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期与择期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开放性骨折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 比较开放性股骨干骨折一期与择期带锁髓内钉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方法 34例41侧开放性骨折,分别按急诊清创后直接行带锁髓内钉固定和急诊清创缝合开放伤口择期行带锁髓内钉固定两种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随访半年以上,骨折全部愈合,髋、膝关节活动良好。1例发生皮肤窦道不愈合,未发生进一步深部感染,10个月后取钉,皮肤窦道愈合。2例发生下肢短缩,未发生髓内钉断裂,1例远端锁钉断裂,1例远端锁钉松动,但未影响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一期髓内钉内固定组在手术总时间、住院日、住院费用、抗生素用量、部分负重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择期手术,而在手术后的疗效、并发症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 感染发生的危险性不是开放性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治疗的禁忌症,彻底清创,条件允许可以一期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胫骨开放性骨折的交锁髓内钉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涛 《创伤外科杂志》2001,3(3):219-219
对35例胫骨开放性骨折行急诊清创、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术后除1例Ⅲ型骨折外,其余34例手术后均无感染,愈合良好。作者认为保证正确彻底的清创及抗生素的及时应用,除Ⅲ型骨折外,胫骨开放性骨折可以用交锁髓内钉固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胫骨干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我科自2008年1月~2011年3月运用磁力导航胫骨交锁髓内钉联合内置多侧孔硅胶管冲洗管负压封闭引流材料治疗GustiloⅡ型、Ⅲa型、Ⅲb型胫骨干开放性骨折33例,5~7d更换护创材料,创面肉芽新鲜后Ⅱ期缝合、游离植皮或组织瓣移植术修复皮肤缺损。结果 33例中29例Ⅰ期愈合1,例老年患者因合并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发生迟发性骨髓炎2,例延迟愈合,1例骨不连。15例GustiloⅢb型皮肤缺损行皮瓣转移术修复,10例GustiloⅢa型行植皮治疗,8例GustiloⅡ型经换药后创面愈合。结论在彻底清创无高危因素的前提下,联合应用交锁髓内钉与负压封闭引流治疗GustiloⅢb以下型胫骨干开放性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震 《临床军医杂志》2009,37(4):586-587
目的探讨非扩髓型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1998年1月—2000年12月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多段骨折2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1~61岁,平均36.5岁,闭合性骨折7例,开放性骨折14例。按Gustilo分类:Ⅰ型2例,Ⅱ型7例,Ⅲa型5例。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8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4周。关节功能按Johner-W ruhs评分标准:优18例,良3例。结论非扩髓型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多段骨折具有固定坚强、创伤小、术后可早期活动、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是胫骨多段骨折首选的内固定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及经验。方法对38例胫骨骨折,其中(开放性骨折28例)采用交锁髓内钉静力交锁予以固定。闭合性骨折均行小切口切开复位。结果38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38例均出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7.5个月。恢复生理轴线,双下肢长度相同。结论交锁髓内钉在治疗胫骨骨折中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固定坚强、骨折愈合率高、能早期活动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适合胫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胫骨干骨折病例67例,根据选择手术方式不同,将病例分为交锁髓内钉、加压钢板和外固定支架3组,临床观察结合X线片评价骨折愈合、延迟愈合、不愈合作为判断临床疗效标准。结果 髓内钉组的骨折愈合率明显高于加压钢板和外固定支架组,外固定组的骨折延迟愈合率高于其他两组;并发症包括骨不连、关节僵硬及畸形愈合,发生率为22.4%,其中骨不连发生率为13.4%。结论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加压钢板和外固定支架;骨不连为胫骨骨折常见并发症,应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7.
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效果,并比较扩髓与非扩髓技术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对68例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实施了急诊清创、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扩髓组36例(Gustilo分型Ⅰ型5例,Ⅱ型8例,ⅢA型17例,ⅢB型6例);非扩髓组32例(Gustilo分型:Ⅰ型3例,Ⅱ型6例,ⅢA型16例,ⅢB型7例)。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早期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感染、内固定物失败、膝前痛等。结果 扩髓组平均手术时间较非扩髓组长8.8min;术后3例出现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扩髓组1例,非扩髓组2例。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扩髓组为29周,非扩髓组为30周。骨不愈合共5例(7%),扩髓组2例(6%),非扩髓组3例(9%);畸形愈合共3例(4%),非扩髓组2例(6%),扩髓组1例(3%);5例出现感染(7%),扩髓组3例(9%),非扩髓组2例(6%);膝前痛扩髓组16例(44%),非扩髓组12例(38%)。以上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钉断裂11例(17%),扩髓组2例(12%),非扩髓组9例(2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交锁髓内钉可有效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扩髓在开放性胫骨骨折中是安全的,并不增加深部感染、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膝前痛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扩髓与非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目的比较临床闭合复位下扩髓与非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闭合或轻度开放胫骨骨折的疗效. 方法 1998年3月~1999年12月对126例共129侧胫骨骨折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术前分为非扩髓组58侧;扩髓组71侧.骨折为闭合骨折或Ⅰ、Ⅱ度开放骨折.定期随访1年以上. 结果非扩髓组与扩髓组髓内钉平均直径分别为8.8 mm、9.4 mm(P<0.001);术后发生筋膜间隔综合征分别为2例、1例,其中非扩髓组有1例切开减压;无全身感染,局部感染分别为3例、2例;非扩髓组1例髓内钉断裂、4例锁钉断裂,扩髓组无断钉;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16 d、102 d(P<0.001);延迟愈合分别为2例、1例;非扩髓组有1例骨折不愈合. 结论与非扩髓组比较,扩髓交锁髓内钉具有骨折固定强度大、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和肱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6月我科收治的178例应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长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新鲜骨折153例(开放性40例,闭合性113例),陈旧性骨折25例;股骨骨折98例,胫骨骨折58例,肱骨骨折22例;男性142例,女性36例;年龄15~84(48.3±16.4)岁.术中应用"C"型臂或"G"型臂引导闭合复位,对部分闭合复位失败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陈旧性骨折和骨折粉碎严重的病例行断端植骨,取自体髂骨植骨或自体髂骨加固混合植骨.结果178例骨折均治愈,治愈率为100.0%;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8.5±3.2)w,其中正常时间愈合167例(93.8%),延迟愈合9 例(5.1%),2例骨折9个月内不愈合(1.1%);内固定失败 6例,其中主钉断裂 2例,主钉合并远端锁钉断裂1例,远端锁钉退出1例,近端锁钉退出2例;感染2例(1.2%),外伤性骨折 2例(1.2%).结论 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和肱骨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骨干骨折的一种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加压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的原因,评价加压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的效果. 方法 1998年2月-2006年12月,对21例股骨和胫骨干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者采用加压交锁髓内钉治疗.其中股骨13例,胫骨8例,3例未植骨,仅扩髓加压,5例同时行膝关节松解. 结果 随访11.4~36个月,平均13.6个月,全部患者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7个月,无畸形、感染及再骨折出现.采用Klemm分级标准,优19例,良2例. 结论 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主要原因是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手术内固定使用不当,断端血运和骨折愈合生物环境破坏.加压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具有固定可靠,便于膝、踝早期功能活动,肢体可早期负重等优点.手术应用联合骨移植,扩髓及膝关节松解,可促进骨愈合,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交锁髓内钉和单臂外固定架对胫骨干多段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1998年以来治疗胫骨干多段骨折应用交锁钉3 8例 ,应用外固定架 3 0例 ,比较术后 2年的恢复情况。结果 交锁钉治疗组骨折原位愈合率为 92 %( 3 5 /3 8) ,成角畸形愈合率 2 6%( 1/3 8) ,骨折延迟愈合 5 3 %( 2 /3 8) ,骨不连 0例 ,骨髓炎 2 6%( 1/3 8) ,皮瓣坏死 2 6%( 1/3 8) ,大隐静脉损伤 5 3 %( 2 /3 8) ,筋膜间隙综合征 0例。平均骨折愈合时间 6.5个月。而外固定架组分别为 5 0 %( 15 /3 0 )、16.7%( 5 /3 0 )、2 6.7%( 8/3 0 )、6 7%( 2 /3 0 )、10 %( 3 /3 0 )、10 %( 3 /3 0 )、10 %( 3 /3 0 )、6 7%( 2 /3 0 ) ,针眼感染 16 7%( 5 /3 0 ) ,平均愈合时间 8.5个月。结论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多段骨折生物力学好、操作方便、固定牢固、对骨折局部血供损伤小 ,下床负重早 ,其治疗效果好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股骨骨折骨不连的生物力学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探讨股骨骨折骨不连的生物力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68例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经带锁髓内钉治疗,13例股骨远端骨折骨不连实施动力髁螺钉(DCS)内固定术,治疗同时行自体髂骨髓腔内外植骨术。结果:81例股骨骨折骨不连患者随访8~24个月,平均14个月。68例股骨干骨不连治疗后,有5例出现主钉或锁钉折断,经再次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加植骨术治愈,其余患者不连端全部愈合;13例股骨远端骨不连经DCS内固定术后全部愈合。81例平均愈合时间为6.5个月。根据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综合指标评定疗效,本组优54例,良21例,差6例,优良率92.6%。结论:股骨骨折骨不连的主要原因为内收肌群的生物力学因素导致内固定失败造成;股骨干骨折及骨不连手术内固定应以髓内固定为主,股骨髁部骨折及不连接应选用坚强的DCS系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为胫骨髓内钉置入路径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9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8例胫骨干骨折患者,男性42例,女性16例;年龄19~73岁,平均50.3岁。均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按手术入路分为髌上入路(SPN)组和髌下入路(IPN)组,各29例,统计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膝前疼痛、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定期电话及门诊随访13~20个月,平均15.6个月。SPN组手术时间(100.66±6.78)min短于IPN组(110.07±8.92)min;SPN组与IPN组相比,膝前疼痛程度较轻(VAS评分1.07±1.00 vs.1.66±1.40),膝关节功能评分较高(Lysholm评分96.28±4.08 vs.93.93±4.62,Oxford评分53.28±3.96 vs.51.17±3.55),P<0.05。SPN组与IPN组在出血量[(79.31±11.00)mL vs.(83.10±11.37)mL]、骨折愈合方面(RUST评分27.03±2.34 vs.26.72±2.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髌下入路组相比,髌上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应用有限切开复位结合前外侧L形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6月~2013年1月共收治15例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患者。骨折按照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AO/ASIF)分型:43A2型3例,43A3型10例,43B1型2例,均合并腓骨下端骨折;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线距踝关节面1.6~4.5cm,平均2.8cm;闭合性骨折8例,开放性骨折7例(GustiloⅠ型2例,Ⅱ型3例,ⅢA型2例)。GustiloⅢA型2例急诊行清创、腓骨内固定及外固定支架固定,余患者术前行跟骨骨牵引。运用有限切开复位结合前外侧L形LCP内固定治疗,术中酌情植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18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术后2例切口表皮坏死,经换药处理后愈合,余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于术后16~24周(平均20周)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骨科协会足踝外科分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标准:评分为73~95分,平均89.5分,其中优10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86.7%。随访期间无感染、骨不连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有限切开复位结合前外侧L形L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术中利用微创置板技术,并酌情植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Grosse-Kempf带锁髓内钉和AO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评价Grosse-Kempf带锁髓内钉和AO钢板对胫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以来应用AO钢板治疗胫骨骨折40例、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55例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经过10--26个月的随访,带锁髓内钉治疗组骨折愈合率为98.2%(54/55),感染率为1.8%(1./55),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5.6个月;AO钢板治疗组则分别为90%(36/40)、12.5%(5/40)和7.5个月。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因其生物力学好,操作简单,固定坚强,对骨折局部血供破坏小,其治疗效果优于AO钢板,但其应用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股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所致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5  
目的 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对我院1994-1999年116例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病人进行回顾分析,其中对14例延迟愈合者采取拔除锁钉,变静力固定为动力固定;对6例骨不连者,全部取钉、换钉并植骨;对4例骨感染者进行病灶清除加拔钉,适度的外固定。结果 骨延迟愈合14例,随访1年全部愈合;骨不连6例,其中二次手术4例,三次手术2例,随访1年半均愈合;骨感染4例,3例愈合,1例未愈。总有效率95.8%。结论 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虽比其他内固定具有较明显的优势,但产生骨延迟愈合、骨不连、骨感染、断钉等并发症并不少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适当选材、适时掌握静力固定与动力固定、第二次手术扩髓与不扩髓、彻底清创与严格的无菌操作是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辅助下逆行交锁髓内钉(GSH)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2011年1月采用膝关节镜辅助下GSH治疗48例股骨髁上骨折病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龄21~77岁,平均57岁。闭合性骨折31例,开放性骨折17例;按AO/ASIF分类系统分类:A1型27例,A2型12例,A3型9例。结果 48例随访6~48个月,平均24.6个月。骨折在术后10~18个月内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4.9个月。术后膝关节功能评价参照Kolmert评分标准,优良率达93.7%。结论膝关节镜辅助下GSH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股骨髁上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Gustilo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并获得随访资料的55例Gustilo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组27例采用清创,Ⅰ期应用非扩髓带锁髓内钉或锁定接骨板内固定,伤口深部置管冲洗,创面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材料封闭,持续负压引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