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温胆汤首载于《集验方》,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之功效。国医大师熊继柏在该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化裁,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温胆汤方剂,如枣仁温胆汤、大黄黄芩温胆汤、茵芩温胆汤等。本文通过列举熊老师辨证化裁运用温胆汤案例:失眠案、十二指肠淤积症案、黄疸案、肺动脉高压案、脑梗死后遗症案5则,通过对上述异病同治案例的分析,总结其运用温胆汤的临证经验,以示熊继柏教授的辨证思路,为临床上应用温胆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研究《内经》,古人提出了许多重要方法,其中不可忽视的一条,就是必须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因为它有利于防止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脱节,有利于加深理解经文的意义。笔者仅此略陈浅识一二。一、结合临床理解经文《素问·太阴阳明论》云:“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岐伯对曰:阴阳异位,……故病异名也。帝曰:愿闻其异状也。岐伯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  相似文献   
3.
1 阵发性痿软案 黄某,女,6岁,长沙人.门诊病例. 初诊(2007年1月7日):家长诉日:2006年12月18日晚无明显诱因而突发全身痿软无力,随即倒地不起,手足厥冷,一身不能动弹,神疲不语,约数分钟后恢复正常.连续20余天以来,每天发作3~5次,每次发作,症状完全相同.曾去多家医院检查并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病因不明,诊断亦无明确结论.询其症状,发作时一身瘫软无力,四肢不能动,口不能语,但神志尚清.发作后,精神疲乏,少气懒言,头晕,时而恶心欲呕,动则自汗,近日食纳显减.其面色淡黄少华,舌淡红苔薄白腻,脉细.  相似文献   
4.
(一)《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对原文中的“四维相代”,历代医家解释不一,一般认为“四维”指四肢,“四维相代”是指四肢更迭为肿。如张景岳云:“四维,四肢也;相代,更迭而病也。”马莳云:“水气泛溢于四肢,而为肿胀之疾,其手足先后而肿,此四维之所以相代也。”姚止庵亦云:“四维者,四肢也;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气虚,则手足浮肿,或手已而足,或足已而手,是相代也。”此外,或谓为四时之气相代,如杨上善云:“四时之气,各自维守,今四气相代,则卫之阳气竭。”或谓筋骨血肉相代,如王冰说:“筋骨血肉,互  相似文献   
5.
内燥胎萎     
胡××,女,23岁,农村社员。1973年8月就诊,患者卧于担架,不能起坐,声低息微,唇红鼻干,肌肉削瘦,形体衰羸。询其病史,言婚后已停经五个月,初起发热汗出、烦渴呕吐、不欲食,持续半个月之久,发热呕吐少愈。但自觉心烦、心悸气短而怔仲不宁;潮热自汗,五心烦热而午后益甚;口燥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当前中医界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入手,阐述了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中医应立足于临床实践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苇茎五虎颗粒型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治痿独取阳明”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痿独取阳明”,语出《素问·痿论篇》:“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治之奈何?岐伯曰:各补其荣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历代注家,多从句中“独”字立论,认为治疗痿证只单独取于阳明。如张志聪云:“诸痿独取于阳明。”马莳亦云:“然则足痿而不能举者,由于阳明之虚,则治痿独取阳明者,宜也。”又如明代医家王肯堂说:“百体中随其不得受水谷气处,则不用而为痿,治痿  相似文献   
9.
泄泻五则     
(一) 寒湿泄泻张××,男,24岁,农民一九八三年六月,病人远道来求诊,行立需人扶持。询其病由,本年初春二月,猝患泄泻,日下七、八次,甚或十余次,泄下清稀,时见水谷夹杂。伴大腹疼痛、胀满、肠鸣有声,时作矢气,并兼畏寒肢冷、头晕、心悸、短气、乏力、食少、口渴等症。留连五个月,诸药不能愈,望其面色黧黑,舌质色淡而舌中罩有白滑苔,脉沉而细。因询知其口渴非热则不能饮,饮冷即腹中作痛。阿其少便则小便量多,其色清。此脾肾阳衰而水湿不化,以致清浊不分而为泄泻。治以温脾肾,利水湿。用五苓散合四逆汤治之。处方:自术(土炒)12克,茯苓15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桂枝6克,附片10克,  相似文献   
10.
阐述《内经》五郁治法理论及其临证应用情况。认为五郁,既反映风、热、湿、燥、寒五气的郁发,又指人体五脏之气的郁滞。五气郁发者,治当折其太过;五脏气郁者,治当调其气机。并列举了五郁证治实例,对临床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