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文珍 《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313-2315
目的:通过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及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护理观察,寻求更适宜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静脉置管方法。方法观察比较2010年12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术化疗的60例患者和6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ICC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5%,锁骨下静脉置管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平均(111±18)d,锁骨下组留置时间平均(28±6)d,锁骨下穿刺组留置时间明显少于PICC组(P〈0.01);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减少化疗药物渗透、感染及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而且可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保留时间长,是一种可靠有效的静脉治疗途径,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比较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颈内静脉置管在神经外科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300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资料,180例PICC置管为A组,120例颈内静脉置管为B组,分别统计两种方法置管的一次成功率、静脉炎、疼痛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和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A组与B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7.2%(175/180)和91.7%(110/120),P< 0.05,相差显著;A组与B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分别为48天(15~320)和18天(10~30),P<0.01,差异非常显著.药物渗漏或脉管炎发生率、穿刺处疼痛发生率、焦虑或恐惧发生率,A组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与B组导管平均日消耗价格分别为6.25 元和16.11元,A组费用明显低于B组.而A组与B组病人平均住院日分别为40天和42天,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PICC置管术与颈内静脉置管相比,在神经外科临床应用中更具有一次置入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3.
翟慎华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4):199-199
目的:通过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静脉留置针在癌症患者的应用比较,探讨如何减少癌症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次静脉穿刺的发生率,从而提高癌症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57例癌症患者分为两组,15例为PICC置管组,42例为静脉留置针组。结果:PICC置管组留置时间40~260天,静脉留置针组留置时间1~6天;PICC置管组静脉炎率5%,静脉留置针组静脉炎率65%;PICC置管组疼痛率5%,B组疼痛率35%;PICC置管组并发症率5%,静脉留置针组并发症率21%;PICC置管组日常生活处理能力正常,静脉留置针组日常生活50%需人照顾。结论:在癌症患者申,选用PICC置管效果明显优于静脉留置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上肢静脉置管和颈外静脉置管方法的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保留时间。方法: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分别从上肢静脉(A组:108例)和颈外静脉(B组:72例)穿刺置管,同时用同样方法对导管进行维护。结果:A组置管成功率为98.1%,B组置管成功率97.2%,两组置管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有9例发生静脉炎,4例导管堵塞,3例脱出,低热1例,拔管后体温正常,B组5例导管脱落,两组总的并发症有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导管保留时间大于3个月病例的百分比分别为62.96%和19.44%。结论:上肢静脉置管,使用时间较长,并发症高;颈外静脉置管,静脉炎发生率低,导管容易脱落。PICC置管为肿瘤病人提供了一条创伤小的治疗途径。穿刺留置导管后,需要全面细致的护理,否则导管会因各种并发症而拔管,导致留置导管失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种置管方法在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120例肿瘤化疗患者根据所选择导管类型分成PICC组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各60倒,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比较,PICC组显著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均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O.05),但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发生严重感染2例、血气胸1例、动脉损伤2例,PICC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ICC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可作为肿瘤患者长期化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穿刺导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种方法在颅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2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36例和锁骨下静脉组36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3.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而PIC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则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种方法在颅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2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36例和锁骨下静脉组36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3.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而PIC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则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8.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荣  王静 《重庆医学》2007,36(3):251-252
目的 比较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 )和锁骨下静脉置管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缺点.方法 观察两种置管的成功率、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特点、导管平均留置时间、液体流速.结果 PICC组成功率95.4%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成功率96.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PICC组和锁骨下静脉置管平均操作时间分别11、 23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ICC和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84%、10.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ICC组无危及生命的并发症;PICC和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分别为113、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锁骨下静脉置管液体流速明显优于PICC组.结论 两组置管比较各有优缺点,在临床治疗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互补使用.PICC更适合癌症患者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两种置管静脉输注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将我科124例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分为两组,1组74例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PICC,2组50例经锁骨下静脉置管,比较平均导管留置时间,穿刺成功率。结果:PICC平均留置时间及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CVC。结论:PICC和CVC置管均存在各自的优缺点,与CVC置管相比,PICC是一种较为安全、易于掌握的置管方法,对于长期输液或化疗的患者,PICC置管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锁骨上入路给予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有中心静脉置管适应证的患者120例,分为锁骨上入路组(A组)、锁骨下入路组(B组)和颈内静脉穿刺组(C组),每组40例。A组患者准备体位后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右侧行锁骨上入路锁骨下静脉穿刺,进针回抽见血,确定在静脉后置管。B组患者常规准备后行右侧锁骨下入路锁骨下静脉穿刺进针回抽见血,确定在静脉后置管。C组患者常规准备后选择右侧颈内静脉穿刺进针回抽见血,确定在静脉后置管。比较3组患者穿刺成功率、误入动脉发生率、神经异感发生率、气胸发生率、置管后导管留置时间、穿刺点疼痛、活动是否受限。结果:穿刺成功率A组患者高于B组和C组。误入动脉发生率A组和C组患者低于B组。神经异感发生率A组和B组患者低于C组。气胸发生率A组和C组患者低于B组。导管留置时间A组患者高于B组和C组。穿刺点疼痛C组患者明显高于A组和B组。活动受限发生率A组患者低于B组和C组。结论:经锁骨上入路给予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穿刺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置管后患者舒适度高,尤其适用于危重患者和导管留置时间较长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徐媶  奚艳  吴小梅  汤娟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8):885-886,889
目的:比较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CVC)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5例老年危重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55例)和CVC组(50例),比较两组平均穿刺时间,一次性成功率,平均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ICC组平均穿刺时间少于CVC组;PICC组置管一次性成功率高于CVC组;PICC组平均留置时间长于CV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的发生率PICC组与CV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ICC置管留置时间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满足了老年危重患者治疗的需要,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锁骨下静脉置管与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祥 《西部医学》2007,19(3):377-378
目的了解锁骨下静脉置管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 ICC)的特点,为其在重症监护病房(1CU)内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将需静脉置管患者分为A组(锁骨下静脉置管)和B组(PICC),比较两组的并发症、置管成功率、留管时间及液体流速。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似,锁骨下静脉置管可出现动脉损伤和气胸,置管成功率及留管时间相近,但锁骨下静脉置管在休克和/或全身水肿患者置管成功率高于PICC且最大平均流速快。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能确保迅速扩容,在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有重要意义;PICC可避免气胸和动脉损伤,能保证常规治疗液体的每日入量。  相似文献   

13.
郭瑜蒙  王芳 《吉林医学》2012,(35):7827-7828
目的:对比研究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浅静脉留置针在肺癌患者静脉化疗中的应用情况,探讨更适合于临床应用的化疗患者临床输液途径。方法: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选择我院外科收住的58例肺癌化疗患者,根据患者自愿选择分为PICC组和浅静脉留置针组,PICC组收集28例,浅静脉留置针组收集30例,比较两组静脉炎、疼痛的发生率,对比留置时间及穿刺数情况。结果:在PICC组及浅静脉留置针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7.1%、40.0%;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3.6%、36.7%;留置时间分别为(112.15±30.01)d、(4.95±3.20)d;穿刺数分别为(3.45±2.25)次、(12.58±3.90)次。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癌患者的静脉化疗中,选用PICC置管效果明显优于浅静脉留置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颈外静脉置中心静脉导管和上肢静脉置中心静脉导管两种途径的效果。方法将需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128例病人,随机分为颈外静脉置管组(A组)63例,上肢静脉置管组(B组)65例,比较两种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导管保留时间。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018,P>0.05)。B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16.92%)显著高于A组(1.58%),χ2=6.00,P<0.05。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9.52%)显著低于B组(26.15%),χ2=8.86,P<0.01。两组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01,P>0.05)。结论颈外静脉置管和上肢静脉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均高,但上肢静脉置管并发静脉炎高,加强导管护理,可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回顾性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外周静脉导管与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病人中应用对照研究.方法 将20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50例前臂静脉留置针与头皮针患者为A组,150例PICC置管患者为B组,A 组年龄15至72岁,男32例,女18例.B组18至80岁.男60例女90例.记录比对穿刺一次成功率、化学性静脉炎、疼痛及、留置时间及日常生活处理能力等.结果 A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9%,B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9.5% A组留置时间1至5天平均2.5天,B组留置时间30至315天平均136天;A组化学性静脉炎率55%,B组化学性静脉炎率为0;机械性静脉炎为3%.A组疼痛率42%,B组疼痛率2%;A组并发症率36%,B组并发症率3%;A组日常生活需人照顾,B组日常生活处理能力正常.结论 通过两组对照研究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在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102例经锁骨上路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的患者,针对在置管化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护理。结果:本组穿刺成功率为97%;导管留置时间为7—122天;无气胸、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无静脉炎及药物外渗发生。结论:经锁骨上路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操作简便,为静脉化疗患者提供了输液的保证,减轻了因反复浅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PICC置管穿刺失败后,采用穿刺点上方3cm处切开组织暴露静脉进行PICC置管的可行性。方法比较采用穿刺点上方3cm横行切开组织暴露静脉进行PICC置管,与常规PICC置管的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和并发症如感染发生率、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导管感染率及导管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PICC置管穿刺失败后,采用穿刺点上方3cm处切开组织暴露静脉进行PICC置管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潘玉燕  周霞  洪慧 《基层医学论坛》2013,(33):4392-4393
目的探讨PICC置管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132例恶性肿瘤静脉化疗患者应用改良Seldinger穿刺术行PICC置管。结果132例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0.9%(120/132),留置时间65d-267d(平均101.2d)。发生静脉炎7例,穿刺点红肿6例,肢体肿胀3例,导管不完全脱出2例,导管堵塞1例,经适当处理后,无1例患者因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终止治疗。结论PICC置管操作简单,留置时间较长,并发症少,值得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颈外静脉穿刺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进行对比,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最佳途径.方法:对200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B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记录总成功率,一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上腔静脉到位率、操作时间、留管时间.结果:A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且并发症少.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具有操作简便,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完成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对比,它是一种安全实用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与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术(CVC)的利弊。[方法]将100例外科患者随机分为CVC组和PICC组,观察两组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穿刺操作时间、置管时患者的疼痛程度、置管后患者的舒适度、持续输液治疗24h以上的使用率以及科研组成员掌握两项技术的速度等。[结果]PICC组总置管成功率和1次置管成功率比CVC组高(P<0.01);PICC组并发症发生率8%,CVC组28%(P<0.01);穿刺操作时间PICC组平均11±2.56min,CVC组平均32±3.28min(P<0.01);穿刺时疼痛度PICC组低于CVC组(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ICC导管穿刺简单易行,护士易于掌握,并发症轻微,患者痛苦小,不限制患者活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