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心肺复苏机联合可视喉镜气管插管在急诊科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效果。方法:选取219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分别以徒手心肺复苏和心肺复苏机联合可视喉镜气管插管复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及存活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114例,平均插管时间(20±5)s,复苏成功39例,成功率34.2%;存活24例,存活率20.1%。对照组复苏105例,平均插管时间(35±4)s,复苏成功15例,成功率14.3%;存活12例,存活率11.4%。观察组平均插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P〈O.05);观察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934,P=0.048);观察组的存活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1.2285,P=0.268)。结论:心肺复苏机联合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有助于提高急诊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口咽通气管在院前急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院前急需心肺复苏急救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气管插管,观察组使用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对比两组患者急救过程中插管时间、心肺复苏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及复苏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插管消耗时间较对照组少[(12.4±1.6)s比(86.4±11.4)s],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和复苏成功率分别为100.0%和6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和2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在心肺复苏急救中操作简单,安全快捷,复苏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罗晓  张爱玲  刘康丽   《中国医学工程》2014,(12):133-134
目的分析急诊重症监护中心肺复苏时及时气管插管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90例心肺复苏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即刻插管(由急诊科医护人员行气管插管术),对照组给予延时插管(由麻醉科医师进行插管),比较不同时间气管插管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插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与存活率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急诊科医护人员及时给予气管插管,可有效提高患者复苏成功率与存活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诊实施紧急气管插管对心肺复苏效果观察.方法 急诊科收治的心肺复苏患者132例,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紧急组和麻醉组各66例.紧急组患者入院后由急诊医生或护士进行紧急气管插管治疗,麻醉组患者入院后通知麻醉医生到急诊室进行气管插管治疗.同时给予患者常规的心肺复苏治疗.结果 紧急组患者的插管成功率与麻醉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紧急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麻醉组患者(P<0.05).紧急组患者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麻醉组患者(P<0.05).结论 急诊紧急气管插管可以有效的提高心肺复功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王永超  马丽  马跃 《中外医疗》2014,(12):81+83-81
目的:探讨双管喉罩在急诊心肺复苏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选择急诊行心肺复苏患者40例,随机分为喉罩组(L)和气管插管(T)组,每组20例。记录两组置入时间、一次置入成功率、复苏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L组置入时间(20.1±8.2) s,一次置入成功率95.0%;T 组插入时间(89.5±37.4) s,一次置入成功率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并发症发生率L组5%明显低于T组35%(P〈0.05)。结论双管喉罩通气能安全、有效地用于急诊心肺复苏,方便、快捷,一次性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时机气管插管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44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气管插管的不同时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观察组采取早期气管插管,对照组采取及时气管插管。观察比较两组气道开放时间和生命体征恢复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心跳恢复时间、意识改善时间),复苏前后体内血气指标水平[p 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动脉血氧分压(Pa O2)],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和出院存活率。结果观察组气道开放时间早于对照组[(36.5±2.6)s比(61.3±3.7)s],呼吸恢复时间、心跳恢复时间和意识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92±11)min比(126±12)min,(5.2±1.1)min比(8.9±1.6)min,(36±8)min比(54±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苏后,观察组p H值和Pa O2高于对照组[7.9±1.2比7.0±1.1,(88±8)mm Hg(1 mm Hg=0.133 k Pa)比(68±8)mm Hg],Pa CO2低于对照组[(39±5)mm Hg比(46±5)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恢复窦性心律、复苏成功和出院存活率高于对照组[87.4%(54/72)比53.6%(38/72),78.2%(56/72)比52.0%(37/72),67.3%(48/72)比43.1%(3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救治,早期气管插管能增加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及成活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可视喉镜在手术室外急诊气管插管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行气管插管术的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普通喉镜,观察组行可视喉镜。对比两组插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时间为(35.45±12.56)s,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8.56±13.4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1/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喉镜应用于手术室外急诊气管插管术中能有效缩短插管时间,提高插管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可视喉镜与传统喉镜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实施气管插管全麻的腹部及四肢择期手术患者7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5)。观察组使用可视喉镜进行气管插管,对照组使用传统喉镜进行气管插管,比较2组患者喉镜片气管插管时间、一次完成气管插管的成功率、Cormack-Lehane声门显露分级及气管插管期间血压(BP)和心率(HR)的变化、咽部损伤和术后咽痛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气管插管时间为(28.1±5.6)s,一次完成气管插管成功率为33例(91.7%),对照组气管插管时间为(37.2±7.8)s,一次完成气管插管成功率为25(71.4%)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声门显露分级、气管插管期间BP和HR的变化及咽部损伤和术后咽痛的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喉镜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高,能明显提高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且喉部暴露完全,操作过程中患者血压心率变化小,对咽部损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郑瑞春 《吉林医学》2014,(9):1836-1837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抢救流程规范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分析实施规范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前抢救的42例心跳骤停患者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分析实施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后行心肺复苏患者42例临床资料,设为试验组,分析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并比较心肺复苏时间、除颤时间及气管插管时间。结果:试验组42例患者中,抢救成功25例,占59.5%,高于对照组的13例(3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肺复苏时间、除颤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分别为(1.98±0.85)min、(1.58±1.08)min、(2.85±1.24)min,均短于对照组的(3.52±1.59)min、(3.69±2.56)min、(4.59±1.5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缩短心肺复苏、除颤、气管插管时间。  相似文献   

10.
郑中斌 《中外医疗》2014,(15):13-14
目的:分析研究不间断胸外按压在心肺复苏中的疗效观察,以更好地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3年7月该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 A组43例患者在心肺复苏过程中使用不间断胸外按压的方法,B组12例患者给予常规心肺复苏方法,对比观察两组心肺复苏的效果。结果 A组初期恢复自主循环率更高(30.23%),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24 h生存率(23.26%)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胸外按压时间中 A 组(8.44±1.32s)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不间断胸外按压的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的气管插管在心肺复苏急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科近年来心肺复苏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麻醉科医师(对照组)和急诊科医师(治疗组)实施心肺复苏时气管插管患者两组进行插管完成时间、平均插管时间、成功或失败比较。结果:两组在气管插管完成时间、平均插管时间、复苏成功率、存活率比较存在显著性异差(0.01〈P〈0.05)。结论:每一个急诊科医护人员能在心肺复苏中准确、熟练地掌握气管内插管技术,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以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关键。  相似文献   

12.
袁日明  王振威  林久座  蔡丽 《当代医学》2010,16(30):114-114
目的探讨面罩和气管插管两种通气方法在心肺复苏初期应用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03年11月~2009年11月心搏、呼吸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83例,按前瞻性随机化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复苏方法。观察组首先给予充气式输氧面罩输氧通气,吸入氧浓度(FiO2)为100,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再行气管插管或者不需要再行气管插管。对照组开始即行气管插管。结果观察组完成通气时间为(3±2.4)min,对照组为(5±2.7)min,观察组完成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和存活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肺复苏初期,采用面罩通气能提供有效的通气量,且容易操作,能为气管插管赢得时间,提高复苏有效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研究急诊医护人员在心肺复苏无困难情况下实施即时气管插管的重要性。【方法】对107例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为无困难插管组(即时插管)54例和对照组为困难插管组(延时插管)53例,通过观察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与存活率,比较即时插管与延时插管的救治效果。【结果】即时插管的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为40.7%,存活率为18.5%;延时插管的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为11.3%,存活率为1.9%,两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医护人员在心肺复苏患者咽部无障碍的情况下即时气管插管可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与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气囊面罩通气联合气管插管治疗急诊心肺复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呼吸心跳骤停后行心肺复苏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普通气囊面罩通气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气囊面罩通气联合气管插管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平均动脉血压(MAP)、复苏成功率及存活率。结果2组患者抢救结束后,2组SpO 2和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72,P=0.000;t=18.832, P=0.000);2组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分别为12.5%和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3,P=0.000);最终存活率分别为5.0%和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4,P=0.000)。结论在急诊心肺复苏时,及时有效地开放气道是抢救的关键,使用气囊面罩联合气管插管能够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以150例急诊危重疾病抢救患者入院时间先后为标准将其分为2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服务(对照组75例)及全程护理模式(观察组75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病情诊断、心肺复苏、静脉开放、气管插管等急诊操作上所费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7.3%)与对照组患者(88.0%)相比明显升高,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92.7±4.5)分、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82.5±7.2)分。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对缩短急诊危重患者分诊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上有显著效果,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5):95-98
目的 观察早期机械通气在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其对患者血气指标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7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心脏骤停(CA)患者6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插管成功时机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为CA发生5 min后插管成功,观察组在5 min内插管成功,对比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时间、复苏成功率、复苏后血气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7 d生存率。结果 复苏效果:观察组复苏成功率为2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观察组复苏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指标情况:观察组复苏后血乳酸(BLA)含量、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酸碱值(pH)、动脉血氧分压(P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观察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d生存率:观察组7 d生存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机械通气在心肺复苏患者中应用效果肯定,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提升7 d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气囊面罩结合气管插管通气对急救心肺复苏结局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接受急救心肺复苏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气囊面罩结合气管插管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H、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水平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气道开放、呼吸恢复、心跳恢复及意识改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命体征指标恢复情况、复苏成功率、最终存活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H、PO2、PCO2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H、PO2均有所升高,但是观察组pH(7.29±0.12)mmHg低于对照组(7.53±0.22)mmHg(P <0.05),观察组PO2(89.34±7.69)mmHg高于对照组(71.56±6.98)mmHg (P <0.05);两组患者的PCO2均有所降低,但是观察组的PCO2(37.43±5.25)mmHg低于对照组(44.32±6.51)mmHg (P <0.05)。观察组气道开放、呼吸恢复、心跳恢复及意识改善时间都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血氧饱和度(85.32±11.76)%高于对照组(43.54±9.12)% (P <0.05),平均动脉(72.32±9.56)mmHg高于对照组(36.78±7.32)mmHg (P <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率(52.94% VS 25.49%)、最终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33.33% VS 11.76%) (P <0.05)。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86.27% VS 62.75%) (P <0.05)。结论 采用气囊面罩与气管插管通气结合进行急救心肺复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pH、PO2、PCO2,促进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的恢复,缩短患者气道开放、呼吸恢复、心跳恢复及意识改善时间,提高复苏成功率及最终存活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心脏骤停效果影响因素。方法:选取68例心脏骤停患者按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分为复苏成功的观察组和复苏失败的对照组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有效电话指导、心肺复苏开始时间、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出车后有效电话指导29例(85.3%),多于对照组的14例(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开始平均时间观察组为3.1±2.8min,早于对照组的8.4±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成功率观察组为13.30%,高于对照组的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效果的因素较为复杂,包括患者的基础疾病、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心肺复苏时间和方法等,应通过缩短呼救反应期,尽早实施心肺复苏,规范急救流程和相关措施,加强公众急救培训,有效提升心脏骤停院前急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临床中胃镜胶在气管插管清醒患者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肝胆外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的80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的方法进行插管,而观察组40例患者在插管前给予口腔注入胃镜胶后进行插管处理,观察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 对照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值、心率和呼吸变化次数分别为(8.9±1.1)、(14.7±1.4)mm Hg、(12.7±1.2)、(4.2±0.4)次/min,观察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值、心率和呼吸变化次数分别为(2.3±0.8)、(4.2±0.7)mm Hg、(2.4±0.7)、(1.1±0.1)次/min,两组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511、8.3021、7.4021、6.4034,均P<0.05).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85.0%,重插成功率为15.0%,失败为0.0%,对照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50.0%,重插成功率为10.0%,失败为40.0%,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x2=8.36,P<0.05).观察组患者插管依从性与插管满意度分别为92.5%、92.5%,对照组患者插管依从性与插管满意度分别为75.0%、77.5%,观察组患者插管依从性与插管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插管依从性与插管满意度,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x2=7.13、7.46,均P<0.05).观察组刺激性反应发生率为20.0%,对照组刺激性反应发生率为85.0%,观察刺激性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8.31,P<0.05).结论 临床中对于气管插管清醒患者留置胃管的过程中,给予口腔注入胃镜胶能够有效地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并减少患者的痛苦与刺激性反应.同时,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插管的依从性和满意度,从而有效地维持血压和心率以及呼吸的稳定,减少波动,使用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视可尼喉镜与直接喉镜、纤维支气管镜在高位颈椎伤术中气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血流动力学影响、口腔损伤,评价视可尼喉镜在高位颈椎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非心肺疾病高位颈椎损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视可尼喉镜组(A组)、直接喉镜组(B组)、纤维支气管镜(C组)记录入室后,诱导后,插管即刻,插管后1、3、5 min收缩压(systolic arterial pressure,SAP),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D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口腔损伤,术后并发症等.结果:3 min内插管成功率A组(92.8%)明显高于B组(68.2%)、C组(72.2%)(P〈0.05);插管时间A组(25.2±20.2) s明显低于B组(140.5±20.5) s及C组(130.7±38.4) s(P〈0.01);3组插管前后都有血流动力学改变,插管后1 min,SAP A组(122±12.3) mmHg明显低于B组(159±14.8) mmHg,C组(157±14.7) mmHg (P〈0.05),DP A组(75±8.9) mmHg明显低于B组(93±9.3) mmHg,C组(90±9.1) mmHg (P〈0.05),HR A组(75±9.2) min-1明显低于B组(93±10.9) min-1,C组(91±9.7) min-1(P〈0.05);口腔黏膜损伤A组1例(3.3%),B组18例(60.0%),C组2例(6.7%),A,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咽喉痛A组1例(3.33%),B组6例(20.0%),C组12例(4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视可尼喉镜在高位颈椎伤患者采用全麻快诱导气管插管应用中,成功率高,时间短,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口腔损伤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气管插管器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