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黎英  刘广金  崔瑞青 《人民军医》2001,44(12):720-722
造血细胞增殖、分裂和失控是白血病生物学的重要特征之一。端粒长度、端粒酶活性与各阶段造血细胞无限增殖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常造血细胞与恶性血液肿瘤细胞的端粒长度及其端粒酶活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1] 。这一发现为揭示血液系统肿瘤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1 端粒、端粒酶的结构功能1 1 端粒的结构、功能 端粒是真核生物线性染色体的一种特殊的异质化结构 ,也是由简单重复的富含G碱基的DNA序列与多种相关蛋白质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于染色体DNA的 3’端粒被RNA的引物覆盖 ,不能有效地作为复制模板…  相似文献   

2.
射线、顺铂对小鼠乳腺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蛋白质和DNA组成的特殊结构 ,其功能是完成染色体末端的复制 ,端粒酶是维持端粒功能的酶。人体大多数癌和其他的恶性肿瘤中均能检测到端粒酶活性。认为端粒酶活化是细胞获得永生化的必须途径和细胞恶变的重要环节。从而将这个酶与永生化和肿瘤的形成密切联系在一起。放、化疗为目前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 ,90 %以上癌症病人在治疗的不同阶段需要经受放疗或 和化疗 ,因此化疗药物和射线对端粒酶活性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虽有文献报道化学治疗剂在体内外均可抑制端粒酶活性且呈剂量依赖性[1 ,2 ] ,低剂量放射性会…  相似文献   

3.
齐璇  辛晓燕 《武警医学》2002,13(3):171-172
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研究表明端粒酶激活在细胞癌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消除端粒酶活性是进行肿瘤基因治疗的理想靶点。本文旨在对端粒酶在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及其对恶性滋养细胞的早期预测及预后估计作一综述。1 端粒与端粒酶早在 30年代Muller和McClintack分别发现了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序列 ,名之端粒。 1985年Blackbum和Greider首次在四膜虫中发现并鉴定了端粒酶的存在。端粒 (Telomere)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 ,由端粒DNA和端粒蛋白质组成。在脊椎动物中其核酸部分由富…  相似文献   

4.
胃癌和慢性胃炎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 1种由许多简单重复序列及相关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结构 ,对于防止染色体的降解及融合起重要作用。端粒DNA的合成有赖于端粒酶的活性[1] 。由于功能上的需求 ,生殖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较高 ,但在胚胎形成过程中端粒酶基因被逐渐关闭 ,故正常体细胞中不能检出端粒酶的活性。研究表明 ,大多数恶性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异常增高[2 ] 。我们采用TRAP—ELISA方法对 2 3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和 2 0例慢性胃炎活检标本进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 ,探讨端粒酶活性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1 对象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 取…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外源性人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单位 (hTERT)基因转染对人胚胎成纤维细胞 (hEFs)端粒长度、端粒酶活性及其亚单位的影响 ,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hTERT全长cDNA正义荧光真核表达载体 ,并采用脂质体法将正义重组质粒pIRES2 EGFP hTERT及空载质粒pIRES2 EGFP分别转染原代培养hEFs,检测转染细胞端粒长度、端粒酶活性及端粒酶亚单位的变化。结果显示 ,外源性hTERT基因转染细胞 (hEF hTERT)端粒酶活性较未转染细胞 (hEFs)及空载体转染细胞 (hEF EGFP)显著增加 (P <0 0 1) ,hEF hTERT、hEFs及hEF EGFP端粒长度分别为 6 0kb、5 3kb及 5 4kb ,端粒酶亚单位中除hTERT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增加外 ,hTR和TP1mRNA无明显变化。以上结果提示 ,外源性hTERT基因转染能使原代培养的hEFs端粒酶活化 ,端粒长度不再继续缩短 ,hTERT在mR NA和蛋白水平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6.
端粒酶与人类遗传性疾病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真核生物染色体DNA均呈线性结构。早在半个世纪前 ,人们就已经发现其染色体末端是由具有特殊结构及重要功能的端粒组成。但直到近年才从分子水平提示了端粒的结构、作用及合成途径。现发现端粒主要是由种属特异性的简单重复DNA序列与端粒酶结合蛋白质构成。人类的端粒重复序列为TTAGGG ,其主要生物功能是稳定染色体结构 ,防止染色体融合 ,保证染色体末端完整复制[1,2 ] 。而完成这种复制的是一种具有端粒特异性末端转移酶活性的端粒酶 ,它能使染色体的遗传学行为改变[3 ] 。因此 ,端粒及端粒酶的异常状态可能与人类遗传性疾病的…  相似文献   

7.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主要由(TTAGGG)n串联组成.它的作用主要是维持染色体的稳定与完整,防止染色体融合.端粒酶是一种反转录酶,是能以自身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端粒的核糖核酸酶,使端粒维持一定长度,从而使细胞获得无限分裂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张平  崔世高 《武警医学》2001,12(10):620-621
近几年来 ,端粒酶已成为肿瘤分子病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其在消化系肿瘤中的研究和应用更为深入。1 端粒、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端粒 (Telomere)是真核细胞线型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 ,由串联排列重复DNA序列和端粒结合蛋白(Telomerebindingprotein)共同构成 ,是染色体末端的一种保护结构 ,能防止染色体发生降解、端端融合和重组。人的端粒DNA序列]?7例伴淋巴结转移的标本中端粒酶活性均呈阳性 ,而在19例未伴随淋巴结转移的病人中仅有 12例检出端粒酶活性 ,其活性检出率为 6 3 15 % ,差异有非常显…  相似文献   

9.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对胃癌细胞株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酶(Telomerase)是近年来发现的人体内唯一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逆转录酶活性的核糖核蛋白酶(Ribonucleoprotein)。在正常人体细胞中端粒酶一般不表达或活性极低,而在肿瘤组织中则明显增高,肿瘤组织中端粒酶的活化可以维持染色体端粒长度的动态平衡,因此,端粒酶活化作为肿瘤细胞无限制增殖的一个重要条件有可能是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一条必经通路[1]。维甲酸具有逆转肿瘤细胞的作用。本研究以维甲酸体外诱导的SGC-7901细胞为模型,研究诱导后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变化,并拟从端粒酶亚…  相似文献   

10.
电离辐射对细胞端粒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染色体是细胞遗传信息的中心,也是放射损伤的主要靶点。端粒是染色体的重要结构,端粒酶是合成端粒所必需的酶,鉴于端粒酶对射线的敏感性成为目前放射损伤研究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相关的文献报道已达数百篇,笔者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实验研究的进展综述如下。一、端粒及端粒酶端粒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富含G的(AATGGG)n重复序列,还有多种端粒结合蛋白与其相结合。端粒的基本功能是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端粒的功能依赖于其适当的长度和正常的结构。当去掉染色体端粒的一条单链序列,RAD9被激活,介导细胞周期停滞于G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放射抗拒鳞癌细胞株放射敏感性的改变与端粒酶活性、端粒长度变化的关系。方法以人喉鳞癌细胞株Hep2为实验对象,用γ射线反复照射获得具有放射抗拒性细胞株Hep2R,拟合细胞存活曲线比较两种细胞株的放射生物学参数及端粒酶抑制剂AZT(azidothymidine,叠氮胸苷)作用后的变化,用TRAP-ELISA法测定端粒酶活性(OD值),Southernblotting法分析端粒平均长度(TRF),比较端粒酶活性、端粒平均长度的变化。结果辐射诱导出一个具有放射抗拒性的Hep-2R细胞株,并已稳定传代培养30代以上且放射抗拒性能稳定,测得其SF2=0.6798、D0=3.24,Hep-2R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较Hep-2细胞升高(0.982±0.005vs0.604±0.015),端粒长度延长了2倍(11.12kbvs3.76kb),AZT作用后Hep2R细胞株SF2=0.4892、D0=2.51,端粒酶活性下降为0.708±0.011、端粒长度缩短为10.18kb。Hep2细胞对应的参数SF2=0.4148、D0=2.06,AZT作用后Hep2细胞SF2=0.3843、D0=1.81,端粒酶活性下降为0.364±0.003、端粒长度缩短为2.76kb。结论辐射诱导细胞获放射抗拒性后其端粒酶活性升高、端粒平均长度增长,端粒酶抑制剂能通过降低端粒酶活性、缩短端粒长度而对其有增敏效应。  相似文献   

12.
端粒酶(telomemse)是近年发现的一种具有逆转录酶活性的核糖核蛋白(ribonucleoprotein),大量的研究充分证实了端粒酶和肿瘤的高度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使其不仅可用于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而且可用于早期诊断及各种肿瘤治疗后的疗效检测和长期效果监测。端粒酶用于肿瘤治疗的靶点,其特异性远超过现有的抗肿瘤治疗手段。本实验观察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HeLa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变化,探讨端粒酶活性变化机制。  相似文献   

13.
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对恶性脑胶质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ODN)对恶性脑胶质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采用手术切除的端粒酶活性呈阳性奉达的Ⅲ、Ⅳ级脑胶质瘤标本16例,提取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后,以5μmol/L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与恶性胶质瘤细胞进行孵育,每隔24h取样,以流式细胞仪检测PCNA、TUNEL阳性细胞百分率及细胞周期时相。结果显示,反义寡核苷酸对端粒酶活性于48h出现抑制,72h完全抑制,72h后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出现显著抑制并对细胞凋亡有显著促进作用,96h后细胞多滞留于G2/M期,此期凋亡细胞百分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提示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对端粒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并可引起细胞周期阻滞,抑制脑胶质瘤细胞增殖而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粪便肠脱落细胞、组织细胞中端粒酶活性表达对大肠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端粒酶PCR-ELISA检测法检测30例大肠癌患者、30例大肠腺瘤患者及30例对照组健康自愿者粪便肠脱落细胞及对应组织细胞标本中端粒酶活性表达。结果大肠癌组粪便肠脱落细胞标本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83.3%(25/30)。大肠腺瘤组粪便肠脱落细胞标本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66.6%(20/30)。对照组粪便肠脱落细胞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3.3%(1/30)。27例大肠癌组织端粒酶表达阳性的患者有25例其对应的粪便肠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也呈阳性表达。结论粪便肠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对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的RNA干扰(RNAi)表达载体,并研究该载体对乳腺癌MCF-7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增殖的影响,为针对端粒酶的乳腺癌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途径.方法 设计针对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催化亚基(hTERT)的干扰靶序列TGTTCAGCGTGCTCAACTA,构建重组siRNA表达质粒pGenesil-hTERT,同时构建不针对任何基因的阴性对照重组pGenesiL-HK.两种重组质粒经酶切、电泳分析和测序鉴定后,用脂质体转染法分别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应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聚合酶链反应(TRAP-PCR)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端粒酶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 酶切电泳测序分析表明插入序列正确,重组质粒构建成功.转染pGenesil-hTERT的MCF-7细胞,凝胶电泳见端粒酶特征性条带明显减少,端粒酶活性受到明显抑制pGenesil-hTERT转染细胞后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转染48h凋亡率最高,达54.7%±2.41%.结论 hTERT-siRNA可有效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端粒酶活性、促进细胞凋亡,此法有望应用于肿瘤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16.
电离辐射诱导端粒延长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人细胞系A549照射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及其对端粒长度的影响。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照射前、后不同时间点细胞端粒酶活性,端粒限制性片段平均长度分析法(耵谭)检测端粒长度。结果在1—5Gy剂量范围内A549端粒酶活性表达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增强;照射后TRF延长,照射剂量越高,TRF延长出现越早,随着时间的延长,较低剂量组耵谭也明显延长,表明这种诱导作用与端粒酶表达增强有相近似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结论端粒放射损伤可通过端粒序列的合成(延长端粒)进行修复;端粒酶可能在端粒放射损伤修复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寡核苷酸亲和纯化人端粒酶的研究*郑晓飞王升启邢瑞云朱宝珍孙志贤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端粒(telomere)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DNA序列,其功能是保持染色体的稳定。端粒DNA的稳定性与细胞的癌变和衰老密切相关。端粒是由RNA...  相似文献   

18.
RNA干扰抑制端粒酶对受照后端粒长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RNA干扰体内表达质粒抑制端粒酶表达的作用,以及端粒酶抑制后射线对端粒长度的影响.方法 构建RNA干扰体内表达质粒,脂质体介导转染A549细胞系,TRAP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RT-PCR法检测hTERTmRNA表达,端粒限制性片段平均长度分析法检测端粒长度.结果 pPUR/hTERT质粒在A549转染株内表达可下调hTERT mRNA表达,抑制端粒酶活性;A549照射后端粒明显延长,而pPUR/hTERT表达株照射后未见端粒延长,抑制了射线诱导端粒延长作用.结论 RNA干扰体内表达质粒可抑制端粒酶表达及照射后端粒延长,表明射线诱导端粒延长可能是端粒酶在端粒断裂端合成端粒序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hTERT基因反义核酸对Hela宫颈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人类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基因的反义寡核苷酸对宫颈癌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TRAP-ELISA检测Hela细胞在反义核酸处理前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hTERT基因反义核酸能有效抑制Hela细胞端粒酶活性。结论:hTERT基因反义核酸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为肿瘤治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γ射线诱导细胞死亡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γ射线照射人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后端粒酶的变化及其与细胞死亡的关系。方法 检测照射后不同时间细胞端粒酶活性,细胞内端粒酶原位表达以及死亡细胞总数和形态观察。结果 在1-5Gy吸收剂量范围内A549和L02细胞辐射诱导死亡以凋亡为主要途径;在凋亡发生的过程中,端粒酶原位检测显示60%-90%的细胞中存在强烈的端粒酶信号,TRAP检测示端粒酶活性表达增强,提示放射损伤可诱导端粒酶活性增高,高端粒酶活性可持续至细胞发生凋亡。结论 γ射线诱导人肿瘤和正常细胞凋亡可能不是通过直接抑制端粒酶活性的机理,辐射诱导端粒酶活性增高可能是细胞修复辐射损伤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