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麝香祛痛搽剂中人工麝香质量的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处方中的人工麝香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用气相色谱法对处方中人工麝香的有效成分麝香酮进行定性测定.结果 供试品中各组分出峰时间较合适,分离效果较好,而且各组分对应的峰面积和理论踏板数均较高,同时更能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重复性,阴性无干扰,专属性强.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麝香祛痛搽剂中麝香酮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应用二阶导数技术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对中药天然麝香和麝香伪品进行测定。测定结果如下:麝香伪品和天然麝香进行比较,麝香伪品的红外光谱的吸收强度及位置有很大的差异性,很好被区分开。人工麝香,市售麝香和天然麝香这三类麝香的谱图有很大的相似性,特别是天然麝香和人工麝香非常相似,不易区分。傅里叶二阶导数谱方法鉴别中药麝香无损,直观,灵敏,快速,一方面使谱图分辨率极大地得以提高,另一方面还能对正品麝香进行直观有效地鉴别。它不但对一些名贵中药材的来源而且对其真伪进行鉴别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麝香鉴定之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放 《新疆中医药》2005,23(5):51-52
本文对名贵中药材麝香中天然麝香酮与人工麝香酮的鉴别进行研究。通过对《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药教材等著作中对麝香形态、鉴别的描述与实践经验的比较研究,提出现行的麝香鉴定标准中缺乏区分天然麝香酮与合成麝香酮的方法,应补充之。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麝香乌龙丸中的主要药物人工麝香、全蝎的显微特征进行鉴别研究.方法:显微鉴别法.结果:建立了该组方中所含的人工麝香、全蝎2味药材的显微鉴别方法.结论:该方法简便,具专属性.重现性好,结果稳定可靠,可用于该组方的定性质控.  相似文献   

5.
麝香及替代品药理作用和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时麝香及其替代品的药理作用和含测方法进行综述.方法 对近十年有关麝香及其替代品药理作用、药材及制剂含测方法、生物组织中活性成分的含测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麝香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人工麝香已作为其替代品在临床使用,麝香酮作为麝香的活性成分和质控指标多采用GC、GC-MS、HPLC等方法进行含测.结论 应积极开展基于麝香功效与物质基础关联的药理作用研究,构建其他活性成分的质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麝香通痹巴布膏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林桂涛  马承严  赵峻岭 《中成药》2004,26(2):100-102
目的:建立麝香通痹巴布膏(黄芪、当归、麝香、没药、乳香、独活、血竭等)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冰片、没药、独活、血竭、当归进行鉴别;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麝香酮的含量.结果:在TLC中以冰片、没药、独活、当归对照药材为对照能较好地鉴别出制剂中的冰片、没药、独活和当归,以血竭素的高氯酸盐对照品为对照能较好地鉴别出制剂中的血竭;毛细管GC法能准确测定出制剂中麝香酮的含量,麝香酮在0.026μg~0.078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2,麝香酮的平均回收率为97.57%,RSD为1 50%.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单可行,能快速准确地对麝香通痹巴布膏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麝香及其代用品人工麝香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麝香酮含量测定方法,探索品种和产地对麝香药材质量的影响,为麝香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GC-MS分析麝香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组成并测定麝香酮的含量,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综合评价不同品种和产地对麝香药材的质量。结果:林麝、马麝、原麝3种天然麝香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组成相似,主要含有麝香酮、雄酮、乙酸去氢表雄酮、雄烷二醇、胆固醇、胆甾烷醇等,但不同品种和产地天然麝香所含成分的相对含量差别较大;人工麝香的主要成分为麝香酮、表雄酮、油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硬脂酸、棕榈酸等,与天然麝香所含成分差别较大;不同产地林麝麝香中麝香酮质量分数为(1.21±0.42)%,马麝麝香中麝香酮质量分数为(0.26±0.15)%,原麝麝香中麝香酮质量分数为5.68%,人工麝香中麝香酮质量分数为5.07%。结论:不同品种和产地麝香所含挥发性化学成分种类及麝香酮含量差别较大,提示不同品种和产地对麝香质量影响较大,因此在人工驯养麝过程中应注意品种和产地的选择;同时,人工麝香和天然麝香化学组成也有较大差异,提示人工麝香处方配比可能有待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养殖麝香、天然麝香和人工麝香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分析三者差异,为有效控制和科学评价麝香药材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GC),HP-1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25℃,0. 25 mm×30 m,0. 25μm),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80℃,载气N2,流速1 m L·min-1,分流比1∶1;程序升温(柱温80℃,保持2 min; 5℃·min-1升温至160℃,1℃·min-1升温至200℃,保持20 min,5℃·min-1升温至260℃,保持20 min),对30批养殖麝香,24批天然麝香和8批人工麝香进行分析,使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色谱图进行相似度评价,并采用GC-MS联用技术鉴定指纹特征峰,离子源温度230℃,四极杆温度150℃,GC-MS接口温度280℃,电子轰击离子源,电子能量70 e V,扫描范围m/z 30~550。结果:建立了不同品种麝香的气相指纹图谱,相似度均符合规定,确定了养殖麝香17个共有化合物,天然麝香10个共有化合物及人工麝香8个共有化合物,并比较了养殖麝香、天然麝香和人工麝香的异同。结论:该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好,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可为麝香药材的整体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测定麝香中甾体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旨在探索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麝香中甾体成分的研究及其在麝香质量分析中的应用.方法:采用GC/MS联用法,对不同种类天然麝香中甾体成分加以比较分析.结果:通过谱库检索及结构解析确定了19种甾体成分的结构并提出了辨别麝香真伪的特征方法.结论:麝香样品中甾体激素的种类及含量,对麝香种类、质量优劣及真伪的鉴别尤其重要.辅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高效准确地进行对麝香质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定麝香安心宁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 TL C法对本品中的麝香、檀香、人参进行了定性鉴别。结果 :薄层图谱清晰 ,稳定 ,专属性强 ,重现性好。结论 :本方法可靠 ,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1.
麝香接骨胶囊薄层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卉  李华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2):372-373
目的 对麝香接骨胶囊的薄层鉴别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时方中血竭、当归、川芎、三七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主药薄层色谱定性鉴别特征性强,重现性好.结论 该方法可作为该品种的质量标准研究.  相似文献   

12.
采用TLC 法对麝香保心康片中麝香、冰片、延胡索进行了定性鉴别。方法简便,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动物急性和亚急性炎症的抗炎实验,比较人工合成麝香注射液和天然麝香注射液的抗炎作用.方法 用小鼠耳廓二甲苯致炎法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法比较两者的急性抗炎作用;用大鼠塑料环肉芽肿法比较两者的亚急性抗炎作用.结果 人工合成品和天然品均能够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和大鼠足跖注射角叉菜胶引起的炎性肿胀,对大鼠皮下埋入塑料环形成的肉芽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麝香人工合成品和天然品的抗炎作用比较,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麝香人工合成品和天然品的抗炎作用相当,在抗炎作用方面麝香人工合成品完全能替代天然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区分药典品麝香及进口麝香。方法:应用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在性状、鉴别、含量等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进口麝香的麝香酮含量极低,不符合药典规定。结论:进口麝香不可替代药典品麝香。  相似文献   

15.
麝香壮骨膏的薄层鉴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麝香壮骨膏中的冰片、薄荷脑进行定性鉴别。方法:薄层层析法。结果与结论: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可鉴别冰片、薄荷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正确鉴别麝香与掺伪麝香。方法:取正品麝香与掺伪麝香作样品,在应用传统鉴别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理化鉴别、显微鉴别等方法共同进行。结果:通过对掺伪麝香的鉴定,正确的捡出掺伪麝香。结论:为掺伪麝香的鉴别提供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人工麝香与天然麝香配制的安宫牛黄散治疗中风病73例临床观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急症科严慧萍,潘维明(200021)关键词人工麝香,天然麝香,安宫牛黄散,中风我们用人工麝香与天然麝香配制的安宫牛黄散治疗中风对比观察,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综述名贵中药材麝香的鉴别方法,为临床正确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近30年来鉴别麝香真伪的文献,对传统鉴别方法和现代新技术进行总结,提出各种鉴别方法的适用范围。结果与结论:麝香的鉴别仍以性状鉴别、经验鉴别、显微鉴别等传统鉴别方法为主,但因掺伪手段创新,可结合红外、荧光光谱法、气相色谱、气质联用技术等先进技术进行鉴别,确保麝香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麝香风湿片中麝香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利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进行麝香风湿片中麝香主要有效成分麝香酮定量的方法。该法所得图谱清晰、迅速、准确。可用于控制麝香风湿片的质量,同时也可以作为其他含麝香制剂定性、定量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比较含人工麝香或天然麝香的安宫牛黄丸对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T)与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两种动物模型,观察两种安宫牛黄丸(84~333 mg· kg-1)对大鼠的神经症状、脑梗死范围以及对缺血侧脑组织酸中毒和自由基代谢的影响.结果:安宫牛黄丸(含人工麝香或天然麝香)167,333 mg· kg-1剂量组可显著改善MCAT大鼠的神经症状;安宫牛黄丸(含天然麝香)84,167 mg· kg-1剂量组可分别减少MCAT大鼠脑梗死范围27%和37%,安宫牛黄丸(含人工麝香)84~333 mg·kg-1显著减少MCAT大鼠脑梗死灶面积21%~32%,两种安宫牛黄丸对应各剂量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两者均可显著降低MCAO大鼠的LDH(10%~12%)和MDA(28%~38%)含量,并显著升高SOD活力(15%~36%)和GSH含量(14%~36%).结论:含人工麝香或天然麝香的安宫牛黄丸均可通过改善氧化应激损伤而对实验性脑缺血有保护作用,且二者作用未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