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早期心脏结构及心功能的变化。方法直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AMI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证实存在左冠状动脉支配区域冠心病患者40例(对照组),2组均于术前1d、AMI组于术后1周行心脏超声检查,检测心脏结构及功能。结果术前AMI组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及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峰值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术后左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较术前明显增大,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峰值速度、E峰下降时间较术前明显增加,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即可发生心室重构,对心室重构进行早期评价及防治是再灌注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前后左室舒张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冠心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各38例,行多普勒组织显像(DTI)及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冠心病患者术前各项舒张功能指标均与正常对照组显著不同;术后3d各指标无明显变化;术后3个月及6个月,应用DTI技术检测二尖瓣环舒张早期与晚期主峰速度Em/Am比值较术前显著增大,Teiindex显著下降;而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与晚期主峰速度E/A比值仅在术后6个月明显改变。结论支架植入术后短期内左室舒张功能未出现明显改善,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左室舒张功能会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l)技术及常规超声心动图技术对实施血运重建术患者心功能进行评估,并用于临床术后随访检查心功能的动态变化,同时对超声的两种技术进行对比性研究。方法:对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78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88人术前、术后进行DTI及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血运重建术后,左室射血分数(EF值)及应用DTI技术检测二尖瓣环四点(室间隔、侧壁、前壁、下壁)收缩期主峰S波速度的平均值术后较术前得到改善,S与EF之间的相关性较好,且S比EF的敏感性更高。DTI二尖瓣环四点的舒张早期与晚期主峰速度E/A比值的平均值术后较术前增大;而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与晚期主峰速度E/A比值无显著差异。结论:血运重建后,冠心病患者整体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得到改善;DTI技术观测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较常规超声心动图技术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血运重建是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改善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疗效。方法选择72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分别行心脏超声检查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以及E峰和A峰比值(E/A),比较术前和术后患者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通过行介入治疗后,支架植入术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较前有了明显的好转,术后6个月LVEF、FS、LVESD、LVEDD、E、A和E/A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和0.01),术后一周LVEF和FS与术前相比有改善(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一周相比LVEF、FS、LVESD和LVEDD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监测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AD)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患者108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7天、术后6~9个月应用TDI测量左心室舒张功能各项指标,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峰值(Em),二尖瓣环舒张晚期速度峰值(Am),两者比值(Em/Am),并分析其变化。正常对照组80例,应用TDI测量左心室舒张功能各项指标。结果冠心病组术前Em(6.81±1.19)cm/s,Em/Am 0.84±0.35,正常对照组Em(10.72±1.41)cm/s,Em/Am 1.32±0.43(P<0.05)。与冠心病组术前比较,术后3~7天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术后6~9个月Em(9.87±1.33)cm/s,Em/Am 1.19±0.25,较术前改善明显(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直架植入术后短期内左心室舒张功能无明显改善,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左心室舒张功能会逐步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改变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检测7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颈动脉结构和功能,并与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心室结构及功能作对照研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收缩末期内径(Ds)、舒张末期内径(Dd)和血流阻力指数(RI)均有增大(P<0.05或P<0.01),并且在左心室肥厚组更为明显;颈动脉IMT、扩张性(CD)及顺应性(CC)与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二尖瓣环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峰与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A峰比值(E/A)及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及晚期峰值速度e、a峰比值(e/a)密切相关(P<0.05或P<0.01),而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与左心室肥厚及左心室舒张功能降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用于心肌梗死(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功能随访的可行性。方法选择86例MI住院患者,根据是否进行PCI术,分为PCI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41例,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行DTI及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PCI术后,左室射血分数(EF)及应用DTI技术检测二尖瓣环四点(室间隔、侧壁、前壁、下壁)收缩期主峰S波速度的平均值术后1个月较术前即有明显改善,S波速度与EF之间的相关性较好,且比EF的敏感性更高。DTI二尖瓣环四点的舒张早期与晚期主峰速度e/a比值的平均值术后较术前增大;常规超声心动图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与晚期主峰速度E/A比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CI术后,患者整体心脏收缩、舒张功能短期内得到改善;DTI技术观测AMI患者的心功能较常规超声心动图技术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可作为常规超声心动图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血压变异性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重构的关系。方法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3例,依据术前hs-CRP水平分为低hs-CRP组(hs-CRP≤3mg/L)20例,高hs-CRP组(hs-CRP>3mg/L)23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hs-CRP与血压变异性呈正相关;2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高hs-CRP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治疗前增大明显(P<0.05)。结论 hs-CRP与血压变异性呈正相关,与患者术后心肌重构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正常子女左心室舒张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04-06/2005-06在锦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脏超声室就诊的血压正常者100名,年龄15~40岁,均自愿参加观察。按家族史分为2组,有高血压家族史组50名,正常对照组50名。根据指南有高血压家族史组入选者父母二人中至少有一人为高血压患者,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其他严重心、肝、肾疾病定为家族史阳性。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检测两组观察对象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及二者比值,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和二尖瓣环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常用来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并用二尖瓣血流多普勒法检测舒张期早期血流速度峰值、左心房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及二者比值,比较两组间所测指标的差异。以上所测数据均取3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同步记录于超声图像采集系统中以供分析。结果:100名血压正常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两组各50名,无脱落。两组观察对象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的比较:有高血压家族史组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晚期运动速度比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3.10±2.10,14.60±2.35;1.10±0.14,1.23±0.24(t=3.36,3.27,P<0.05)];而两组观察对象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左心房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及二者比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过多普勒组织成像法检测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发现,高血压患者血压正常子女左心室舒张功能已有减低趋势,可以为早期筛选高血压高危人群、早期对高血压进行临床评估防治提供依据。该方法对左心室心肌舒张功能的评估更加敏感,优于传统的二尖瓣口血流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测得的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不同冠状动脉病变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54例胸痛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的14例作为对照组,冠心病的40例分为一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三支轻度组和三支重度组。测量二尖瓣环间隔部和侧壁部舒张早期峰速度Esep和Elat,计算两者的均值Ea以及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与三者的比值E/Esep、E/Elat和E/Ea。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Esep、Elat、Ea、E/Esep、E/Elat和E/Ea均有差异,且病变越重,差异越明显。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E/Ea>8.35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和100%。结论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是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良好指标。E/Ea评价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可帮助诊断冠心病和判定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对照组(20例,常规药物治疗)与研究组(58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再根据研究组患者年龄,将<75岁的38例患者纳入研究A组,≥75岁的20例患者纳入研究B组。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并比较研究A组与研究B组的手术情况、手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GQOL-74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B组的手术成功率低于研究A组,住院期间死亡率及手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高于研究A组(P<0.05)。结论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但是高龄因素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手术成功率、安全性具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PTCA+支架术对左心重构和左室功能的影响及药物再干预的效果。方法对98例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年内4组与术前左心重构、左室功能的临床与超声指标对比研究,对不同PCI策略和不同药物干预效应与左心重构和左室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PCI术后1年内4组比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6min步行、左房容量指数(LAVI)、左室舒张末容量指数(LVEDVI)、室壁运动缺失分数(WMLF)、射血分数(EF)有极显著的改善(均P〈0.001);PCI6个月组和12个月组比PCI 1周组上述6项指标有显著的改善(均P〈0.01);不同PCI策略之间LAVI、LVEDVI、WMLF、EF有显著差别;PCI术后辛伐他丁组、厄贝沙坦组比常规药物组LAVI、LVEDVI、WMLF、EF有显著的改善,而替罗非班组与常规药物组比较4项指标差异不显著。结论冠心病PCI术后1年左心重构和左室功能有显著的改善,恰当的PCI策略和药物再干预对左心重构和左室功能的改善产生更有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适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根据术后止血方式的不同,将582例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CAG)和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的患者分为A组(220例)和B组(362例)。A组患者使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止血,B组患者采用手工压迫股动脉止血,对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出血并发症及迷走反射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比较,在止血成功率、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但迷走反射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结论: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在止血成功率及出血并发症上并不优于传统手工压迫止血法,同时其价格较昂贵,因此在选择病例时需非常谨慎,而不能作为经股动脉途径冠脉诊疗术后的常规止血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方案指导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112例择期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传统组(n=54)和循证组(n=58)。传统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案,并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循证组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可提高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患者舒适度,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对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35例,多支病变组37例,分析两组临床特点及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多支病变组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入院时血糖,甘油三酯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且多支病变组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单支病变组(P=0.001)。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多支病变组MACE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单因素分析得出,多支病变、糖尿病、入院时血糖、肌酐为MACE事件的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时血糖为MAC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OR=1.526,P=0.009)。结论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时,具有多重危险因素,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左室肥厚与脉压的关系.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96例冠心病患者根据脉压大小分为3组:A组30例,脉压≤45 mmHg;B组35例,55 mmHg≥脉压>45 mmHg;C组31例,脉压>55 mmHg.采用彩色超声心脏诊断仪测定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90例,其中43例行PCI术,术后分为两组:A组23例,B组20例;未行PCI术47例,分为两组:C组25例,D组22例。A组、C组曲美他嗪口服,20mg,3次/d;B组、D组不服用曲美他嗪。4组均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治疗跟踪观察12个月,其中A、B、C组各有1例、D组有2例死亡,剔除。比较4组治疗12个月前后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A、B和C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各组心功能超声学参数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的心功能较B组治疗后的心功能改善更明显,A组治疗后心功能超声学参数与B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进一步改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PCI术后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416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根据其是否行PCI治疗将其分为观察组(n=264)和对照组(n=152),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心功能指标、病变血管情况等资料,并进行2年随访,比较PCI治疗与普通药物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冠心病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PCI治疗后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经2年随访共有134例(32.2%)患者死亡,其中观察组63例,对照组71例,观察组患者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猝死及急性心力衰竭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心绞痛、LVEF、病变血管支数均与冠心痛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相关。【结论】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行PCI治疗可显著减少患者病死率。年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有心绞痛症状,LVEF、病变血管支数是决定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方案指导冠心病介入诊疗(PCI)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112例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54例)和循证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案。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循证组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可提高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患者舒适度,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I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冠心病治疗的新靶点.方法:将73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5例和反搏治疗组38例,常规治疗组接受6周常规药物治疗,反搏治疗组接受6周体外反搏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评价.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C反应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常规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7.1%,体外反搏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常规治疗组治疗结束后,血清中炎症因子的水平与治疗前无差异,而反搏治疗组治疗结束后,血清TNF-α、IL-6、CRP和hsCRP水平分别较治疗前下降了(23.79±6.35)%、(34.51±4.44)%、(38.36±7.13)%、(37.93±5.12)%.结论:冠心病患者经过体外反搏治疗后,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下降,体外反搏对冠心病的疗效可能与其对炎症反应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