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任洪梅 《当代医学》2016,(9):123-124
目的:分析引导式教育理念对脑瘫儿童康复效果的改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脑瘫儿童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患儿52例,研究组采用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患儿68例,对比2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2组患儿CPMFS与MMSE指标评分均较护理前增高,但是研究组增高幅度更显著,CPMFS(83.62±5.14)分与MMSE(81.23±5.64)分高于对照组(67.84±4.12)分与(66.52±6.14)分(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另外,研究组患儿家属护理总满意度91.18%高于对照组71.15%(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理念对脑瘫儿童康复效果具积极改善作用,同时可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的意义以及实施要点。方法选取脑瘫患儿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出院后给予患儿家长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出院后对患儿家长实施专业培训,以确保患儿接受有效的家庭康复护理,并比较2组效果。结果观察组适应行为、大运动行为、精细运动行为、语言行为以及个人-社交行为评分分别为(67.9±5.3)、(70.2±4.6)、(64.3±7.1)、(62.5±4.3)、(60.3±4.7),对照组分别为(48.6±6.7)、(58.9±5.2)、(41.2±5.3)、(41.6±5.1)、(41.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康复护理在脑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对提高患儿康复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脑瘫患儿实施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36例脑瘫患儿临床资料,对其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后1年,36例脑瘫患儿的MDI指数(86.7±7.5)分、PDI指数(71.8±6.2)分高于护理干预前(65.4±5.4)分、(58.4±4.8)分,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脑瘫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促进患儿智力发育、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在护理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小儿脑瘫康复护理早期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78例小儿脑瘫患儿,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观察组通过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效果、治疗的天数。结果:观察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6.63%,优于对照组50.56%;同时两组患儿治疗的天数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 <0.05)。结论:小儿脑瘫通过康复护理早期干预,护理效果较佳,可促使患儿及早获得康复,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康复护理对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立云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7):82-83,86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60例肘关节骨折患者分为康复组(n=150)和对照组(n=110)。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而康复组接受个体化康复护理干预。结果:术后3个月,康复组的疼痛、活动范围、活动能力等肘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肘关节屈曲、伸直、前臂旋前和前臂旋后等肘关节关节活动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个体化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肘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促进肘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于骨科康复门诊的延续护理模式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康复的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7—10月安徽省儿童医院儿童骨科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 Ⅱ型、Ⅲ型)的86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功能锻炼视频指导联合微信平台跟踪的延续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专科护士和康复治疗师主导的骨科康复护理门诊管理模式。比较2组患儿术后6个月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患儿家长满意度、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肘关节运动范围评分(ROM)。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为(83.20±13.82)分和(71.00±16.49)分(P<0.001);家长满意度评分为(77.17±20.97)分和(66.25±21.60)分(P=0.020);肘关节MEPS评分为(88.04±8.33)分和(82.50±7.33)分(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肘关节ROM评分在屈曲、伸直、旋前、旋后4个角度评价中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基于骨科康复护理门诊的延续护理管理模式可以促进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的康复,提高功能锻炼依从性和患儿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曹海燕 《吉林医学》2024,(4):1000-1003
目的:探讨学龄前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中联合使用悬吊运动训练与引导式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研究对象均为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入的80例学龄前脑瘫患儿,按照患儿入选先后顺序进行数字排序,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康复训练)与研究组(悬吊运动训练与引导式教育),两组患儿各40例,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平衡功能、粗大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干预前比较两组患儿的BBS评分、GMFM-D评分、GMFM-E评分,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BBS评分为(43.16±3.31)分、GMFM-D评分为(34.15±3.28)分、GMFM-E评分为(40.17±4.83)分;对照组BBS评分为(35.77±3.28)分、GMFM-D评分为(29.08±2.88)分、GMFM-E评分为(33.17±4.93)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情感功能为(69.25±2.59)分、生理功能为(66.12±2.24)分、社会功能为(6...  相似文献   

8.
朱萍 《大家健康》2013,(10):111
目的:临床分析早期干预、发育障碍保健应用于窒息新生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儿5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早期干预、发育障碍保健的护理工作,分析NBNA评分、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早期干预护理后,选择盖氏对精神运动发育商进行评定,两组患儿在12个月时,研究组为(102.2±12.31),对照组为(90.5±14.21),在24个月时,研究组为(108.6±15.52),对照组为(92.0±1734),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无脑瘫病例,对照组育4例脑瘫病例,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窒息预防,应实施早期干预,发育障碍保健康复,可有效提高新生儿窒息的DQ发育,降低脑瘫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孙杰 《当代医学》2016,(34):128-129
目的:对小儿脑瘫康复护理早期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80例患儿随机分成2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的脑瘫康复护理,实验组患儿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75%,实验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小儿脑瘫患儿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显著,应该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王正香 《现代医学》2014,(6):661-663
目的:探讨水疗加水中康复护理对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痉挛症状的效果,为脑瘫患儿提供更合理、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9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给予功能锻炼、理疗、推拿、药物等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每天1次的水疗加水中康复护理。结果:治疗后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分级明显提高,治疗组改善比对照组更明显(P〈0.01);治疗组患儿的肌张力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常规的综合康复训练能改善脑瘫患儿的痉挛状态,而辅以水疗加水中康复护理改善脑瘫患儿痉挛状态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8):184-186+192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临床脑瘫患儿功能恢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 年5 月~2018 年4 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瘫患儿48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4 例,给予患儿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24 例,给予患儿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运动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运动功能为(61.22±2.75)分,对照组为(50.14±3.52)分,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为(3.06±1.64)分,对照组为(3.92±1.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中,情感功能为(87.34±8.01)分,生理功能为(88.12±6.31)分,角色功能为(90.14±6.22)分,对照组分别为(69.65±6.25)分,(72.24±5.86)分,(70.55±5.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脑瘫患儿临床疗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引导式教育与整体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模式在脑瘫患儿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98例脑瘫患儿进行分组比较研究,研究组(n=50)采用整体护理模式与引导式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对患儿进行护理;对照组(n=48)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前后均对患儿进行疗效评价以及向患儿家长进行4项问卷调查。结果研究组与常规组相比能显著提高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与整体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模式有利于脑瘫患儿更好地康复和回归社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5):171-174
目的 观察中医康复护理在小儿脑瘫流涎症状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 筛选2017 年6 月~2018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脑瘫流涎患儿50 例,收集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 例。两组患儿均采用针刺和按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对照组仅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大脑动脉血流速度、血管搏动指数及流涎等级。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 个月后观察组患儿VP、PI 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流涎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康复护理在小儿脑瘫流涎症状的应用效果显著,能积极改善患儿脑部血流,显著提高患者的流涎控制率,提高护理总有效率,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患者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9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每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给予研究组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整体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SDS评分(40.2±3.5)分,日常生活评分(40.5±3.0)分,MESSS评分为(70.5±3.8)分,上述三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明显(t=5.79,P=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脑瘫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采用婴幼儿智力量表(CDCC)检测并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智力发育(MDI)和心理运动发育(PDI)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家属护理满意度、MDI评分和PD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础护理基础上,综合康复护理有助于提高脑瘫患儿的智力发育和心理运动发育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护理配合按摩针灸、促通技术及作业疗法在痉挛型脑瘫患儿精细运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7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配合家庭康复护理。结果:干预组精细运动能力提高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康复护理配合按摩针灸、促通技术及作业疗法,明显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因此规范的康复治疗与正确的家庭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该院于2015年1—10月进行诊治的脑瘫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儿行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行一般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GMFM、PedsQIA.0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评分均提高,观察组患儿治疗后PedsQIA.0总分、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可提高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熊媛媛  李淑玲 《当代医学》2016,(23):103-104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患者行康复护理对认知和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神经内科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试验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2组,基础护理措施用于对照组,康复护理措施用于干预组,护理结束后评估总体效果。结果干预组预后活动功能评分(71.32±9.61)分,对照组预后活动功能评分(58.45±8.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神经内科患者行康复护理措施作用显著,可改善认知、活动功能,预防并发症,增强总体效果,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家庭护理指导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30例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同时,予以家庭护理指导,给予家庭康复训练.结果:治疗后GMFM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结论:家庭护理指导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家庭护理干预对长期使用氯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长期使用氯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原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实施综合家庭护理干预和常规随访1年,并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残疾评定量表(WHO-DAS)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GQOLI-74量表中:GQOLI总分、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WHO-DAS量表研究组社会功能好于对照组 (P<0.05).结论:综合家庭护理干预对长期使用氯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较好效果,有助于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