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老年患者长期缺牙,或曾经不良修复等原因,咬合关系不合适、咀嚼功能差的状况常见。但部分老年患者的功能需求、美观需求较高,并不满足活动修复,还有些患者需咬合重建,或需在前牙美学区种植。针对这一部分患者,内科、外科医师排除系统性疾病风险,全身状况允许的条件下,与患者充分沟通咬合重建及种植治疗的风险、利弊,并取得知情同意,临床医师遵循咬合重建、牙周生物学宽度、美学区种植治疗、牙龈诱导等基本原则和相应操作流程,在技护团队协作配合下,先后进行基础治疗(牙周、牙槽外科、牙体牙髓及早期修复等治疗)后、咬合重建治疗、种植外科及修复治疗。治疗期间注意检查颞下颌关节情况,最终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牙周病广泛流行,是导致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老年人的患病率在75%以上,且严重程度较重。中重度牙周病治疗中,我科采用口腔多学科协作应用修复学和种植学方法得到了满意疗效。牙周病治疗的总体目标:基本H标是消除炎症、破坏停止;恢复牙周组织的形态;恢复牙龈及骨的生理外形;恢复牙的边缘嵴及邻面接触点,消除食物嵌塞;恢复牙周组织的功能:修复缺牙、调狳、松动牙固定等;维持疗效,防止复发:自我控制菌斑,定期复查。在牙周病治疗中保存牙槽骨骨量至关重要。导致颌骨丧失三因素:炎症、咬合创伤和牙列缺失后废用性颌骨萎缩。中重度牙周病治疗中通过牙周治疗消除炎症,通过牙周夹板消除咬合创伤,不能保留的牙及早拔除并种植义齿修复。牙周病修复治疗的内容:咬合调整,松动牙固定,缺失牙修复。牙周夹板的作用:稳定牙列,预防牙齿移位;改变力的传递方向,避免或减少咬合力对牙周组织的创伤;控制牙齿的异常动度,为受损牙周组织愈合创造有利的条件;形成多根巨牙,分散咀嚼压力,减轻单个牙牙周组织的负担;恢复牙列完整性,改善咀嚼效能和美感。牙周夹板有半永久的粘结式夹板和永久的粘固式夹板两种。牙列缺失后颌骨废用性萎缩应进行种植义齿修复。前牙区牙槽骨解剖学上有倾斜角度且牙槽骨伴有凹陷性缺损,一般需植骨治疗。前牙美学要素多,前牙区种植手术较疑难,因而前牙区牙周病患者在完善的牙周治疗基础上可选择牙周病修复治疗;后牙区要求有咬合功能,美学要求低,中重度牙周病患牙应选择种植义齿修复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牙种植体冠桥修复设计在牙列形态功能重建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本院临床上采取种植单冠或种植体连冠、种植体固定桥、种植体-牙联合固定修复病例20例,追踪比较种植体、相邻牙、对合牙骨嵴顶水平变化及骨吸收方式,修复体结构变化特点、咀嚼主观感受、颞下颌关节症状、T-scan咬合记录等。结果及讨论:临床种植义齿修复治疗中,越来越多的咬合问题出现在就诊病人的不同治疗时期,有的患者经过医师的适当处理:如调改咬合、佩戴咬合垫、引导患者改变咀嚼习惯、不同修复时期选择不同质地的食品等可即刻或短期内恢复正常,骨吸收减缓,或有一定改建。但临床上也有一部分患者,从其牙列排列或咬合形态结构无明显异常,依照传统的治疗手段处理后仍无法解决或缓解咬合不适症状,如持续性咬合痛、异常咬合音、颞下颌关节弹响和颌面部局部酸困不适感甚至疼痛、嚼碎食物困难等。这类患者修复区咬合形态无明显异常。本课题研究结果认为:在目前尚缺乏垂直向咬合接触的正常形态标准情况下,种植修复较之天然牙修复更应该注重以近远中向(一牙对二牙)以及唇(颊)舌向关系正常的咬合形态标准作为咬合治疗的正常标准。过渡义齿修复及定期仔细地调改咬合十分重要。进一步建立满足种植修复体功能需求的、个体化的垂直向咬合接触正常标准,是今后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当患者牙缺失导致固有的咬合关系丧失或因缺牙后影响咬合功能时,牙种植修复需要进行咬合重建。但由于牙列结构和咀嚼功能的个体差异较大,目前对治疗方案的评价指标尚无统一的量化标准。在临床工作中应以已有的理论、知识、经验为基础,将不同患者的特点纳入较成熟的相关认知结构,以修复为导向,严格执行牙种植临床路径。在实施治疗中综合患者的主观评价、医师的个人经验,减少医患主观因素对治疗方案实施及操作的影响,以保证牙种植修复体获得健康、稳定的咬合功能。  相似文献   

5.
 牙周炎作为一种发生于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性破坏性疾病,发展到晚期可引起牙齿松动、移位甚或脱落,对患者口腔功能和美观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影响患者的全身健康及口腔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针对合并错畸形、牙列缺损的重度牙周炎病例,需要在全面完善的口腔检查基础之上制定周密完善的系统治疗计划,积极实施包括牙周、正畸、修复等在内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从而达到控制炎症、恢复健康、重建功能和改善美观的治疗目标。文章展示了1例牙周炎Ⅳ期C级病例的多学科综合诊治过程,通过对患者实施规范有序的牙周系统治疗,包括完善的牙周基础治疗和恰当的牙周手术治疗,控制牙周炎症、保留预后较差患牙,获得了健康稳定的牙周状况。在此前提下,通过正畸治疗,纠正不良咬合关系及因牙周炎导致的牙齿移位,消除咬合创伤,建立有利于牙周健康稳定的咬合关系,同时结合种植修复治疗重建完整牙列,最终达到了恢复健康、重建功能及改善美观的治疗目标。基于该病例,文章重点探讨了重度牙周炎的多学科诊疗策略,从一定程度上总结本病例在临床处理中的关键点,以期为重度牙周炎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1197例老年修复病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了解老年修复患者口腔情况和修复状况。材料和方法:调查1197例老年修复治疗的病例,将每一病例的缺牙和修复情况输入计算机,统计分析。结果:本组老年人平均缺失牙齿9.10颗,缺失最多的前3位牙齿足正颌第—磨牙、上颌第二磨牙和下颌第一磨牙;余留最多的前3位牙齿足下颌尖牙、下颌第一双尖牙和上颌尖牙。19.51%的病例颌骨间无咬合接触关系,19.51%的病例修复时需咬合重建或咬合抬高;21.84%的病例修复前存在食物嵌塞。结论:活动义齿是目前老年修复治疗的主要方法。咬合重建以及防治食物嵌塞、颞下颌关节病是老年修复的特点。结果提示:应重视老年修复中牙体、牙周与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的保健与修复治疗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临床研究双层腓骨移植联合牙种植在下颌咬合功能重建中的价值。方法选择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2年8月~2015年3月间8例行下颌骨节段性截骨的患者,一期行双层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二期在移植腓骨上行牙种植,恢复缺损区的咬合关系,临床观察其骨移植及种植术后咬合功能的重建情况。结果 8例患者的移植腓骨均成活,一期愈合良好,双层腓骨恢复了足够的下颌骨高度,为二期牙种植创造了良好的骨床条件。二期的牙种植手术均获成功,义齿修复后,咬合功能恢复良好。随访0.5年到3年,种植体无脱落。结论双层腓骨移植联合牙种植是一种良好的下颌骨节段性缺损后咬合功能重建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全利  曹颖  武郭敏  刘幸子  何晓雪 《口腔医学》2022,42(12):1080-1085
目的 介绍一种步骤明确、技术评价指标清晰的咬合重建方法。方法 选择无颞颌关节-咀嚼肌疼痛不适、承受咀嚼压力无痛、重度磨耗的恒牙列病例,在正中关系铰链运动的轨迹上,以满足修复空间需求的最小距离来确定垂直距离,从而构建牙尖交错牙合。以微笑分析原则进行前牙美学设计和“简单治疗牙合“原则设计咬合接触关系。结果 对10例固定修复咬合重建患者观察1~5年,患者对美学、功能恢复满意;咬合稳定无干扰;无关节区、咀嚼肌的疼痛不适,口颌系统健康舒适。结论 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可以实现颞颌关节-咀嚼肌-咬合关系协调舒适的咬合重建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短牙弓概念被正式提出之后的20余年里,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短牙弓能够满足患者口腔咀嚼、美观和舒适等各种口腔功能的需求,同时不影响咬合稳定性和颞下颌关节的稳定性,不损伤牙周支持组织。总之,包括前牙区和前磨牙区的短牙弓被证实能够满足功能性牙列的需求,为后部牙列缺失提供了一种新的修复治疗选择,因此受到各国口腔医师的重视。本文就短牙弓对口腔各功能和牙周支持组织的影响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严重的牙周病经常会导致牙列缺损或牙列缺失,在牙周基础治疗后,需修复重建来恢复患者口颌的美观和功能。牙周病患者剩余的牙齿基本松动,患牙的牙周支持力严重下降。当牙周病控制良好,通过牙周夹板将松牙固定在一起,剩余的牙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行使功能,特别是跨牙弓弧形设计时[1]。本文针对这种修复方式在牙周-修复联合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重度牙周炎患者伴有上前牙扇形移位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难题。临床中,医生需运用多学科的知识综合考虑如何恢复健康、重建功能及改善美观,并结合实际情况和患者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针对新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文章通过1例应用多学科手段治疗的重度牙周炎合并上前牙前突复杂病例,讨论美学区牙齿拔与留、缺失牙修复、龈乳头重建等临床问题,期望为前牙美学区域的多学科治疗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的咬合重建序列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患者36例,采用固定-活动联合修复方法实施咬合重建,通过3年随访,观察临床修复效果。结果:咬合重建后36例患者取得较满意疗效。结论:有序、合理的咬合重建治疗可以恢复患者正常的咀嚼功能,缓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及牙齿敏感,改善美观。  相似文献   

13.
酸蚀症患者的咬合重建修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咬合距离降低的酸蚀症患者的修复治疗方法。方法:对酸蚀症患者进行咬合重建序列治疗,包括暂时性[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冠延长术、根管治疗术以及固定与可摘局部义齿联合修复。结果:患者的咬合距离抬高、咀嚼和美观功能得到很好的恢复,无牙周炎症和颢下颌关节的异常。结论:对于咬合距离降低的酸蚀症患者进行修复时要注重咬合重建序列治疗。  相似文献   

14.
牙周炎是一种牙齿支持组织的感染性、破坏性疾病,是成年人丧失牙齿的主要原因。伴有错畸形及牙列缺损的重度牙周炎的治疗是一个复杂过程,需要口腔医生掌握多学科的诊疗知识,严格把控不同治疗阶段的时机和标准,解决患者同时存在的多个口腔问题,最终恢复其健康、改善功能和美观。文章展示了1例Ⅲ期C级牙周炎患者经完善的牙周基础治疗消除炎症,通过正畸治疗改善咬合并重建缺牙区修复间隙,最后结合种植修复治疗重建口腔功能的多学科综合诊治过程,为此类重度牙周炎病例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当今种植治疗的基本理念已从单纯的种植外科技术转变为以修复为主导的种植治疗.种植成功的标准也不仅是骨结合,而且包括功能与美学效果的多方位评价系统.上颌前牙区直接影响患者面容和外观,对患者的生活、社交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上颌前牙区也被称为"美学区",其种植修复应尽量缩短缺牙时间,且美学要求较高.即刻种植与即刻修复方案在最大程度上缩短了缺牙时间,也有可能更好地保存软硬组织,是上颌前牙区行种植治疗的一种可行方案.然而,由于上颌前牙区软硬组织条件常不理想,如牙龈菲薄、唇颊侧骨量不足,增加了该区域的治疗风险.现对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与即刻修复的治疗及其治疗风险的防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上前牙美学区的二次修复及相关治疗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备受关注,此类病例常涉及既往修复体形态不佳、基牙医源性过度预备导致侵犯牙周正常解剖结构以及咬合关系紊乱等问题,进而产生前牙区美学缺陷,给再治疗带来挑战,往往需要多学科联合治疗。文章通过展示1例前牙美学区病例的诊疗全过程,包括病情分析、多学科参与治疗设计、具体实施步骤和修复后效果等,以期为临床多学科联合治疗上前牙复杂病例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咬合重建及修复方法。方法本文重点介绍了牙列缺损并伴有严重磨耗,面下1/3高度变短的病例,采用固定义齿与简单或垫式通可摘局部义齿进行联合性修复,以获得永久性咬合重建治疗。结果对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的病例,可通过暂时性修复进行过渡,固定义齿与简单或垫式可摘局部义齿进行联合性修复以达到满意的疗效。结论合理的咬合重建修复治疗可有效恢复患者正中颌位关系及正常的咀嚼功能、治疗及预防颞下颌关节疾病、改善美观。  相似文献   

18.
<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将于2017年9月13-15日在上海举办"牙周与种植修复的组织增量技术"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授予国家级继续教育Ⅰ类学分10分。本学习班的主要目的是对学员进行牙周与种植修复治疗中软硬组织增量技术的培训。目前学员对牙周与种植临床技术的学习需求越来越多,完善的牙周与种植修复治疗应在控制牙周炎症的基础上,综合评估牙周软硬组织、牙列与咬合功能,为  相似文献   

19.
与颌位问题是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咬合重建特指采用修复手段在正确的颌位关系下恢复正常咬合接触的治疗方法,主要针对口内仍存留有大量天然牙,但丧失了稳定的咬合接触关系,需要以修复的方法重新建立稳定咬合关系的情况而展开。由于存留的大量天然牙有活跃的牙周反射活动,重建后的咬合关系在行使咬合功能时受到复杂的神经反馈调节作用,因此咬合重建与普通的活动修复治疗相比有更高的技术要求。本文主要讨论有关颌位关系和咬合接触问题。确定正常颌位关系是建立正常咬合关系的基础,建立正常咬合接触关系从而恢复正常咬合功能是咬合重建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咬合力的大小体现了口颌系统的功能状况和牙体、牙周、咀嚼肌等组织的健康状况,也可以用咬合力作为口腔修复、牙周治疗和正畸治疗的疗效评价指标。笔者对几种重要的咬合力测量方法以及目前临床和科研中常用的咬合力测量仪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