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我放松训练对胶质瘤化疗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11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胶质瘤化疗患者主要照顾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自我放松训练,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干预3个月后应用照顾者负担问卷及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生存质量量表来评价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得分和生存质量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照顾者照顾负担得分(41.15±1.04)分,低于对照组(47.58±1.59)分(P0.05);观察组照顾者生存质量得分(157.95±29.69)分,高于对照组(133.29±29.74)分(P0.05)。结论自我放松训练能够改善胶质瘤化疗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提高其生存质量,且主要照顾者生存质量的改善能够对患者生存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脊髓损伤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及自我效能水平并分析其相关关系.方法 通过便利抽样法,采用Zarit护理负担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对150例脊髓损伤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 脊髓损伤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负担总分为(52.91±11.56)分,照顾者自我效能得分为(19.63±4.85)分,照顾者的照顾负担与自我效能水平显著负相关.结论 应重视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照顾者的自我效能感,以减轻其照顾负担,提高照顾能力及患者所在家庭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严重创伤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患者及照顾者一般情况调查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cocic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和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就医的177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严重创伤患者主要照顾者的PTGI得分为(61.06±17.95)分,除自我转变维度以外,总分及其他4个维度得分均高于中间值;照顾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是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共可解释方差变异量的42.7%。 结论 严重创伤患者主要照顾者在创伤发生后存在一定程度的创伤后成长,临床医护人员应全面评估照顾者的个性特征,提升照顾者的自我效能感,调动社会支持力量,以改善照顾者创伤后成长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脊髓损伤患者按入院时间分成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脊髓损伤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自我效能训练的干预方案。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干预结束时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各评定1次。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干预结束时自我效能得分均较入院时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干预结束时的自护能力评分均较入院时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结束时生活质量4维度得分均较入院时高,且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我效能训练能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自我效能、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赋能式健康教育对白血病患者照顾者焦虑、抑郁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5月的40例白血病患者照顾者设为对照组,2014年6~11月的40例白血病患者照顾者设为干预组。对照组患者照顾者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干预组白血病患者照顾者采用赋能式健康教育方法。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照顾者焦虑、抑郁和自我效能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照顾者焦虑、抑郁得分及自我效能水平情况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6个月两组患者照顾者焦虑、抑郁得分及自我效能水平情况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照顾者焦虑、抑郁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自我效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赋能式健康教育能有效缓解白血病患者照顾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其自我效能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照顾者实施支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6月在上海市某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照顾者7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接受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观察组实施支持性护理干预3个月,采用Zarit护理负担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照顾者进行评定。结果经过支持性护理干预,观察组的Zarit护理负担量表评分(P0.01)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P0.05)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支持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照顾者负担、提高照顾者的自我效能、促进照顾者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赵婷鹭  林浮花 《全科护理》2021,19(2):285-288
目的:探讨以授权理论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照顾者照顾负担、积极感受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将8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照顾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开展授权教育。于病人入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比较两组照顾者照顾负担、积极感受水平与自我效能。结果: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照顾者照顾负担、积极感受与自我效能总分分别为(38.44±11.42)分、(36.35±3.14)分、(26.86±4.16)分,对照组照顾负担、积极感受与自我效能总分分别为(54.93±10.90)分、(22.78±3.63)分、(20.44±4.3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授权教育可明显减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照顾者照顾负担,提高心理积极感受水平及提升自我效能感,促进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儿照顾者照顾负担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2015年5月―2017年6月,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童康复科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及其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6),对照组接受常规宣教及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认知行为干预,30~60 min/次,每周 1次,共4周.干预前、干预4周末采用护理负担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评价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和应对方式.结果 干预前,2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照顾者照顾负担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 4周末,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照顾者照顾负担得分低于对照组及本组干预前(均P<0.01).干预前,2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照顾者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末,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照顾者积极应对得分高于对照组及本组干预前(均P<0.01);干预 4周末, 2组消极应对得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照顾者照顾负担及积极应对得分,帮助照顾者建立正确的认知及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互联网+健康教育对脊髓损伤恢复期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的影响。方法对60名脊髓损伤患者的照顾者进行互联网+健康教育。根据照顾者在照顾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及心理需求,整理了健康教育内容(入院宣教、疾病相关知识、康复指导、如何保持健康心理、常见的认识误区、并发症预防),做成有声课件和宣教光盘,通过邮箱、云盘和微信将健康教育的内容推送给照顾者。建立微信群,脊髓损伤专业的专家为患者和照顾者提供指导和帮助。采用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和干预6个月对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 3个时间点照顾者负担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85,P<0.001)。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照顾者负担下降(P<0.01)。结论互联网+健康教育可以减轻脊髓损伤患者照顾者的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压力管理方案对慢性肝硬化患者及主要照顾者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1日~2020年5月31日收治的74例慢性肝硬化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照顾者39名)和对照组35例(照顾者35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指导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压力管理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自我效能、心理弹性、照顾负担、主观幸福感及压力反应。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及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主要照顾者自我效能、心理弹性、照顾负担、主观幸福感及压力反应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肝硬化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实施压力管理方案,可减轻其照顾负担和压力反应,改善自我效能、主观幸福感及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患者及主要照顾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脊髓损伤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负担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采用生活自理能力量表、照顾者为患者提供护理情况问卷、一般自我效能量表、社会支持量表、Zarit护理负担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150例脊髓损伤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脊髓损伤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负担总分(52.91±11.56)分,88%的照顾者的负担处于中、重度水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照顾者照顾负担的影响因素有:并发症、照顾时间、消极应对方式、患者的自理能力、照顾者的照顾能力、自我效能及积极应对方式。结论护理工作者应重视脊髓损伤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负担,鼓励患者自理,增强社会支持系统,指导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以减轻照顾者的照顾负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方案对肺癌化疗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住院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96例及其主要照顾者96名。应用Excel随机数字功能进行分组,患者的主要照顾者相应进入配对患者所在组别,患者分为对照组(n=48)、观察组(n=48),主要照顾者分为对照组(n=48)、观察组(n=48)。以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实施常规住院和出院后护理,观察组给予化疗住院期间干预及化疗间歇期居家干预2部分的家庭干预方案,干预12周后采用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和癌症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调查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及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12周后,观察组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得分低于同组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同组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干预方案能有效降低肺癌化疗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干预对脑卒中患者亲属照顾者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水平的作用。方法将180名脑卒中患者亲属照顾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名。对照组采用聚焦解决模式培训,观察组采用问题解决模式培训,比较受试者干预前、后自身差异及相同时间点组间差异。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第1周、第12周GSES得分CD-RISC总分及坚韧、自强、乐观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均P<0.05);干预后第12周GSES得分、CD-RISC总分及坚韧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第1周、第12周乐观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相比传统干预方法,积极心理学干预可持续、有效地提升脑卒中患者亲属照顾者自我效能感、总体心理弹性以及坚韧性、乐观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进行照顾者教育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67对脑卒中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对照组照顾者给予传统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照顾者教育计划。结果干预后,除新可能性和个人力量两个维度外,干预组创伤后成长量表总分及其他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积极应对得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照顾者系统教育,加强患者的社会支持能促进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改善其应对方式,对改善患者的状况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FOCUS夫妻干预计划对妇科癌症患者及其配偶创伤后成长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妇科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FOCUS夫妻干预计划,干预时长为2个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及其配偶创伤后成长和自我效能感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及其配偶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FOCUS夫妻干预计划在妇科癌症患者中应用,有利于强化患者及其配偶获取信息和应对能力,提高自我效能感,促进患者及其配偶从疾病的创伤性事件中获得成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生活希望计划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家庭照顾者的影响。方法将呼吸科60名晚期肺癌患者家庭照顾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接受生活希望计划干预及常规照护知识宣教,对照组接受常规照护知识宣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入组时、入组1周、2周、1个月及3个月时两组的希望水平、自我效能、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状况进行比较。结果生活希望计划干预即时效果自我评价有效率为76.6%;两组的希望水平、自我效能、焦虑抑郁及心理健康得分的组间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希望水平和自我效能得分的时间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希望水平、自我效能、焦虑抑郁和心理健康得分的干预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效应(P0.05)。结论生活希望计划干预能有效提高晚期肺癌患者家庭照顾者希望水平、自我效能及心理健康状况,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理论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入住我科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79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5步模式自我效能提升训练。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QOL)、自行设计的遵医行为调查表分别调查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遵医率,于患者入院24小时内、入院1个月、入院3个月各评定1次。结果:两组患者GSES得分、MBI评分、QOL得分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分别为6.67、12.68、5.61,P〈0.05),但在时间序列、组间和时间序列的交互效应间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遵医行为调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效能训练增强了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信心,消除了负性因素影响,提高了遵医行为,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利于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因此建议对脊髓损伤患者常规开展自我效能提升训练。  相似文献   

18.
陈俭慰  刘静娜  马小玲 《全科护理》2021,19(16):2246-2249
目的:探讨柏拉图分析法对老年痴呆照顾者负荷水平及照顾感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医院老年痴呆病人的主要照顾者75人作为研究对象,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人与观察组38人.对照组照顾者在病人住院期间进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柏拉图分析法分析其心理状况并实施相应的干预,统计并比较两组照顾者的照顾负荷水平、照顾感受以及自我效能感.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照顾者社交性负荷、时间依赖性负荷、发展受限性负荷、情感性负荷及身体性负荷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柏拉图分析法用于老年痴呆照顾者中的效果较好,能减轻其照顾负荷,改善其照顾感受,提升其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家庭尊严干预在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主要照顾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治疗的200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名,给予对照组主要照顾者常规健康教育,给予干预组主要照顾者准备、访谈、编辑、共享4个阶段的家庭尊严干预,干预前后比较两组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希望水平。结果干预后干预组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希望水平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尊严干预可减轻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提高其希望水平,对提高家庭照护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动机性访谈在肠造口患儿照顾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文献研究和前期研究基础上制订动机性访谈方案,拟订访谈策略,筛选和培训访谈护士;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对肠造口患儿及其照顾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6对患儿及其照顾者,试验组在对照组干预措施的基础上于住院期间和出院后1、2、3个月分别实施5次动机性访谈,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宣教和随访。比较两组患儿照顾者出院后1、2、3个月自我效能得分、焦虑水平及患儿出院后3个月肠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患儿照顾者自我效能水平高于对照组,焦虑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造口周围皮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能够提高肠造口患儿照顾者的自我效能水平,降低其焦虑水平,有助于降低肠造口患儿造口周围皮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