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两种溶栓方法对动-静脉内瘘血栓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研究将72例桡动脉头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通过血栓形成部位的动、静脉端血管分别给予尿激酶50万U注射;对照组通过外周静脉血管给予尿激酶100万u静脉滴注,通过观察动-静脉内瘘再通发生率评价治疗效果并对血栓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结果 糖尿病血管病变、造瘘血管内径细小、透析后按压不当、高凝、透析后低血压、穿刺后血肿形成是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常见原因.治疗组内瘘再通率为86.1%,对照组内瘘再通率为63.9%,治疗组内瘘再通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发现内瘘血栓及时应用尿激酶是内瘘再通的关键,尿激酶通过血栓形成部位的动、静脉端血管内注射溶栓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arterio—VENOUSfistu—las,AVF)是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第一选择。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是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失功的主要原因。目前虽然有经导管溶栓术、带气囊导管取栓术、经皮血管成形术及内支架置入术等一系列创伤小见效快的方法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但费用较高,操作较为复杂[1]。应用尿激酶局部注射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花费少,操作简单,但各家文献报道的治疗方案及疗效不一,且较少有后续治疗方案及预后报道。本文分析了姜堰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05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26例30例次局部注射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伴后续巩固治疗的临床资料,研讨局部注射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案及溶栓成功后的后续治疗疗效,随访其长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多点穿刺尿激酶溶栓治疗"U"形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8例"U"形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患者,采用多点穿刺尿激酶溶栓治疗,在溶栓前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15例溶栓成功,内瘘恢复血流,3例无效;2例出现穿刺点出血,无其他并发症。结论采用多点穿刺尿激酶溶栓治疗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加强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vascular graft, AVG)为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提供了重要的透析通路,血栓形成是其常见并发症,是导致AVG失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溶栓被认为是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1])。前期研究发现瑞替普酶溶栓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其效果优于尿激酶~([2]),杨媛媛等~([3])发现应用尿激酶多点溶栓效果优于单点穿刺。为探讨更安全、有效的AVG血栓溶栓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尿激酶联合双嘧达莫早期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的效果.方法 将62例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患者在内瘘血栓形成20 h内常规应用喜疗妥霜荆局部涂搽、按摩,同时使用周林频普WS311型治疗仪弱档照射,治疗1周;观察组30例患者在内瘘血栓形成24 h内取尿激酶100 000 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 ml从瘘口注入,未通者24 h后同法注入1次,再通后口服双嘧达莫1周.结果 对照组动静脉内瘘再通4例(12.5%),观察组再通24例(8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内瘘血栓形成24 h内采用尿激酶瘘口注射联合双嘧达莫口服治疗效果确切,安全,可作为非手术早期治疗的首选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原因,总结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分析289例行前臂动静脉内瘘术患者的资料,观察内瘘使用及早期血栓形成情况与慢性肾功能衰竭原发病的关系。结果总结出10个主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肾性高血压、血压≤110/70 mm Hg、接受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红蛋白≥130 g/L、高凝或高黏状态、动脉射血低、静脉回流不良或静脉压高、动脉硬化或动脉壁分层、补漏缝合等。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血栓形成的基础原因中以糖尿病及其血管病变最为重要,其次是血管外科操作技术问题。术前纠正高凝状态等危险因素,术中提高操作技能,术后给予适当的抗凝治疗可以提高内瘘通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双嘧达莫早期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的效果。方法将62例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患者在内瘘血栓形成20h内常规应用喜疗妥霜剂局部涂搽、按摩,同时使用周林频普WS311型治疗仪弱档照射,治疗1周;观察组30例患者在内瘘血栓形成24h内取尿激酶100000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ml从瘘口注入,未通者24h后同法注入1次,再通后口服双嘧达莫1周。结果对照组动静脉内瘘再通4例(12.5%),观察组再通24例(8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内瘘血栓形成24h内采用尿激酶瘘口注射联合双嘧达莫口服治疗效果确切,安全,可作为非手术早期治疗的首选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内瘘闭塞后再通术,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方法 对22例(23例次)动静脉内瘘栓塞患者在彩超定位血栓部位及范围后,采用4.5号或5号输液针头于血栓两端分点注射尿激酶,结束前加用低分子肝素,第2、第3天于桡动脉处微泵使用小剂量尿激酶,第4~7天改服华法林抗凝;观察患者的再通情况及出凝血功能,调节药物的用量、浓度与时间.结果 23例次成功22例次,成功率95.6%,彩超显示残存附壁血栓减少,患者出血及针眼处渗血无增加.结论 采用多药联合治疗动静脉内瘘栓塞效果好,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联合球囊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闭塞伴血管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及血管造影证实为动静脉内瘘血栓性闭塞伴血管狭窄患者46例,其中观察组23例,行置管溶栓联合球囊形术治疗,对照组23例,行经头静脉留置针溶栓治疗。观察组:术中对闭塞段行导管导丝穿通术、给予25万U尿激酶注溶栓,术后视血栓清除情况保留导管持续泵入尿激酶1~3天,每天50万U,对于血栓溶解后瘘道血管仍狭窄者联合囊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经头静脉留置针泵入尿激酶1~3天,每天50万U。观察治疗后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开通况。比较治疗前后的血管造影表现、透析时血流量等的变化。结果观察组23例动静脉内瘘闭塞患者中,2例于治疗即刻造影显示动静脉内瘘即恢复通畅,分别有10、3、2例于治疗后24、48及72h造影复查示血栓溶解,动静脉内瘘满足者血液透析的要求,1例狼疮肾患者于24h复查造影示术中开通的闭塞段再次闭塞,予再次球囊扩张治疗后透析道血恢复,对5例行再次造瘘。对照组23例患者中仅有5例于72h内内瘘开通,余18例均行再次造瘘。两组患者治疗后管开通情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χ=17.07,P0.001)。所有病例溶栓过程中均未出现肺栓塞及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置管溶栓联合球囊成形术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闭塞伴血管狭窄的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血条件差,缺少再次造瘘血管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动静脉内瘘(简称内瘘)是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最常用的一种血管通路,血栓形成是内瘘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内瘘失败的主要原因[1].我院自1997年1月~2003年11月对14例次内瘘阻塞的MHD患者,用尿激酶局部溶栓,再通后配合口服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终末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重要的血管通路形式,内瘘血栓形成是导致内瘘失功的最重要原因,本文就内瘘血栓形成的相关临床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尿激酶给药时间对内瘘血栓再通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尿激酶给药时间与内瘘血栓形成再通率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有效的给药时间,提高内瘘再通成功率。方法对16例内瘘血栓者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内瘘血栓形成(≤24 h与>24 h各8例)血管再通率、再通时间、用药剂量。结果≤24 h接受溶栓治疗的8例患者内瘘血管再通4例,血管再通时间(11.88±12.23)min;>24 h的8例仅4例血管再通,血管再通时间为(195.25±240.62)min。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者的用药剂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的溶栓效应与给药时间有关,缩短尿激酶给药时间,是提高动、静脉内瘘再通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影响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观察慢性血液透析患者104例,在首次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后3个月内是否发生血栓形成.对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是否为糖尿病、平均血压水平、发生血栓时单次超滤量、发生血栓时的血肌酐、尿酸、尿素、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小板、甲状旁腺素等指标量化后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1例(20.1%)患者在血液透析后3个月内出现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基础疾病为糖尿病、血肌酐、甲状旁腺素水平、血红蛋白为发生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血压、尿酸是动静脉内瘘形成的保护因素.结论 本研究进一步揭示基础疾病为糖尿病、血红蛋白、血液透析不充分、甲状旁腺激素异常升高为血液透析患者早期形成动静脉内瘘血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后介入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
方法:对8例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性闭塞进行介入溶栓治疗,采用肱动脉穿刺入路,将4F导管管头置于血栓处,每8小时泵入20万U尿激酶,辅以肝素抗凝,间断回撤导管。
结果:闭塞2周以上的2例动静脉内瘘血栓未能溶开;余6例为48h至1周以内者均成功溶栓并恢复血流,透析时血流量可达到250 mL/min。6例发生穿刺点皮下出血,无消化道出血、脑出血和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随访1~12个月,通畅率100%,均达到透析要求。
结论:1周内的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性闭塞采用经肱动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术的理想部位。方法:对前臂A-V内瘘术与鼻咽壶部AV内瘘术进行比较。结果:报告了49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者动静脉内瘘术,对24例采用前臂A-V内瘘术,25例采用鼻咽壶部A-V内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鼻咽壶部A-V内瘘术组织层次浅,血管变异少,手术操作简单,切口小,内瘘成熟快.克服了前臂内瘘的弊端,如血栓形成,心脏负荷增加,内瘘成熟缓慢等不足之处,因此临床上在行动静脉内瘘术前,应先行鼻咽壶A-V内瘘术,后行前臂动静脉内瘘术,以减少对心脏的影响。同时切口小叮采用瞬康医用胶,无需缝合拆线,减少了缝线反应,使其切口美观、平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AVF)闭塞的原因及如何预防、治疗。方法:对91例建立永久性AVF并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生栓塞者分别行内瘘动脉端注入尿激酶或肝素及导管介入下溶栓。结果:发现21例AVF闭塞,其中原发病为糖尿病患者10例,穿刺不当及压迫时间过长者5例,低血压者4例,心动过缓1例,促红素未及时减量者1例。其中8例发现栓塞〈12 h,予溶栓治疗后5例再通。结论:AVF闭塞与糖尿病,瘘口压迫时间过长,内瘘穿刺不当,血液黏滞度增加,透析中低血压等因素有关,尽早发现内瘘闭塞及尽早行溶栓治疗是再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自体动静脉内瘘真性动脉瘤(arteriovenous fistula aneurysms,AVFAs)是动静脉内瘘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动脉瘤可致皮肤变薄、破溃、感染、疼痛;血栓形成;穿刺受限;肢体缺血;高输出量心力衰竭,严重者可能出现动脉瘤破裂出血、甚至死亡。目前国内对AVFAs的治疗等方面缺乏经验及总结。本文从AVFA...  相似文献   

18.
正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内瘘的畅通是血液透析患者能够顺利透析的必备条件。内瘘血栓形成是内瘘堵塞、失功的主要原因,使血液透析无法顺利进行~[1]。及时有效地恢复动静脉内瘘通畅,对血液透析患者意义重大。2010年国家卫生部制定血流净化操作流程(SOP):内瘘血栓24 h内,首先可采用局部血管内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我院既往采用传统局部注入尿激酶溶栓的方法治疗内瘘血栓,  相似文献   

19.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7天内血栓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术后7d内血栓形成的处理。方法:术中立即形成血栓者可以柔性挤压瘘口,特别是近心端动脉侧,直至内瘘通畅。手术成功后已缝合内瘘皮肤再出现血栓者,可以打开皮肤切口,松解内瘘周围,柔性挤压瘘口,必要时向瘘口推注肝素钠注射液。结果:41例动静脉内瘘术后7d内血栓形成患者,经上述处理,36例血栓再通,成功率达87.8%,5例患者处理后内瘘仍堵塞未通,另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结论:动静脉内瘘术后7d内血栓形成患者,早期处理是关键,术后抗凝,扩血管药物治疗很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贝前列素钠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共4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均为初次行动静脉内瘘术;根据术后处理方案,随机分为2组,贝前列素钠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2组患者术前的基础资料进行比较;并经过一年的观察随访,对2组动静脉内瘘术后6周内瘘血流量、内瘘成熟率、1年内血栓形成发生率及术前、术后1周血常规、凝血分析变化进行临床观察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血管初始条件、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动静脉内瘘术后1周内瘘血流量为(286.3±57.4)ml/min,对照组为(277.8±53.8)ml/min,提示治疗组患者术后1周内瘘流量较对照组稍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过临床随访发现,治疗组动静脉内瘘术后6周内瘘血流量(395.4±98.6)ml/min,对照组为(304.5±86.4)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6周内瘘成熟率95%,对照组术后6周内瘘成熟率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1年内血栓形成发生率(5%),对照组术后1年内血栓形成发生率(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前及术后1周血常规及凝血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前列素钠能够提高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术的成功率,有效防止血栓形成,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