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剂量硝酸甘油介入(大剂量硝充法)99mTc-MIBI心肌SPECT对存活心肌判定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44例大剂量硝充组和31例小剂量硝充组的心肌梗塞患者均行静息和硝充法心肌显像。采用9节段评分法对两次显像进行了比较。其中两组中分别有18例和17例于冠脉血管再通术(PTCA或CABG)后半年内再次复查了静息心肌显像并与术前比较。结果:大剂量硝充组静息心肌显像灌注异常节段为154个,硝充后有77个节段呈现了再分布,总再分布率为50.0%(77/154);小剂量硝充组静息心肌显像灌注异常节段为110个,硝充后有35个节段呈现了再分布,总再分布率为31.8%(35/110)。大剂量和小剂量组中18例和17例PTCA和CABG患者术后静息心肌显像与硝充法心肌显像比较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5.7%和68.8%.预测准确率为对71.9%和50.9%。结论:大剂量硝酸甘油介入99Tc-MIBI心肌SPECT具有较高的存活心肌检出率和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改良硝甘法介入^99Tc—MIBI心肌显像判断存活心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改良硝酸甘油酯介入^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心肌显像检测心肌梗塞后存活心肌的价值。方法 分别对65例改良组和32例普通线的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了静息-改良硝甘法介入和静息-普通硝甘法介入心肌显像;两组中各有28例和12例行血管再通术,并于术后2-3个月重复静息心肌显像。结果 改良组静息心肌显像检出灌注异常节段194个,改良硝鞭挞 法介入后有123个节段再填充;再填充率为63.4%;普通组  相似文献   

3.
改良硝甘法介入99MTc-MIBI心肌显像判断存活心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改良硝酸甘油酯(简称改良硝甘法)介入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心肌显像检测心肌梗塞后存活心肌的价值。方法分别对65例改良组和32例普通组的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了静息改良硝甘法介入和静息普通硝甘法介入心肌显像;两组中各有28例和12例行血管再通术,并于术后2~3个月重复静息心肌显像。结果改良组静息心肌显像检出灌注异常节段194个,改良硝甘法介入后有123个节段再填充,再填充率为634%;普通组静息显像检出灌注异常节段103个,普通硝甘法介入后有48个节段再填充,再填充率为46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χ2=766,P<001)。血管再通术患者术后复查静息心肌显像,与术前硝甘法介入显像比较,灌注改善的预测准确率为897%和722%。结论改良硝甘法介入可明显提高对存活心肌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评价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各种再灌注治疗对缺血性心肌挽救的疗效。材料和方法:35例AMI患者被分为接受静脉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的IVT组,接受急症经皮冠脉成形术的PTCA和IVT+PTCA组。用碘123标记的β甲基碘苯十五烷酸(123IBMIPP)和铊201(201Tl)双核素心肌断层显像分别评价心肌的缺血范围及梗塞面积,并计算出心肌挽救指数(SI)。结果:虽然三组间缺血范围无显著差别,但PTCA组的梗塞面积却明显大于IVT和IVT+PTCA组。因而,IVT和IVT+PTCA组的SI显著大于PTCA组。结论:IVT+PTCA是治疗AMI的理想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99m Tc - M I B I心肌显像中潘生丁试验的分析,旨在评价该法在冠心病( C A D) 诊断中的意义。方法:21 例正常人和88 例 C A D 患者在99m Tc - M I B I心肌显像时进行潘生丁试验。结果:潘生丁试验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83 % ,特异性为90 .5 % ,与极量运动试验相仿。结论:本法简便易行,适应证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18F-FDG心肌PET显像检测存活心肌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32,自引:10,他引:22  
目的 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心肌葡萄糖代谢与^99mTc-甲氧基异腈(MIBI)心肌灌注显像相结合对存活心肌的诊断价值。方法 90例临床确认为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男8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5.8±9.7岁。所有患者行心肌灌注显像和心肌代谢显像,均做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其中76例做冠状动脉造影。血运重建术后,36例复查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A组);24例复查心肌灌  相似文献   

7.
左室腔与心肌计数比值作为左心室功能参数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断层显像计算左室腔与心肌放射性计数(C/M)比值,并与平衡法核素心室显像获得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照,旨在探讨该法的可靠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受试者共220例,102例行^99mTc-MIBI运动态心肌断层和静息态心室显像,118例接受静息态心肌断层和静息态心室显像。1周内完成2项检查。每次心肌断层显像注射^99mTc-MIBI740MBq,采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影响心肌摄取131I间位碘代苄胍(MIBG)的因素,研究了鼠心肌对不同比活度MIBG和使用部分血管活性药物后的摄取及清除,同时对16例正常人和49例心肌疾病、4例非心肌疾病患者用不同比活度131IMIBG行心肌显像。结果:鼠心肌在延迟相(4小时以后)对高比活度的MIBG摄取明显大于低比活度的MIBG,并得到临床初步研究证实;在不同时相,血管活性药物心得安(24小时)、多巴胺(1小时)和多巴酚丁胺(4小时)均对鼠心肌清除MIBG有影响。因此,MIBG比活度、心血管活性药物和部分非心肌疾病均能影响心肌对MIBG的摄取和清除,在应用中应排除上述干扰。  相似文献   

9.
^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肺摄取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评价^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断层显像肺摄取定量分析对判断左心功能障碍的价值,42例对照和65例冠心病患者1周内完成^99mTc-MIBI周内完成^99mTc-MIBI心肌SPECT显像和核素心室显像。结果:对照组LHR运动较静息时低(P〈0.01);冠心病组LHR运动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静息SPECT显像评价年轻心肌死患者的心肌损伤。方法总结分析了4例年龄〈40岁的心肌梗死患者^99Tc^m-MIBI静息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并与冠状动脉造影和ECG进行比较,结果42例年轻心肌梗死患者,90%(38例)心肌灌注显像异常,10%(4例)未见明显异常,诊断灵敏度为90%。与ECG相比,心肌灌注显像对梗死灶定位更准确,特别是心尖和后壁梗死  相似文献   

11.
探索一种更为简便实用的方法,以观察溶栓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溶栓2周后的冬眠心肌有无影响,将64例AMI病人分为溶栓组,非溶栓组,溶栓成功组和溶栓未成功组,舌下含硝酸甘油(NTG)与静态^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SPECT显像组结合,测各组病人的存活心肌,用圆周剖面法进行定量分析,以存活分数为判断指标,4组病人的心肌存活率和存活分数分别为63%,42%,43%和0.36±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201T1再注射显象、再注射后20h延迟显象、NTG显象和GIK显象四种心肌灌注断层显象方案,在存活心肌判定中的差别。材料和方法:25例MI患者均行上述四种显象方案,其中12例于PTCA术后、6例于CABG术后复查了静态心肌断层显象。采用圆周剖面法进行定量分析,以存活分数作为心肌有无活性的判断指标。结果:四种显象方案对存活心肌的检出率分别为355%,371%,386%和417%,四种显象方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并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与18例PTCA或CABG患者术后显象比较,四种显象方案检测存活心肌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792%,813%,854%和917%。结论:在对MI患者存活心肌的检出率上,四种显象方案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并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和心肌病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能检测心肌血流灌注情况[1],而局部心肌摄取及滞留99TcmMIBI与心肌细胞膜的完整性和心肌活力密切相关[2]。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与心肌病除行创伤性心内膜心肌活检外,目前尚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我们应用99TcmMIBI进行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并与心肌酶、心电图、心功能作对比,以探讨其对V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健康儿童对照组:心肌灌注显像20例,心肌酶检查117例,心电图检查112例,多普勒超声心动图274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心肌灌注的临床检查方法及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探讨EBCT测量的临床价值和应用前景。材料和方法:正常组和冠心组各13例。男女比例10:3,年龄33~73岁,平均52.8±10.7。采用电子束CTImatronC-150型扫描装置,取心短轴、Flow式程序扫描。结果:正常组的心肌灌注与冠心组的心肌灌注量不同,两组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但需注意有关测量的影响因素。结论:EBCT是一种测量心肌灌注的新方法,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我们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肥厚性心肌病的肥厚心肌与非肥厚心肌交感神经活性。方法选择18例肥厚性心肌病(HCM)患和6例对照(N组)。根据超声心动图将HCM组分为心尖部肥厚性心肌病(APM)5例,非对称性心室间隔肥厚性心肌病(ASH)7例,弥漫性肥厚性心肌病(DPM)6列。所有患均进行超声心动图(M型和B型)检查^201Tl和^123I-间碘苄胍(MIBG)显像。结果HCM组^123I-MIBG显像与N组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静脉溶栓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124例AMI患者(直接PTCA组60例,溶栓组64例)均于发病2周时和12周后行^99Tc^m-甲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断层显像,将左室心肌分为20个节段,并对心肌摄取^99Tc^m-MIBI的程度进行打分,分别计算发病2周时心肌显像的总积分,发病后12周心肌显像的总积分和两者相减的积分。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含服硝酸甘油(NTG)介入^99mTc-甲氧基异丁腈(MIBI)心肌肌显像在心肌存活估测中的价值,对16例心肌梗塞患者先行常规静态态^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48小时后在静脉放射性药物前5分钟舌下含服NTG0.6mg,然后再行服药静息态心肌断层显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3个月重复静息态心肌显像并进去对比分析。结果:16例患者静息态心肌断层显像有113个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4小时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延迟显像在评估心肌活力方面的价值。方法对30例冠心病(CAD)病人(1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进行常规静息和4小时延迟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对其中10例经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治疗的病人术后356±192天进行心肌断层显像随访。将左室心肌划分为9个节段。采用四点计分法对各节段核素分布进行半定量评价(摄取正常=3,重度降低或缺损=0)。结果30例CAD病人常规静息显像示126个(467%)节段核素分布异常,延迟显像示105个(389%)节段核素分布异常。常规静息显像心肌计分≤1(“无活力”)的节段有93个;延迟显像时364%的0分节段和531%的1分节段计分改善≥1。延迟显像与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显像对比,判断存活心肌的阳性预测值为842%,阴性预测值为900%,预测准确率为872%,两者有良好的一致性(χ2=2159,P<001)。结论99mTcMIBI延迟心肌显像,通过一次给药可较有效地克服静息心肌显像低估心肌活力的不足,对判定缺血心肌活力状态方面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门控心肌显像诊断冠心病(CAD)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CAD患者的^99mTc-甲氨基异丁基异腈(MIBI)门控、非门控心肌断层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进行了比较,以及对40例CAD患者的门控与常规潘生丁-静息心肌断层显像也作了比较。结果:1.门控与非门控显像法诊断CAD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无差别,但前者对检测病变冠状动脉和诊断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性CAD的灵敏度高于后者,而特异性无差别。2.射血  相似文献   

20.
心肌断层显像对小儿心肌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笔者对 6 9例小儿进行了静息心肌断层显像 ,以探讨其应用价值。一、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6 9例受检者 ,男 36例 ,女 33例 ,年龄 9个月~ 15 (8 5±3 72 )岁。其中正常 5例 ,病毒性心肌炎2 7例 ,疑似心肌炎 13例 ,原发性心肌病10例 ,先天性心脏病 11例 ,风湿性心脏病 1例 ,川崎病 2例。2 方法。静息心肌断层显像 ,99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MIBI)剂量按公式计算 :小儿投与量 =体重 (kg) / 70×成人投与量[1] 。应用东芝GCA - 72 0 0A型双探头SPECT仪。3 图像处理与分析。计算机重建获得左心室心肌断层图像 ,定性分析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