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K-ras基因在结直肠癌原发灶及肝转移灶的突变状态.方法 采用富集PCR配对测序法检测46例(男35例,女1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原发灶及肝转移灶K-ras基因突变状态,其中结肠癌肝转移21例(45.7%),直肠癌肝转移25例(54.3%).结果 46例中有18例(39.1%)原发灶K-ras 基因为突变型,其中17例对应的肝转移灶K-ras基因为突变型,1例对应的肝转移灶K-ras基因为野生型.28例(60.9%)原发灶K-ras基因为野生型者中,26例对应的肝转移灶K-ras基因为野生型,2例对应的肝转移灶K-ras基因为突变型.统计分析表明,原发灶与肝转移灶K-ras基因突变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结论 转移性结直肠癌原发灶与肝转移灶的K-ras基因突变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低聚糖肿瘤相关糖类抗原(CA199)的检测对结直肠癌(CRC)患者肝转移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院近10年间共6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在发现肝转移前最近一次检测血清CEA、AFP、CA199结果.通过手术或肝穿刺结合病理及肝脏B超或CT检查了解患者肝脏有无转移癌.结果: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血清CEA升高39例(65.0%),血清AFP升高7例(28.3%),血清CA199升高18例(30.0%);3项指标中1项以上的阳性率达到96.7%.结论:血清CEA、AFP、CA199水平与CRC肝转移有关,三者同时检测可早期发现CRC肝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项及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与糖类抗原199(CA199)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化学发光免疫方法检测7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及术后化疗3个月血清CEA和CA199水平,分析CEA和CA199检测值与结直肠癌的诊断及术后化疗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CEA和CA199水平显著高于术后化疗与健康对照组(P<0.05),手术后,经过3个月的化疗,结直肠癌患者的CEA和CA199水平与正常健康人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检测既可以提高对结直肠癌诊断的阳性率,又可以对术后化疗的效果进行评价.结论:血清CEA和CA199联合检测可用于结直肠癌的辅助诊断以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异常凝血酶原即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II诱导的蛋白(PIVKA-II)在监测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集治疗前结直肠癌患者120例(结直肠癌无器官转移组80例和结直肠癌肝转移组40例)、早期肝癌患者(早期肝癌组)80例和查体健康人群(健康组)80例血清样本,检测其PIVKA-II和癌胚抗原(CEA)浓度,确定PIVKA-II监测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界值,分析PIVKA-II和CEA对监测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效能。 结果 健康组、结直肠癌无器官转移组、结直肠癌肝转移组和早期肝癌组的血清PIVKA-II浓度依次呈增高趋势,分别为18(15~20.8)mAU/mL、20(17~24)mAU/mL、32(22.3~41.8)mAU/mL和345(31.8~3 787)mAU/mL,结直肠癌肝转移组显著高于健康组(P<0.001)和结直肠癌无器官转移组(P<0.001),低于早期肝癌组(P<0.001)。血清PIVKA-II检测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8(95%CI:0.736~0.901),与CEA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99(95%CI:0.710~0.888),Z=0.332,P=0.74]。PIVKA-II检测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最佳临界值为28.5 mAU/mL,此时灵敏度为60%,特异度为90%。联合PIVKA-II和CEA,结直肠癌患者肝转移的检测灵敏度提高到85%。 结论 血清PIVKA-II可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选择17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分析临床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肝转移灶是否完全切除、病理类型、局部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肝转移灶数目、最大径、分布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切除、肝转移灶切除、肝转移瘤数日、最大径、分布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对于结直肠癌伴肝转移的患者,肝转移灶多发,最大径超过5cm、分布超过一叶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对于仅有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应尽可能手术根治原发灶以及转移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MT)和组织蛋白酶B(CatB)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8例结直肠癌原发灶、正常结直肠黏膜、转移淋巴结和肝转移灶组织MT、CatB表达。对比分析MT、CatB表达与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在68例结直肠癌原发灶中MT、CatB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2.9%和47.1%;在正常肠黏膜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6.5%、19.1%;结直肠癌原发灶中MT、CatB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χ2=9.9512、11.9893,P0.01)。按TNM分期,Ⅲ、Ⅳ期原发灶MT、CatB表达阳性率高于Ⅰ、Ⅱ期(χ2=9.9498、10.0192,P0.01)。低分化腺癌MT、CatB表达阳性率高于高分化和中分化腺癌(χ2=8.8788、9.7183,P0.01)。在34例转移淋巴结中MT和CatB共表达阳性率为47.1%;在16例肝转移组织中,MT和CatB共表达阳性率为50.0%。转移淋巴结和肝转移灶中MT和CatB共表达阳性率高于无转移的结直肠癌原发灶组织(χ2=5.7521、5.0794,P0.05)。【结论】MT、CatB增强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和肝转移有关,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MT、CatB表达可做为评价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11月至2010年6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所收治的10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等,并随机抽取2007年11月至2010年6月间无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81例作为对照组,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血清CEA、CA125、CA19-9水平升高与肝转移危险增加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EA、CA125、CA19-9水平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血清CEA、CA125、CA19-9水平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茹海明  张传珉 《广西医学》2012,34(11):1507-1508,1514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肝转移行姑息性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行姑息性手术加化疗43例(手术组),单纯行化疗90例(化疗组),手术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0.60个月,长于与化疗组的17.36个月(P<0.05),手术组的生存时间与肿瘤浸润程度、癌胚抗原(CEA)水平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梗阻、肝转移分期、血清白蛋白水平、谷丙转氨酶水平无关(P均>0.05)。结论姑息性手术加化疗可延长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肿瘤浸润程度、CEA水平是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肝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5年3月间150例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术后肝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3年内共60例患者出现肝转移,3年无肝转移生存率为60%。Cox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前CEA水平(P=0.0005)、肿瘤分化(P=0.0121)和肿瘤分期(P=0.0001)与术后肝转移明显相关。Cox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CEA水平(P=0.0090)、肿瘤分化(P=0.0188)和肿瘤分期(P=0.0013)与术后肝转移明显相关。结论术前CEA水平、肿瘤分化和肿瘤分期是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对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加强随访,采用合理的术后辅助化疗方案以降低术后肝转移发生率,改善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SGF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6月—2015年7月就诊于该院的55例直肠癌患者,行新辅助放化疗,于新辅助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6周分别行TSGF、CEA检测,新辅助治疗前、治疗后6周分别行盆腔MRI检查,观察新辅助放疗前后TSGF、CEA、直肠肿瘤大小的变化情况。结果 TSGF在新辅助治疗前为(140.79±50.98)U/ml,治疗结束后1周为(106.88±37.67)U/ml,结束后6周为(93.08±38.72) U/ml,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辅助治疗前肿瘤大小为(9.87±1.07)cm,治疗后大小为(6.46±1.9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大小的变化与TSGF呈正相关(r=0.784,P<0.01),与CEA呈负相关(r=-0.085,P=0.053)。结论 TSGF可作为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