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临床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未见明显副作用。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1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果糖二磷酸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黄芪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静脉滴注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和磷酸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等心肌酶谱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58例,95.08%)高于对照组(46例,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CK和LDH水平明显降低,并且下降幅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FDP)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58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2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黄芪注射液和FDP。结果两组患者病情均得到明显改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2.4%,治疗组有效率93.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FDP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发病过程中的治疗及预后均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芪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4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加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黄芪注射液和果糖二磷酸钠。结果:两组患者病情均得到明显改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6.95%,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6.0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用果糖二磷酸钠对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发病过程中的治疗及预后均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莉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4):131-131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辅酶Q10、能量合剂及其他常规治疗,必要时吸氧、抗感染、抗心律失常等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黄芪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病例临床症状、体征、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恢复明显比对照组快。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好,恢复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6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病例资料,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饮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饮、黄芪、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总有效率81.6%,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变化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脉饮、黄芪、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肯定,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48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病例资料,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对症治疗,给予大剂量Vc、能量合剂、辅酶Q10等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生脉饮、黄芪、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理想,无不良反应,治疗疗程也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4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加黄芪注射液,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黄芪注射液和果糖二磷酸钠.结果两组患者病情均得到明显改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6.95%, 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6.0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黄芪注射液联用果糖二磷酸钠对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发病过程中的治疗及预后均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9.
二磷酸果糖和黄芪注射液治疗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二磷酸果糖(FDP)和黄芪注射液治疗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用FDP+黄芪注射液+常规治疗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8%,明显高于对照组69.2%(P<0.05)。结论:FDP和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国胜  陈燕 《当代医学》2014,(31):56-57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治疗小儿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4例小儿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n=62),对照组给予大剂量的V-C、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黄芪和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5.1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CD 3、CD 4、CD 8、CD 4/CD 8、Ig G、Ig A、Ig M各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在常规方法上使用果糖二磷酸钠、黄芪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戚清 《基层医学论坛》2014,(34):4626-4627
目的:评价外源性磷酸肌酸(CP)对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力衰竭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力衰竭患儿51例,随机分为磷酸肌酸组(CP组)26例和1,6-二磷酸果糖(FDP)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2组分别给予CP和FD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了解左室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率(FS)。结果 CP组治疗有效率为84.6%,FDP组有效率为52.0%。2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F、FS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CP组心功能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能较好地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运用黄芪注射液联合二磷酸果糖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在2011年8月—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确诊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儿予以黄芪注射液联合二磷酸果糖进行治疗,对照组予以能量合剂,两组均治疗1~2周。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7.5%,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愈率方面,观察组为63.4%,对照组为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在临床症状、体征方面的平均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在心肌酶、EKG方面亦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针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实施抗氧化剂、抗心律失常以及能量合剂治疗时,应及早加用黄芪注射液以及二磷酸果糖,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及临床指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佐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病毒性心肌炎住院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提高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30 mL加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1次/d,连用2周;曲美他嗪,每次20 mg,3次/d,连用8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和心电图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66.7%(P<0.05);治疗组的心电图ST-T改变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未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可作为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72例作为心肌炎组,同期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患儿65例作为非心肌炎组,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5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对三组受检儿童血清cTnI和CK—MB的阳性异常比率,以及心肌炎组患儿治疗前后cTnl和CK-MB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心肌炎组患儿相比,非心肌炎组患儿血清cTnI阳性异常率及血清CK-MB阳性异常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肌炎组患儿治疗前相比,治疗后cTnI和CK—MB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nI检测对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冉斌  赵学会 《西部医学》2009,21(8):1348-1349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和大剂量维生素C。结果两组心肌酶和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O.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0.O%(P〈0.05),治疗组恢复时间少于对照组(P〈O.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黄芪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好,毒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片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治效果,为临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8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理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曲美他嗪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再加用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各项实验室指标。结果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肌酶谱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在有效率方面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片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心率减速力(DC)的影响。方法:将4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设为治疗组,每天给予左卡尼汀100mg/kg,静脉滴注,疗程14d;对照组为3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所有患儿在治疗前后以及对照组儿童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应用DC处理软件,离线计算DC值。结果:治疗组治疗前DC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DC值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有迷走神经功能受损,左卡尼汀可改善迷走神经功能,对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血清心房利钠肽(ANP)的水平变化,探讨ANP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与治疗的意义。方法选取病毒性心肌炎患儿75例检测ANP,并与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72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ANP的变化及其意义。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检测组的A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病毒性心肌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轻、重度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NP是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辅助指标,且可以作为早期判断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