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省泽库县包虫病流行病学评价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6-9月对青海省泽库县境内人、家畜和野生动物感染包虫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共检查1046人,确诊囊型包虫病77例,泡型包虫病3例;女性包虫病感染率和患病率均高于男性,牧民病例数最多,患病率也较高;包虫病的感染率和患病率在年龄分布中有随年龄增长而逐升的趋势;泽库且绵羊、牦牛、高原鼠兔和灰尾兔有多房棘球蚴的感染,感染率分别为5.36%、4.69%、3.45%和12.50%;共剖检无主犬12只,5只感染细粒棘球绦虫,1只感染多房棘球绦虫。结果表明泽库县包虫病流行十分严重,是两型包虫病并存的混合流行区。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1997~2001年在青海南部高原进行的人群两型包虫病感染的调查结果,得出当地人群感染包虫的主要风险因素。 方法 人群包虫感染情况采用Bu-ELISA、EM18-ELIB和B超、X线进行检查和评价,并以问卷调查形式进行风险因素调查。 结果 青海南部高原人群两型包虫感染的主要风险因素是:从事畜牧业生产职业、传统的游牧生产方式、文化水平低或缺乏、家庭养狗、对犬的崇拜造成野犬泛滥成灾、饮用不洁的地表水、不洗手或很少洗手的不良卫生习惯、年龄增长致接触虫卵机会增多、女性群体等。 结论 该地域人群包虫病严重流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人体包虫病风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1997~2001年在青海南部高原进行的人群两型包虫病感染的调查结果,得出当地人群感染包虫的主要风险因素。方法人群包虫感染情况采用Bu-ELISA、EM18-ELIB和B超、X线进行检查和评价,并以问卷调查形式进行风险因素调查。结果青海南部高原人群两型包虫感染的主要风险因素是:从事畜牧业生产职业、传统的游牧生产方式、文化水平低或缺乏、家庭养狗、对犬的崇拜造成野犬泛滥成灾、饮用不沽的地表水、不洗手或很少洗手的不良卫生习惯、年龄增长致接触虫卵机会增多、女性群体等。结论该地域人群包虫病严重流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西藏那曲地区动物包虫病感染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西藏包虫病流行病学的报道较少,而动物中包虫病的有关资料尚未见报道。我们对那曲地区动物包虫病进行了初步调查。对那曲地区肉联厂屠宰的牦牛、绵羊进行包虫病调查,检查内脏上包虫囊肿的寄生情况;用剂检的方法检查野犬小肠中细粒棘球绦虫寄生状况。调查结果在11...  相似文献   

5.
肝囊型包虫病药物治疗中B超影像动态观察及分类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在确定肝囊型包虫病B超影像特征及其分布的基础上,系统观察阿苯达唑乳剂治疗期间包虫囊影像变化动态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提出可用于药物治疗中疗效判定的影像分类方法。方法对497例初诊的肝囊型包虫病患者共645个包虫囊的B超影像进行分类,观察不同影像类型在患者群体中的分布。结合212例肝包虫病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影像变化的规律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影像类型与临床疗效的对应关系。结果将肝囊型包虫病患者包虫囊的B超影像分为6型。各型影像在患者中的分布反映了包虫囊在人体内的自然演变过程。在药物治疗期间包虫囊的影像变化动态与自然演变过程相符。结论本文提出的影像分类反映了包虫囊在人体内经历的从生长发育到衰老死亡的缓慢过程。药物治疗期间包虫囊的影像变化证明药物作用加速了这个过程。影像分类方法可用于腹部包虫病的诊断和药物治疗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南郊农牧区囊型包虫病流行现状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取定点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居民进行体检和血清学检测,确定居民囊型包虫病的感染率和患病率;用粪抗原检测法调查家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通过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居民养犬情况。结果乌鲁木齐南郊农牧区居民囊型包虫平均感染率为35.7%(687/1925),平均患病率为1.12%(23/2049)。高山牧场居民包虫感染率最高,半农半牧地区次之,单纯农业区最低。包虫病患病率以农牧结合区最高,单纯农业区次之,高山牧场最低。结论乌鲁木齐南郊牧区囊型包虫病的传播呈现高度活跃状态,居民包虫感染率和患病率与民族、性别、年龄及养犬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应用IFAT法检测包虫病人血清中特异性包虫IgG和IgM的初步结果。44例正常人血清特异性IgG和IgM的假阳性率均为0%,83例包虫病患者血清特异性IgG和IgM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6.36%和19.28%,二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现症包虫病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包虫抗体主要为IgG。在16例特异性IgM阳性病人中,有9例存在包虫囊破裂,7例为肺包虫或肝肺混合包虫病患者,表明特异性IgM在包虫囊破裂时升高,肺包虫病人比肝包虫病人检出率高。提示包虫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性IgM抗体水平与包虫囊的生活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高原鼠兔肝毛细线虫感染状况,探讨对人与家畜的危害。方法在甘肃省玛曲县尼玛镇、欧拉乡、金矿和大水等地区草场,通过徒手和粘鼠板捕获高原鼠兔,解剖肝脏,肉眼和光镜下观察。结果共捕获高原鼠兔209只,肝毛细线感染率为10.2%;其中尼玛镇草场鼠兔感染率18.0%,大水鼠兔感染率仅为5.1%。肉眼和镜下均观察到肝毛细线感染所致肝组织的损害。结论高原鼠兔是肝毛细线虫的宿主之一,为肝毛细线虫重要的储存宿主,提示在当地可能存在人体和家畜肝毛细线虫感染。  相似文献   

9.
<正> 自1954年6月至1984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包虫病患者1112例,其中肺包虫病256例(23.0%)。在256例肺包虫病中78例属复杂性肺包虫病(30.45%)。复杂性肺包虫病的标准:一、巨大、多发包虫囊肿或包虫囊占一侧胸腔的2/3或全部,并有大部肺萎陷、阻塞性肺实质炎者。二、感染性多发包虫囊肿伴有或不伴有囊肿破裂者。三、同时有肝、肺包虫囊肿或多发性包虫囊累及两侧肺者。四、肝顶部包虫囊肿穿破入胸腔或穿入肺形成肝—胸膜腔瘘或肝—支气管瘘者。  相似文献   

10.
不同血清学方法对调查现场包虫病人血清的检测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青海囊型包虫抗原 Dot- EL ISA、IHA和新疆囊型包虫抗原 EL ISA、泡型包虫 EM18抗原 EL IB对流行病学调查现场的 2 0 6例包虫病人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青海囊型包虫抗原 Dot- EL ISA和 IHA对囊型包虫病人血清的阳性率分别是 90 .37%和 91.98% ;新疆囊型包虫抗原 EL ISA对囊型包虫病人血清的阳性率为 75 .94% ;三种方法对钙化灶型囊型包虫病人血清的阳性率分别是 77.2 7%、81.82 %和 6 5 .91% ,显著低于其它囊型包虫病人血清的阳性率 ;阴性者主要是单纯性肺脏和肝脏囊型包虫病人血清。3种方法 B超、X线诊断的泡型包虫病人的血清阳性率均为 10 0 .0 %。泡型包虫抗原 EM18-EL IB检测结果表明 ,B超 ,X线诊断的泡型包虫病人血清阳性率为 73.6 8% ;囊型包虫病人血清阳性率为 5 .88% ,其中钙化灶型病人血清阳性率为 15 .91% ;阳性血清数与阴性血清数比例约为 1:7(2 5 :181)。对不同方法在囊型和泡型包虫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青海高原野生动物棘球绦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摸清全省包虫病的分布和流行趋势,我们自1986年以来对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的青海高原野生动物群体中的棘球绦虫感染作了初步调查研究。本文首次发现与证实青藏高原特有的野生食草动物中的岩羊(Pseudoisnayaur)和藏原羚(Procaprapicticaudata)为棘球属绦虫的中间宿主动物,其感染率分别为6.4%(21/327)和6.6%(13/198),并应用寄生虫病理组织学和免疫学等方法检测认定为棘球蚴感染。根据这2种野生食草动物在青藏高原栖息分布的生态地理环境条件,很可能存在一种不依赖家畜群而独立于野生动物群体间的棘球绦虫生活循环链或有家畜参加的混合生活循环链。本次调查结果既填补了棘球属绦虫宿主动物的国内、外空白,又为进一步开展青藏高原包虫病自然疫源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亦为深入探讨其在动物流行病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重要科学资料,有益于制定控制规划。  相似文献   

12.
包虫病是牧区常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肝、肺包虫病发病率较高,肾包虫发病率较低,肾包虫破入肾盂、肾盏的病例较少见.我院1989年2月~2003年8月共收治肾包虫病人15例,对5例肾包虫破入肾盂、肾盏的病人进行了手术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肝泡球蚴病(泡型包虫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肝包虫病(棘球蚴病)有囊型和泡型,囊型包虫病(CE)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致病,通称包虫囊肿。泡型包虫病(AE)简称泡球蚴病,由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所致。这二型包虫病无论是生物学、流行病学、病理学、临床学、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均有差异。目前对 AE 的认识仍然不足,误诊者屡见不鲜。为此,特作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新疆特色野生动物实验动物化及其开发利用和共享现状,为进一步做好特色实验动物服务于社会保障和科学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统计分析结合特色野生动物实验动物化与开发利用在应用领域和应用研究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新疆现已开发出自发白内障突变体小鼠、清洁级灰仓鼠、草原兔尾鼠、子午沙鼠等特色实验动物,并应用于包虫病、黑热病、鼠疫等疾病实验动物模型。结论新疆特色野生动物实验动物化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但现有资源共享平台形式单一、资源共享不充分,需进一步补充完善相关实验动物生物学、遗传保种、繁殖生产、质量控制和检测标准等基础信息,加大开展多种形式的特色实验动物合作研究,并从应用需求出发,开发针对应用者角度的实验动物应用信息平台,促进特色实验动物资源的共享共用。  相似文献   

15.
此项工作的目的是研究用抗独特型抗体(Ab_2)免疫后能否调节抗寄生虫的抗体反应。为此,作者比较观察了经Ab_2和人包虫囊液抗原免疫的小鼠对感染的抗体反应。 将具有高抗体滴度和能识别多抗原组分的一包虫病病人的血清(Ab_1)用包虫囊液抗原(HCFA)亲和纯化,作为独特型抗原免疫兔。经吸附去除非抗独特型抗体及类风湿因子后的兔免疫血清即为抗独特型抗体Ab_2。作者分析了通过Ab_2处理后对细粒棘球绦虫抗原的抗体应答的调节。  相似文献   

16.
包虫病免疫诊断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包虫病免疫诊断学研究概况。包虫抗原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免疫诊断的效果,国外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已深入到对包虫抗原中大分子多肽的免疫原性及与相近蠕虫的交叉反应领域,由此证实了包虫不同部位(囊液、在头蚴、胚层)的蛋白免疫原性不同,并发现不同地区、不同宿主中包虫囊液的免疫原性亦不同。近年来受推崇的包虫抗原提纯方法是 pH5. 0等电点沉淀、0. 8M 硫酸铵盐析及免疫亲和层析等。对包虫病人的免疫球蛋白目前着重于研究 IgM(据认为可反映抗原正在刺激宿主之指征)及 IgE(可能反映抗虫免疫)。在肯尼亚,发现了大量缺少特异性抗体的包虫病病人,由此提出了抗原刺激的量太少或太多均不能产生易检出的抗体,从而把循环抗原的检测推向新阶段(解离法和 ELISA 的结合)。包虫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尽管起步较晚,但在包虫病免疫诊断中发挥了作用,尤其是抗细粒棘球绦虫六钩蚴的单抗的筛出,使用血清流行瘸学调查传染源和环境污染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 1997~ 2 0 0 1年在青海省青南高原区、柴达木盆地区、祁连山地和河湟谷地区进行的人与动物两型包虫病的生态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方法 人群包虫病感染情况采用 Bu- EL ISA、EM1 8- EL ISA和 B超、X线进行检查和评价。动物棘球蚴病 /棘球绦虫感染调查采用解剖学方法和寄生虫学方法进行确认和鉴别。 结果  1女性人群的血清阳性率 2 9.5 3% (797/2 6 99)和患病率 6 .5 6 % (177/2 6 99)总是显著高于男性人群的 2 1.2 2 % (5 82 /2 74 3)和 4 .2 2 % (114 /2 74 3) ;随年龄增长 ,人群包虫病血清阳性率和患病率升高 ;以牧民、半农半牧民的血清阳性率和患病率最高 ,显示出青海省两型包虫病流行的人群分布特征。2青海省人与动物包虫病 /棘球绦虫的血清阳性率和感染 /患病率呈南北高、东西较低的地理学分布特征。3青海省是囊型和泡型包虫病的混合流行区 ,主要以囊型包虫病 /细粒棘球绦虫为主 ,这是青海省两型包虫病流行的生物学分布特征。 结论 青海 3个不同地形区两种棘球绦虫的生活史循环链十分复杂 ,家养动物相互之间、野生动物相互之间、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之间均参与其中 ,这是青海省两型包虫病流行病学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包虫病的生态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1997-2001年在青海省青南高原区、柴达木盆地区、祁连山地和河湟谷地区进行的人与动物两型包虫病的生态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方法:人群包虫病感染情况采用Bu-ELISA、EM18-ELISA和B超、X线进行检查和评价。动物棘球蚴病/棘球绦虫感染调查采用解剖学方法和寄生虫学方法进行确认和鉴别。结果:①女性人群的血清阳性率29.53%(797/2699)和患病率6.56%(177/2699)总是显著高于男性人群的21.22%(582/2743)和4.22%(114/2743);随年龄增长,人群包虫病血清阳性率和患病率升高;以牧民、半牧农半民的血清阳性率和患病率最高,显示出青海省两型包虫病流行的人群分布特征。②青海省人与动物包虫病/棘球绦虫的血清阳性率和感染/患病率呈南北高、东西较低的地理学分布特征。③青海省是囊型和泡型包虫病的混合流行区,主要以囊型包虫病/细粒棘球绦虫为主,这是青海省两型包虫病流行的生物学分布特征。结论:青海3个不同地形区两种棘 球绦虫的生活史循环链十分复杂,家养动物相互之间、野生动物相互之间、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之间均参与其中,这是青海省两型包虫病流行病学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包虫病流行现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至1992年,据不完全统计近40年我国140家医院的囊型包虫病手术患者,总计达27716例。地理分布较广泛,主要见于西部和北部的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四川、西藏和内蒙古等8省区,另有12省为散在分布或仅见个案报告。根据6省流行区26个组人群囊型包虫病的普查,IHA和ELISA阳性率分别为0.46%~11.7%和1.2%~32.4%,感染程度随地区的不同而异;B型超声检出囊虫百分率为0.61%~5.0%,患病率为0.15%~5.0%。泡型包虫病地理分布较为局限,见于新、甘、青、宁、川、西藏、内蒙古和黑龙江等8省区,至今报告的病人数达500例。据甘肃省漳县二组泡型包虫病的人群普查,患病率高达2.4%~5.0%。细粒棘球绦虫的中间宿主包括多种家畜以及野生岩羊、藏原羚和高原鼠兔等野生动物,其中感染率以绵羊(1.6%~81.3%)和牦牛(15%~74.5%)为最高。终宿主动物以狗的感染率为高(2.93%~47.0%)。多房棘球绦虫的中间宿主已发现达乌黑黄鼠、中华鼢鼠、布氏田鼠、长爪沙鼠、小家鼠、赤颊黄鼠和高原鼠兔等7种啮齿动物。终宿主感染率家犬为10.3%,野犬9.1%~14.4%,红(赤)狐15.0%~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石乃亥乡系牧业乡,位于青海湖畔西侧,海拔高度3200m,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居民以藏族为主,兼有少数汉族从事农业生产。我们于1989-1991年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方案的要求,对该地区进行了包虫病的流行基线调查。1人群包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