植物刺儿菜 Cirsiumsetosum(WILLD.) MB.的干燥地上部分 ,由于其外形相似 ,近来 ,在某些药市及基层医院药房经常将它们相互掺杂、混用。它们虽然都是菊科植物的全草 ,但功效不尽相同 ,临床运用不同 ,故应鉴别应用。1 性状鉴别 大蓟茎高 1 0 0~ 1 50 cm,密被白软毛 ,茎叶长 1 5~ 30 cm,羽状分裂 ,裂片 5~ 6对 ,边缘有锐刺 ,有叶柄 ,总苞球形 ,苞片 6~ 7裂 ,头状花序全为管状花 ,两性 ,紫红色 ,瘦果扁椭圆形 ,具羽毛状冠毛。小蓟茎高约 50 cm,稍被蛛丝状绵毛…  相似文献   

8.
大蓟与小蓟品种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延明  李胜华 《中药材》1995,18(3):152-154
通过考证,大蓟和小蓟最初药用品种都是蓟属植物,宋代还用了飞廉属植物。这两属多种植物沿用至今,其中商品原植物:大蓟应是日本蓟,小蓟则含刺儿菜和刻叶刺儿菜C.setosum。  相似文献   

9.
炒炭对小蓟氯原酸含量的影响张本山(河南中医学院中药系:450003)中题词小蓟/生产和制备,α小蓟炭/分析,氯原酸,植物提取物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Cephalanoplssegelum(Bge)Kitam.或刻叶刺儿菜Cephahnoplosseto...  相似文献   

10.
大蓟、小蓟为常用中药,均来源于菊科植物大蓟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japonicum.DC.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Cephalanoplossegetum(Bge.)Kitam.的干燥地上部分,两者生药性状相似而不易区别。《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中,收载了根大蓟、小蓟叶的组织鉴别。为了准确区别这二种中药材,有必要从化学成分上予以区别,现已发现两者的止血有效成分均为黄酮类,大蓟含柳穿鱼苷、蒙花苷;小蓟含蒙花苷、芦丁。我们采用了聚酰胺薄膜色谱法和HPLC法进行了二者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同时也对来源于不同地区的商品大蓟和小蓟进行了聚酰胺色谱法的比较。  相似文献   

11.
陈兴兴  张宏伟  李伟锋 《中药材》2007,30(10):1238-1239
目的:对红背叶Alchornea trewioides (Benth.) Muell.-Arg.进行鉴定,为其制定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药材标本,对标本进行原植物鉴定、药材的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结果:红背叶的组织构造有一定特点,可作为红背叶的显微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苋科植物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 L.进行显微鉴别观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药材标本,采用传统鉴别方法和常规显微技术对标本进行原植物鉴定、显微鉴别。结果:鸡冠花的根、茎、叶显微特征明显,根和茎中均有异形维管束存在,薄壁细胞中有草酸钙方晶存在;叶含有腺毛、非腺毛和不定式气孔;粉末中含有众多螺纹导管和草酸钙方晶。鸡冠花的性状及组织构造具有一定的专属性。结论:以上特征可作为鸡冠花的显微鉴别依据,可为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白背叶Mallotus apelta(Lour.) Muell.-Arg进行鉴定,为其制定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药材标本,对标本进行原植物鉴定、药材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结果白背叶的性状及组织构造有一定特点。结论其结果可作为白背叶生药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假杜鹃的性状和显微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爵床科植物假杜鹃Barleria cristata L.的根、茎、叶进行鉴定,为其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药材标本,对标本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结果:假杜鹃的根、茎、叶组织构造有一定的特点,可作为假杜鹃显微鉴别的依据.结论:本实验结果可为假杜鹃的鉴定及其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小蓟,又称二蓟,首载于《名医别录》。因其性状、功用有相似之处,临床常相须为用,故统称"二蓟"。小蓟,又名小蓟草、小蓟根、小蓟炭、刺蓟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刺儿菜或刻叶刺儿菜的全草及地下茎。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凉,入心、肝经,有凉血止血、散瘀消痈之功,适用于血热  相似文献   

16.
宋俊骊  孔增科  毕雪艳  余卫兵  刘轶 《河北中医》2009,31(9):1364-1365,I0006
大蓟为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二药均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是2种基原不同、性状不一、功效各异的药物。据文献报道和市场调查发现在东北、华北等地的经营、使用单位存在二药混用及掺杂使假的情况”。为了鉴别二药,保证用药正确、有效,我们做了二药的对比鉴别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王勤  侯铁军 《中药材》2008,31(3):365-367
目的对甘肃省小檗属植物(Berberis)小檗(Berberis amurensis Rupr.)、置疑小檗(Berberis dubia Schneid.)的茎皮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进行比较鉴别研究.方法观察茎皮性状特征、组织切面观特征、粉末显微特征.结果两种小檗属植物从药材性状、显微特征方面均有明显的区别.结论研究结果为小檗属植物药材的鉴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小蓟中提取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来新 《中成药》2004,26(6):503-504
中药小蓟俗称刺蓟草或青刺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地上杆茎部分[1],盛产于甘肃、陕西、青海等地[2],价廉易得.小蓟叶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刺槐素-7-鼠类糖葡萄糖苷(结晶Ⅰ)和芸香苷(结晶Ⅱ),其结构式为:  相似文献   

19.
山东黄精和玉竹的资源状况及鉴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慧  林慧彬  段弘 《中医研究》2005,18(6):23-24
目的:研究山东黄精和玉竹的资源状况并有效地鉴别二者.方法:资源调查、商品调查、原植物鉴定、药材的性状及显微鉴定以及纸层析鉴别.结果和结论:山东有黄精属的4种植物,即黄精(Polyonatum sibiricum Red.)、热河黄精(P. Macropodum Turcz.)、二苞黄精[P.involucartum(Franch. et Savat.)Maxim.]及玉竹[P.odoratum (Mill.) Durce];作为玉竹药用的原植物有玉竹和热河黄精,作为黄精药用的原植物是黄精.  相似文献   

20.
向兴余  王勤 《中药材》2008,31(11):1641-1642
目的:对甘肃省小檗属植物短柄小檗(Berberis brachypoda Maxim.)、细脉小檗(B.dictyoneura Schneid.)的茎皮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进行比较鉴别研究。方法:观察茎皮性状特征、组织切面观特征、粉末显微特征。结果:两种小檗属植物从药材性状、显微特征方面均有明显的区别。结论:研究结果为小檗属植物药材的鉴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