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股静脉留置套管针在重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症脑炎患儿病情危重,治疗期长,且用药繁多复杂,常需加强营养支持。但由于小儿外周静脉细小,静脉注射较困难。在急性期常规应用的20%甘露醇及营养物质具有较强刺激性,常发生疼痛、渗漏,甚至静脉炎〔1〕。反复多次穿刺增加病人痛苦,同时也增加护士工作量。本科2002年以来对重症脑炎患儿进行股静脉留置套管针,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2-01~2006-06共留置120例,男78例,女42例;年龄6个月~14岁,其中6个月~3岁48例,4~14岁72例。120例中重症病毒性脑炎65例,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27例,化脓性脑膜炎28例,住院时间最短2…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识别重症病毒性脑炎,指导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09—2015-09在我院儿科及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并首次确诊为重症病毒性脑炎的15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入组患儿进行定期随访,回顾分析入组患者的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良好率为56.2%,预后不良率为43.8%。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有无发热、意识障碍、合并低钠血症、低钾血症、CSF白细胞数、CSF蛋白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发热时间、惊厥及惊厥时间、意识障碍时间显著短于预后不良组,意识障碍程度Glasgow评分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其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脑电图异常、头颅MRI异常情况所占比例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热时间、惊厥时间、意识障碍及意识障碍时间、意识障碍程度、脑电图异常、头颅MRI异常可增加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是影响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其风险比分别为2.59、5.62、2.68、4.59、4.97、11.59、9.74。结论发热时间、惊厥时间、意识障碍及意识障碍时间、意识障碍程度、脑电图异常、头颅MRI异常可增加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是影响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儿童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病毒性脑炎患儿20例,细菌性脑膜炎20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按临床评分分为重症组及轻症组。选取20例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儿童为对照组。于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测定脑脊液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治疗前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SO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与病毒性脑炎患儿,治疗后SOD水平较治疗前增加,但仍低于对照组,且SOD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重症患儿SOD水平较轻症患儿降低。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病毒性脑炎患儿,治疗后MD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且MDA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重症患儿MDA水平较轻症患儿增高。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SOD、MD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存在氧化应激,脑脊液SOD与MDA水平有助于细菌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的MRI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以提高对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确诊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给予头颅MRI检查,分析重症手足口病并脑干脑炎患儿的阳性影像学特征。结果40例中17例脑内有异常表现,阳性率42.5%(17/40),病灶单发患儿8例,病灶多发患儿11例,累计延髓3例,脑桥5例,延髓+脑桥6例,中脑1例,脑干及小脑1例。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临床诊断及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脑炎的血电解质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血电解质的变化及其与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对43例病毒性脑炎忠儿进行血清钾、钠、钙动态检测,并依病情轻重进行分组分析。结果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易发生低钠血症(HN)、低钙血症(HC)、低钾血症(HK)。低钠血症、低钙血症与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轻重呈正相关。结论病毒性脑炎患儿存在血电解质紊乱,且与病情发展及转归关系密切。在病毒性脑炎治疗中应注意控制过度应激反应,纠正电解质紊乱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V71导致手足口病并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EV71阳性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入院后24h行脑脊液检查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入院的CA16阳性重症手足口病患儿32例作对照。结果 EV71和CA16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生化、细胞数及分类无明显差异,符合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改变。结论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源学鉴别诊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炎合并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60例脑炎合并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分析比较2组患儿退热、皮疹消退、神经系统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皮疹消退、神经系统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3.3%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脑炎合并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改善显著,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3-2011-11在我院重症医学科入住的312例手足口病中确诊脑炎的116例患儿的完整资料。结果 116例患儿经综合抢救治疗后,治愈出院103例,自动出院8例,死亡5例。结论对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炎及时诊断,早期应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大剂量强化冲击治疗效果好,能降低其病死率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正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多样,轻症患儿预后良好,重症患儿可能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持续无缓解抽搐等严重症状。重症患儿病情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则有可能因高颅压致脑疝形成压迫脑组织,致患儿死亡或遗留各种严重不可愈后遗症[1]。文献[2]报道,常规治疗下50%的患儿遗留各种脑炎并发症,部分患儿最终死亡。目前,治疗方案主要包括降颅压、抗病毒、解痉挛、维持酸碱平衡等,但疗效不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儿童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者的康复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儿童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儿康复出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同于同龄儿童,3例语言功能障碍,1例肢体运动障碍仍在康复治疗中。结论重症手足口病病情进展快、预后差,及时诊断和治疗很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02—2015-02收治的120例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联合循证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58.33%、36.67%、5.00%和95.00%,与对照组的33.33%、40.00%、26.67%和73.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8.5±2.5)d,对照组为(12.0±3.0)d,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循证护理在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治疗中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鼠神经生长因子辅助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4‐05收治的65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34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病毒、对症支持等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肌内注射,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5,P=0.145),但研究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2.163,P=0.001);治疗后2组患者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增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辅助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有助于提高神经功能恢复水平,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对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03—2020-07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内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癫痫持续状态患儿94例,分析其临床资料、视频脑电图结果.结果 94例中,<1岁40例(42.5%),死亡9例(22.5%);1~3...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鼠神经生长因子辅助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6-2015-06我院诊治的115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对症、抗病毒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对比2组临床效果、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额叶释放征阳性、病理征阳性及脑电图异常比例均下降(P0.01),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MMSE与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研究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辅助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儿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区域性危重患儿转运网络转运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构成及转运经验,为进一步提高转运该类疾病而加强技术保障。方法通过对我院2011-2012年通过以我院为中心的区域性危重患儿转运网络转运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3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转运患儿的转诊半径及疾病构成。结果重症病人转诊半径,25~200km占56%,200km以上占31%,提示我院多以中远距离转诊为主。320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中,病毒性脑炎122例,脑干脑炎75例,癫癎持续状态42例,化脓性脑膜炎35例,颅内出血18例占疾病构成前5位,占91.25%。结论通过区域性危重患儿转运网络转运的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占转运患儿的8.1%(320/3 950),排第3位。病毒性脑炎在转诊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占第1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合并脑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MMPs与TIMP-1变化,为重症手足口合并脑炎患儿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以2015-01—2018-03于郑州儿童医院就诊确诊为手足口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普通型55例,重型22例,危重型23例,其中重型及危重型HFMD组均为合并神经系统受累的患儿,统称为脑炎组。统计分析患儿脑脊液蛋白、脑脊液细胞数水平及脑脊液和血清中MMP-2、MMP-9、TIMP-1水平。结果(1)重型和危重型HFMD血清和脑脊液MMP-2、MMP-9、TIMP-1水平较普通型和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危重型增高较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脑炎组血清MMP-2、MMP-9、TIMP-1浓度水平较普通型、健康对照组组显著增高(P<0.05);(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FMD患儿血清MMP-2、MMP-9、TIMP-1浓度水平和脑脊液MMP-2、MMP-9、TIMP-1浓度水平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719,P=0.001;r=0.638,P=0.000;r=0.704,P=0.000);(4)血清MMP-2、MMP-9和TIMP-1浓度水平预测脑炎ROC分析,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695%CI(0.919、0.994)、0.95195%CI(0.906、0.996)、0.88795%CI(0.852、0.949),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03.59、96.34、108.64,相应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4%和94.5%、93.3和87.3%、88.9%和72.7%。结论重型和危重型HFMD合并神经系统受累病例血清和脑脊液中MMP-2、MMP-9、TIMP-1水平升高明显,对于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辅助诊断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总结分析58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等临床资料。结果58例患儿以皮疹(100%)、发热(100%)、精神差(93.1%)、惊颤(86.21%)、嗜睡(84.48%)多见,年龄最小7月,最大4岁6月,其中1~3岁多见(68.97%)。重症病征出现时间为手足口病病程的2~3 d,以农村患儿多见(72.41%)。检出普通肠道病毒(PEV)51例,肠道病毒71型(EV71)27例,柯萨奇A组16型(CoxA16)3例。56例患儿痊愈出院,2例转省级医院治疗。结论早期发现危重征象,早诊断、早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研究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救治及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35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重症病毒性脑炎起病急骤;大都有严重意识障碍、头痛、高热、呕吐、抽搐、精神异常;常有致命性并发症出现;除积极救治及防治并发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种基础护理、神经内科专科护理及重症监护尤为重要。结论重症病毒性脑炎虽病情凶险,但积极有效救治和科学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病脑炎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手足口病重症脑炎6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手足口病重症出现神经系统受累(Ⅱ期),危重症者出现多脏器功能损害及衰竭。本文62例患者中46例为Ⅱ期全部治愈出院,16例Ⅲ期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其中13例出现循环功能障碍,3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8例治愈出院。结论手足口病重症型病情进展快,易发展为危重症,临床需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早期给予对症治疗,提高患儿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病脑炎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手足口病重症脑炎6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手足口病重症出现神经系统受累(Ⅱ期),危重症者出现多脏器功能损害及衰竭。本文62例患者中46例为Ⅱ期全部治愈出院,16例Ⅲ期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其中13例出现循环功能障碍,3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8例治愈出院。结论手足口病重症型病情进展快,易发展为危重症,临床需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早期给予对症治疗,提高患儿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