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丁丙诺啡用于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凿,并广泛运用于临床。作者将其持续微量镇痛与分次推注镇痛的效果进行大样本比较,发现两者镇痛效果相同,不良反应也相同,但患者为此所花的费用却完全不同。所以,作者认为丁丙诺啡分次推注镇痛更适合我国的国情,更有利于减轻病人的负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静脉和硬膜外丁丙诺啡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50例ASA Ⅰ~Ⅱ级全麻下行上腹部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二组:患者完全清醒并诉切口疼痛时,V组经静脉注射丁丙诺啡0.2 mg,E组经硬膜外注射丁丙诺啡0.2 mg,记录镇痛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患者再次疼痛(VAS>5)时分别开启静脉和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泵,采用LCP模式.结果 两组病人的镇痛效果均满意,V组和E组镇痛起效时间分别为(9±3)min和(25±5)min,维持时间分别是(5.1±2.3)h和(12.3±4.5)h,E组明显长于V组(p<0.05);两组使用丁丙诺啡总量分别为(1.0±0.4)mg和(0.6±0.2)mg;4h及22h E组VAS评分较低.两组Rame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 静脉和硬膜外注射丁丙诺啡用于上腹部手术术后镇痛安全而有效,静脉注射镇痛起效更快,硬膜外注射可减少其用药总量,延长维持时间.  相似文献   

3.
丁丙诺啡舌下含片临床不良反应分析王凯刘立京徐国柱(北京医科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北京100083)本研究使用青海制药厂及珠海丽珠医药集团生产的丁丙诺啡舌下含片,对手术患者和癌症晚期患者388例进行了临床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观察,其中单次给药60例...  相似文献   

4.
盐酸丁丙诺啡属强效麻醉性镇痛药。本实验将70例肿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从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丁丙诺啡、吗啡,用于术后止痛。结果显示,丁丙诺啡止痛有效率为100%,显效率83.3%。止痛时间20.6±s 3.1h,不良反应主要为头晕和恶心。其作用优于吗啡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丁丙诺啡复合罗呱卡因用于肺切除术后硬膜外镇痛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肺切除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丁丙诺啡复合罗呱卡因组(A组)及吗啡组(M组),每组各20例。A组为丁丙诺啡0.3mg 罗呱卡因75mg,M组为吗啡2mg 氟呱利多5m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成60ml。两组硬膜外镇痛泵固定给药速度2.0ml/h,持续输注。记录输注后1,4,8,12,24,36,48h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疼痛评分,并观察患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疼痛评分与M组相似(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M组(P<0.05)。结论丁丙诺啡复合罗呱卡因的硬膜外镇痛效果满意,并发症少,适用于肺切除患者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6.
刘增亮  安会玲 《河北医药》2006,28(2):121-121
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其价格昂贵,在基层医院应用较为困难,我院于2003年1月至2004年1月,选择43例患者应用丁丙诺啡联合氟哌利多进行术后镇痛,其价格能为大众接受,效果较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丁丙诺啡与氯胺酮应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丁丙诺啡与氯胺酮应用于硬膜外腔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腹部择期手术、ASAⅠ-Ⅱ级的患者60例。随机双盲分为丁丙诺啡+氟哌利多(A组)、丁丙诺啡+氟哌利多+布比卡因;(B组)、氯胺酮+氟哌利多+布比卡因(C组)。观察0448h内各时段追加次数,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评分),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各时段追加次数、VAS、Ramsay评分,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1.05);肠功能恢复时间,A与c、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恶&#183;42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率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丁丙诺啡、氯胺酮复合局麻药行PCEA的镇痛效果确切;氯胺酮组在减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率方面显示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丁丙诺啡用于持续硬膜外术后镇痛的临床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丙诺啡 (bupreorphine ,盐酸叔丁啡 )属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 ,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 ,效果确切 ,副作用少。我院自 1996年开始运用丁丙诺啡和低浓度局麻药持续硬膜外术后镇痛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研究不同剂量的丁丙诺啡配伍罗哌卡因用于持续硬膜外术后镇痛 ,将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盆腔、下肢手术的病人共 64例 ,平均年龄4 6 18± 8 77岁 ,男女比例为 1:4 ,体重 4 7~70kg ,ASA分级均为I~Ⅱ级。随机分为 4组 ,R组 (n =15 ) :0 12 5 %罗哌卡因 ;…  相似文献   

9.
丁丙诺啡用于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凿,并广泛运用于临床。作者将其持续微量镇痛与分次推注镇痛的效果进行大样本比较,发现两者镇痛效果相同,不良反应也相同,但患者为此所花的费用却完全不同。所以,作者认为丁丙诺啡分次推注镇痛更适合我国的国情,更有利于减轻病人的负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双盲双模拟对照多中心实验,临床评价了丁丙诺啡舌下含片的镇痛效果,对照药为硫酸吗啡普通片。结果表明:1)Bup用于缓解手术后急性中度疼痛0.2mg-0.4mg丁丙诺啡的临床镇痛效果与10mg呈吗啡相当;(2)丁丙诺啡用于缓解中度疼痛,其一次剂量0.2mg与0.4mg的临床镇痛效果几乎无差别,提示每次应用1片即可;(3)Bup片用于缓解晚期癌症慢性中度疼痛,每次剂量0.2-0.8mg,一日三次,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不同剂量丁丙诺啡用于子宫切除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应及其不良反应进行比较性观察。方法75例(ASAI~II级)妇科经腹子宫切除术病例随机分为3组,A组(n=25):使用0.0003%丁丙诺啡,B组(n=25)使用0.00045%丁丙诺啡,C组(n=25)使用0.0006%丁丙诺啡,采用双盲法对比观察。结果除在4h评分点A组与B组、C组R-VAS、C-VAS相比P>0.05外,其它各时间段B组、C组的R-VAS、C-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或P<0.01,差异显著;B组、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A按压次数3组间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C组>B组>A组,A组与C组间P<0.01,B组与C组间相比P<0.05,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A组与B组间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皮肤瘙痒发生率低,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0.00045%丁丙诺啡既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同时又明显降低了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布托啡诺(butorphanol)又称丁啡南,为吗啡南的衍生物,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在欧美广泛用于临床镇痛;该药作用持续时间与吗啡相似[1],但镇痛强度为吗啡的3.5~7倍。我们2009年6月~2010年10月施行布托啡诺-罗哌卡因-地塞米松(BRD)复合液单次应用于产妇65例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镇痛确切,作用时间长,效果满意,无类似吗啡的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丁丙诺啡与氯胺酮应用于硬膜外腔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腹部择期手术、ASAⅠ-Ⅱ级的患者60例.随机双盲分为丁丙诺啡 氟哌利多(A组)、丁丙诺啡 氟哌利多 布比卡因(B组)、氯胺酮 氟哌利多 布比卡因(C组).观察(1~48 h内各时段追加次数,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评分),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各时段追加次数、VAS、Ramsay评分,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肠功能恢复时间,A与C、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率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丁丙诺啡、氯胺酮复合局麻药行PCEA的镇痛效果确切;氯胺酮组在减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率方面显示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术后疼痛不仅有术后切口的疼痛,而且还包括子宫收缩带来的疼痛,硬膜外单次注入阿片受体激动剂吗啡可起到很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但是随着临床上患者自控镇痛(PCA)日益普及,吗啡硬膜外单次镇痛存在较重的不良反应,该模式已被人们越来越少使用。我院从2005年根据不同经济水平的患者选用单次镇痛和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两种不同模式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三种浓度的丁丙诺啡和布比卡因联合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经尿道前列腺增生电切病人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8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ASAⅠ-Ⅲ级。随机双盲分为四组,每组20例。A组用0.125%布比卡因+格拉司琼0.3mg;B组用丁丙诺啡2μg/ml+0.125%布比卡因+格拉司琼0.3mg;C组用丁丙诺啡4μg/ml十0.125%布比卡因+格拉司琼0.3mg;D组用丁丙诺啡6μg/ml+0.125%布比卡因+格拉司琼0.3mg。镇痛泵持续输注速度为2ml/h,总量为100ml。分别在术后1、2、3、8、12、24、48h记录病人的VAS评分、膀胱痉挛次数、运动阻滞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VAS评分在术后3h之前四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3h后,B、C和D组显著低于A组(P〈0.05)。A组48h以内出现膀胱痉挛4例。B组48h以内出现1例。C组和D组均未出现膀胱痉挛。A组和B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C组出现嗜睡1例,呕吐1例;D组恶心呕叶4例,嗜睡3例。结论 2μg/ml和4μg/ml丁丙诺啡与0.125%布比卡因联合使用能为前列腺电切的病人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谢海辉  陈淼 《中国药房》2008,19(14):1086-1088
目的:比较丁丙诺啡与氯胺酮应用于硬膜外腔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腹部择期手术和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的患者60例。随机双盲分为A、B、C组,分别为丁丙诺啡+氟哌利多、丁丙诺啡+氟哌利多+布比卡因、氯胺酮+氟哌利多+布比卡因。观察0~48h内各时段追加次数、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评分)、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各时段追加次数、VAS、Ramsay评分,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功能恢复时间,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率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丁丙诺啡、氯胺酮复合局麻药行PCEA的镇痛效果确切;C组在降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率方面显示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术后硬膜外置镇痛泵 ,有效解除了术后疼痛 ,勿需使用止痛药 ,但是部分患者出现并发症。现将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1999年2月~2001年3月 ,我科胆囊切除术后施行硬膜外安置镇痛泵90例 ,其中男35例 ,女55例 ,年龄在25~68岁 ,胆囊结石78例 ,胆囊息肉12例。1 2置镇痛泵法 :目的是控制手术后剧烈疼痛 ,并提供持久的止痛效果[1]。方法 :选择T8~9 硬膜外穿刺置管 ,术毕保留硬膜外导管接镇痛泵 ,预用吗啡1mg加生理盐水10ml,体质强壮者可预用吗啡2mg加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硬膜外注射镇痛合剂用于术后止痛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07~2009年100例术后镇痛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术后镇痛效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止痛能够在手术后早期为患者提供满意的镇痛作用。结论术后镇痛减少术后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罗哌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三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伍用吗啡及格拉司琼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90例择期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Ⅰ组为0.25%罗哌卡因组,Ⅱ组为0.20%罗哌卡因组.Ⅲ组为0.125%罗哌卡因组,三组均复合吗啡(6μg/ml)和格拉司琼(0.03mg/ml),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2ml/h。以VAS评分比较三组术后PCEA的镇痛效果,Bromage评分评定运动阻滞情况。结果术后6、12、24和48hVAS评分,Ⅲ组显著高于Ⅰ、Ⅱ组;Bromage评分Ⅰ组显著高于Ⅱ、Ⅲ组。无麻醉并发症。结论0.20%罗哌卡因复合吗啡和格拉司琼用于妇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无明显运动阻滞作用.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张佳会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9):1155-1156
自控镇痛法分为静脉止痛泵和硬膜外自控镇痛两种,静脉止痛泵因其方便舒适巳被各大医院广泛用于临床,但因费用较高,使得此项技术在一些基层医院的推广和运用受到限制,为此,采用硬膜外导管接注射器自控镇痛的方法也有一定的必要性。现就两种方法的临床观察情况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