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传染性强、危害性大的致病特点,属中医"疫病"范畴。我国传统医学在抗疫防疫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并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三虚"致疫理论提出了疫病发生的三大条件。本文基于"三虚"致疫理论浅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条件,提出注重运气、调理脏腑阴阳、避其毒气、三因制宜抗"三虚"以防治疫病。  相似文献   

2.
李际强  张忠德  张文青 《新中医》2014,46(12):25-27
晁恩祥教授在近年来历次新发、突发的传染病中,积极指导、组织中医药参与传染病的救治,其治疫学术思想与临床实践有独到之处。强调温病与温疫之区别;认为近年来所发疫病的传染途径多从口鼻而入;强调了人体正气在预防疫病中的重要性,提出了符合临床实际的预防方药;治疗疫病时强调根据疫病的传变而辨证论治,在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性感冒、呼吸道病毒感染后气道高反应及疫病后调理等方面提出了中医施治观点。晁教授的治疫学术观点对现代疫病的诊治与预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者针对当前抗"非典"形势,结合传统中医理论对疫病的认识,阐明了疫病发生与气候变化的密切关系以及疫病的防治应当中西医结合的观点.在运用中医药防治"非典"方面,应抓住湿热疫毒犯肺的关键病机,把握主症中高热、气喘两关,注意因人而异,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4.
依据中医外感热病的理论,用中医学"暑燥疫"的治疗原则治疗西非埃博拉病毒病。根据埃博拉病毒病发病的气候环境、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综合分析,认为西非埃博拉病毒病符合中医学的"暑燥疫",系统论述了西非埃博拉病毒病当从中医学"暑燥疫"论治的思路予以治疗。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拟定出"暑燥疫"分期的治疗原则,强调初期重视清解表里毒热或泻热解毒通腑,阻断暑燥疫毒深入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温热暑疫全书》全面反映了清代医家周扬俊论治温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成就,为后世温病辨证论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故从辨明温病与伤寒、阐发温病发生与证治、总结温病危候脉证、细析热病与暑病之异同及阐明疫病发生与治疗等5个方面对周扬俊论治温病进行了深入探讨,其医学思想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现今研究传染性和流行性疾病的证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飞 《环球中医药》2011,4(1):38-39
中医在防治疫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经验,但目前有将各种疫病一概视为温疫,轻忽甚至废用伤寒理法的倾向.温病与伤寒本应互为补充,而不能以温病取代伤寒.依据经典文献和临床实际,可知寒性疫病确实存在.对<伤寒例>提出的"寒疫"加以探讨并重新定义,为应对流感、禽流感、SARS一类流行病做好理论准备.介绍了临床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7.
余晴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3):166-167
暑疫一词。由来已久,早存《资治通鉴》中便有记载,但至明清温病学说兴起之时,也还只见其名未见其义。清代周扬俊著《温热暑疫全书》也是只有暑疫之名,而未见其实,大抵由于其范畴较广,故根据具体情况又分别论之。文献记载中以暑疫为名的疾病,在温病论著中也有所见,但在其他学派医家的论著中,却是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8.
中医疫病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治疫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疾病防治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疫病的防治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在目前的传染病防治中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历代中医文献对"疫病"、"温病"和"温疫"概念的认识颇有分歧,甚将几种概念混为一谈。本文在总结文献基础上,试图对疫病源流进行考析。  相似文献   

9.
古代中国是个多疫病的国家,我国劳动人民与疫病进行了顽强的抗争。本文从疫病病名沿革、疫病病因、疫病学派、疫病防治经验等4个方面对中医疫病学进行研究,概述疫病学的发展过程,研究疫病学的学术特点和疫病病因,并通过概括历史上有代表性的大疫的治疗特点,领悟古代医家治疫思想和方法对现代防治传染病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清代魏之琇的《续名医类案》列有"疫"门,辑录了金元明清时期53则疫病医案,其中一些医案的原载著作今已亡佚,从而使之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魏之琇对部分疫病医案有夹注按语,或指明病机,或指示门径,反映了魏之琇对疫病的独到认识。《续名医类案》对疫病的命名大多统称为疫症、时疫、疫等。本文据症状及用药,将之分为寒疫、温疫、杂疫,分别予以探讨。这些医案透露出来的疫病诊疗经验,对于当下中医治疗疫病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