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驻马店市非氟病区居民饮用水氟含量监测结果,为科学制定和调整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依照《驻马店市地方病相关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工作计划》进行调查,检测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GB/T-5750.5)执行,并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进行水氟含量超标与否的评价。结果 全市9个县(区)共调查行政村2 251个,水氟范围0.04~8.47 mg/L,水氟中位数0.3 mg/L。水氟含量0~0.25 mg/L的行政村745个,占33.1%;水氟含量0.25~0.5 mg/L的行政村有1 237个,占54.95%;水氟含量0.5~1.0 mg/L的行政村有266个,占11.82%;水氟含量>1.00 mg/L的行政村有3个,占0.13%,水氟超标行政村2个,超标率0.09%。集中供水的行政村2 057个,水氟范围为0.04~8.47 mg/L,水氟中位数为0.3 mg/L;分散供水的行政村194个,水氟范围为0.09~0.91 mg/L,水氟中位数为0.36 mg/L,超标水样均来自集中供水。结论 驻马店市大部分地区水氟含量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并掌握2018年新疆农村饮用水水砷含量分布,为防病改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18年新疆农村饮用水水砷含量及分布的监测数据,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评价水砷含量。结果共检测农村水样4 571份,其中水砷达标4 469份、达标率97.77%;丰水期水砷达标率(98.20%)高于枯水期(9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9,P0.05);地表水水砷达标率(100.00%)明显高于地下水(9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30,P0.05);水砷达标率集中式供水(97.74%)与分散式供水(100.00%)(χ~2=1.130)、出厂水(97.68%)与末梢水(97.81%)(χ~2=0.0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疆农村饮用水水砷含量0.000 1~0.086 0 mg/L、中位数0.000 5 mg/L。结论新疆农村地区高低水砷含量并存,大部分地区饮用水水砷含量低、呈片状分布,仅少数地区超标,且超标水样全部来自地下水,其中高砷水样全部来自深井水,呈点状分布;应继续加强现场卫生学调查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监测,推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然灾害之地震灾害对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的潜在影响,为指导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地震后100天,选择文县、舟曲县、两当、成县和徽县等5个县开展饮用水水氟现况调查,各县采泉水、井水和地表水等水源类型水样各40份,并调查水源变化等相关情况;水氟含量用氟离子电极法测定。结果 201份水样分布在5县的25个乡镇、92个村,其中井水61份、泉水83份和地表水水样57份;6份水样水氟〉1.00mg/L,占2.99%(6/201)、平均水氟含量为1.35mg/L(1.05~1.72mg/L)、有767人饮用,其中井水2份、泉水4份;在7个历史病区村中,1个村的降氟改水工程能正常使用,1个历史轻病区村居民饮用水水氟含量为1.72mg/L;在文县和两当县各有18处和21处泉水水源发生明显变化,其中仅文县的2处泉水出现水氟超标现象。结论地震灾区局部有发生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的潜在危险性,应建立健全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吉林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成人的尿氟含量情况,为今后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先在16个病区县中抽取5个县(市、区),再在每个县(市、区)随机抽取3个病区自然村作为调查点;改水调查点采集并测定1份末梢水样水氟含量;未改水调查点采集并测定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的5份水样水氟含量;采集并测定调查点18岁以上且在当地居住5年以上人群尿样尿氟含量;水样采集与保存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水质分析质量控制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3);水氟检测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5),并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评价水氟含量是否合格;尿氟检测采用尿中氟化物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WS/T 89-2015)。结果共调查了15个病区自然村,改水村占53.33%;未改水村占46.67%。在8个改水村中,水氟含量合格的6个,占监测工程的75.00%;水氟含量超标的2个,占25.00%;7个未改水村水氟含量均超标,1.2 mg/L<水氟含量≤2.0mg/L的村有5个,占71.43%;水氟含量>2.0 mg/L且≤4.0 mg/L的村有2个,占28.57%。共检测成人尿样753份,尿氟波动范围0.09~3.72 mg/L,几何均值1.39 mg/L。其中,在6个改水且水氟含量合格村共检测成人尿样300份,波动范围0.37~2.31mg/L,几何均值为1.31 mg/L;在2个改水但水氟含量超标村共检测成人尿样102份,波动范围0.98~2.67 mg/L,几何均值为1.60 mg/L;在7个未改水村共检测成人尿样351份,波动范围0.09~3.72 mg/L,尿氟几何均值为1.39 mg/L。结论尿氟是反映群体氟摄入水平和机体氟蓄积状态的客观指标,未改水、改水且水氟含量超标病区尿氟水平仍相对较高,还需进一步加强降氟改水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大理州高砷水源筛查结果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云南省大理州高砷水分布和当地居民高砷暴露状况.方法 在大理州12个县(市),采取筛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抽取自然村,以村为单位采集居民饮水水样,半定量方法检测水砷;对水砷≥0.03 mg/L的水样.采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比色法或原子荧光光度法进行复检;统计大理州高砷暴露总人口和儿童人口数.结果 共对2639个自然村进行了水砷筛查,检测水样15 180份,检出水砷<0.01 mg/L的水样14 976份,占98.66%(14 976/15 180);≥0.05 mg/L水样110份,占0.72%(110/15 180);有超标水源(≥0.05 mg/L)的自然村29个,占筛查自然村的1.10%(29/2639).在检测的水样中,井水10 399份(水井深度均在10 m以内)、山泉水3903份、河水93份、温泉水69份、水库水26份、地表水690份.在≥0.05 mg/L的水样中,井水89份,占0.86%(89/10 399);山泉水15份,占0.38%(15/3903);温泉水6份,占8.70%(6/69).共筛查人口 1 561 553人,占总人口数的67.83%(1 561 553/2 302 157),其中儿童420 513人,占筛查总人数的26.93%(420 513/1 561 553):高砷暴露人口27 865人,占总筛查人口的1.78%(27 865/1 561 553);儿童暴露人口8993人,占筛查儿童数的2.14%(8993/420 513).结论 云南省大理州存在高砷饮用水源,当地居民暴露在高砷危害中,应尽快开展砷中毒病情调查,预防和控制砷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2006-2008年甘肃省高氟水源及不同生态类型区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掌握甘肃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所属生态类型区及高氟水源分布现状,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06-2008年,调查项目县(区)村民定居点生态及饮用水源情况.在各项目县(区)病区村开展即时饮用水源水氟筛查,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选取水源水5份,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水氟.结果 共在45个县进行了筛查,在41个县筛查出超标水样7174份,占29.84%(7174/20 241),分布在1524个村,占31.62%(1524/4819),其中28个县有>2.0 mg/L的水样检出,9个县的30个村有>4.0 mg/L的水样检出.按超标水样和有超标水样的村比率从低到高排序,均为甘南高原草原草甸区<荒漠区<河西走廊戈壁区<黄土高原丘陵区<黄土高原沟壑区.结论 不同生态类型区内居民所面临的饮用水问题不同,应合理规划和分类指导地方性氟中毒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居民饮用水含砷量情况,调查饮高砷水地区受威胁人口数量及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病情.方法 对黄河下游郓城、嘉祥、东昌府和博兴4个县(区)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进行水砷筛查,水砷测定采用半定量快速检测试剂盒,对检出的含砷水样采用原子荧光法进行定量测定:并对饮高砷水地区人群受危害情况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4个县(区)共筛查水样4765份,检出含砷水样303份,含砷量≥0.030 mg/L的水样35份;其中12份水样含砷量超过国家标准(≥0.050 mg/L),主要分布在东昌府、郓城、嘉祥3个县(区);对水砷≥0.030 mg/L的28个村庄 13 032名居民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健康状况调查,检出可疑地砷病患者11人.结论 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存在含砷量超标水井;对可疑地砷病患者需进一步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甘肃省武威市饮用水水碘含量水平和分布,为科学防治碘缺乏病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7─10月在武威市以乡(镇)为单位,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选取目标乡(镇),采集正常供水的自来水厂和分散式供水的末稍水和水源水样本;采用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推荐方法测定水碘含量。结果共检测4个县(区)31个乡(镇)432份水样,居民饮用水水源主要来源于深井水和浅井水,水碘含量检出范围为(0.01~17.19)μg/L,中位数为0.76μg/L,其中水碘值低于5μg/L的水样383份、占检测总数的88.7%,5~10μg/L 34份、占7.9%,高于10μg/L 15份、占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238,P0.05);不同水源类型水碘值低于5μg/L的水样324份、占检测总数的88.3%,5~10μg/L 28份、占7.6%,高于10μg/L 15份、占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097,P0.05);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水碘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 335.5,P0.05),集中式供水出厂水水碘含量总体高于分散式供水。结论武威市大部分地区饮用水水碘值都低于标准,缺碘地区广泛存在;长期坚持在全市范围内供应加碘食盐仍然是今后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云南省高砷水分布及其危害。方法以自然村为调查点,采集居民饮用水测定砷含量。结果共检测居民饮用水样9535份,砷超标的水样33份,含量0.05~0.2 mg/L,分布在耿马县(27份)、镇源县(2份)、翠云区(2份)、勐腊县(1份)和洱源县(1份),涉及10个自然村6839人。在耿马县高砷水分布村初步确定7例为"慢性砷中毒可疑病例"。结论云南省首次报道"饮用水砷含量超过国家标准"和"存在饮水型慢型砷中毒可疑病例"。今后应继续扩大水砷筛查范围,进一步查明高砷对居民身体健康的危害,预防地方性砷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安徽池州市2007年饮水氟含量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安徽池州市辖区内地方性饮水氟含量及分布情况。方法对池州市所辖的原病区青阳县所有行政村,非病区县(区)的所有乡镇按东西南北中不同方位抽取5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按东西南北中不同方位采集5口井水样;抽取改水工程水40个,每个县、区各抽10个,每个工程各采5份水样;调查各村户数及人口数、被采水样水源基本情况,检测水氟含量。结果池州市所辖的三县一区及九华山风景区抽取503个村、共检测水氟样品2515份。结果表明,全市行政村水氟均值为0.16mg/L、最大值为0.56mg/L。其中村最大值〈0.5mg/L的村有490个,占97.42%;在0.5~1.0mg/L之间的有10个,占1.99%;1~1.5mg/L之间的有3个、占0.60%;没有〉1.5的村。调查村的均值分布:〈0.5mg/L有502个村、占99.80%;0.5~1mg/L有1个、占0.20%;≥1mg/L以上的村无。在检测的2515份饮用水样本中,氟含量〈0.5mg/L的2501份,占99.44%;0.5~1.0mg/L之间的有11份,占0.44%;〉1.0mg/L的有3份、占0.12%。共检测改水工程水样200份,所有水样均低于1.0mg/L。结论青阳县原病区降低了水氟含量、贵池区有3地新发水氟含量超标,池州全市98%以上村饮水氟含量均在正常限值内。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饮用水高氟水源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山西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病区的饮用水水氟分布现状,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国家<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2004-2006年在山西省的8个市,对有饮水型地氟病病区分布的60个县(市、区)进行水氟筛查,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水氟.结果 共筛查了60个县(市、区)的2990个村,水氟超标(>1.00 mg/L)的村为1658个,占55.45%,最高为9.72 mg/L.高氟村主要分布于太原、大同、忻定、临汾、运城5个盆地,占全省高氟村数的89.63%(1486/1658),其他地区高氟村散在分布;5个盆地的水氟分布不相同(H=316.10,P<0.05),大同盆地水氟(2.32 mg/L)高于其他盆地(P均<0.05),超标率为81.16%(336/414).结论 山西省高氟水源分布范围广,主要集中在5个盆地,水氟超标情况仍较严重,防治任务依然艰巨,应加大改水力度,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2007年山西省高氟水源筛查及降氟改水工程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山西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居民饮水含氟量及降氟改水工程使用现状,为制订科学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2007年,根据<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的要求,在山西省选择15个县(市、区)的未改水村进行高氟水源筛查,选择10个县(市)的全部降氟改水工程进行调查.水氟测定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GB/T 8538-1995).结果 15个县(市、区)共调查未改水村969个,居民饮用水平均水氟合格(≤1.0mg/L)的村有497个,占51.29%(497/969),超过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1.0 mg/L)的村有472个,占48.71%(472/969),超标水氟主要集中在>1.0~4.0 mg/L,最高平均水氟达8.96 mg/L.10个县(市)共调查降氟改水工程290个,正常运行的有213个,占73.45%(213/290),间歇运行的有77个,占26.55%(77/290);降氟改水工程的出厂水水氟合格(≤1.0mg/L)的有158个,占54.48%(158/290),超过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1.0mg/L)的有132个,占45.52%(132/290),最高水氟达5.20 mg/L.结论 山西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水氟超标情况仍然较重,降氟改水工程水氟合格率较低,今后应加大改水力度,保证工程质量,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查明平顶山市生活饮用水水碘含量现状,为科学调整干预策略和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河南省生活饮用水水碘含量调查方案》要求,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开展调查,根据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两种情况,分别进行水样采集。实验室以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检测水碘含量。结果全市114个乡(镇、街道)共检测水样1776份,水碘中位数为3.6μg/L,水碘范围为0.0~89.3μg/L,其中水碘含量<10μg/L、10-50μg/L和50-100μg/L的比例分别为86.9%、12.8%和0.2%,各县(市、区)水碘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1,P<0.000);生活饮用水中集中供水510份,分散供水1266份,水碘中位数分别为4.1μg/L和3.1μg/L;水碘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7,P<0.000)。结论平顶山市生活饮用水水碘含量普遍较低,属于碘缺乏地区,全市居民要长期坚持食用合格碘盐,保持碘缺乏病防治成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掌握延安市高氟水的分布和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病情现状,评价降氟改水工程效果.方法 2006年,在延安市以村为调查点,每村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共采集5份水源水样,同时采集每个改水工程1份水源水样、1份出厂水水样和2份末梢水水样,采用氟试剂分光光度法检测水氟;在水氟>1.00 mg/L的村中采用Dean法对所有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根据<地方性氟骨症临床分度诊断>法对所有成人进行氟骨症检查.结果 筛查293个村的水源水样726份,水氟中位数为0.59 mg/L,范围为0.10~3.50 mg/L;有25个村水氟超标(>1.00 mg/L),暴露人口为11 610人,高氟村主要在吴起、延川县.筛查25个改水工程,100份水样,水氟中位数为0.58 mg/L,范围为0.30~2.00 mg/L;其中延川、吴起县各有1个工程水氟超标,水氟分别为1.85、1.60 mg/L,暴露人口分别为3083、708人.对1281名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检出238例患者,检出率为18.58%;对13 900名成人进行氟骨症检查,检出375例Ⅱ度以上氟骨症患者,检出率为2.70%.结论 延安市高氟水分布范围广,水氟超标情况和病情比较严重,改水工程有待进一步提高,防治任务依然艰巨,必须加快落实降氟改水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山东省鲁南地区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现状,为氟中毒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根据山东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分布现状,按照“山东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项目技术方案”的要求,在山东省的鲁南地区,选择临沂市的河东、兰山,枣庄市的台儿庄,济宁市的任城、金乡、鱼台、嘉祥、梁山,菏泽市的曹县、牡丹、单县、巨野、郓城,共13个县(区)为监测县(区).在各监测县(区),按氟中毒病情分为轻、中、重三层,每层抽取1个病区村作为调查点.调查内容为饮水含氟量、儿童氟斑牙与成人临床氟骨症患病情况及人群尿氟水平.水、尿氟检测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8~ 12岁儿童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法;成人氟骨症诊断采用《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 192-2008).结果 在13个县(区)的39个村,有改水后供水正常村26个,未改水或改水后水井报废村13个.检查水样172份,含氟量超过国家标准(> 1.0 mg/L)的有74份,其中51份来自13个未改水村,23份来自6个供水正常村,水氟超标率为43.02%.水氟>2.0 ~ 4.0 mg/L的水样有24份,>4.0mg/L的有3份,水氟最大值为7.76 mg/L.检测尿样1882份,其中儿童1118份,成人764份,尿氟几何均数分别为1.82、1.98 mg/L.对1908名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氟斑牙检出率为45.18%(862/1908),牙齿缺损率为9.12%(174/1908),氟斑牙指数为1.07.调查25 296名成人,临床氟骨症检出率为5.96%(1509/25296),其中检出中、重度病例670例.结论 山东省鲁南地区水氟超标仍较严重,以未改水病村(包括改水后报废病村)为主;尿氟水平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氟斑牙与氟骨症仍存在一定程度流行,高氟危害依然在一定范围存在.应尽快落实科学有效的改水降氟措施,控制氟中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山东省4个县(市)正常运转的改水降氟工程水氟含量及地方性氟中毒病情现状,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山东省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要求,2010年5-11月对高密、嘉祥、郓城、博兴县(市)正常运转的改水工程使用情况、水氟含量进行调查.同时在4个县(市)重点调查了9个村居民饮水含氟量,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和尿氟含量.水、尿氟检测应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儿童氟斑牙检查采用Dean法.结果 4个县(市)共调查288处正常运转改水工程,水氟均值为1.35 mg/L,最大值为6.27 mg/L;水氟合格工程148处(≤1.00 mg/L),合格率为51.39%,不合格率为48.61%.检测9个重点调查村居民饮用水26份,水氟均值为2.02 mg/L,水氟范围为0.62~ 4.36 mg/L;检查8~12岁儿童685人,检出氟斑牙549例,总检出率为80.14%,牙齿缺损率为15.33%( 105/685),氟斑牙指数为1.56;检测儿童尿样379份,尿氟几何均数为3.04 mg/L,尿氟范围为0.66 ~ 13.28 mg/L.结论 本次调查的4个县(市),近50%的改水工程水氟超标(>1.00 mg/L),9个调查村儿童氟斑牙氟总检出率超过80%,说明山东省氟中毒病区居民病情仍然较重,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7.
2005-2007年陕西省饮用水含氟量和地方性氟中毒病情调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调查2005-2007年陕西省饮用水含氟量和地方性氟中毒病情,评价改水工程降氟效果.方法 根据以往调查资料,在陕西省选择地方性氟中毒病情流行的10个市作为调查地区,以村为调查点,每村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抽取水源水5份,同时采集每个改水工程水源水1份、出厂水1份和末梢水2份,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或氟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氟;在饮用水含氟量>1.00 mg/L的人群中进行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病学调查,采用Dean法进行8~12岁儿童氟斑牙诊断,成人氟骨症按<地方性氟骨症临床分度诊断>(GB16396-1996)诊断.结果 共测定6390个村的水源水含氟量,其中水氟在1.00~<2.00 mg/L的有2619个村,暴露人口为1 654 998人;水氟在2.00~<4.00 mg/L的有845个村,暴露人口为355 623人;水氟≥4.00mg/L的有272个村,暴露人口为111 466人.全省水氟中位数为1.15 mg/L.渭南、咸阳和榆林3个市水氟中位数>1.00 mg/L,为高氟水集中分布的地区.共检测了3115个改水工程水氟,其中水氟在1.00~<2.00 mg/L的有1269个,暴露人口为1 415 877人;水氟在2.00~<4.00 mg/L的有120个,暴露人口为43 888人:水氟≥4.00 mg/L的有14个,暴露人口为5960人.44 081名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临床检查,检出16 489例氟斑牙患者,检出率为37.4%(16 489/44 081);对310 993名成人进行氟骨症临床检查,检出15 877例Ⅱ度以上氟骨症患者,检出率为5.1%(15 877/310 993).结论 高氟水在陕西省广泛分布,地方性氟中毒流行较严重,降氟改水工程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查明吉林省生活饮用水水碘分布情况,为采取针对性碘缺乏病防治措施和科学调整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开展饮用水水碘含量调查。1.如调查乡(镇、街道)为:(1)统一集中供水,采集1份末梢水水样测定水碘含量。(2)全部为分散供水,将每个乡分成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在每个片区分别随机抽取1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按东、西、南、北、中各随机抽取1口井,少于5口井则全部抽取,每口井采集1份水样测定水碘含量。(3)部分集中供水,将每个乡分成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在每个片区随机抽取1个行政村,集中供水行政村和分散供水行政村水样采集参照(1)、(2)进行。2.如果本次调查发现水碘中位数大于10μg/L以上的乡,以行政村(居委会)为单位进行生活饮用水水碘调查。采样方法同乡级水样采集。结果全省60个县(市、区)共调查877个乡(镇、街道)水样8866份,水碘中位数大于10μg/L的乡(镇、街道)有103个占11.7%,水碘中位数在10~19μg/L的乡55个占53.4%,20-29μg/L37个占35.9%,大于30μg/L11个占10.7%。在村级水碘调查中水碘中位数集中在10-39μg/L占74.8%,大于100μg/L的村有4个占0.4%。结论吉林省外环境水碘分布不均匀但波动范围较小,大部分处于缺碘地区,居民还需要外源补充碘来满足机体的需要。但也有高碘地区存在的可能,有待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南州)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流行情况,为预防控制饮茶型地氟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等方法调查甘南州8个县(市)有饮用边销茶习惯的病区村分布情况以及儿童和成人的氟斑牙、氟骨症患病情况,并采集水样、茶样和尿样检测氟含量.结果 甘南州5个县(市)22个乡(镇)60个村成人日均茶氟摄人量大于3.5 mg,年人均砖茶消耗量为0.42 kg;检测生活饮用水1 072份,水氟含量0.05 ~ 0.83 mg/L;检测茶样1 164份,茶氟均值308.76 mg/L,超标茶样607份、超标率52.15%;检查8~12岁儿童1 374人,未发现氟斑牙患病儿童;检测8~12岁儿童尿样1 248份,尿氟值0.08~1.38 mg/L,尿氟均值0.46 mg/L;调查25岁以上常住人群2 221人,未检出氟骨症患者;检测成人尿样257份,尿氟值0.03~ 1.42 mg/L,尿氟均值0.67 mg/L.结论 目前甘南州未发现饮茶型地氟病流行,但农牧区供应的边销茶50%以上超标,部分人群仍饮用方包茶和砖茶;今后应继续加强饮茶型地氟病监测,加大市场监管和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掌握青海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变化和防治措施落实效果,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择6个监测县,每个县根据历史资料将病区村分成轻、中、重3个类型,每个类型抽取1个病区村作为监测村。在已改水病区村采集出厂水1份和末梢水3份,在未改水病区村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采集1份水样,水氟测定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对监测村全部8~ 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法。对监测村全部16岁以上常住人口进行临床氟骨症检查,选择其中2个村,对有临床氟骨症症状的成人进行X线氟骨症检查,氟骨症诊断采用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 192-2008)。每个监测村采集儿童尿样30份、成人尿样20份,采用尿中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WS/T 89-2006)检测尿氟。结果 6个县18个病区村中,14个村已落实改水项目,改水率为77.78%(14/18),其中5个改水工程供水正常、9个间歇供水;共检测水样75份,水氟均值为0.48 mg/L。8~ 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31.95%(285/892);16岁以上人群临床氟骨症检出率为36.55%(1570/4295),X线氟骨症检出率为25.64%(20/78)。共检测儿童尿样571份,尿氟几何均数为1.04 mg/L;共检测成人尿样370份,尿氟几何均数为1.52 mg/L。结论 青海省饮水型氟中毒流行仍然较为严重,改水防氟措施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