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从保护残余肾功能、改善营养不良、改善免疫功能、治疗血透并发症、中药血液透析液应用等方面介绍中医药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应用研究概况。血液透析是一个非生理过程,随着血液透析时间的延长,在血透中或血透后常常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中医药在血液透析中能减少血压透析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从保护残余肾功能、改善营养不良、改善免疫功能、治疗血透并发症、中药血液透析液应用等方面介绍中医药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应用研究概况。血液透析是一个非生理过程,随着血液透析时间的延长,在血透中或血透后常常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中医药在血液透析中能减少血压透析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有多种并发症,影响血液透析的正常进行,其中有些并发症是严重、致死的,若血液透析过程及时发现、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可降低死亡率[1].现我对血液透析中急性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以及护理措施.方法 我院2008 年10 月至 20l1 年10 月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效果.结果 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减少了护患纠纷,保证了治疗效果.结论医护人员应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并及时总结血液透析的相关经验,尽可能降低所存在的各种风险,使患者的生命时间得到延长,生命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替代治疗之一.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前提,血管通路的功能状态直接影响着血液透析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辨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衰的有效手段,在提高病人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方面,大大优于内科保守治疗。但是血液透析并非十全十美,透析过程中或透析后仍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而影响病人生活及存活时间。我们应用中医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辨证论治,收到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左旋卡尼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左旋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每次血液透析后给予左旋卡尼汀1.0 g静脉注射,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应用SF-36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分,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血红蛋白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P<0.05),血红蛋白上升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三酰甘油、LDL均下降(P均<0.05)。结论左旋卡尼汀可以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肾性贫血,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耳穴贴压治疗,比较两组血压水平及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耳穴贴压治疗,可有效控制其血压水平,利于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正血液透析是将体内血液引出体外与透析液进行物质交换,以清除患者体内代谢的废弃物的治疗方式~[1-2]。血液透析过程一般较长,且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3-4],对患者的心理以及希望水平等造成不利影响,从而使患者产生消极的应对方式。但是国外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大多偏向用药~[5],而缺乏中医治疗中对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现已成为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者的重要疗法,是目前最基本而有效的肾脏替代疗法.做好血液透析的全方位护理,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治疗,延缓病情的进展,延长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本院收集并治疗38例尿毒症患者,将38例患者分为随机两组,每组19例,分别为治疗组、对照组,在整个治疗观察过程中分别记录并且检测血尿素氮、血肌酐、白蛋白、电解质及临床症状等表现及情况.结果 治疗组中应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治疗方法,病人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改善中分子毒素所致的临床症状(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恶心、呕吐)效果明显,其中除了2例发生低血糖的不良反应之外,没有不良现象的发生.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是有效的尿毒症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尿毒症中分子毒素所致的临床症状,是一种长期、安全、有效的维持性血液净化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耳穴埋豆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及对照组2,每组34例,治疗13周,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价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观察对比每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旁腺激素、钙磷代谢及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1外周血甲状旁腺素水平下降、血红蛋白水平升高;睡眠质量明显改善,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1、2。结论:规律的血液灌流治疗可有效控制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纠正钙磷代谢紊乱,提升血红蛋白水平,联合耳穴埋豆治疗可明显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3.
随着肾脏替代技术的进步,尿毒症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患者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皮肤瘙痒问题,因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皮肤瘙痒严重影响了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几年的研究发现采取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法对于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改善大有裨益.现将中西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瘙痒是多种皮肤病共有的一种自觉症状,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皮肤瘙痒的发病率约为30%~50%[1].尿毒症瘙痒(Uremic Pruritus,UP)患者往往会因难以忍受的皮肤瘙痒而出现抑郁、失眠、皮肤抓伤感染等并发症,症状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自杀倾向.  相似文献   

14.
2175例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急性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舒芳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1):1639-1640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延长生命的治疗技术,作为。肾衰的最终解救方法,得到越来越多的’肾衰患者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有多种并发症,影响血液透析的正常进行,有些并发症是严重、致死的,若血液透析过程及时发现、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可降低死亡率。现将我院2175例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急性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翠英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7):1019-1020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的首要替代治疗措施,随着近年来血液透析技术的普及与推广,越来越多的尿毒症患者通过血液透析来维持和挽救生命,而长期的血液透析使患者在透析中常常出现种种心理障碍,且与躯体症状密切相关。本文对如何科学客观的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以使血液透析患者延长生命,回归社会并提高生活质量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白牧鑫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1):120-121
慢性肾功能衰竭5期相当于中医的肾劳、水肿、癃闭等范畴,在没有透析治疗及脏器移植技术以前,是极难治疗的中医顽症。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慢性肾功能衰竭5期患者通过血液透析等治疗,已经可以拥有较长的生存期限,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5期患者赖以生存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可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并对比分析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取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SLED)与普通血液透析(HD)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差异与血清溶质的下降率。方法将26例维持血液透析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进行3次HD治疗,而后进行3次SLED治疗,分别记录HD治疗过程中和SLED治疗过程中患者低血压发生率与血清溶质的下降率,并对这两种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SLED)与普通血液透析(HD)的低血压发生率分别是7.7%(2/26)和23.1%(6/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清除β2-MG、PO4、BUN方面,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SLED)显著优于普通血液透析(H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普通血液透析(HD)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取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SLED)能够获得更优良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与更显著的血清溶质的下降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液淀粉酶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例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按其血液淀粉酶水平分为A组(16例)和B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液淀粉酶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血液透析1次后血液淀粉酶水平即降至正常水平(P<0.05);血液透析治疗3次后,两组患者的血液淀粉酶水平均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结论:首次确诊为尿毒症的患者其血淀粉酶升高经血液透析治疗后可降至正常范围,可排除患者合并急性胰腺炎疾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伴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共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龙川县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伴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作为主要对象,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6个月以上经治疗,均曾服用三联以上降压药物血压不达标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和甲状旁腺素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甲状旁腺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甲状旁腺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伴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的血压值和甲状旁腺素水平。  相似文献   

20.
血液透析期间低血压的临床处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2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30次血液透析期间发生129例次低血压情况的分析,探讨血液透析相关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结论: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对于低血压的发生,一定要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以提高透析效果,保证透析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