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久居高原地区居民罹患高原肺水肿和脑水肿的临床特点及其诱发因素。方法对本院的高原肺水肿(HAPE)及高原脑水肿(HACE)病例进行回顾,检出进入高原两周以上发病的病例进行系统性回顾,并对其临床特点及诱发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1例进入高原两周以上发病的高原肺水肿和脑水肿病例,其中41例高原肺水肿,6例高原脑水肿,4例高原肺水肿合并脑水肿,13例误诊(25.49%),20例(39.22%)患者患有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或高原性心脏病(HAHD),50例(98.04%)患者存在明显的发病诱因,诱发因素依据出现频率依次为劳累25例次、受凉25例次、饮酒8例次、感冒3例次,1例无诱因,且33例患者存在2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功能障碍。结论久居高原地区居民,特别是对低氧耐受力较差的慢性高原病患者,在遭遇增加机体氧耗量、降低机体抵抗力等突然因素的作用下可诱发高原肺水肿和脑水肿,且易误诊和并发多器官、系统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198 7年 1月~ 1999年 5月 ,我院共收治高原肺水肿病人 159例 ,其中经治疗后治愈 158例 ,治愈率为 99.4 %。现结合病史及临床 ,对其发病诱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 :本组高原肺水肿病人共 159例 ,其中男性 145例 ,年龄 12~ 4 8岁 ,平均2 3.5岁 ,占 91.2 % ;女性 14例 ,年龄 5~ 59岁 ,平均2 5.2岁 ,占 8.8%。 (2 )进入高原地区的方式 :159例高原肺水肿患者中 ,乘飞机进入高原的 12 0例 ,占75.5% ;乘汽车进入高原的 2 5例 ,占 15.7% ;徒步由较低海拔地区进入更高海拔 (高差均在 70 0m以上 )地区的 14例 ,占 8.8%。 (3)发病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高原肺水肿X线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临床诊断急性高原肺水肿者行X线胸片检查,对其X线表现进行系统地回顾分析。结果:急性高原肺水肿X线表现多样,其中支气管血管束增粗41例,占85%;散在片状影或云絮状影38例,占79%;肺间蝶状影2例,占4%;小结节影5例,占11%。其中左肺肺病变6例,占13%;右肺病变28例,占58%;双肺病变14例,占29%。右肺病变重于左肺,早期和恢复期以肺间质异常为主,进展期与稳定期病变主要累及肺实质。结论:急性高原肺水肿有特定的X线表现,X线检查安全无创,非常有利于高原肺水肿的早期诊断和防治。  相似文献   

4.
重返高原与初入高原致高原肺水肿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返高原是高原肺水肿 (highaltitudepulmonaryedema ,HAPE)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1] ,秘鲁、美国等国资料多认为HAPE系长住高原人去平原停留 1~ 3周后返回高原后发病。我院收治的 778例HAPE患者经统计重返高原的HAPE患病者亦达 61 5 % ,现将 778例HAPE患者中重返高原患病者与初入高原患病者各随机抽取 10 0例进行比较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情况 本组患者为我院 1973年~ 1997年收治的HAPE患者 ,其诊断均符合高原病诊断标准[2 ] 。重返高原组 10 0例 ,其中男 78例 ,女 2 2例 ,年龄 10~ 64岁 ,平均 3 8 1岁 ,发病时…  相似文献   

5.
高原肺水肿是一种非心源性的,致死率极高的疾病,其发病原因较多,现将高原肺水肿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治疗措施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外源性一氧化氮与高原肺水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肺水肿的病理生理基础是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而一氧化氮能选择性地降低肺动脉压。为此,探讨了:(1)一氧化氮治疗高原肺水肿的机制;(2)一氧化氮治疗高原肺水肿的临床研究及应用;(3)一氧化氮的毒性反应及治疗浓度。对外源性一氧化氮与高原肺水肿关系的研究有助于高原肺水肿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阶梯式习服在急性重型高原病(即高原肺水肿及高原脑水肿)预防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2003年3—10月中旬进入青藏铁路西藏段(唐古拉山口至西藏拉萨段)施工的22200名施工人员重型急性高原病的发病情况调查,并对采用不同方式进入高原的发病情况进行比较,对采用阶梯式方式进入高原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3年7个月中,共计进入青藏铁路西藏段施工人员22200名,发生高原肺水肿184例(男180例,女4例,年龄20~45岁)及高原脑水肿155例(均为男性,年龄22~44岁),发病率分别为0.83%和0.70%。位于同海拔高度的阶梯式者与未习服者比较,未习服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阶梯式习服者。结论急性重型高原病的发病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高。平原大规模人群进入高原地区,采用阶梯式习服方式进入高原能有效降低急性重型高原病的发病率,而对于大规模人群急进高原,在海拔2500m左右建立习服站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高原肺水肿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国内外已有报道,初步肯定吸入低浓度一氧化氮(NO)具有特殊治疗效果。我们于喀喇昆仑山海拔3700m,采用吸入低浓度NO方法救治11例高原肺水肿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1)对象:来自海拔4300m以上高原肺水肿患者,平原出生,男性,年龄20~45岁。其中汉族8例,维吾尔族3例,进入高原3~5d发病。11例患者入院前均未接受正规治疗,有4例合并脑水肿,其中2例为昏迷型。(2)方法:0.1%NO气体由北京普莱克斯气体公司提供。采用广州军区总医院与北京分析仪器厂研制的GB-951型一氧化氮治疗仪接纯氮气、NO及氧气,鼻罩吸入…  相似文献   

9.
13例复张性肺水肿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复张性肺水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治愈出院,无并发症。结论液 气胸治疗时要预防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对诊断复张性肺水肿要做到及时诊治,可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高原肺水肿(HAPE)治疗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确定是就地治疗还是迅速低转,对此学者们意见分歧较大,但实际中如何执行却十分关键,直接涉及患者预后,为此本文对我们在青藏高原就地治疗的64例加以分析,并加探讨。 (一) 一般资料 64例皆在青藏高原发病,发病海拔高度为3,680~5,226米,男性58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28.4(17~58)岁。其中50例为平原人初抵高原后很快发病,即Ⅰ型(初入性)HAPE,14例为久居和世居高原者于往平原地区居住一时期(11天~3个月),  相似文献   

11.
本文观察了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患者及同海拔健康者各20名的血气,心肺功能及体液平衡的变化。结果表明二者均有低氧血症,心功能不全,体液代射异常以及脑水肿表现。本文还讨论了稳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的综合定量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进入海拔5000m高原的62例健康人的急性高山病(AMS)的发病率,影响因素及伴随症状进行了现场调查.总AMS发病率为48.4%,发生高原肺水肿1例(1.6%),上山后4天出现外周水肿18例(29%),一周后水肿逐渐消退.72%水肿患者同时合并AMS,提示外周水肿可能和AMS有某种内在联系.年龄及原居住地海拔高度与AMS发病率无明显关系.有居住3500m以上高原史组AMS发病率明显低于无居住高原史组.本文还对AMS一系列伴随症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原低氧对大鼠肺组织超微结构影响及其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变化。方法将SD大鼠分别进行高原低氧干预1、2、3和30 d,并设置对照组;4个高原低氧组由海拔5 m的西安地区途中耗时1d带到海拔2 700 m青海格尔木地区、途中耗时2 d带到海拔5 000 m唐古拉地区,途中耗时3d带到海拔4 500 m的西藏那曲地区,并饲养30 d。结果光镜及电镜观察显示,急性高原低氧2 d组肺组织出现明显高原肺水肿,高原低氧30 d组HIF-1αmRNA条带积分吸光度值(0.874±0.075)明显高于对照组(0.225±0.026)(P<0.01),高原肺水肿现象则明显减轻。结论低氧习服后肺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mRNA表达升高,有利于减轻高原肺水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高原边防部队基层官兵和卫生干部对防寒保障认知情况,为加强高原边防部队防寒教育、提高高原冷损伤防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现场答卷方式.对海拔5000 m以上高原边防哨卡部队100名基层官兵和12名卫生干部进行防寒保障知识、冻伤诊断与治疗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多数基层官兵对高原防寒保障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藏药红景天对高原肺水肿大鼠肺组织的影响及其低氧诱导因子-1a(HIF-1a)表达变化。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生理盐水、红景天组(西安,海拔5m)、低氧组、红景天高原组(西藏那曲,海拔4500 m),光、电镜观察肺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HIF-1a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动物肺组织HIF-1a mRNA表达变化。结果低氧组肺组织显微和超微结构出现明显的高原肺水肿,红景天组高原肺水肿明显减轻;肺组织内未见HIF-1a蛋白表达;红景天高原组HIF-1a mRNA(0.463±0.069)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0.231±0.037)和低氧组(0.219±0.047)(P<0.01)。结论藏药红景天可提高对大鼠肺组织HIF-1a mRNA表达,有利于减轻大鼠低氧性高原肺水肿。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高原病流行病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搞清高原病的人群发病率及易患因素以利防治,自1978~1985年,在青藏高原广泛地区对三个不同海拔范围(2,261~2,808米、3,050~3,797米、4,068~5,226米)的移居和世居自然人群(儿童15,251人,成人25,618人)进行了一项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在进入高原的人群中急性高原病的发生率为:急性高原反应39.50%,高原肺水肿0.47%,高原脑水肿0.28%。久居和世居高原人群中慢性高原病的患病率为:慢性高原反应2.80%,高原心脏病儿童0.96%,成人0.32%,高原红细胞增多症2.51%,高原高血压症0.96%,高原低血压症1.89%。慢性高原病患病率移居较世居人群高9.7倍。
本调查证明高原病存在若干易患因素,如海拔愈高,登高速度愈快,有过劳、受凉、上呼吸道感染、精神紧张等诱因,年幼或老年,原患有心肺等疾患者最易发病。针对这些因素探讨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发在高原地区灾害医学救援现场的高原急救箱,做到急性高原病的早诊断与早治疗。方法:根据大部队快速进入高原地区可能出现的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脑水肿或高原肺水肿等疾病,按照每个急救箱现场救治3~5名患者,选择救治器材和药品。结果:高原急救箱包括医用器材及耗材、口服类药品、注射类药品以及眼、鼻与皮肤科用药等共4大类36种药材,用以满足高原地区现场救治急性高原病的需要。结论:针对高原特殊地理环境和高原病救治要求设计的高原急救箱,必将对高原地区灾害救援或大部队急进高原途中急性高原病的救治提供精确可靠的药材保障。  相似文献   

18.
高原病是发生在高原这个特殊环境的一类疾病,主要是人体对低氧适应发生了障碍,出现头痛、头晕、心慌、胸闷、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失眠、精神紧张、血压改变等症状,甚至发生高原性脑水肿,肺水肿。利用高压氧舱在高气压下吸纯氧、对高原病的治疗是其他任何方法所不能代替的。本文介绍了高原高压氧(HBO)治疗的方案的制定,以及在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